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0章 青州是朝廷的青州

趙雲當初去幽州投奔的雖然是公孫瓚,卻也不能說他完全是衝着公孫瓚去的。

那時幽州的主官是劉虞,但凡是老劉家血脈的那些地方大員都是行的仁政,很有人望,比佔據冀州的袁紹要強很多。

趙雲就是奔着幽州的仁政去的,至於趙雲不拜劉虞而拜公孫瓚也很簡單,公孫瓚是帶兵的,爲大漢守邊疆又多有功勞,趙雲想建功立業,不跟公孫瓚跟誰?

所以,在公孫瓚殺了劉虞,並挾持天使給他自己加封之後,幽州的仁政也就到頭了,趙雲對此是極爲憤怒的。

如果趙雲只是原本歷史上的小人物,大概就是心生失望,然後抽身而去,另尋明主。

但這次因爲李易的吹捧,公孫瓚待趙雲極爲厚重,而且連連提拔,說是知遇之恩也可以,儘管這份恩情是強加的。

趙雲是個忠義的人,公孫瓚有嚴重過失,他自然要勸諫,而且這次公孫瓚的問題實在太大,趙雲說的話也很重,直言公孫瓚如此倒行逆施,必爲天下人不容。

公孫瓚在之前就已經對趙雲有不少意見了,雖然趙雲這人各方面都很不錯,奈何兩人的相性不合,雖然用着順手,卻不開心,而且趙雲這人還不會來事,動不動就給他提建議,公孫瓚就非常的鬱悶,趙雲只是一個武夫,好好的給他打仗就行了,別的事情管那麼多幹嘛?

而這一次,趙雲因爲劉虞的事情說話太重,終於超出了公孫瓚的承受底線。

公孫瓚殺了劉虞之後徹底掌握幽州,實力與影響力剛到達巔峰,旁人都是對他恭維敬畏,唯有趙雲潑他冷水,大是憤怒,覺得趙雲是給臉不要臉,是恃寵而驕。

於是,公孫瓚直接就把趙雲的官職給擼了,讓他閉門反省,甚至公孫瓚還覺得趙雲這人有本事,對他卻不夠忠心,不能賦予重任,既然不能用,留着就是禍患,乾脆殺了算了。

好在關靖與單經等人勸住了公孫瓚,說幽州初定,正是招攬人才的時候,而趙雲爲人忠義,態度上雖有不當之處,本身卻無罪責,再加上因爲李易的鼓吹在使得趙雲河北之地頗有名聲,若是殺了趙雲,必然會讓外人認爲公孫瓚不能用人,甚至是嫉賢妒能。

公孫瓚這才斷了殺人的想法,趙雲也不知道自己其實在鬼門關上走了一遭。

不過公孫瓚的心眼也不大,並沒有就此算了,事後他重新啓用趙雲,但不再讓趙雲統兵,而是給了他一個主簿的職位,讓趙雲負責一些與民生相關的雜七雜八的事情,雖然都不是大事,卻非常的繁多,讓趙雲每天都忙得是腳不沾地。

換個人遇到趙雲這種情況,比如呂布張飛之類,早就操刀子把公孫瓚給捅了,可趙雲是個踏實人,雖然他也明白公孫瓚是故意的,但沒辦法,他幹不出撂挑子的事,而且公孫瓚還是不斷的給他賞賜,除了不聽勸諫之外,其他方面不但跳不出毛病,反而又許多人羨慕他。

這些看不見的東西就像是無形的重擔壓在了趙雲的身上,讓他想走,卻又走不得。

直到一年半前,趙雲的兄長去世,趙雲這纔有了向公孫瓚辭行的藉口。

公孫瓚略一思量,沒有繼續爲難趙雲,果斷同意了。

長時間接觸之後,公孫瓚也算是摸頭趙雲這人了,雖然武藝絕頂,但性子卻是相當溫和,而且非常君子,想讓這種人死心塌地的爲他效力非常難,但君子可以欺之以方,將趙雲拿捏住,不讓趙雲跟他作對卻非常簡單。

