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帝王昏迷,設陣祈福

聽到這道熟悉的聲音,寧玖面色一僵,目光下意識掃過薛珩還落在自己腰上的手,面色一紅,連忙將他推開,像極了是做了虧心錯事被抓包的孩子。

寧玖看着負手遠遠立在另一頭的寧晟,神色有些不自在的道:“阿爺。”

寧玖輕咬下脣,已經做好了面對寧晟盤問的準備,可誰知寧晟只淡淡地‘嗯’了聲,而後點頭道,“快回前院吧,那頭的宴席要開了。”

寧玖不由得一怔。

寧晟視線落在薛珩方纔摟着寧玖腰的有手,神色有幾分冷,“六娘走後,楚王殿下再出去吧。”

寧玖意外得不得了,走了幾步,頓住,回頭忍不住道:“阿爺沒有話對我說的嗎?”

寧晟對着她一笑道:“說什麼,快些去吧,宴席要開了。”

寧玖聞言更加狐疑,回頭看了一眼薛珩,見他也是一臉坦然之色,只覺得腦袋裡充滿了一頭霧水。她父親見到楚王摟着她,按理來說不應該是這種反應。

而薛珩看見他父親撞見他們二人的事情,也是一副絲毫不心虛的模樣。

總覺得,什麼地方怪怪的。寧玖心中揣着疑問,率先疑出了這間院子。

待到寧玖走後,寧晟走上前對着薛珩一哼道:“在六娘正式同意之前,殿下還是自重爲好。若讓我知道你膽敢欺負她,我必然不會輕饒。”

自己的女兒,自己自然最是清楚,方纔她看到他時流露出來的那一抹驚慌,不經意間紅了的臉頰,便已說明了一切。

若是寧玖對薛珩真的一分心思也無,她必然會十分鎮定,絕不可能流露出如此小女兒的嬌態。

她既然臉紅……便說明她也有些心虛的。

薛珩聞言一笑,恭恭敬敬的一禮道:“伯父放心,九郎自會注意分寸。只是剛纔太子和端王尋了過來,事出緊急,我只好帶着六娘翻牆到了這頭。”

寧晟看他,神色依舊不太好看,“什麼伯父,楚王殿下乃是聖上的嫡親兄弟,臣可萬萬當不起這聲稱呼,你還是叫臣的官職吧。”

薛珩也不糾結這稱呼上的事情,面上不動聲色便順着寧晟的意思喚他一聲‘寧將軍’。

心中卻暗想,寧伯父的確不大好聽,待到日後喚一聲岳父或是泰山,自然順耳得多。

寧玖二人走後,端王帶着太子在花園裡繞了半天,太子都沒瞧見端王所言的那般景緻。

太子不由有些奇怪道:“二兄所言的獨特景緻在何處?我們轉了半天也沒見着。”

端王故意伸手拍了拍自己的額頭道:“許是我記岔了路。”

太子見此搖頭笑了笑道:“二兄辦事素來穩妥,竟也有這般迷糊的時候。”說着太子看了天色道:“時候已然不早,寧將軍的壽宴怕是要開始了,若是離席太久,怕是有些不妥。我們二人還是速速回去吧。”

端王聞言點了點頭,與太子相攜歸去。

歸去的途中,端王目光微垂,眉頭輕鎖,攏在袖袍裡的手緊緊的握着。

剛纔他明明差人跟在寧玖身後,見寧玖走後薛珩也隨即消失不見,他便愈發確定了二人會借今日的機會碰面。

於是他故意將太子引到此處,希望能讓太子撞見一些不怪撞見的東西,可誰知,轉了半天都沒瞧見這兩人的身影。

正在此時,端王忽然看見不遠處迴廊有一個身影閃過,他眼眸微微一眯,隨即心中一喜。

是了,剛纔那個丫鬟,他很眼熟,乃是寧玖身邊的丫頭,丫鬟都在此處,沒道理她不在此處。想必那寧六娘必然不會走得太遠。

端王心念微動,看了眼旁邊太子的神色,心中生了幾分猶豫。

眼下太子趕着回去,若繼續引他前去,到時候若還尋不到寧玖,怕是會引起太子懷疑……

權衡利弊後,端王咬了咬牙,將心中的不忿沉下去,故作輕鬆,隨太子一道回了前廳。

寧珍在被擡回她的院子後便醒了。

方纔所謂的昏迷,自然是裝的。寧珍以前的確不會水,可後來有一回落了水後,她便逼迫自己會了水,以備不時之需。

畢竟她們這些庶女可不像嫡女那般金玉尊貴,若有哪日真的不幸再次落水,自己若是不自救,把希望寄託在前來營救的奴僕身上,極有可能便是悔恨一生的事情。

寧珍的丫鬟爲她換了一身乾淨的衣服,拿了巾子將她頭髮絞乾。

此時此刻,寧珍正躺在牀榻之上等待郎中前來替她診治。

很快,郎中便來了,就在郎中正要替她施針時,她掐準時機,將提前喝了的水從口中吐出,做出一副悠悠轉醒的模樣。

郎中見此一喜,隨後交代了一些注意事項,寫了方子給丫鬟後才退下。

待郎中走後,寧珍連忙從牀榻上扒開被子,招手喚來貼身丫頭問道:“如何?方纔我們走後,畫舫那處的情況如何?”

