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看不懂的打法

被琉球軍打過招呼的最寧府府衙之中,此刻正圍坐着二十多人。

最高將領段奇峰坐在上首看着底下的將領與謀士,廳中一片沉默。所有人都一言不發的低垂着腦袋,士氣在這一刻降到了最低點。

前一刻大家還信心滿滿的打算用堅城和十萬士卒一點一點的消磨琉球軍,哪怕就是五換一,全部摺進去,也是值得的。

秦凌雲以往帶兵的戰報在場的諸位都是熟讀了的,這位最大的特點就是喜歡出奇兵。尤其是在野外的交手,蒙人都不如他。

兩次攻城戰全都是裡應外合出其不意的打開城門,才能迅速拿下城池。

這次爲了防止對方用同樣的手法,最寧府之中的百姓居住未滿十年的通通被趕了出去。他們就不信秦凌雲能提前十年佈局,那時候這貨毛還沒開始長呢。

剩下的,秦凌雲想打下最寧府就只剩強攻一途了。

不管你琉球軍再如何強大,攻城戰強攻就是拿人命去堆,而這,正是段奇峰等人所期盼的。

琉球軍的強大毋庸置疑,但其致命的缺陷就在於人數太少,只要能將他們打殘,這一場侵略大理的戰爭就是個笑話。

好嘛,計劃制定,也完美實施,對方也如他們所料的一般正面攻城。

可卻不是以往的那種蟻附攻城,而是擁有了一種所有人都未曾見過的攻城武器,將鐵彈給射上城牆。

若只是如此也就罷了,偏偏這種新武器威力巨大,城頭的女牆被打碎了無數。看這種架勢,對方光靠這鐵彈就能將他們城頭的守軍給打下去。

這種仗還如何打?城頭若是不派將士守着,對方能輕易的爬上來攻入城內。而若是派人去守,一發鐵彈過來,就是血肉橫飛,殘肢斷臂一地,與送死何異?

“要不,明日打開城門,出城一戰。將對方這種新武器給毀掉或是搶過來?”

一名將領小心翼翼的開口道,這是他冥思苦想半天才想出來的計謀。

段奇峰嘴角扯了扯,差點就要罵三字經了。想了想,忍住了。

果然,在他旁邊的一位謀士不屑的開口說道:

“出城野戰?你可知琉球軍是連蒙人都敢正面硬抗的隊伍,對方搞不好就是打着這種主意,等着你開城門,然後一鼓作氣的擊敗我等。”

那名將領臉色一陣紅一陣白,頓時被噎得說不出話。

其餘之人臉色也都不好看,琉球軍拿出火炮這種利器,實在是出乎了所有人的預料。

大家也都知道,今天秦凌雲的三輪攻擊只是示威,想打擊城內軍士的士氣。

而且對方的目的也確實達到了,不說底下的士卒,就連他們這些高層都被嚇傻了。

明日開始,還不知對方會拿出什麼手段就行攻擊。

果然是不按套路出牌的秦凌雲啊!所有人心底裡都浮現出了這個想法,同時一股無力感也隨之滋生。

“明日起,各牆輪流派一營士卒上去巡視。若是對方繼續用今日這種手法攻城,那他們必然就不會派出將士登城,畢竟這鐵球飛上來可不長眼睛,一個弄不好就會敵我皆傷。他們只有兩萬人,萬萬做不出這種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事。

若是發現對方停止發射鐵球,有登城的跡象,所有士卒立即上城牆防禦。”

段奇峰長嘆一聲,旋即下達了軍令。

這也是沒辦法中的辦法,派出敢死隊上城牆監視琉球軍,人不多,輪流上,誰若是倒黴被打中,那沒辦法,只能怪運氣不好。

慈不掌兵,現在就看是對方的鐵彈多,還是自己的將士多了。

底下衆人也沒有更好的辦法,只得依言領命。

而琉球軍這邊,秦凌雲同樣在佈置着第二日的攻城戰術。

“攻城爲下,攻心爲上。這一戰,我不想損失一兵一卒,強行攻城那只是白白犧牲將士的性命。

明日開始,集中火力攻打城牆,要讓對方不敢冒頭。特種隊負責炸燬城門,但城門被毀之後全軍不動,繼續待命。”

衆人不解,這城門破了還不攻城,這打的是什麼仗?

秦凌雲沒有給出解釋,只是淡淡的說道:

“無須多問,只管依計行事,若我所料不錯,十日之內,最寧府必降。”

好吧,你是東家島主,你最大,您說了算!

陳虎等人心中腹誹,他們可是憋着一股勁想大幹一場,之前兩部攻打只是牛刀小試,熱身都算不上。

現在好不容易等到了大展拳腳,狠狠殺戮一番的時候,卻被秦凌雲給阻止了。

這場戰前會議就這般草草結束,秦凌雲率先離去,留下了一臉懵逼的衆人相互對視。

“陳將軍,東家這是何意?炸燬城門卻不攻擊,難道要等對方主動出城?”

有人拉住陳虎問道,這特麼就沒見過這種打法。

陳虎此時也是一頭問號,哪裡知道秦凌雲的想法。搖了搖頭道:

“我也沒想明白,反正照着東家說的做,絕對錯不了。”

這倒是實話,秦凌雲自帶兵以來就未嘗一敗,每次都是不按套路出牌,打對手一個措手不及。

只要跟着他走,即便是有些地方弄不懂,但是事後覆盤總能恍然大悟般的驚歎,原來仗還可以這麼打!

