第1章 楓橋夜泊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江南,從來便是一個充滿夢幻意境的詞語,不管是在文人墨客筆下或尋常百姓的心中,都是如此。

提到江南,便不能不提姑蘇,提到姑蘇,便不能不提楓橋。

楓橋,其實只是一座普通的單拱石橋,普通到與大多數姑蘇左近的橋幾乎無有任何差別。若強說不同,那就是它所在的位置。楓橋,位於運河之上,又恰恰卡在南北舟車的交匯點上。因了這個原因,每到夜間,楓橋所在的這條航道便會被封鎖起來,不容舟船行駛。

楓橋,即封橋也。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張繼的這首《楓橋夜泊》成就了楓橋的名聲,也讓寒山寺從此香火鼎盛,千年不絕。

七月中,本是暑熱最盛的時節。然而江南彷彿從來都是得天獨厚之地,在這個水道交織,沿河盡柳的地帶,冬草常帶微綠,暑熱不覺酷烈,身在舟船之上,更時有清風習習而來,帶着陣陣微溼的水氣以及岸邊花草的清華之氣,拂在面上,讓人惟覺舒爽。

日已將落,楓橋已封。楓橋邊的碼頭上,長長短短的停泊着數十條舟船,這裡頭,既有官船,也有商船,更有數條因事耽擱了的民船。楓橋已封,眼看着今兒是無法進城了。

這些舟船裡頭,有一條船無疑是有些惹眼的——那是一條五明瓦的烏篷船。江南一帶,水道縱橫交錯,無論貧富,日常出行都以舟楫居多,而烏蓬船便是其中最爲常見的一種船隻。然而江南一帶烏篷船雖多,但能達到五明瓦以上的烏篷船。卻還是不多見的。

烏蓬船頭,一左一右的掛着兩隻大紅燈籠,燈籠上頭,卻是清麗雅逸的兩個大字:緣記。

在這江淮一帶,但凡稍稍殷實的人家,就沒有哪個會沒有聽說過緣記。原因其實也很簡單,緣記,做的便是香粉胭脂生意。這家店鋪,出現的很突兀,然而只是短短數年。緣記卻已沿運河一帶開設了數十家的分鋪,而且每一家,都是生意興隆。

停泊在周遭的大小船隻。在發現了這條烏蓬船後,不自覺的都有些騷動。

緣記,所以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便打下如此的一番局面,光憑胭脂水粉自然是不夠的,事實上。緣記得以名傳江淮的真正原因,卻是緣記養顏丸。

世間女子,哪個不愛惜顏容,然韶華易逝,紅顏易老本是人力難移的天道,世間多少絕色爲之輾轉傷懷。願一擲千金,只爲多留一刻青春韶顏。在這樣的情況下,緣記的生意又怎能不好。而緣記每月所產出的有限的養顏丹。更使得這種東西愈發的有價無市。

外頭衆人的騷動卻顯然對船內之人並無多大影響。

烏蓬船內,幾人正圍桌而坐,神態悠閒的飲着茶水。坐於上首位置的,卻是一名中年男子。男子看來四旬左右,頜下長鬚飄飄。一襲湖色潞綢暗紋長衫,愈顯得氣度沉穩。舉止儒雅。坐於他身側的,卻是一名年在十**歲間,容貌平平,惟雙眸清澈、靈動的女子。

除此二人外,另還有一男一女,都是三旬左右年紀,容貌亦平常的讓人幾乎過目即忘。那女子這會子卻正說着話:“從此處一路往南,不過百步,便能見着寒山寺的山門。白老爺若是有興,明兒早間,我們可往寒山寺遊覽一番,巳時將盡時候下山,倒正趕得及往姑蘇用午飯!”她容貌雖則平凡,但神態淡靜,語氣不卑不亢,卻自有一份從容的氣度。

那白老爺並沒立即答覆,而是轉向自己身遭那名女子問道:“眉兒可想去嗎?”

聽他喚自己做眉兒,那女子卻不禁蹙了眉,看那意思,彷彿對“眉兒”這個稱呼甚是不慣,但她終於沒說什麼,只淡淡道:“老爺想去就去,何須問我!”

這話卻明擺着便是指那男子想去,卻拿了她來做筏子,而那男子竟彷彿聽不出來一般,徑自頷首道:“既如此,那今兒便早些歇下,明日一早便往寒山寺去吧!”