秋雁回道:“稟五娘子的話,方纔我們走後,太子殿下和東院的其他男賓便上前……”

聽見秋雁的話,寧珍面上揚起一抹喜色,很好!這次之後,寧玖必然會在太子的跟前落得一個無容人之量、善妒、小肚雞腸的印象。

秋雁看着寧珍面上的喜色,爲難地上前一步道:“五娘子,太子殿下並未追究此事。”

寧珍聞言難以置信道:“什麼!怎麼可能!人證物證俱在,莫非她還想抵賴不成?”

秋雁道:“方纔咱們走後,奴婢派人去打聽了。好像是楚王殿下忽然從畫舫旁邊的那棵榕樹上跳了下來,替六娘子作證,說是,說是五娘子您自己跳到湖裡的。”

言下之意,擺明了是寧五娘自己跳入湖中,想要嫁禍寧玖,誰知偷雞不成蝕把米,被楚王撞見了這等下作的行徑。

寧珍聞言一怒,恨恨的伸手捶了捶被子,這個寧玖運氣也太好了吧,這次都這樣了,都到了這種地步,這盆髒水還是沒有潑在她的身上。

寧玖!又是寧玖!真是可恨至極!每次都壞她好事。

這次她辦砸了鄭氏母女二人交代的事,想必在鄭氏母女那邊也討不了好。

寧珍的心中涌起一絲恨意。

方纔她落水的時候,寧珍瞧得清清楚楚,是端王殿下將她救上了岸。思及此,寧珍的心中有些自得,她想,必然是上次自己親自登門還端王的玉佩,從而讓他對自己有幾分印象,所以今日見她落水,纔會如此果斷的跳下水營救。

今日本是個極好的機會,可這楚王殿下這麼一鬧,那她在端王的心中豈不是成了一個心思極深,善於鑽研的女子?這樣一想,寧珍心中對寧玖的恨意也就愈濃,尖尖的指甲將身下的被褥都拽得皺成一團。

不過,好在此次端王救了她。

日後,她便可以藉此機會接近端王,否則今日她便是什麼都沒撈着了。

在寧珍和端王各懷心事中,宴席開始了。高朋滿座,觥籌交錯,今日爲了熱鬧,東陽侯府的人還請來了耍雜戲的班子前來表演助興。

鄭氏與寧珊、寧珍聯手唱的這一齣戲,並未在壽宴上掀出什麼風浪。

時光一晃而過,眨眼間,寧晟的壽辰便在熱鬧當中謝幕了。

日近黃昏,崔婉在屋中無聊的擺弄着自己的首飾。

阿綠掀開簾子,雙手並在身前恭恭敬敬的對崔婉一禮道:“四娘子,您吩咐奴婢的事情,奴婢已經打探清楚了。”

崔婉聞言點了點頭道:“今日東陽侯府的壽宴上可有什麼稀奇事情?”

崔婉與寧玖素不對盤,她父親的壽辰,她自然不願出席,今日假稱身子不適,便留在了府中。

不過她雖不願出席,不代表她對此事並不關心。

宴會一般都是使計下套的好時機,她就不信有些人能坐的住。

阿綠看了她一眼,神色有幾分小心道:“今日東陽侯府的確是發生了一場鬧劇。據聞是宴會前衆位貴女們在乘坐畫舫遊玩時,東陽侯府的五娘子掉進了湖裡,然後東陽侯府的寧二孃說是她親眼看見寧六娘將五娘子推下去的,可後來楚王殿下出來作證,說是五娘子並非是被六娘子推入湖裡的,而是她自個兒當着六娘子的面跳下去的。”

崔婉聞言立馬也來了興趣,面上也揚起一抹笑容,“哦?後來如何了?”示意阿綠接着說下去,阿綠點頭繼續道:“後來太子殿下面對楚王和寧二孃各自的說辭,自然是信任楚王殿下,況且那寧六娘再怎麼說也是太子未過門的未婚妻,自然是要偏向於她。是以這事兒就這樣以姊妹之間的玩笑打鬧不了了之,寧六娘也未受到什麼懲罰。”

崔婉想了想,隨後脣畔揚出一抹輕笑道:“這個庶女還真是膽大包天,竟敢設計陷害府中的嫡女。”想了想,她搖頭又道:“一個庶女必然沒有這樣大的膽量,想來她身後當是有什麼人給她撐腰。對了,剛纔你說那寧二孃出面證明是寧玖推寧五娘落水的?”

