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 分用能臣郡國守

當日定下諸將駐地,次日,諸將拔營,分赴各郡。

臧霸奉荀貞的將令,未回琅琊,直接去陰平入駐,傳檄開陽,召留駐在開陽的餘部亦去陰平。

孫觀、昌豨、吳敦、尹禮諸泰山校尉給他送行。

昌豨恨聲說道:“我等獻琅琊,又獻東海三縣,鎮東不思酬勞,反逐我等出開陽,又割分我等,實不可忍。”

臧霸忙轉顧四邊,見近處沒有外人,這才鬆了口氣,斥責昌豨,說道:“鎮東怎沒有酬勞我等?我這個中郎將,你們的這幾個校尉,不就是鎮東給我等表舉的麼?”

昨天酬功過後,當場就給得到拔擢的諸人發下了相應的衣冠印綬,此時臧霸等人皆都是穿着新的衣冠,帶着各自新的印綬。

昌豨不屑地說道:“便是把鎮東將軍讓給我坐,一個虛名而已,無有半些實惠,又值得甚麼!”

昌豨人雖粗野,話卻不錯。

中郎將也好,校尉也罷,都只是一個名銜,若是往日如能得此職銜,倒可令人知足,可而今天下亂戰,一個名銜又有什麼用處?地盤纔是實打實的利益。更且別說,便是這“無用”的名銜也不是出自朝廷,非爲王命,而僅僅是荀貞上表朝中,說白了,也就是荀貞自授的而已。

就像昌豨說的,便是把鎮東將軍的名銜表與昌豨,可卻不給他相應的地盤,也是半點不值錢。

對昌豨這話,臧霸無可反駁。

昌豨握緊劍柄,看了看臧霸等人,壓低聲音,又說道:“鎮東把將軍調出琅琊,又把我等佈列到琅琊郡北,而今北海黃巾勢大,他們如不南下琅琊則罷,如若他們南下?要按我說,我等也不要阻攔他們,倒不如干脆與他們合兵一處,索性搶了琅琊,至不濟也能搶掠一番……。”

他的話還沒說完,臧霸等人大驚失色。

臧霸急忙打斷了他:“噤聲!昌豨!你這是得了狂病麼?”

當着人的面直接叫其姓名,這是很不禮貌的,“豨”又是昌豨的小名,臧霸此前是從沒有當着這樣當面叫過他的。這會兒卻不但直呼其姓名,且還是呼其小名,可見臧霸的緊張和憤怒。

昌豨悻悻然地閉上了口。

臧霸嚴肅地對孫觀等人說道:“陶恭祖獻徐州印綬。得徐州與丹陽降卒,鎮東兵威愈盛;斬曹宏,開言路,鎮東已攬士心。當此之時,汝等便是含恨,亦絕不可出怨言。鎮東凡有召、令,需即刻服從,半點不得怠慢。不然,輕則,鎮東必奪汝等兵,重則,我輩無遺類矣!”

孫觀等人還是能看清形勢,所以雖然也和昌豨一樣,對荀貞俱懷不滿,可聽了臧霸的話,亦皆應諾。

臧霸不放心昌豨,又對昌豨說道:“今汝入駐莒縣,處兩水間,東莞、東安在汝東北,臨沂、開陽在汝西北,汝倘因逆獲罪,孫校尉雖在陽都,不能救也!當謹慎!當謹慎!”

泰山諸將的駐地,孫觀在最西,在沂水西岸;昌豨次之,在沂水東,沭水西岸;吳敦、尹禮、孫康三人則都在沭水東邊。

如果昌豨因爲叛逆而遭到荀成的的麾軍進攻,東莞的黃遷、東安的潘璋、臨沂的陳到、開陽的陳午和陳即四支兵馬只需分出一支出來,就能看住陽都的孫觀,然後三路並進,兩面夾擊,取昌豨不難。

昌豨對此也知,所謂“形勢比人強”,因而滿懷不甘地忿忿應道:“是。”

各人有各人的想法,能不能就此勸住昌豨,讓他不要再胡思亂想,臧霸心裡也沒底,但他的話也只能說到這裡了。見來給他“送行”的州府吏員還在遠處等着他,臧霸說道:“不可使州吏久候,我當辭矣。諸君,汝等歸營去吧,回到營中後,不要多停,及早各赴駐地。”

諸人應道:“是。”