被他呼作“眉兒”的女子聞聲,當即看向身側的另一名女子,口雖不言,但那臉上卻分明便寫着“果然如此”四字。那女子瞧着,卻忍不住嘴角一彎,忙忙的別過了臉去。

一直沉默着不曾言語的另一男子這會兒卻終於開口言道:“既如此,這事便說定了!”他着,已站起身來,道:“外頭彷彿有些聲音,我去看看!”

見上首男子頷首之後,他才舉步走了出去。只是他纔剛走了數步,外頭艙門上,卻早傳來幾下輕叩:“東家,臨船有人遞帖求見,道是姑蘇秦家二房四爺!”管事的聲音隨之響起。

上首男子聞言,卻是眉目不曾稍動,只徑自的端了桌上茶盞,淺啜了一口。

下首陪坐的那名女子聞言,卻很快的想了一想,吩咐道:“告訴秦四爺,只說此刻船內有女眷在,彼此見面殊爲不便,只說改日我親自上門遞帖賠罪!”

那管事也不多問,便自答應了一聲,纔要去回話時候,那女子想了一想,卻又補充了一句:“其他人等,你只酌情回答便是了!”外頭管事應着去了,先前那個起身打算出去的男子見狀,便又停了腳步,重又走了回來,仍在桌邊坐下了。

“姑蘇秦家,你與姑蘇秦家也有往來嗎?”他擰了眉問道,對姑蘇秦家似乎多有不喜。

女子挑眉,看他一眼後才道:“姑蘇秦家,與宮中一直往來密切!”

她只淡淡的說了這麼一句話,這裡頭卻是包藏了許多的意思。後宮,從來都是女人的天下。若說世上有什麼地方的女子最是希望紅顏不老,那自是非後宮妃嬪莫屬了。秦家既與宮中往來密切,那麼他們想得到緣記握有的養顏丹秘方便也成了一種情理中事。

男子聞聲,不覺點了點頭,很快的卻又問了一句:“這會兒時候還早。我知道這附近的楓橋鎮甚是熱鬧,不若過去走走,順道嚐嚐姑蘇美食?”

那女子聽了這話,卻是並不言語,只顧自的以徵詢的目光看向那個名喚“眉兒”的女子。那眉兒覺出她的意思,當下一笑,道:“若是有所不便,不去也罷!”

言下之意,卻是若沒什麼不方便的話,便去去也無妨。

那女子聽得笑了起來:“倒也沒有什麼不方便的!小……太太既想去。那便去吧!”

眉兒點頭道:“此來姑蘇,原就是來玩的,楓橋鎮既是熱鬧。不去豈不錯過了!”她說着,卻已轉向上首男子:“老爺覺得我說的可對?”

男子笑笑:“既如此,卻是遲不如早,我們即刻便動身吧!”一面說着,卻已伸了手。從桌子一側取了柺杖來。敢情這名男子雙足竟是有些不便的。

或是因爲秦四爺拜帖求見,緣記東家也沒有請他入內相見的緣故,楓橋邊上,雖仍停泊着許多船隻,但卻再沒有誰主動過來套近乎。一行四人也不多言什麼,便自上了船頭。

那男子似是殘廢了多時。拄拐的動作甚是熟練,拄拐行走起來,倒也並不覺得如何吃力。只是在通過踏板上岸的時候。由另一名男子稍稍扶了一把。從楓橋碼頭上去,便是熱鬧非凡的楓橋鎮了。楓橋鎮,無疑是熱鬧的。總有很多的船隻在到了楓橋後,便不再繼續往姑蘇去,而是在楓橋碼頭卸下船上的貨物。完成這一趟的行船。

時日久了,楓橋便成了姑蘇西北一個重要的中轉小鎮。也成就了楓橋的繁華。

江南小鎮,總是帶着一種水墨的意境。黑的瓦,白的牆,一水悠悠,楊柳依依。楓橋小鎮也是如此。四人一路到了鎮上時候,天色卻已擦黑。街道兩側,大紅燈籠高掛,映得這座小鎮一片的燈火輝煌。市集之上,攤販雲集,攤位上各樣物事更是琳琅滿目,令人目不暇給。

拄杖男子忽然的停下了腳步,道:“我們便在這裡分手,各走各的吧!”他說着,卻拿眼看了一眼那眉兒。眉兒微蹙了眉,卻終於沒有言語,只朝其他二人擺了擺手。

她既表明了態度,其餘二人自也不好多說什麼,當下折向另一邊去了。這邊眉兒卻自挑了眉看向拄杖男子:“你來過楓橋鎮?”她問着,面上卻沒有多少意外之色。

男子點頭,拄杖略行了數步之後,才徐徐道:“九年前,我曾來過姑蘇一次!”說到這裡,他卻又笑了笑,補充了一句:“初氏兄妹的祖籍便是姑蘇!”