想明白這些之後公孫瓚就開始風輕雲淡了,反倒是趙雲自己越來越生氣,請辭的時候趙雲的態度還有些負氣,可公孫瓚卻非常的大度,親自將趙雲送出城十里,還贈了許多錢財,趙雲不收,公孫瓚乾脆請人去趙雲老家給他修了墓地,這個事情辦的相當漂亮,知道的都說公孫瓚仁義。

趙雲不願受這恩惠,心裡也憋屈,但公孫瓚的這份人情他不得不認。

之後趙雲爲他兄長守墓,雖然再無那種勾心鬥角的厭煩,但清閒一陣後就是索然無味,他也想過擇一明主投奔效忠,可公孫瓚那麼大的“恩情”還沒還,他怎麼好另投旁人?

更何況趙雲根本就沒有想投奔的人。

袁紹,趙雲不喜歡,感覺與公孫瓚差不多。

李易,這位倒是厲害,趙雲也是打心裡佩服,可要說好感卻也沒多少。

先是劉關張的事情,雖然趙雲因爲李易的說法對劉備產生過懷疑,可後來劉備三兄弟的一系列遭遇實在太過博人同情,尤其是關羽在兗州一人衝陣,力竭戰死,趙雲每每想到都是感傷不已。

而罪魁禍首李易雖然對他稱讚有加,趙雲也因爲那些褒獎“飛黃騰達”,可趙雲本就不圖虛名,那些虛名反而像是枷鎖,把他在幽州一栓就是好幾年。

趙雲是個好人,他不會因此遷怒李易,畢竟李易是在誇他,但讓他感激李易,那也太爲難人了。

更不要說,隨着李易的勢力越來越膨脹,已經明顯有了鯨吞天下之勢,野心暴露無遺,說直白一些就是李易要做亂臣賊子,也虧是李易對待百姓很好,除好色之外並無什麼惡名,否則趙雲都有可能直接站到李易的對立面去。

趙雲就那麼冷冷清清的在老家過了一年多,本以爲一輩子就要這麼過去,公孫瓚忽然派人找上了他,陳述往日崢嶸歲月,其實就是脅恩圖報,在趙雲點頭之後加封他爲討虜校尉,讓趙雲爲他出使李易,若是能達成公孫瓚所求,公孫瓚將感激不盡,換個說法,那就是雙方兩清了。

礙於情面,趙雲不得不離開常山南下,準備還了公孫瓚人情,但對於公孫瓚說的事情能否辦成,他心裡一點底都沒有。

當初李易當着十八路諸侯把他誇的天花亂墜,好多人都以爲他與李易是老相識,可趙雲心裡清楚,自己與李易其實一點交情都沒有,李易憑什麼賣他面子?

除非他把自己賣給李易。

這是趙雲所不願意的。

唉!

一聲輕輕的嘆息,卻是道盡了趙雲幾年來的酸楚。

大殿內的衆人看到久聞大名的常山趙子龍居然一副鬱郁不得志的模樣,既無年輕人的朝氣,更無猛將的銳氣,反倒像是個落魄書生,紛紛大感不解,這與李易描述的模樣實在相差太多了。

這次趙雲求見,李易本意是親自出城迎接,畢竟趙雲是他很喜歡的人,剛剛穿越他就想見一見趙雲,和趙雲交朋友。

但很快李易就自己否決了這個不靠譜的想法。

他不僅是李易,更是大將軍李襄侯,是掌握大半天下的人,小事上可以無所顧忌,但大事方面卻是越來越需要小心謹慎,以免造成不良影響。

趙雲的身份是公孫瓚的使者,又不是來投效的,他這一方首腦眼巴巴的主動湊過去算是怎麼一回事?

