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總) 茶如人生

第291章 (總) 茶如人生

第七部

第十章(總第二百八十八章)、茶如人生

在趙伍、李登等人的焦急中,最後,大門吱嘎一聲,慢慢的打開了。一個渾身是血的人,用唯一的一隻手扶着大門對外笑了笑,栽倒在大門旁邊。

衆人都驚呆了,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李登、趙伍等人立即擋住馬宇的兩邊,防止發生意外。

過了片刻,也許是過了好一陣,在幾個仍然不停低聲哭泣的妻妾攙扶下,在十餘位親兵的護衛下,曹丕走了出來。只見他披頭散髮,衣衫不整,臉色陰沉,步履不穩慢慢的走了出來。馬宇剛要迎上去,卻被郭嘉擋了一下,示意趙伍率人上前。

趙伍立即率人上前,曹丕停下腳步,曹丕的親兵紛紛摘下佩刀交與趙伍等人。這時郭嘉才令人撤去擋在前面的門板,衆人簇擁着馬宇走上前去。

曹丕見當先一人英姿勃發、神采奕然走了過了,知是馬宇,心中暗歎了一口氣,跪下道:“罪臣曹丕,字子桓,叩見漢中王。”後面家人、左右隨從、親兵等也跪了一地,隨之行了跪拜大禮。

待其禮畢,馬宇上前對曹丕道:“子桓,咱們都是兄弟一般,初次見面,不要客氣,也不用行這麼大的禮。”

曹丕一言不發,從懷中取出一個方方正正的、紅布包着的小包裹,舉過頭頂,略帶哽咽的道:“這就是傳國玉璽,今罪臣丕,在此獻給漢中王。”

馬宇鄭重的接過傳國玉璽,小心打開層層紅布,最後展現在手上的是一個方圓四寸,毫無瑕疵的藍田玉,其中一角爲黃金鑲嵌,上紐交五龍,玉璽的正面刻了八個異常精美的篆字: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周圍衆人發出一陣驚歎,大家都知道,傳國玉璽是皇權天授、正純合法的信物,只有天子才能擁有,自董卓之亂後,一直失蹤沒有下落,沒想到在這裡能看到國寶玉璽。秦之後,歷代帝王都以得到此玉璽爲符應,奉爲國之重器,帝位象徵。得到了則象徵其“受命於天”,失去則象徵是“氣數已盡”。凡是登上皇位而無玉璽的,則被譏爲“白版皇帝”,顯得底氣不足,帝位來的不正,從而受到世人的輕蔑。

只有李登和左右親兵,手執佩刀,面對充滿傳奇、極具誘惑的傳國玉璽,看都不看一眼,警惕的護衛在馬宇身邊。

交出了傳國玉璽,象徵着曹丕徹底臣服了。

。。。。。

突襲長沙之戰,基本實現了馬宇的設想,活捉了曹丕,並詐出了開國玉璽,這也算是個意外的重大收穫,荊州從此全部攬入朝廷的號令之下,全殲長沙守軍,共俘虜了二千三百五十四人,任峻、司馬懿、黃忠、夏侯尚等均死於亂軍之中。王朗、劉曄等被俘,繳獲了大批的軍械糧草。靖勇軍陣亡六百九十二人,其中包括馬宇的親兵三十一人,傷亡三百七十四人,司馬陣亡兩人,隊長陣亡五人。

。。。。。

馬宇收好傳國玉璽,又接過曹丕遞交的大司徒印、前將軍印、荊州刺史印、益陽侯印,親自將曹丕扶起來,脫下大氅給曹丕披上,二人挽手一起走進已收拾乾淨的大司徒府的大堂。李登則讓人將曹丕家人引至內室安置,其餘隨從將領、親兵等暫分別關在後面的幾間大屋,嚴加看守。