阿綠點了點頭。

崔婉心思一轉,笑道:“看來今日鄭氏母女連同這位庶女是想要讓寧玖今日吃點苦頭,可最後未想卻是自己吃了排頭。”

崔婉笑着的時候,阿綠忽然小心翼翼的看了她一眼,有些欲言又止,崔婉眼光從她身上掠過道:“有什麼話直說,莫要做出那副吞吞吐吐的樣子,看着讓人難受。”

阿綠道:“四娘子,今日那寧五娘子落水之後,是端王殿下將她從水裡救上來的。”

崔婉聞言神色一怔,不由道:“什麼!”

聽見阿綠的話後,崔婉臉上的神色帶了幾分陰沉,雖然她對端王並不太在意,但不日後,她便要成爲端王的正妃,若是端王在外頭勾三搭四,這要傳出去,豈不是讓她沒臉。

崔婉聞言脣畔揚起一抹冷笑,“寧五娘?哼,真不愧是個卑賤的庶女,真是下賤的很。還未出閣,便敢勾三搭四。阿綠,你日後好好盯着那個寧五娘,若是她膽敢再出手勾搭端王,就立馬給我回稟,看我怎麼收拾她。”

阿綠連連點頭應聲。

明月西沉,日頭東昇,眨眼一夜便過去。

今日便是餘下幾國使臣回國的日子。

突厥早已按照按照南秦的嫁娶規矩,將六禮走了個七七八八,眼下只差將寧二娘子迎娶回國。

早在兩年前,鄭氏便開始爲寧珊準備嫁妝了,加之此次寧珊被封爲平陽縣主,代表南秦和親嫁給突厥,宣德帝那邊自然也備了一套極爲豐盛的嫁妝。

此去路途遙遠,寧二孃自然不可能一路都穿着嫁衣,但從東陽侯府出門的時候,她還是和南秦的新嫁娘一樣,花釵翟衣,打扮得十分光鮮亮麗。待吉時到了,便由突厥小可汗上府迎接寧二孃出了東陽侯府,直往城門而去。

鄭氏心疼不已,眼中含淚,追着寧二孃一直目送她到城門才肯離去。

待到突厥使臣和寧珊的影子完全瞧不見後,鄭氏在城牆上由丫鬟攙扶着瞧了半晌,站在鄭氏身旁的寧璋臉上也帶着幾分澀然,他回頭對鄭氏道:“阿孃回吧,妹妹已經踏上了前往突厥的路。”

待鄭氏回過神,便覺得臉頰一涼,這才驚覺自己在不知不覺間已然淚流滿面。

她伸手抹了抹眼淚,對寧點了點頭道:“是啊,回去吧。”

走着走着,鄭氏的目光忽然變得冷凝,神色也變得有幾分陰沉,若不是寧玖,她的二孃也不會就此遠嫁突厥,從今以後,母女二人想要見一面都困難。

“都怨她……都怨她!”鄭氏的口中忽然喃喃出聲,寧璋聽着母親口中的話,也是一陣恍然,他上前扶着鄭氏,拍了拍她的肩道:“母親,他們欠了我們二房的,遲早要讓他們還回來。這一日,不會太久。”

鄭氏聞言點了點頭,脣畔揚起一個笑容道:“對,大房欠了二房的,遲早是要連本帶利吐出來的。”

李氏母家的那對兄妹也快到永安城了,拿大房開刀,首先便從寧玖兄妹二人身上動手吧。

*

晉王雖死得十分憋屈,但他的葬禮卻十分盛大。他在晉王府足足停了七天,出殯的日子定在十一月初八,是個吉日。

出殯前日,前來弔唁的賓客比前些日子多了許多,尤其是朝中衆臣聽聞宣德帝今日將會親自來見晉王最後一面後,更加不敢怠慢。原本怕前來晉王府調閱惹禍的官員也紛紛出動,連忙趕往晉王府,唯恐落後於宣德帝,免得到時候落人口舌。

是以十一月初七這一日,晉王府可謂是十分熱鬧。

隨着門房一聲“聖人到!”原本在晉王府坐着的賓客一起站起來朝着宣德帝行禮。

宣德帝擺了擺手,然後徑直往內。

此時府內到處掛滿了白帆,飄動着白色的旌旗,越過衆人到達正廳,正廳裡坐了七七四十九個和尚,在爲晉王唸經超度。

這四十九個和尚前面停了一口漆木繪彩棺,棺內停放的便是晉王的屍首。

宣德帝看了一眼陳德,陳德立時心領神會,從旁邊尋來三根香,將三根香點燃後,遞到宣德帝的手中。

宣德帝上前將三根香插在棺前的香爐中,對晉王道:“大郎,今日阿爺來見你最後一面。”