臧霸遂與孫觀、昌豨、吳敦、尹禮諸人告別,謝過州吏來送,出了郯縣地界,前往陰平駐紮。

孫觀等人也於當日各提部曲,與荀成的部隊一道,北去琅琊,各赴駐區。

諸部離郯,隨着諸部離開的,還有從降卒裡邊淘汰出來、改爲屯田的那一萬多人。

這一萬多人,荀貞都交給了江禽、棗祗管轄。

現負責屯田事宜的共有兩人,便是江禽和棗祗。

棗祗現爲屯田校尉,職銜雖比現在的江禽低了些,可卻並不歸江禽管轄。

荀貞早前剛在廣陵設屯田的時候,棗祗以“屯田司馬”的職銜曾和江禽共事過一段時日,但因棗祗出身潁川士族,看不慣江禽的粗魯作風,而江禽雖是出身鄉野,卻是荀貞的西鄉舊人,久從荀貞征戰,功勞、苦勞皆高,也沒把棗祗放在眼裡的緣故,兩人彼此看不上對方,根本就說不到一塊兒去,結果矛盾重重,衝突不斷。荀貞遂擢棗祗爲屯田校尉,使其自領一部。

兩人原本各自負責的屯田部曲,江禽多,棗祗少。

此回這一萬多人,荀貞打算多給棗祗些,少給江禽些,畢竟棗祗的屯田幹得不錯,每畝的糧食產量比江禽還要好上一點,而且因才擢爲他屯田校尉未久之故,這回也沒有升他的官,只是給他了不少的財貨賞賜,所以,得在別的方面給他一些補償。

屯田兵好分配,可屯田的地點暫時卻還不能劃定。

這卻是因爲:除了彭城、下邳現有郡守之外,廣陵、琅琊和東海現皆無長吏,——東海本是有的,其相名叫劉馗,荀貞前日以“不能安部民”爲由,把他給免了,這只是個藉口,真正的原因自是因他附從陶謙,抗拒“義兵”,東海乃州治所在,必須得換個信得過的人來掌管。

軍務上的事情,在收編過降卒,遣各部分赴駐區後,已經辦理得差不多了,接下來,荀貞需要做的便是任命廣陵、琅琊、東海三郡國的郡守國相。

荀貞對此已有腹案。

於各部離郯的次日,荀貞召來荀彧、戲志才、荀攸、陳羣等親近人,把自己定下的人選告之他們,徵詢意見。

荀貞說道:“我意表治中爲廣陵太守,督糧爲東海相,元龍爲琅琊相。卿等以爲何如?”

治中,說的是前治中從事王朗。督糧,說的是督糧校尉邯鄲榮。元龍,當然便是陳登了。

這三個人選都是荀貞經過仔細考量而決定出來的。

王朗、陳登,此二人首先是出身徐州士族,家族在徐州很有影響力,其次,兩人都很有能力,再次,王朗在徐州名望甚高,陳登有獻淮浦、淮陰兩縣以及勸降陶謙的大功。

表此二人分爲郡守,可以爲荀貞進一步地招攬徐州士心,並穩固對徐州的統治。

荀貞現今手下的文武屬吏大體而言之,有三個派別。

潁川人是一派,冀州人是一派,加上在廣陵時任命的屬吏和新投靠過來的徐州士人,這又是一派。打下了徐州,加上下邳,荀貞現今有四個郡國長吏的位置可以任命,兩個給了徐州士人,一個給了樂進,樂進雖非潁川人,卻是潁川一派的,那麼剩下的一個位置就需得給冀州一派了。冀州一派的屬吏中,最合適擢用表舉的便只有邯鄲榮。

荀貞府中、帳下的冀州人不少。

文如程嘉、陳儀、欒固、岑竦、霍衡等等,武如趙雲、夏侯蘭、陳午、盧廣、邯鄲吉、嚴猛等等。文臣裡邊,程嘉善說辭,陳儀善文辭,欒固諸人資歷不足,雖多有歷練,能力仍有待提升,理一縣可也,治一郡不足;武臣裡邊,夏侯蘭、陳午諸輩,皆是軍中人才,盧廣、邯鄲吉僅僅中人之姿,唯趙雲或能爲一郡太守,可荀貞卻不可能會調他出軍,改爲文職。

所以,算來算去,也只有邯鄲榮合適了。

邯鄲榮資歷老,荀貞當年爲趙國中尉時,他是荀貞的主簿,爲荀貞立下過大功。初平元年,荀貞討董,兵至潁川,他帶了五百邯鄲子弟,與弟邯鄲吉、妻弟盧廣等俱往相投,雖非舉家相從,亦兄弟齊至,又有從戰之功。荀貞歸廣陵,謀取徐州,任諸校尉,以邯鄲榮爲督糧校尉,糧秣之資,因而不缺,他又有功勞。功勞既多,其人明察內敏,剛健敢行,亦有才幹。

故而,用他治東海,荀貞信得過,也能放心。

戲志才聽了他這三個人選,笑顧荀彧、荀攸、陳羣,說道:“將軍入主徐州,我聞軍中皆言:諸荀當併爲二千石矣!文若、公達,卻不意非但休若、友若不得典大郡,汝二人亦不能也。”

休若,是荀衍;友若,是荀諶。

荀攸笑道:“無知之言,何以當真!”