坐下後,馬宇引賈詡、郭嘉、李登、趙伍等人與曹丕相見。曹丕則講述了剛纔發生的事情:“不敢相瞞漢中王,剛纔在屋子中,是固守等待支援、還是打開大門降服於漢中王,僅三言兩語後我們內部就發生了劇烈的爭執,隨後爭執激化,發展到殊死拼殺,以致於我都無法制止,最後的結局可謂兩敗俱傷。以我堂弟爲首的堅持固守方因人少,俱慘敗身亡;以將領和親兵爲首的主張投降方因人多而勝之,但也死亡了一多半,最後還是親兵將領在身負重傷、臨死之時,打開了大門。我雖是被迫走出大門降漢中王,但內心一直對漢中王非常敬仰的。漢中王開疆擴土,南北東西達到了空前的十萬裡之闊,百姓安居達到了路不拾遺,我極爲嚮往漢中王給大漢帶來的變化,所以我在荊州很多地方都是學的漢中王的治理之策。”曹丕繼續道:“今後,我在漢中王治下,願作一普通老實的百姓,耕地鋤草,春種秋收,世代務農,安居樂業,心願足矣。”

馬宇道:“子桓此言差矣。我既已說出要任命你爲荊安公,豈能食言於衆人;我既已說了要保證你與家人的富貴,就一定要做到。目前軍政事務繁多,又是張榜安民,又要穩定局勢,這些都要子桓支持和配合。明日我將正式召集所有官員、將領,宣佈任命你爲荊安公。”

曹丕起身謝道:“我有何能何德,也敢稱荊安公,先前我還派出人馬擾亂徐州等地,漢中王一字不提,令丕心中非常懊悔,所以還望漢中王斟酌斟酌。”

“過去的事已經過去了,不要再提。我意已決,此事已定,不再商議了。現在需要咱們商議的是各地的駐軍如何處置?子桓你是什麼意見?”

“我完全聽從漢中王的安排。”曹丕認真的道。

“那好,我們靖勇軍有一整套相關的辦法,這個事賈文和先生、郭奉孝先生最熟悉了,我們就讓他們兩位放開手去做好了,一會兒他們會起草一個關於各地曹軍就地待命、等待靖勇軍繳械的命令,還請子桓簽字發佈出去。咱們兩個今日休息一下,我陪子桓聊聊天,喝杯茶,然後你回去安慰安慰家人,至於缺什麼,你與李志高說即可。晚上設宴,咱們要喝一杯,再品嚐一下正宗的紅燒肘子和紅燒肉。關於宣佈荊安公之事,明早我再去請你。”

曹丕和賈詡、郭嘉相互執禮後,見賈詡、郭嘉等人退出大堂後,李登送上茶點。“漢中王的茶製作的很不錯。”曹丕端起茶品道。

馬宇笑道:“這是李志高的手藝,他現在可以稱得上一流的製茶高手了。我對製茶一竅不通,過於繁瑣,也很麻煩,所以我不太喜歡。我喜歡將茶的嫩葉採摘後,經過簡單的小火炒一下,經過反覆搓揉之後,再小火炒一下,烘乾即可。”

“茶葉這樣是不是炒熟了,是要用來食用麼?”曹丕好奇的道。

“茶葉本身是可以食用的,但我的方法是低溫炒制,還不至於炒熟。這樣的茶葉泡水喝,勝於煮制。正好我這裡還有一些,子桓要不要品嚐一下。”

“可以啊,我還有點小期待呢。”曹丕好奇的道。

李登取來茶葉和兩個青色的瓷杯,又令人燒了一壺開水,當面泡好了兩杯茶。

曹丕驚奇的看着茶葉在杯子中翻滾,又見李登蓋上了杯蓋。馬宇道:“這個茶葉的喝法,就是這樣,用開水沖泡,蓋上杯蓋後,略過一會兒就可以喝了,方法很簡單,但開始喝的時候有點微苦。”

曹丕看着馬宇,觀察他怎麼喝。過了一會兒,馬宇打開杯蓋,端起茶杯吹了吹漂浮的茶葉,輕輕的喝了一小口,然後放下杯子。

曹丕也端起青色的茶杯,看着碧綠的茶葉,心中還是滿喜歡的。他也吹了吹,小心的喝了一小口,放下杯子。馬宇問道:“怎麼樣?還喝的慣嗎?”