言罷,宣德帝的面上似乎浮現了幾分神傷之色,他盯着面前晉王黑底白字的靈位牌,心情頗有些複雜。

興許是晉王已死,宣德帝忽然覺得心中涌出許多話想與他說,但他自是不可能當着衆人的面開口說出,於是便在心中與晉王對話。

“大郎,朕雖屢次削弱你與齊王的實力,但這都是爲了南秦江山不得已而爲之。你與齊王皆出身門閥,未免朕百年之後有外戚之禍,爲匡扶正統,朕必須削弱你們。但只要你們肯老老實實,不肖想不該想的東西。待太子繼位後,朕會下旨放你們去各自的封地,互不干擾。”

“可眼下卻出了這樣的事情,這次的事情要怪,也只能怪你的外祖父崔緹多年前欠下的債,若是當年他沒有做出那種事情,如今那秦瑟也不會報復到你的頭上。”

忽有一陣風過,吹動屋內的魂幡,魂幡搖動,彷彿是在迴應宣德帝的話。

宣德帝見此眸光一凜,接着在心中道:“甘泉行宮的事,朕知曉此事乃是你所爲,而並非齊王。但這個削弱齊王的機會千載難逢,朕便順着你的意思,順水推了個舟,治了齊王的罪,罰他去守太廟。”

宣德帝面色的神色忽然一變,暗自搖頭,“未想,最終你下的蠱卻還是得逞了。”

“既然是你欠下的因,朕今日便借你的晉王府來償還這個果吧。也算是了結這最後一樁因果。”

宣德帝在心中將想說的話說完之後,舒服得多,想着該說的都說了,自然沒有多大的必要再呆在這兒。宣德帝最後看了一眼晉王的棺木,便帶着陳德頭也不回地往外而行,在晉王府的官員紛紛向他行禮,走到晉王府門口的時候,宣德帝想起他與楚王二人的約定,心下一狠,故意踢着門檻,‘咚’的一下便倒跌落在地,當場倒地不起。

陳德並不知曉此事的內情,見宣德帝摔在地上不省人事,當下惶然至極,厲聲道:“陛下,陛下,來人,快來人!”

王府內的衆臣聽到陳德的呼喊,一窩蜂涌了出來,見宣德帝昏倒在地,當即大駭。

一時之間,人心惶惶。

就在宣德帝在晉王府摔倒的同時,東陽侯府的門前停了兩輛青布馬車。

馬車上的人自曝身份後,門房連忙進去稟報,很快便見一身華服,滿頭朱翠的李氏帶着丫鬟婆子前來迎接。

最前頭的馬車上下來的是一個二十來歲,身着藍色圓領袍服,頭戴軟腳襆頭,腰束革帶的青年郎君。

後頭的那輛馬車上下來的則是一個約莫十五六歲,生得弱柳扶風,姿容不俗,杏眸如水的小娘子,她身上着藕荷色對襟齊胸襦裙,裙上點綴着細緻的繡花,臂彎挽了一條煙霞色的團花披帛,頭梳雙螺髻,整個人清清淡淡,溫婉極了。

李氏一見這兩人,目光便涌起一抹懷念之色,連忙拉過兩人,“七郎和十娘遠道而來,一路辛苦了。姑母已然爲你們備好了房間,先下去梳洗一番,姑母再介紹府中的郎君、娘子給你們認識吧。”

李七郎和李十娘聞言點了點頭,忙向李氏行禮道:“七郎(十娘)謝過姑母。”

李氏連忙擺手道:“謝什麼,都是自家人。”說着李氏看着二人,心中不由一嘆:唉,我那可憐的幼弟。

李氏乃是離家的嫡長女,下頭還有三個庶妹,唯有這個幼弟乃是與她一母同胞的,也是她李家唯一的男丁。

當年李氏嫁來東陽侯府的時候,她的這個弟弟才六歲。

一年前,李氏的幼弟與其妻出門,不幸遇上山賊,夫妻二人雙雙離世,只留下這一對可憐的孩子。

李氏在孃家到時候便與府中的姊妹不大親近,這個幼弟除外。

是以李氏幼弟留下的這雙兒女只好遠道而來,投靠於她。

三人又說了些話,李氏便讓二人下去梳洗,打算今夜設宴款待兄妹二人,介紹給府中衆人認識。

漪瀾院。

鄭氏聽到丫鬟回稟李氏的那侄女侄兒已然到府,心中不免揚起了幾分快意,擺了擺手,吩咐道:“去替我備好的見面禮拿出來。”

