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欲更帝位

第二日,忽聽得外面有腳步聲和人聲,少帝嚇得在牆腳瑟瑟發抖,陳留王壯着膽子往裡看了一眼,發現外面都是禁衛軍打扮的人,而遠遠的還飄着一面旗幟,上面寫這一個“袁”字。

陳留王大喜,轉身去拉少帝,說:“袁將軍來接我們了,我們出去罷。”

少帝哭哭啼啼的說不信,死活賴在牆腳不肯出來,陳留王無奈之餘,只能自己一個人先出去,不多久後,他們帶了袁紹和祖昭轉回來。

袁紹看少帝哭哭啼啼的,而陳留王雖然也是一副受了驚嚇的樣子,可到底沉穩,忍不住嘆息了一聲。

尋着少帝之後,祖昭和袁紹就帶着少帝和陳留王一起回宮了。

然而,在半路上的時候,他們卻忽然遇上了一隊的人馬。

那隊人馬全副武裝,笙旗飄飄,因爲快馬而來揚起的灰塵遮天蔽日。

祖昭和袁紹面面相覷,都心道“不好!”他們出來是爲了找人的,帶的部隊根本沒有考慮過遭遇戰,是以只是備了基本的防身武器,而對方來勢洶洶,披掛齊全,顯然是備戰的模樣。

兩隊人馬要是動起手來,這誰優誰劣,一看就知道了。

祖昭和袁紹交換了一個眼神之後,迅速一左一右將少帝和陳留王護了起來。

等兩隊人相互走的近了些,祖昭就看清楚了對方旗幟上的字——“董”。他心裡“咯噔”一聲,這是董卓來了。

對董卓的映像,祖昭其實只停留在他因貂蟬而死於呂布之手這一點,其餘的卻是很模糊。但是,他也知道,這絕對不會是個善茬,何進召他入京,那絕對是引狼入室。

原來董卓見到皇宮竟然騰起熊熊大火之後,就知道里面出事了,他知道這個時候進宮,只要能將大局穩住,就能把持朝政,從而挾天子以令諸侯,最終這天下就是自己的了,所以直接就帶兵進來。而這個時候,他見前面來了一隊人馬,笙旗上寫了個“袁”字,也不知是袁紹還是袁術,但是他一心想要先立個下馬威。

董卓見袁字旗號的部隊一沒有披掛,二沒有弓箭手、盾牌之類的防禦要具,直接沒有下令騎兵停下來,而是徑直衝了上去。

袁紹和祖昭這邊,除了領頭幾個有馬之外,其餘都是步兵,可對方的戰馬來勢洶洶,哪裡能與之相抗衡呢?!

祖昭見到前面的董卓軍隊直接衝撞過來,知道這老賊是要先下手爲強了,心中一急,爲避免人員傷亡,連忙大喊道:“快散開!”

他敢這麼喊,其實也是料準了董卓的人不會真的敢對他們做什麼,因爲畢竟皇帝還在這裡,而董卓又是打着勤王的旗號應何進邀請而入京,這種時候最多不會要來個下馬威,肯定不會真的幹出什麼太過分的事情來——在祖昭心裡,只要不殺人,暫時都不算太過分。人命纔是第一位的。

袁紹和祖昭離得近,兩人又有些交情,所以,祖昭這一聲大喝,袁紹的人也是從命如流的,頓時就散開了。

袁紹對祖昭投去了讚許的目光。因爲他也覺得,這個時候散開,減少人員傷亡是最好的。而剛剛他忙着將少帝拉到自己的馬上來護好,根本沒有時間發號施令,祖昭可以說是解了他分身乏術之急。

而那頭董卓見袁字號的部隊被自己的人衝散了,心中即是得意,也是對對方不屑,指揮着部隊直接就向前進。

他下馬威立了,自然也就過去了。因爲遠遠的,他就看見了袁紹坐在馬上,而身前就是一個一身明黃的小孩子。不用說,那肯定就是少帝了。大抵是宮中生變,袁紹護了少帝之類的緣故,纔有了現在這樣的情況。

董卓過來後,態度很是傲慢,不願意和祖昭、袁紹多說什麼,只是簡單打了個招呼:“兩位何以落得這等狼狽,宮中發生了什麼事情?”

“十常侍殺了大將軍何進,劫着少帝逃了出來,我等追殺至此,終將少帝救下。”袁紹說道。

“少帝何在?”董卓傲然問道。

袁紹以手指之,董卓見了,舍了袁紹和祖昭,立刻就帶着兵向少帝圍了上去。

少帝見被軍隊圍住,問話的那個將軍模樣的人又一臉不善的樣子,頓時嚇哭了。他想既然袁紹是救駕的,那和袁紹對立的這個,那不是敵人麼?!