荀彧、陳羣亦笑。

荀貞也不覺失笑,說道:“軍中竟有這樣的傳言麼?”對荀彧、荀攸、陳羣三人說道,“我非不欲兄弟富貴。今吾起義兵取徐,所爲者天下也。爲國,便不能顧家。卿等當知我心意。”

荀彧諸人皆道:“君侯心意,我等豈會不知!”

荀彧又說道:“彧二兄亦嘗聞軍中此傳言,歸與彧說:‘軍中流言,既損君侯令名,復壞我荀家德望。吾等當舉賢薦能,以充守相’。當時是我勸他們不要着急上書,對他們說:‘今海內兵亂,軍政二事,先軍後政,待軍務畢,再上言不遲’。卻是沒等我的兩個兄長上書,君侯便召我等來商議三郡守相的事情了。”

荀貞笑道:“我就料你二兄不會聽信那些傳言。”

揭過這個話題,荀貞言歸正傳,又問諸人:“卿等以爲用此三人各守郡,怎麼樣?”

荀攸說道:“督糧、元龍自應當。唯只表治中,不任別駕,卻會不會引他不滿?”

別駕從事、治中從事,這兩個州府的從事職位是從事中最高的,相比之下,別駕且比治中還要高一點。只錶王朗守廣陵,卻不任用趙昱也做個守相,荀攸擔憂會引起趙昱的不滿。

荀貞說道:“王景興博雅恭儉,有威儀,出守廣陵,必能稱職。趙元達高潔嫉惡,不宜治民,刺舉之才也。我今雖仍以別駕屈之,卻會待他以師友之禮,想來他應是不會不滿的。”

荀貞在廣陵時,對趙昱的觀感就不是太好,此人固然高潔廉正,可荀貞總覺得他高潔得有點“近僞”了,又或者,要不然便是他的性格有問題。

中平元年,黃巾起事,當時趙昱是莒縣的縣長,徐州召郡國兵抗擊黃巾,他第一個把兵士募好,送到了州府,徐州刺史因此表他功勞第一,希望朝廷遷賞他,他卻深以爲恥,棄官還家,真不知該說他是太愛惜名聲,還是想法與衆不同。當下亂時,他這樣的性子不合適出守郡國。

戲志才贊同荀貞的話,說道:“過於高潔,則未免不近人情。趙元達確實不宜治郡。”

荀攸因也就不再異議。

荀彧、陳羣皆無意見。

遂定下三郡國相的人選。

荀貞又把自己選好的各郡國丞給他們幾人說出,說道:“以劉儒爲下邳丞,秦幹爲廣陵丞,李博爲東海丞,欒固爲琅琊丞,糜竺爲彭城丞。卿等以爲可否?”