第一次見面自然要給對方留下個好印象,日後行起事來,也方便得多。

時間很快便到了晚上,李氏兄妹來東陽侯府的消息早早便傳了下去。

今夜東陽侯府的人難得聚在了一起,就連東陽侯也出席了。

李氏與東陽侯二人坐在上首。

屋內左側的席位,以寧晟居首,其下便是寧璞夫妻二人,在下面便是三房夫妻二人,最後便是李氏兄妹。

右側的席位則是寧珏爲首,其下便是寧璋,再往下便是寧玖,寧璇,其後是寧瑜和寧珍。

李氏在上首對着衆人道:“這二位便是我前些日子同你們說起的七郎和十娘,他們兩個是我一母同胞的幼弟的孩子,希望日後大家能與他們好好相處。”她的目光又落在小輩那邊道:“你們也要將這二位當做自己的長輩來尊敬。”

說完又向李氏兄妹一一介紹在座的各位。

鄭氏聞言忙笑道:“阿家請放心,日後我們定會將七娘、十郎當做自己的兄弟姊妹相處的。”

蔣氏也笑着附和。

李氏見此不由得滿意的點了點頭。

寧玖盯着對面的李氏兄妹二人,若有所思。

她記得很清楚,上一世並沒有這對李氏兄妹前來東陽侯府投親,這一世怎麼突然就多出了兩個人?

寧玖素來小心,直覺覺得這二人出現在此時刻有些奇怪,心中不由十分戒備。

尤其是那個李十娘……她發現方纔她進來之後,她阿爺的神色似乎有些異常。

寧玖下意識的在空中與她兄長的目光交匯,見對方也是一臉茫然無解的模樣,只好將心中的疑問按捺於心。

*

宣德帝昏迷之後,陳德連忙將其送回自稱,請來了宮中的御醫,御醫們把脈之後,都說束手無策,不知道宣德帝的身子何處出現了什麼異常。

陳德只好差人去楚王府遞帖子請溫琅來看。

誰知道溫琅看過之後,也說查不出宣德帝昏迷的癥結所在。

無奈之下,太子忽然想起白雲觀裡有半仙之稱的妙覺真人,聽說此人對於疑難雜症很是有一套,加之之前宣德帝對他也頗有信任,便將此人請進了皇宮。

妙覺真人是道士,自然用不着號脈,他進了宣德帝的寢宮便拿着一個羅盤,左看右看,最後舉着一把桃木劍在殿中舞了舞,燒掉幾個符籙後,忽然露出恍然之色,口中喃喃嘆道:“原來如此,原來如此。”

太子見妙覺真人如此做派,便知他心中應是有了對策。

太子上前忙問道:“妙覺真人可是查出聖上癥結所在?爲何聖上會遲遲昏迷不醒?”

妙覺真人一臉恍然地對太子道:“啓稟太子殿下,聖上之所以會昏迷不醒,並非是病症所致,而是邪風入體。”

邪風入體?太子不解,“此話怎講?”

妙覺真人撫了撫鬍鬚,侃侃道:“所謂邪風,便是至陰之物。聖上乃是真龍,自有紫氣護體,但最近由於憂思過度,紫氣有所減弱,加之去了陰氣重的地方,便讓那邪風侵入了體內。”

太子又問,“那有何法可解?”

其實太子心裡並不大信得過這些道士的,但眼前的這個妙覺真人與其他的道士的確有所不同,這一年來他在永安城內屢顯神通,好些看似不可能的事情,都被此人化解。加之此人有未卜先知之能,是以心中才對此人有了幾分信任,寄託了幾分希望在他身上。

如今宣德帝陷入困境,若是此人真有辦法能夠讓宣德帝恢復如初,自然是皆大歡喜。若是此人膽敢在皇宮行騙,屆時斬了他的腦袋便是。

妙覺真人伸出五指,掐了掐,似乎在算着什麼,隨後道:“陰陽相生,陰陽相剋,陰爲載體,引陽入陰。太子殿下只需尋九名生於九九重陽,且命中帶貴的未出閣的女子出家向道做女冠,爲聖上祈福九日,聖上自可恢復如初。”

太子道:“此法真能解陛下眼前之圍?”

妙覺真人背上有些汗,想到這齣戲,下意識的餘光往宣德帝的帳內掃了一眼,然後咬牙道:“千真萬確。”

太子點頭道:“好!”