董卓皺了皺眉,對少帝這個樣子有些厭惡,但因爲對方畢竟是皇帝,也只能儘量地耐下性子來,又問了一遍,這時候,陳留王站了出來問董卓是來保駕的還是劫駕的。

董卓看了一眼的眼前比少帝還要小的小人,以爲不過是小皇帝身邊的跟班,雖有些不屑,但還是問他是誰。

陳留王亮了自己的身份後,董卓怔了怔,旋即下馬行禮,說自己是來保駕的。

隨後,董卓以“帝不可無儀”的理由,將少帝和陳留王都帶走了,因爲袁紹的軍隊和他的一比,簡直是一點都不可靠。

袁紹在絕對的實力面前也是無奈,就讓董卓把人都帶走了。反正都是要回宮的,跟誰回去不是回?只要皇帝和陳留王都沒事就好了。

然而,祖昭卻是有心想要爭一下的,憑他的政治敏感度,他總覺得,人就這麼讓董卓帶回去,還是很不好的,而且他心中更是清楚,董卓這一回宮,那麼他就能把持朝政,到時候他的罪行,可是不比十常侍小,這傢伙少不要要清楚異己,濫殺無辜。可縱使自己知道這些,卻無奈這裡沒有自己的兵馬,兩方的實力又太過懸殊,只能放棄搶人的想法,讓歷史的車輪還是按照歷史的詭計走。

祖昭的擔心的是有道理的,儘管他並不知道史書中關於這一段事的記載。

董卓將少帝送回宮之後,就沒有從宮裡頭出來,短短數日內,以少帝的名義給宮中佈下了種種規矩,最直接的,就是不準帶劍入宮,從第一重宮門開始,就不準。

而袁紹、祖昭、曹操等人,本應救駕有功,當論功行賞,也因爲董卓的到來而沒有了下文。

其實他們也不是爲了討個封賞,只是董卓這目中無人,不將他們放在眼裡的態度實在是讓人可恨。不過,恨歸恨,礙於董卓的勢力,他們誰也不表現出什麼。

因爲自董卓入宮之後,每日都還有他的軍隊陸陸續續地從城外進來,那等軍事實力,着實不是一般的人能夠抗衡的起的。袁紹和曹操二人,都是很能審時度勢的,自然不會在這種時候,在面上表現出什麼。

可祖昭卻不那麼覺得,如果董卓真的有那麼多兵馬的話,爲什麼每天只進那麼幾個人呢,而且,這兵馬入城的幾次,他都有去看,有一個人,他第一天的時候,是穿着百夫長的衣服,第二天的時候,就穿了小將的衣服在最前面領着隊伍……

他總覺得,董卓是有些虛張聲勢的。

但是,他將這個想法告訴曹操和袁紹的時候,他們卻都一致認爲,那百夫長表現好,第二天提了職銜去城外帶兵進來也是有的。總之一句話,現在董卓勢大,不可碰起鋒芒。

祖昭無奈,自己勢單力薄也不能做什麼。

然而,不得不碰董卓鋒芒的終於來了。

一日,滿朝文武都接到了董卓的請帖,邀請他們去御花園赴宴,並說有要事情要議。

祖昭和袁紹、曹操他們各自入座之後,等了好久才見董卓姍姍來遲,腰間竟然還帶着佩劍。不得佩劍入宮是他定的,而他自己卻光明正大的佩劍入席,分明就是炫耀和顯示自己大權在握,高人一等。

他原先不過是個刺史,滿朝的官員裡雖不能說各個都比他大,可官職比他大的卻大有人在,現在卻都對他敢怒不敢言,董卓儼然已經有了天下唯我的架勢。

董卓倒直白,一上來就讓百官肅靜,要大家聽他說話。等到大家都看向他的時候,才侃侃而談道:“皇者,萬民主也!可當今聖上懦弱無能,威儀更是半點沒有,又談何奉宗廟社稷呢?他全然沒有一個皇帝該有的樣子!我想要廢除他,另立陳留王爲主。”

底下百官面面相覷,都一臉驚愕,但畏懼董卓勢力,不多說什麼。

董卓見衆人如此,心中得意,乃道:“陳留王雖年輕,但機智果敢,上進好好學,比起當今聖上來,聰明不是一點兩點,遇事冷靜沉着,完全比當今聖上更有資格和能耐做皇帝!”

衆大臣繼續沉默,祖昭環視了一下四周,發現都尉丁原的身後,正站了個器宇軒昂的男子。那男子手執方天畫戟,威風凜凜。雖是初見,可祖昭旋即便想到這是呂布。

眼珠一轉,心中就生一計。

這時候,董卓見衆人都沒有說話,不說同意,也不說反對。雖說自己想另立新帝就算他們不同意也沒有用,但畢竟擺了這麼大的陣仗,要是沒個人和他表達點什麼意見,這臺戲顯然唱不下去了,如此,多掃面子。

董卓目光炯炯地掃了座下一圈,正好對上祖昭的視線,便道:“那位少將軍,你可有何話要說?”