欣賞趙雲可以,卻不能忽略了本身身份,更不要說趙雲萬一不給面子,那麼自李易往下,所有人都會顏面受損。

所以,雖然李易很喜歡趙雲,卻也必須要矜持,哪怕是趙雲喊着求收留,他也要笑呵呵的先讓趙雲在下面跟着鍛鍊,不可能一開始就授予高位,不然讓那些一路跟着他廝殺過來的將軍們情何以堪?

於是,李易定下的接見規格很是中庸,只是陸續有張遼、徐晃、蘇飛等武將,甚至許多文官都主動湊了過來,表示想見識一下曾經被李易大加稱讚的趙雲是何模樣,李易這才提高了接見趙雲的規格。

只是趙雲的表現卻讓衆人失望,根本不像李易說的那般出彩不說,明明不到三十歲的年紀,卻眉頭緊鎖,一臉愁怨,這怎麼看都不像是一個上等武將該有的風采。

沒人質疑李易的眼光,那麼,就是趙雲自己的問題了。

李易同樣微微蹙着眉,他也是期待趙雲風采的,但面前一副鬱悶大叔模樣的年輕人哪裡像是白馬銀槍的趙子龍了,不過當他聯想到趙雲在幽州的經歷之後,只能感慨一句時也,運也。

當初李易是想着讓公孫瓚重用趙雲,既可以避免趙雲被劉備拉了出去,另外公孫瓚用得好的話,說不定還能捅袁紹幾個名將。

他自問計劃不錯,卻哪裡能想到,趙雲與公孫瓚居然根本不合拍,好好一個武將被折騰的去收稅查賬抄文書,現在更是被送來自己這邊當使者。

這待遇,也難怪趙雲會鬱悶了。

李易搖搖頭,從感慨中回過神來,見到趙雲依舊孤零零的站在大殿中央,很是蕭索,趕忙輕咳一聲,吩咐道:“來人,爲趙將軍看座!”

“多謝襄侯!”

趙雲再次躬身一禮,雖然禮數上一點問題沒有,但李易卻是察覺到了趙雲對他的疏遠之意。

李易的自家人稱呼他主公,熟人則叫他襄侯,因爲李易喜歡這個稱呼,但如果是生分些的人,往往稱呼他爲大將軍,這樣方便吹捧巴結,按說趙雲也應該叫他大將軍纔是的,可趙雲說的卻是“襄侯”,李易非常懷疑趙雲是對他的大將軍稱號有意見,畢竟是逼着朝廷封下來的。

有些遺憾的搖搖頭,然後李易露出微笑,問道:“趙將軍奉命而來,不知所爲何事?”

想了想公孫瓚的叮囑,趙雲拱手說道:“是爲青州戰事而來。”

說罷,趙雲忍不住輕輕呼出口氣,入城後他就感覺極爲不自在,特別是李易看他的眼神讓他非常彆扭。

“哦?”

李易眨了眨眼睛,然後笑道:“公孫將軍是和打算,你且說來聽聽?”

趙雲琢磨了一選措辭,這才說道:“袁譚無故出兵青州,掠奪城池,殺戮百姓,田刺史不能敵,襄侯仗義出手,公孫將軍聽聞,感激不盡!”

李易微微頷首,示意趙雲繼續。

“今袁譚兵馬不敵襄侯,大敗歸於冀州,公孫將軍聞訊歡喜之至,故而願贈襄侯駿馬三千匹聊表謝意,另外,襄侯收兵南歸之後,公孫將軍另有厚禮送上!”

說罷,趙雲便緊張的看着李易的表情,這個條件是公孫瓚最想要得到的,只是無論公孫瓚本人還是趙雲,都知道李易答應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李易並沒有着急表態,只是他手下的許多人已經開始面露不善了,李易說起趙雲的時候是褒獎,可趙雲說話卻是在藐視李易,區區一些身外之物就想叫李易讓出青州?

這是把李易當什麼了?