隨即便派了人去搜尋永安城中生於九九重陽,命中帶貴的女子名冊。

未過多久,太子便將搜尋來的人的名冊交給妙覺真人,妙覺真人便拿着硃筆,根據太子所呈上的那份生辰八字,開始推算起來。

“這個生於九九重陽,但命中無貴,不行。”說罷,便拿着手中的硃筆將一個名單劃掉。

“這個命中帶貴,但生的時辰,陰煞之氣太重,也不行。”名單再次被劃掉。

劃到最後,太子盛上來的名單,最後被劃得剛好只剩下九人。

妙覺真人將名單恭敬的帶到太子跟前道:“啓稟太子殿下,名單已然確定,讓這些小娘子出家爲女冠便可。”

“對了。”妙覺真人補充道:“切記!這些小娘子須得誠心爲陛下祈福九日纔是。到時候陛下自會甦醒。”

“但陛下是真龍,與旁人不同,所以爲了陛下聖體安康,待陛下醒來之後,這些小娘子還須在觀中祈福一年。若是未滿一年,到時候對聖上的身子恐怕會有所妨害。”

太子聽罷點了點頭,拿起名單掃了一眼,視線猛的一頓。

名單的第三列寫着:東陽侯府,寧氏六娘。

這,寧六孃的名單爲何會出現在這上面?!

太子皺眉指着寧玖的名字道:“妙覺真人,此女乃是聖上御賜給孤的太子妃,她怎能去做女冠?”

妙覺真人聞言睜大雙眼,難以置信,“原來如此,原來如此。貧道就說此女爲何命格如此之貴!原來是有這層原因。”

妙覺真人的面上忽然浮現出一抹爲難之色,“太子殿下,此女乃是這次九九祈福陣的關鍵,萬萬缺一不可。”

正在此時,宮婢稟報楚王求見。

楚王向來是無法無天慣了,雖有宮人稟報,但他不經通傳直接便入了殿內。看見了太子,他面帶擔憂道:“三郎,聖上的身子現在如何了?”

楚王的眼光忽然掠過妙覺真人,便忙向太子問道:“聖上的身子到底如何了?”

太子不答,妙覺真人吞了一口唾沫,忙道:“陛下的身子,並非是生病,而是中邪。眼下只需九個生於九九重陽的女子出家爲女冠,爲陛下祈福一年,這症狀自然可解。”

楚王道:“那還愣着幹什麼?還不快去辦。”

“可是……”妙覺真人慾言又止,看了一眼太子。

太子眉頭緊蹙,對楚王道:“這妙覺真人所言的什麼九九陣須讓寧六娘出家,可她身份到底不同,怎能出家做女冠?”

言罷,太子的目光落在妙覺真人的身上,似乎想要藉機將他看穿。

妙覺真人見此忙道:“太子殿下若不信,不妨將這九人召到宮內,由貧道傳她們一段經文,讓她們吟誦,聖上便可甦醒。”

楚王道:“既然能讓聖上甦醒,還不快去!”

太子聞言也想了想,覺得有理,且事關宣德帝的安危,點了點頭。

東陽侯府家宴未散便有皇宮的內侍忽然造訪,宣寧玖即刻入宮。

宮中有事,寧玖自不敢耽擱,整整衣物,便要與內侍一起走,寧晟見此十分擔憂,拉過那內侍,塞了滿滿一錢袋到他手中道:“宮中出了何事?”

內侍收了寧晟的錢,加之寧晟位高權重,自是不敢怠慢道:“今日聖上從晉王府回來後,便昏迷不醒。眼下妙覺真人說是要找九個生於九九重陽的女子爲陛下祈福。”

聽此,寧晟不由得放心點了點頭。

寧珏聞言也出來了,父子二人對視一眼,想起那日在永安城外楚王對他們倆說的話,心中立時雪亮。

看來,這是楚王要出手了。

很快,名單上的九人便被請入了皇宮,這些人寧玖大都不識,不過其中倒是有個熟面孔,此人不是旁人,正是柳若靈。

不等寧玖她們多問,妙覺真人便將她們引至宣德帝的榻前。

塌前的不遠處,已然放置好了九個蒲團。

九人上蒲團跪好之後,妙覺真人又於每人跟前擺放一本道家經書,讓她們對着經書虔誠吟誦。

未過多久,宮殿中便響起一陣吟誦之聲。

約莫過了半個時辰後,牀榻上昏迷已久的宣德帝垂在牀邊的手指動了動,陳德見此滿心歡喜道:“聖上的手方纔動了!”隨着這一聲話落,宣德帝緊閉的眼顫了幾顫,然後悠悠轉醒。

宣德帝看着榻前跪了一地的小娘子,眸中滿是不解道:“這是怎麼了?”

隨後,太子等人便將此事來龍去脈與宣德帝說了清楚。

宣德帝聽罷,思索半晌便道:“既然是邪氣入體,必不能怠慢。就按妙覺真人所言,讓這九人速速出道爲女冠,替朕祈福一年,待一年之後,若朕身子無礙,便可還俗。”

太子聞言,心中一震,忙上前對宣德帝道:“陛下,寧六娘也在其中。”

宣德帝的眼風落在寧玖身上頓了一頓,有一瞬的凝滯,而後嘆氣看着太子,“此事……事關朕的身子。”

太子聞言一震。

是了,事關聖上龍體,他有何理由阻止?