祖昭心道,我等得就是你這句,然後他起身抱拳道:“刺史大人,祖昭雖也是受詔來京,卻不如大人和丁大人那般都是手握大權的人,實在人微言輕,不配談這樣的事情。如今來不過是沾個光蹭頓酒喝罷了。”說完,他轉頭朝丁原使了個眼色。

祖昭長袖善舞,一邊自貶,一邊將問題推到了丁原的身上去。心想着,他有呂布護着,總歸不會有事,這可是個武功數一數二的人!

而董卓是個十分傲氣的人,最看不得的就是軟蛋,見祖昭這麼說,也就懶得搭理他了,轉頭看向丁原。

丁原乃何太后親封的執金吾,眼下董卓要換下少帝,他心中自是第一個不同意的,既然有人把話頭引到了自己的身上,他自然就要起來說點什麼了——

“聖上還年輕,以後有無限的可能。況且刺史大人你也不過纔到京中幾日光景,這麼快就說年僅九歲的陳留王比聖上聰敏,又說聖上懦弱無能,未免武斷了點!”丁原拉着臉,冷冷道。

“俗話說的好,三歲看到老,當今聖上已經多少歲了?他就這性子了,”董卓冷哼一聲,繼而又道,“董某敢以下犯上說出這話,自也不是空穴來風,信口胡謅的。那日我帶人於北邙山救駕,少帝哭哭啼啼,一問三不知,唯有陳留王應答得當,沉穩有理。這些事情,我麾下將士都能佐證。”

丁原冷笑一聲:“你麾下將士?呵呵。”言下之意再明顯不過,你麾下將士特麼的不還是你的人麼,你想讓他們說什麼就說什麼咯。

董卓眸中的殺意一閃而逝,他環視了一下四周,本來想說袁紹也在場,應當也能佐證。然而,他轉念又想到了,他們這些時時在京中爲官的,又何嘗不知道少帝的懦弱無能呢?!不同意更立新帝,不過是因爲換了皇帝會觸碰到他們的利益。那袁紹,又何嘗不是何家人呢?!

董卓冷笑起來,直接將剛剛心中想的那番話,說給了丁原聽,直指他假公濟私,爲個人利益而罔顧社稷的安危,罔顧萬里山河和千千萬萬的百姓。

這黑高帽一扣,丁原自然是惱羞成怒,特麼的你自己屁股都不乾淨,還好意思說我啊?!頓時暴起,直接指着董卓的鼻子罵道:“董賊,你不過是一地刺史,就住在宮裡頭,你就不是狼子野心了?!你規定了不能佩劍入宮,自己卻帶劍赴宴,你就不是假公濟私謀取特權了?你有什麼資格立新帝?想立那九歲的小娃娃爲皇帝,你想做什麼,大家都心知肚明,但是我告訴你,要我們同意,想都別想。”

祖昭嘴角微微抽搐,臥槽,這特麼的是撕逼大戰的節奏啊,本來只是想要找個人來反對一下董卓,也好藉機扭轉一下局勢,沒想到丁原這人完全不受控制,一張嘴就完蛋……董卓這廝這下肯定不會輕饒了丁原了。

然而,正當祖昭爲丁原的前途擔憂,認爲事情已經惡化到極點的時候,讓他下巴掉下來的事情發生了……

董卓的臉色已經很難看,但還是保持着不動如山的樣子,語氣卻森冷了起來:“丁大人想來是喝醉了,竟開始說起了胡話。”

丁原似乎被氣的不輕,看着董卓一副臉不紅心不跳的樣子,就更加氣結了,他怒火上的頭,揚起手中的酒杯就朝董卓的方向投去。

衆人驚呆了,再反應過來的時候,丁原和董卓已經差點都要扭打在一起。他們各自的護衛和對方對峙,衆人紛紛上前拉架。

這頓酒已經吃不下去了。

生怕出現有人直接橫屍當場的情況,衆人紛紛勸丁原離去。

且說衆人勸得丁原離去,董卓心中依舊憤憤不平,席間多次大罵丁原。衆人雖然知道是丁原無錯,可是畏懼董卓的權勢,也不敢多說什麼。祖昭坐在盧植的身邊,時有悄悄對盧植說着一些話,大抵都是說董卓的壞話,不過聲音很小,又都是在大家敬酒的時候說的,所以董卓極其爪牙倒是也沒有聽到祖昭的話。

祖昭心中對於董卓這種蠻橫無理何止是咬牙切齒,居然讓他在這裡發號施令,真是難以忍受,一個肥頭大耳打飛色鬼,想想他睡了貂蟬,祖昭心中就很不是滋味,恨不得立刻上去將那董卓給撕了。可是恨歸恨,現在可不能亂來,若是現在將董卓惹毛了,真是自己吃不了兜着走,若是在遼東,那麼就讓董卓吃不了兜着走了。