察覺到周遭的眼光變化,趙雲神色不便,畢竟是早就料到的,但他也沒辦法,作爲使者,公孫瓚的要求他不能不提。

片刻後,李易飲了一杯茶,說道:“公孫將軍好意,李某人心領,只是謝禮卻是不必了。”

“這如何——”

趙雲要接話,卻被李易打斷,只聽李易繼續道:“青州是朝廷的青州,與公孫將軍何干?”

趙雲頓時一噎,這個問題對於無恥之徒來講,有好幾種解法,可趙雲是個老實人,雖然有些事情心知肚明,但他怎麼說,說青州是公孫瓚的?

“咳咳——”

看到趙雲被憋得臉色發紅,在座也不知道是誰,忍不住笑了出來,但馬上就發覺不妥,急忙以咳嗽掩飾。

李易往邊上瞪了一眼,不過那聲音還是讓趙雲有些羞怒,是個人都是有脾氣的,於是趙雲反問道:“敢問襄侯,襄侯如今雖貴爲大將軍,但仍爲荊州牧,青州與襄侯又有何干系?”

李易呵呵一笑,說道:“自然是沒有關係的,不過我已經爲天子舉薦賢才,以徐州陳登陳元龍爲青州刺史,以天子對我信任,這等小事必然應允,而陳刺史又擔心會有宵小之輩不敬天子,藐視大漢律法,干涉青州內部事務,故而上報我這位大將軍,請我留下兵馬爲他護持,直到青州安定,所以嘛,這青州的事情雖然與我無關,但爲了青州百姓,也只能稍稍管一管了。”

趙雲的臉色變來變去,只覺一陣鬱氣在胸口迅速凝結,偏偏怎麼吐都吐不出去。

趙雲沒當過使者,認爲在談判桌上談的無非是道理和利益,可李易話看似是在講道理,其實就是以勢壓人。

這還叫他怎麼談?