別說是還未過門的太子妃,便是今日在此的是已經和他拜過堂成過親的太子妃,他也必須恭恭敬敬地送人出家做女冠。

若他不應,不用想,明日參他的摺子也會如雪一般堆滿宣德帝的桌案。

太子連忙道:“陛下說得是,兒這就讓她們出家爲女冠,爲您祈福。”

就算寧六娘真做了女冠又能如何?待到一年之後,他再娶她便是,總歸不過一年,他自是等得起的。

宣德帝眸光沉沉,眼風掠過站在一旁,一半在明一半暗,面容掩在燭火裡的薛珩。

薛珩似是有所感應,忽然擡頭對上了宣德帝的目光。

宣德帝對薛珩不可見地點了點頭,黑沉的眼中似乎在說:記得你對朕的承諾。

薛珩同樣對宣德帝點了點頭:阿兄放心,九郎許下之諾,必不敢忘。

------題外話------

女冠就是女道士。

要給阿玖封個什麼道號呢,求踊躍發言~

第127章:南秦公主,下賤如狗第062章正人君子,乘人之危第170章:御前對質,意圖換婚第033章:未雨綢繆,討要一物第164章:晉王籌謀,生出一計第067章自尋死路,不外如是第132章:寧玖生疑,端王出手第008章:茲事體大,累及聲譽第209章:變故突生,驚叫忽起第045章:氣氛沉悶,山雨欲來(求收)第192章:二房困境,太子賠罪第026章:處心積慮,敗壞名聲第091章:齊齊出動,血玉風波第165章:秋狩圍獵,神秘白霧第139章:意外之喜,薛貞歸京第084章:邪祟之氣,指向正東第203章:請命北上,溫琅中計第100章:車內對峙,另尋他法第117章:通敵叛國,該當何罪第120章:第134章:捉拿寧玖,薛珩現身第022章:外祖母至,誰是賤人第001章:絕地啼血,含恨而終第009章:再次相逢,實在心喜第158章:帝王壽辰,獻禮風波第059章千鈞一髮,形勢不妙第123章:街頭被堵,楚王出手第106章:未讀規訓,罰抄十遍第007章:事急從權,破門而入第199章:端王大婚,崔婉示威第015章:再遇故人,崔氏四娘第160章:學館清談,揭穿面目第148章:束手無策,無藥可治(二)第210章:歲月靜好,旖旎生香(結局)第102章:從今以後,由我護你第203章:請命北上,溫琅中計第057章:男娼女盜,撞破姦情第160章:學館清談,揭穿面目第032章:不怕一萬,就怕萬一第097章:吾之卿卿,誰人敢動第172章:齊王落罪,寧瑜示好第212章:番外2第043章:挑撥是非,脣槍舌戰(二更)第110章:公佈成績,雙雙奪魁第001章:絕地啼血,含恨而終第181章:撕掉假面,出人意料第036章:心生異變,初次試探第160章:學館清談,揭穿面目第043章:挑撥是非,脣槍舌戰(二更)第135章:姦情敗露,全城笑柄第132章:寧玖生疑,端王出手第165章:秋狩圍獵,神秘白霧第160章:學館清談,揭穿面目第139章:意外之喜,薛貞歸京第200章:太廟失竊,朝會見血第074章人慾害我,順勢而爲第049章:灑金之筆,局勢反轉第140章:故意羞辱,上門對質(二))第029章:區區賤婢,有何懼之第182章:寧珍生亂,薛九出手第054章:藉機敲打,針鋒相對第100章:車內對峙,另尋他法第181章:撕掉假面,出人意料第169章:苟且醜聞,太子失蹤(二)第103章:靜候數月,終於來了第001章:絕地啼血,含恨而終第186章:樑國夫人,藉機敲打第110章:公佈成績,雙雙奪魁第074章人慾害我,順勢而爲第136章:帝王試探,太子頂罪第147章:寧玖遇襲,四郎相救第076章:按捺不住,親自出動第111章:鉛雲密佈,山雨欲來第207章:端王之死,面目全非第137章:稷下學館,半途被劫第080章:背主之人,斷不可用第047章:既無罪名,何來求情第175章:再表心意,端王生計第145章:薛貞獻計,串通鄭氏第073章朗朗如月,皎皎如玉第113章:牆縫藏屍,庵堂之秘第178章:無用之物,註定捨棄第009章:再次相逢,實在心喜第112章:夜探尼庵,藏污納垢第097章:吾之卿卿,誰人敢動第148章:束手無策,無藥可治(二)第117章:通敵叛國,該當何罪第161章:薛貞出手,半道被截第147章:寧玖遇襲,四郎相救第202章:端王設局,薛珩負傷第046章:竊文之賊,品行不端第081章:老鴰不吉,鴟鴞報喪第168章:內力逆行,形勢不妙第115章:綁了宣陽,密道入口第031章:今日之賬,暫且記下第100章:車內對峙,另尋他法第175章:再表心意,端王生計第139章:意外之喜,薛貞歸京第198章:寧璋舞弊,下入牢獄第079章:機關算盡,功虧一簣