曹丕皺眉道:“這麼喝可夠苦的,不太習慣。”又喝了一口。 •тtκan •℃o

“這種喝茶,第一杯是有點苦,常言道:一杯苦,二杯茶,三杯四杯是精華。剛開始的時候茶濃一些,一般喝到第五六杯後,就淡了,若還想喝也可以考慮重換茶葉。這樣沖泡的茶,第一杯雖然苦一點,但到嘴裡卻有一點甘甜的回味。”馬宇繼續慢慢地說道:“這就像咱們的人生一樣,總是先苦後甜。泡茶的時候,茶葉在水中時沉時浮,就像咱們的人生一樣有起有浮。喝茶,固然可以解渴,但也可以品味人生啊。”

曹丕感覺馬宇說道似乎有點道理,嘴裡果然有一些甘甜之味,又端起杯子喝了幾口。

這時賈詡、郭嘉進來,拿着一份公告和筆墨請曹丕簽字,曹丕接過來仔細的看了看,表情極不自然的簽了字,然後馬宇也簽上了大名。

馬宇給曹丕杯子中添了點水,又給自己添上,繼續說道:“喝茶的時候,要把心情靜下來,茶如人生,有濃有淡,茶葉在水中有浮有沉,人品茶時端起杯子喝茶,放下杯子靜思,所以人生要拿得起、放得下,子桓,你看是不是這個意思啊?”

“漢中王言之有理,對漢中王的心意,丕心領了。”曹丕道:“這個茶,開始喝是不習慣,但是喝一會兒,確有一種清香,一種甘甜。”

“子桓,不要叫我漢中王,叫我德遠就行,叫漢中王我都不習慣。”

“那好吧,德遠。”

“這就對了。其實我特別喜歡令尊的爲人處世,他很多方面都值得我學習,若是他還在,哪有我的今天啊,論起文韜武略,雄才英明,他是當之無愧的真正的大英雄,可惜我只和他見了一面,真的是太遺憾了。”

李登進來道:“稟主公,趙伍有事報告。”

#############

(本章完)