這兩個人,自然便是百里肇與遠黛二人了。

當日百里肇所以決定南下江南,一則是爲避避風頭,二來,也是爲了他的雙腿。他已在輪椅上坐了將近四年了。沒有殘廢的人,永遠不會明白,一個四年不能站起來的人,有多渴望能夠重新站起來。哪怕只是像現在這樣,拄雙柺而立,對他而言,也是好的。

平京,實在有太多雙的眼睛時時都在注意着他。而這個時候,讓別人知道他已能站立起來,對他無疑是不利的。因此上,他最終索性便選擇了喬裝離京。

對於初氏兄妹的祖籍,遠黛自然是不會知道的,不過這會兒聽百里肇這麼一解釋,她便也明白過來。難怪初煒在斷臂辭官之後,會往姑蘇闢地隱居,敢情還有這個原因在。

“老爺的腿,可還能支撐得住嗎?”頓了一頓後,她畢竟關切的問了一句。

百里肇的雙腿,是她一手療治的,對於他的恢復情況,她自是知道的一清二楚。她的本意,是讓他休息個十天半月的再南下,然而他卻毫不猶豫的拒絕了她的提議。

聽出她言語之中的關懷之意,百里肇微微一笑,卻忽然的道了一句:“叫我顯華!”

這話來的突兀,卻讓遠黛不自覺的怔了一下,有些不知該說什麼好。這次出門,她最終還是如了百里肇的意,帶了沅真同行。不爲別的,正是因爲沅真乃是緣記的東家,在江淮一帶,也勉強可算得是半個地頭蛇。有她同行,有些事兒,自然要方便許多。

因是喬裝而行,除沅真外,百里肇、遠黛及嶽堯卻都生造了一個化名來。

如她,便生生的被百里肇喚成了眉兒。女子以黛畫眉,故又稱眉爲眉黛。百里肇所以這般喚她,該是此意無疑。然而遠黛對這個化名,卻並不滿意,只是百里肇對她的不滿完全視而不見,卻讓她一籌莫展,最終也只得由他去了。

至於百里肇,他卻簡單,以白與百諧音之故,化姓爲白,至於名字,他卻隻字不提,好在遠黛三人也沒有哪個會去叫他的名字,因此也無人追問於他。

“顯華?”遠黛微訝的重複着這個名字,總覺得這不像是個隨意捏造出來的名字。

“顯華,是我的表字!”百里肇解釋着:“幾乎無人知曉我還有這個表字!”

表字,在男子而言通常是成人之時由父母、師長贈與,與本名的涵義通常有所關聯。低頭微微思忖一刻,遠黛方擡頭笑道:“肇爲顯之初,這個表字倒與王爺甚是相宜!”

顯然不曾想到遠黛會說出這麼一句話來,百里肇的神色明顯變得古怪了一些,深深看一眼遠黛,良久,他才徐徐言道:“這個表字,乃是我母……母親臨終之時爲我取的。她希望我這一生能夠做到‘肇爲初始,顯爲其終……’”

遠黛聽得愕然,一時倒更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好了,乾乾一笑之後,她僵硬的轉開話題:“我們這會兒該往哪兒去?王……你的腿,也該略歇一歇了!”

點一點頭,百里肇道:“你我既來了江南水鄉,又豈能不乘船!”他說着,卻擡手一指對面的河道:“你過去那裡,攔下一艘小舟,既可歇息一回,又能遊覽楓橋夜景!”

ps:

額,遲鈍滴偶,昨天發完文後,才忽然發現了飄紅打賞。慚愧

520小說碼了四本書了,第一次出了飄紅打賞和盟主,那感覺,就不說了。 感謝兔子媽媽的支持,偶會更加努力滴。

節日更新比較混亂,端午之後,會加更三章。 順祝各位親端午快樂!