第127章:南秦公主,下賤如狗第062章正人君子,乘人之危第170章:御前對質,意圖換婚第033章:未雨綢繆,討要一物第164章:晉王籌謀,生出一計第067章自尋死路,不外如是第132章:寧玖生疑,端王出手第008章:茲事體大,累及聲譽第209章:變故突生,驚叫忽起第045章:氣氛沉悶,山雨欲來(求收)第192章:二房困境,太子賠罪第026章:處心積慮,敗壞名聲第091章:齊齊出動,血玉風波第165章:秋狩圍獵,神秘白霧第139章:意外之喜,薛貞歸京第084章:邪祟之氣,指向正東第203章:請命北上,溫琅中計第100章:車內對峙,另尋他法第117章:通敵叛國,該當何罪第120章:第134章:捉拿寧玖,薛珩現身第022章:外祖母至,誰是賤人第001章:絕地啼血,含恨而終第009章:再次相逢,實在心喜第158章:帝王壽辰,獻禮風波第059章千鈞一髮,形勢不妙第123章:街頭被堵,楚王出手第106章:未讀規訓,罰抄十遍第007章:事急從權,破門而入第199章:端王大婚,崔婉示威第015章:再遇故人,崔氏四娘第160章:學館清談,揭穿面目第148章:束手無策,無藥可治(二)第210章:歲月靜好,旖旎生香(結局)第102章:從今以後,由我護你第203章:請命北上,溫琅中計第057章:男娼女盜,撞破姦情第160章:學館清談,揭穿面目第032章:不怕一萬,就怕萬一第097章:吾之卿卿,誰人敢動第172章:齊王落罪,寧瑜示好第212章:番外2第043章:挑撥是非,脣槍舌戰(二更)第110章:公佈成績,雙雙奪魁第001章:絕地啼血,含恨而終第181章:撕掉假面,出人意料第036章:心生異變,初次試探第160章:學館清談,揭穿面目第043章:挑撥是非,脣槍舌戰(二更)第135章:姦情敗露,全城笑柄第132章:寧玖生疑,端王出手第165章:秋狩圍獵,神秘白霧第160章:學館清談,揭穿面目第139章:意外之喜,薛貞歸京第200章:太廟失竊,朝會見血第074章人慾害我,順勢而爲第049章:灑金之筆,局勢反轉第140章:故意羞辱,上門對質(二))第029章:區區賤婢,有何懼之第182章:寧珍生亂,薛九出手第054章:藉機敲打,針鋒相對第100章:車內對峙,另尋他法第181章:撕掉假面,出人意料第169章:苟且醜聞,太子失蹤(二)第103章:靜候數月,終於來了第001章:絕地啼血,含恨而終第186章:樑國夫人,藉機敲打第110章:公佈成績,雙雙奪魁第074章人慾害我,順勢而爲第136章:帝王試探,太子頂罪第147章:寧玖遇襲,四郎相救第076章:按捺不住,親自出動第111章:鉛雲密佈,山雨欲來第207章:端王之死,面目全非第137章:稷下學館,半途被劫第080章:背主之人,斷不可用第047章:既無罪名,何來求情第175章:再表心意,端王生計第145章:薛貞獻計,串通鄭氏第073章朗朗如月,皎皎如玉第113章:牆縫藏屍,庵堂之秘第178章:無用之物,註定捨棄第009章:再次相逢,實在心喜第112章:夜探尼庵,藏污納垢第097章:吾之卿卿,誰人敢動第148章:束手無策,無藥可治(二)第117章:通敵叛國,該當何罪第161章:薛貞出手,半道被截第147章:寧玖遇襲,四郎相救第202章:端王設局,薛珩負傷第046章:竊文之賊,品行不端第081章:老鴰不吉,鴟鴞報喪第168章:內力逆行,形勢不妙第115章:綁了宣陽,密道入口第031章:今日之賬,暫且記下第100章:車內對峙,另尋他法第175章:再表心意,端王生計第139章:意外之喜,薛貞歸京第198章:寧璋舞弊,下入牢獄第079章:機關算盡,功虧一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