第572章 會稽世家第580章 皇甫堅壽第746章 分紅第94章 曹操死於此樹下第219章 使君啊!第444章 把魏延拉下去,砍了!第718章 主公如此,男兒當爲其效死第483章 又到年末第190章 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第488章 呂奉先,不弱於人!第589章 打架鬥毆第350章 可願擔此重任第266章 一錯到底第74章 愛民如子的人設第438章 襄侯要取豫州第468章 軍令狀第138章 董卓,死!第611章 蒯越之謀第188章 借你家牆壁一用第541章 孫家對不住襄侯第117章 夫君有錯,妻當規勸 謝謝“黯然丶失落”的打賞!第259章 蒯家的決斷第439章 張闓來投第506章 刻不容緩第261章 忽然不想死了第522章 伯符可還安好?第469章 散了吧第440章 談一件大事第439章 張闓來投第425章 何人爲右軍師?第550章 請襄侯出兵第471章 夏侯淵來信第274章 劉闢龔都第740章 馬超第378章 何不請李易助戰第533章 王朗獻計第133章 賈文和納頭便拜第316章 陶謙的黑歷史第239章 牽機藥第152章 今生不作第二人想第166章 再會小霸王第571章 火燒蘆葦蕩第58章 爲太師做諍臣第550章 請襄侯出兵第581章 請襄侯北上勤王第560章 殉葬第45章 張遼的針線活第657章 譙縣易主第58章 爲太師做諍臣第573章 魯肅舉賢第222章 劉琦第336章 天下第一忠心之人第648章 太史慈懷疑人生第469章 散了吧第698章 示敵以弱?第359章 爲呂布謀兗州第29章 王允欲害袁隗?第186章 士爲知己者死第344章 恐怕難以長久第196章 只爲取爾性命第504章 請戰第736章 稱帝?第138章 董卓,死!第573章 魯肅舉賢第684章 大將軍第42章 呂奉先不過如此第158章 蔡瑁的九死一生之局第733章 天下兵馬槍棒總教頭第192章 公平一戰第170章 千萬不可小看古人第327章 無法化敵爲友第627章 卑鄙如斯第430章 黃忠的眼淚第570章 鐵杵砸門第212章 易英連弩第748章 蒸汽機第254章 粒粒皆辛苦第586章 袁紹來使第38章 董卓要點鴛鴦譜第304章 諸葛亮的迷茫第563章 傷員第323章 陸康一退再退第725章 馮唐易老,李廣難封第164章 讓權第130章 你要對朕做什麼 謝謝“水水水第394章 徵南將軍!第617章 人有點多第286章 自家人第608章 親情第233章 在路上第306章 又是劉表!第129章 涼王府涼王墓第405章 誓死追隨徵南將軍第160章 文某的家在南陽第236章 兩全其美第404章 荀攸的進身之階第224章 誰給誰賠罪第270章 準備坑黃祖第387章 請天子決斷第324章 陸家欠襄侯一個人情
第572章 會稽世家第580章 皇甫堅壽第746章 分紅第94章 曹操死於此樹下第219章 使君啊!第444章 把魏延拉下去,砍了!第718章 主公如此,男兒當爲其效死第483章 又到年末第190章 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第488章 呂奉先,不弱於人!第589章 打架鬥毆第350章 可願擔此重任第266章 一錯到底第74章 愛民如子的人設第438章 襄侯要取豫州第468章 軍令狀第138章 董卓,死!第611章 蒯越之謀第188章 借你家牆壁一用第541章 孫家對不住襄侯第117章 夫君有錯,妻當規勸 謝謝“黯然丶失落”的打賞!第259章 蒯家的決斷第439章 張闓來投第506章 刻不容緩第261章 忽然不想死了第522章 伯符可還安好?第469章 散了吧第440章 談一件大事第439章 張闓來投第425章 何人爲右軍師?第550章 請襄侯出兵第471章 夏侯淵來信第274章 劉闢龔都第740章 馬超第378章 何不請李易助戰第533章 王朗獻計第133章 賈文和納頭便拜第316章 陶謙的黑歷史第239章 牽機藥第152章 今生不作第二人想第166章 再會小霸王第571章 火燒蘆葦蕩第58章 爲太師做諍臣第550章 請襄侯出兵第581章 請襄侯北上勤王第560章 殉葬第45章 張遼的針線活第657章 譙縣易主第58章 爲太師做諍臣第573章 魯肅舉賢第222章 劉琦第336章 天下第一忠心之人第648章 太史慈懷疑人生第469章 散了吧第698章 示敵以弱?第359章 爲呂布謀兗州第29章 王允欲害袁隗?第186章 士爲知己者死第344章 恐怕難以長久第196章 只爲取爾性命第504章 請戰第736章 稱帝?第138章 董卓,死!第573章 魯肅舉賢第684章 大將軍第42章 呂奉先不過如此第158章 蔡瑁的九死一生之局第733章 天下兵馬槍棒總教頭第192章 公平一戰第170章 千萬不可小看古人第327章 無法化敵爲友第627章 卑鄙如斯第430章 黃忠的眼淚第570章 鐵杵砸門第212章 易英連弩第748章 蒸汽機第254章 粒粒皆辛苦第586章 袁紹來使第38章 董卓要點鴛鴦譜第304章 諸葛亮的迷茫第563章 傷員第323章 陸康一退再退第725章 馮唐易老,李廣難封第164章 讓權第130章 你要對朕做什麼 謝謝“水水水第394章 徵南將軍!第617章 人有點多第286章 自家人第608章 親情第233章 在路上第306章 又是劉表!第129章 涼王府涼王墓第405章 誓死追隨徵南將軍第160章 文某的家在南陽第236章 兩全其美第404章 荀攸的進身之階第224章 誰給誰賠罪第270章 準備坑黃祖第387章 請天子決斷第324章 陸家欠襄侯一個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