第212章 (總) 水陸並進第297章 (總) 攻佔柴桑第117章 (總) 血戰雄關1第306章 (總) 誰是兇手第25章 (總) 大戰張燕3第16章 (總) 夜襲東山4第256章 (總) 洛陽新貌第162章 (總) 安計定南第225章 (總) 臨津激戰3第296章 (總) 挖地三尺第5章 (總) 燈下謀劃第244章 (總) 曹劉過江第182章 (總) 奉旨討逆4第117章 (總) 血戰雄關1第13章 (總) 夜襲東山1第360章 (總) 關前定計第196章 (總) 奔襲柳城4第233章 (總) 歷城之戰1第187章 (總) 伏能雙至2第313章 (總) 方士異人第34章 (總) 深夜行醫第321章 (總) 疑霧重重第87章 (總) 平定西涼1第48章 (總) 河內重地第78章 (總) 雲中定襄2第343章 (總) 劉備退兵第38章 (總) 夜宿忻州2第145章 (總) 大戰序幕第234章 (總) 歷城之戰2第131章 (總) 鬼才奉孝第6章 (總) 良好開端第140章 (總) 喜得貴子第129章 (總) 英雄曹操1第131章 (總) 鬼才奉孝第171章 (總) 密詔作者第375章 (總) 霧取鎮江第153章 (總) 血戰涪城3第126章 (總) 洛陽涅槃第125章 (總) 兵定洛陽3第303章 (總) 邙山危境第364章 (總) 浴血奪關第379章 (總) 掃清外圍第106章 (總) 刀光斧影1第240章 (總) 奉先何在第178章 (總) 鄴城斬首2第345章 (總) 大槐樹溝2第238章 (總) 涮的美食第212章 (總) 水陸並進第220章 (總) 一箭退敵第250章 (總) 送君過江1第8章 (總) 村中議事第166章 (總) 秋獮遇險1第97章 (總) 春寒料峭第100章 (總) 長安之行2第92章 (總) 晉陽之春3第311章 (總) 中華大帝第245章 (總) 當世英雄第204章 (總) 火燒伏兵2第181章 (總) 奉旨討逆3第214章 (總) 進退兩難第276章 (總) 蛛絲馬跡第166章 (總) 秋獮遇險1第295章 (總) 妙才不妙第296章 (總) 挖地三尺第234章 (總) 歷城之戰2第201章 (總) 出征半島1第75章 (總) 平地波瀾第84章 (總) 演習成真第289章 (總) 突襲長沙2第109章 (總) 備戰長安第16章 (總) 夜襲東山4第233章 (總) 歷城之戰1第88章 (總) 平定西涼2第204章 (總) 火燒伏兵2第70章 (總) 收服河套4第323章 (總) 殿試前夕第34章 (總) 深夜行醫第214章 (總) 進退兩難第125章 (總) 兵定洛陽3第261章 (總) 祭天祭地第54章 (總) 朝廷使節第57章 (總) 大戰前夕1第91章 (總) 晉陽之春2第11章 (總) 董家大院第323章 (總) 殿試前夕第243章 (總) 薩倫歸來第33章 (總) 平定上黨第21章 (總) 兵發晉陽第27章 (總) 大戰張燕5第284章 (總) 血染宜昌第317章 (總) 開創科舉第300章 (總) 撈刀河邊第189章 (總) 接收冀州2第290章 (總) 傳國玉璽第256章 (總) 洛陽新貌第113章 (總) 長安長安4第351章 (總) 南門之亂第166章 (總) 秋獮遇險1第103章 (總) 文和先生
第212章 (總) 水陸並進第297章 (總) 攻佔柴桑第117章 (總) 血戰雄關1第306章 (總) 誰是兇手第25章 (總) 大戰張燕3第16章 (總) 夜襲東山4第256章 (總) 洛陽新貌第162章 (總) 安計定南第225章 (總) 臨津激戰3第296章 (總) 挖地三尺第5章 (總) 燈下謀劃第244章 (總) 曹劉過江第182章 (總) 奉旨討逆4第117章 (總) 血戰雄關1第13章 (總) 夜襲東山1第360章 (總) 關前定計第196章 (總) 奔襲柳城4第233章 (總) 歷城之戰1第187章 (總) 伏能雙至2第313章 (總) 方士異人第34章 (總) 深夜行醫第321章 (總) 疑霧重重第87章 (總) 平定西涼1第48章 (總) 河內重地第78章 (總) 雲中定襄2第343章 (總) 劉備退兵第38章 (總) 夜宿忻州2第145章 (總) 大戰序幕第234章 (總) 歷城之戰2第131章 (總) 鬼才奉孝第6章 (總) 良好開端第140章 (總) 喜得貴子第129章 (總) 英雄曹操1第131章 (總) 鬼才奉孝第171章 (總) 密詔作者第375章 (總) 霧取鎮江第153章 (總) 血戰涪城3第126章 (總) 洛陽涅槃第125章 (總) 兵定洛陽3第303章 (總) 邙山危境第364章 (總) 浴血奪關第379章 (總) 掃清外圍第106章 (總) 刀光斧影1第240章 (總) 奉先何在第178章 (總) 鄴城斬首2第345章 (總) 大槐樹溝2第238章 (總) 涮的美食第212章 (總) 水陸並進第220章 (總) 一箭退敵第250章 (總) 送君過江1第8章 (總) 村中議事第166章 (總) 秋獮遇險1第97章 (總) 春寒料峭第100章 (總) 長安之行2第92章 (總) 晉陽之春3第311章 (總) 中華大帝第245章 (總) 當世英雄第204章 (總) 火燒伏兵2第181章 (總) 奉旨討逆3第214章 (總) 進退兩難第276章 (總) 蛛絲馬跡第166章 (總) 秋獮遇險1第295章 (總) 妙才不妙第296章 (總) 挖地三尺第234章 (總) 歷城之戰2第201章 (總) 出征半島1第75章 (總) 平地波瀾第84章 (總) 演習成真第289章 (總) 突襲長沙2第109章 (總) 備戰長安第16章 (總) 夜襲東山4第233章 (總) 歷城之戰1第88章 (總) 平定西涼2第204章 (總) 火燒伏兵2第70章 (總) 收服河套4第323章 (總) 殿試前夕第34章 (總) 深夜行醫第214章 (總) 進退兩難第125章 (總) 兵定洛陽3第261章 (總) 祭天祭地第54章 (總) 朝廷使節第57章 (總) 大戰前夕1第91章 (總) 晉陽之春2第11章 (總) 董家大院第323章 (總) 殿試前夕第243章 (總) 薩倫歸來第33章 (總) 平定上黨第21章 (總) 兵發晉陽第27章 (總) 大戰張燕5第284章 (總) 血染宜昌第317章 (總) 開創科舉第300章 (總) 撈刀河邊第189章 (總) 接收冀州2第290章 (總) 傳國玉璽第256章 (總) 洛陽新貌第113章 (總) 長安長安4第351章 (總) 南門之亂第166章 (總) 秋獮遇險1第103章 (總) 文和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