第21章 兄妹(一)第69章 抽絲剝繭(一)第60章 相敬如賓第108章 告一段落第29章 兄弟第18章 羅氏第28章 驚聞第43章 產業第69章 抽絲剝繭(一)第26章 本性難移第4章 遠與近第2章 偶遇第77章 貓爲媒第60章 華枝春滿,天心月圓第七十二章第55章 意外之人第57章 近鄉情怯第55章 繡球第七十四章第45章 母以子貴第48章 顧影自憐第16章 南與北第16章 下山(一)第22章 歸真第51章 獨行(一)第53章 除夕第2章 擔憂第59章 再見流花河第57章 再遇(一)第60章 華枝春滿,天心月圓第62章 往事如風第74章 女子所求第25章 一件衣裳換個奴才第32章 緣分如雲第4章 T第6章 偶遇第5章 王府舊事第27章 再上觀音山(一)第54章 明珠郡主第17章 警惕第20章 義女第26章 恣意第82章 皇室情第22章 歸真第41章 矛盾所在第79章 你只是皇后第四十二章第23章 江南秦氏第5章 徇私第17章 警惕第2章 水上行第46章 揣度第36章 野鴛鴦第43章 產業第63章 心意第28章 再上觀音山(二)第53章 回京第18章 出人意料第58章 上燈日(二)第52章 獨行(二)第19章 來探第29章 恐慌過後第8章 踢皮球第11章 蓋棺論定第49章 洞房花燭二第47章 十全十美第39章 沅真來信第30章 有心爲媒第49章 震驚第45章 呆頭鵝第六章第116章 你說如何便如何第115章 重臨照水第26章 不識相第85章 斐親王第49章 震驚第84章 地牢相見第17章 警惕第33章 意外之得第42章 她值得第21章 解厄之說第24章 分歧第98章 勸說第38章 都是一刀第49章 震驚第77章 貓爲媒第62章 投桃報李第87章 有心人第21章 祈願之燈第58章 擄人第58章 再遇(二)第17章 凌遠萱第75章 遺書第22章 身份敗露(一)第1章 庶女遠黛第37章 三堂會審第61章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第19章 來探第49章 洞房花燭二第2章 水上行
第21章 兄妹(一)第69章 抽絲剝繭(一)第60章 相敬如賓第108章 告一段落第29章 兄弟第18章 羅氏第28章 驚聞第43章 產業第69章 抽絲剝繭(一)第26章 本性難移第4章 遠與近第2章 偶遇第77章 貓爲媒第60章 華枝春滿,天心月圓第七十二章第55章 意外之人第57章 近鄉情怯第55章 繡球第七十四章第45章 母以子貴第48章 顧影自憐第16章 南與北第16章 下山(一)第22章 歸真第51章 獨行(一)第53章 除夕第2章 擔憂第59章 再見流花河第57章 再遇(一)第60章 華枝春滿,天心月圓第62章 往事如風第74章 女子所求第25章 一件衣裳換個奴才第32章 緣分如雲第4章 T第6章 偶遇第5章 王府舊事第27章 再上觀音山(一)第54章 明珠郡主第17章 警惕第20章 義女第26章 恣意第82章 皇室情第22章 歸真第41章 矛盾所在第79章 你只是皇后第四十二章第23章 江南秦氏第5章 徇私第17章 警惕第2章 水上行第46章 揣度第36章 野鴛鴦第43章 產業第63章 心意第28章 再上觀音山(二)第53章 回京第18章 出人意料第58章 上燈日(二)第52章 獨行(二)第19章 來探第29章 恐慌過後第8章 踢皮球第11章 蓋棺論定第49章 洞房花燭二第47章 十全十美第39章 沅真來信第30章 有心爲媒第49章 震驚第45章 呆頭鵝第六章第116章 你說如何便如何第115章 重臨照水第26章 不識相第85章 斐親王第49章 震驚第84章 地牢相見第17章 警惕第33章 意外之得第42章 她值得第21章 解厄之說第24章 分歧第98章 勸說第38章 都是一刀第49章 震驚第77章 貓爲媒第62章 投桃報李第87章 有心人第21章 祈願之燈第58章 擄人第58章 再遇(二)第17章 凌遠萱第75章 遺書第22章 身份敗露(一)第1章 庶女遠黛第37章 三堂會審第61章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第19章 來探第49章 洞房花燭二第2章 水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