第二日,琉球軍徹底火力全開,三十多門火炮不停的朝着城牆上轟去。不管城牆之上有沒有人,火炮的轟鳴聲就沒聽過。

偶有越過城牆的炮彈飛入城內,直接將城內的房屋砸成齏粉。嚇得城內的軍民根本就不敢在居住在炮彈飛行的軌道之上。

特種隊在炮火的掩護之下輕鬆的打馬飛奔至城門之下,以大量的火藥將城門炸燬。嚇得城內的大理軍迅速集結騎兵衝鋒,想以此堵住緊接而來的琉球大軍。

可琉球軍這邊動也不動,完全沒有進攻的想法。

只是朝着衝出城門的騎兵覆蓋了一波箭雨,將其打退至城門後,便繼續原地待命了。

段奇峰被秦凌雲這一手打得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這到底是攻城還是示威來了?

第290章:四海超級市場第662章:逃第158章:收徒第566章:絕望的拖雷第43章:皇帝的態度第261章 縣官不如現管第630章:北方情況第139章:利刃第536章:援軍第139章:利刃第280章:吐蕃叩邊第77章:青玉案·元夕第309章:秦家長子第335章:姚奇的選擇第107章:必殺之局第44章:啓程臨安第312章:對抗賽第260章:以工代賑,意在冗兵第455章:局勢第125章:生死時速第434章:西夏滅國第91章:秦記鏢局第1章:魂穿慶元府第583章:家宴第326章:找投資第324章:廣西南路行軍總管第132章:亡婚第363章:這筆錢我一定出第138章:劍指成都府第35章:就是玩第368章:賞賜誰來給第293章:正面衝擊,刺殺第145章:動手第633章:入宮做事第416章:想不想再出一口氣?第413章:火燒糧倉第612章:遷都第98章:答應第254章:百官楷模第393章:支援金國第37章:怒火第396章:襄陽告急第436章:山雨欲來風滿樓第6章:放長線釣大魚第160章:年前第294章:受傷第606章:原委第98章:答應第275章:鐵木真出手第657章:大勝第58章:物理降溫第148章:恭喜你,答對了第477章:剪其羽翼第118章:紅燭淚,被浪翻第384章:獲勝第298章:你真特孃的是個天才第629章:理想初步實現的雛形第297章:鄉兵操演第483章:分析第670章:計劃第379章:猛虎出閘第107章:必殺之局第626章:臨安軍特種隊第576章:西北之爭第269章:建村第12章:戲耍第405章:夜襲蒙軍第620章:回家第285章:有喜第202章:收山貨第128章:回家第625章:臨安軍擴軍第618章:金列上船第168章:教育第44章:啓程臨安第256章:能者上,庸者下第99章:絕望的王凝雪第73章:元夫人第76章:拜師第三章:全面改造第287章:擴大規模第501章:三日第50章:奉旨主審第621章:王珏的反應第525章:膽大心細臉皮厚第141章:李勇的選擇第150章:援軍第504章:局勢第402章:化被動爲主動第264章:糧商第598章:出手迅猛第157章:回京第411章:臨安軍離去第520章:婚事、國事、家事第237章:準備行動第144章:釣魚執法第413章:火燒糧倉第478章:噶格木第283章:死守,援軍,反擊第131章:雜學
第290章:四海超級市場第662章:逃第158章:收徒第566章:絕望的拖雷第43章:皇帝的態度第261章 縣官不如現管第630章:北方情況第139章:利刃第536章:援軍第139章:利刃第280章:吐蕃叩邊第77章:青玉案·元夕第309章:秦家長子第335章:姚奇的選擇第107章:必殺之局第44章:啓程臨安第312章:對抗賽第260章:以工代賑,意在冗兵第455章:局勢第125章:生死時速第434章:西夏滅國第91章:秦記鏢局第1章:魂穿慶元府第583章:家宴第326章:找投資第324章:廣西南路行軍總管第132章:亡婚第363章:這筆錢我一定出第138章:劍指成都府第35章:就是玩第368章:賞賜誰來給第293章:正面衝擊,刺殺第145章:動手第633章:入宮做事第416章:想不想再出一口氣?第413章:火燒糧倉第612章:遷都第98章:答應第254章:百官楷模第393章:支援金國第37章:怒火第396章:襄陽告急第436章:山雨欲來風滿樓第6章:放長線釣大魚第160章:年前第294章:受傷第606章:原委第98章:答應第275章:鐵木真出手第657章:大勝第58章:物理降溫第148章:恭喜你,答對了第477章:剪其羽翼第118章:紅燭淚,被浪翻第384章:獲勝第298章:你真特孃的是個天才第629章:理想初步實現的雛形第297章:鄉兵操演第483章:分析第670章:計劃第379章:猛虎出閘第107章:必殺之局第626章:臨安軍特種隊第576章:西北之爭第269章:建村第12章:戲耍第405章:夜襲蒙軍第620章:回家第285章:有喜第202章:收山貨第128章:回家第625章:臨安軍擴軍第618章:金列上船第168章:教育第44章:啓程臨安第256章:能者上,庸者下第99章:絕望的王凝雪第73章:元夫人第76章:拜師第三章:全面改造第287章:擴大規模第501章:三日第50章:奉旨主審第621章:王珏的反應第525章:膽大心細臉皮厚第141章:李勇的選擇第150章:援軍第504章:局勢第402章:化被動爲主動第264章:糧商第598章:出手迅猛第157章:回京第411章:臨安軍離去第520章:婚事、國事、家事第237章:準備行動第144章:釣魚執法第413章:火燒糧倉第478章:噶格木第283章:死守,援軍,反擊第131章:雜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