23 甲兵四千向神都(三)89 陳荀分被董卓徵 兵編別部號安郡40 路畔相投父子俱 賊名水上號錦帆87 了卻山中寇賊事(十一)56 橋蕤稱權當知變 文直再入魯陽城31 唐兒24 張讓賓客32 破敵(中)89 陳荀分被董卓徵 兵編別部號安郡17 虛席相問上策何54 膽大妄爲豫州兒141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七)77 布植黨羽養虎豹92 虛席問賊進退意54 私憤何及國事重 兄弟鬩牆兩不和28 詐降28 辰彼碩女172 許顯臨機能應變(下)147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四)18 第一天(下)98 戲忠建言攻山陽54 滅族(下)65 爲政之要宣文德 輕車簡從訪張紘70 孫曹通脫荀慎行80 冠軍將呼太史慈(二)127 孔明歡喜情竇開166 城頭暮升英雄旌62 太守行春(下)219 再選英俊固徐方92 事了掛印江湖去(下)160 笮融急求東海府10 洛陽圖窮將匕見117 劉備輕色贈猛士35 鄉吏殘民3 道左遇貴62 橋元偉恃功身滅 陶恭祖侵迫彭城70 孫曹通脫荀慎行72 初見一龍(下)36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七)56 熔鑄296 陳國相襄軍第一(五)38 縱橫意氣袁本初268 詔拜鎮東得兩郡62 橋元偉恃功身滅 陶恭祖侵迫彭城64 其疾如風侵略如火23 自古興亡百姓苦 天子西遷民何辜119 三戰盡復東郡地(四)87 襲陣兵退夏侯惇(五)55 毀容157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25 我公恩信結人深129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四)82 聞報董兵窺營頻 卿或不知黃公覆29 盤點籌劃87 襲陣兵退夏侯惇(五)125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37 無禮賠罪30 歸家諸事98 荀貞之虎膽包天41 謀重有利爲臣職192 諸葛瑾攜弟俱至169 滿營呼擁張益德(下)169 滿營呼擁張益德(下)25 再勝33 鸞鳳擇良木而棲4 將近臨湘桃花盛34 孟塗敢棄夜襲利39 開練66 謀大計暫斂英眉 郡童子顯傲剛強33 破敵(下)88 風捲雷動誅鄴趙(四)84 捕拿張直(下)144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一)15 玄德仁義愧獨生29 許季69 英雄志氣袁本初37 起行40 雄豪滿座乳虎聲(中)35 鄉吏殘民18 第一天(下)172 許顯臨機能應變(下)65 安之若素使人奇24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五)228 琅琊鹽亂不足定80 故齊晏子因君顯 北遊橫連舊蘇秦(下)17 無賴183 商應拜奉州印綬231 徐州將軍逐敵易17 偏將軍用計賺蓋104 彈棋最妙是長斜20 辛璦(中)120 三戰盡復東郡地(五)43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四)75 爆竹聲裡辭舊歲(下)79 呂布既遁援將到 兩路先取胡文才4 最風流之武評(一葦)27 朱公偉奉天子詔85 襲陣兵退夏侯惇(三)24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五)85 威震陽翟(下)
23 甲兵四千向神都(三)89 陳荀分被董卓徵 兵編別部號安郡40 路畔相投父子俱 賊名水上號錦帆87 了卻山中寇賊事(十一)56 橋蕤稱權當知變 文直再入魯陽城31 唐兒24 張讓賓客32 破敵(中)89 陳荀分被董卓徵 兵編別部號安郡17 虛席相問上策何54 膽大妄爲豫州兒141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七)77 布植黨羽養虎豹92 虛席問賊進退意54 私憤何及國事重 兄弟鬩牆兩不和28 詐降28 辰彼碩女172 許顯臨機能應變(下)147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四)18 第一天(下)98 戲忠建言攻山陽54 滅族(下)65 爲政之要宣文德 輕車簡從訪張紘70 孫曹通脫荀慎行80 冠軍將呼太史慈(二)127 孔明歡喜情竇開166 城頭暮升英雄旌62 太守行春(下)219 再選英俊固徐方92 事了掛印江湖去(下)160 笮融急求東海府10 洛陽圖窮將匕見117 劉備輕色贈猛士35 鄉吏殘民3 道左遇貴62 橋元偉恃功身滅 陶恭祖侵迫彭城70 孫曹通脫荀慎行72 初見一龍(下)36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七)56 熔鑄296 陳國相襄軍第一(五)38 縱橫意氣袁本初268 詔拜鎮東得兩郡62 橋元偉恃功身滅 陶恭祖侵迫彭城64 其疾如風侵略如火23 自古興亡百姓苦 天子西遷民何辜119 三戰盡復東郡地(四)87 襲陣兵退夏侯惇(五)55 毀容157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25 我公恩信結人深129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四)82 聞報董兵窺營頻 卿或不知黃公覆29 盤點籌劃87 襲陣兵退夏侯惇(五)125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37 無禮賠罪30 歸家諸事98 荀貞之虎膽包天41 謀重有利爲臣職192 諸葛瑾攜弟俱至169 滿營呼擁張益德(下)169 滿營呼擁張益德(下)25 再勝33 鸞鳳擇良木而棲4 將近臨湘桃花盛34 孟塗敢棄夜襲利39 開練66 謀大計暫斂英眉 郡童子顯傲剛強33 破敵(下)88 風捲雷動誅鄴趙(四)84 捕拿張直(下)144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一)15 玄德仁義愧獨生29 許季69 英雄志氣袁本初37 起行40 雄豪滿座乳虎聲(中)35 鄉吏殘民18 第一天(下)172 許顯臨機能應變(下)65 安之若素使人奇24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五)228 琅琊鹽亂不足定80 故齊晏子因君顯 北遊橫連舊蘇秦(下)17 無賴183 商應拜奉州印綬231 徐州將軍逐敵易17 偏將軍用計賺蓋104 彈棋最妙是長斜20 辛璦(中)120 三戰盡復東郡地(五)43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四)75 爆竹聲裡辭舊歲(下)79 呂布既遁援將到 兩路先取胡文才4 最風流之武評(一葦)27 朱公偉奉天子詔85 襲陣兵退夏侯惇(三)24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五)85 威震陽翟(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