酒過三巡,衆人又都是有些面紅,董卓見了,心中腸子又癢了,問道:“剛纔我的建議,大家認爲如何?少帝實在不懂事,我覺得陳留王出來做皇上,是國家的福氣。”

衆大臣聽了,面面相覷,不敢搖頭也不敢點頭,都是在那裡打哈哈,說着一些根本就沒有人聽得清楚的話。董卓見了,心中甚是得意,心想這些激活真一個個的不敢放抗自己了,現在就直接向他們宣佈,要是他們不反對,那麼就直接商議廢棄之詳細事宜了。

“衆位既然都沒有什麼異議,那麼就是同意了我的看法了麼?這麼說接下來我就挑選一個黃道吉日,讓陳王登基。”董卓很是得瑟的說。

衆大臣都是不敢多言,只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端着酒杯晃來晃去,盧植見衆多公卿都是如此懼怕董卓,他一向都是終於朝廷的,此刻看董卓要一意孤行,立刻就出來反對,說道:“名公此說真有些不妥。想昔日昔太甲不明,伊尹放之於桐宮;昌邑王登位方二十七日,造惡三千餘條,故霍光告太廟而廢之。現在少帝雖然年幼,可是並沒有一點的過失。你是一個外郡的刺史,素來都是不參與國家政治的,再說你也沒有什麼大的才能,這麼能這樣強行廢了少帝而另外立人呢。實在是不行。”

第5章 ,郡府之變第84章 ,再回徐無第36章 ,助公孫瓚第42章 ,勇救趙雲第116章 ,先鋒之陷第51章 ,一酒一言第40章 ,連夜銬問第53章 ,指點兵馬第33章 ,四月之初第28章 ,猛將入麾第89章 ,繁安有賊第75章 , 擂臺選將第57章 ,情話第99章 ,上奏何進第82章 ,軍械良材第97章 ,後院失火第98章 ,城門失陷第71章 ,餘有予魚第65章 ,大軍休整第33章 ,四月之初第95章 ,英雄不善第66章第77章 ,暗箭傷人第72章 ,智取要計第38章第47章 ,正面交鋒第81章 ,神醫華佗第91章 ,大破妖法第86章 ,大戰之下第42章 ,勇救趙雲第113章 ,活捉敵將第64章 ,雲心鶴性第83章 ,一起上路第16章 ,城下一戰第111章 ,水淹大軍第56章 ,各有計謀第35章 ,兩地之思第29章 ,調任遼東第1章 ,祖家少年第36章 ,桃李不言第108章第82章 ,軍械良材第68章 ,戰敗和談第63章 ,田楷李信第41章 ,預下計劃第29章 ,侄輩遊繳第100章 ,堂上制壓第3章 ,胡馬犯境第35章 ,兩地之思第30章 ,對衝之下第122章 ,劉虞聽計第42章 ,事急而行第50章第78章 ,暗夜追擊第13章 ,光和七年第61章 ,硬上弓第14章 ,漁陽張純第12章 ,好弓善射第52章 ,四面圍攻第53章 ,指點兵馬第11章 ,徐無之議第111章 ,水淹大軍第20章 ,高奐之怒第29章 ,調任遼東第41章 ,無可說服第33章 ,難得良將第56章 ,空空如也第97章 ,後院失火第80章 ,郡南之亂第25章 ,縣令之豫第89章 ,*之擒第22章 ,靈帝駕崩第7章 ,又一公孫第94章 ,遼東冤案第5章 ,郡府之變第26章 ,冷麪銀槍第35章 ,故我忠臣第88章 ,強力戰力第3章 ,欲加之罪第7章 ,察舉提拔第68章 ,別有爭執第11章 ,山野村夫第5章 ,涿郡盧家第85章 ,吾亦前往第127章 ,與之結盟第104章 ,刺殺未成第40章 ,擒賊擒王第22章 ,靈帝駕崩第79章 ,昌城叛亂第64章 ,郡府奇遇第20章 ,何進召見第99章 ,大起大落第46章 ,再次出征第56章 ,兩縣之見第95章 ,兵臨城下第47章 ,正面交鋒第16章 ,城下一戰第15章 ,爲官爲財第50章 ,功變爲過第63章 ,田楷李信
第5章 ,郡府之變第84章 ,再回徐無第36章 ,助公孫瓚第42章 ,勇救趙雲第116章 ,先鋒之陷第51章 ,一酒一言第40章 ,連夜銬問第53章 ,指點兵馬第33章 ,四月之初第28章 ,猛將入麾第89章 ,繁安有賊第75章 , 擂臺選將第57章 ,情話第99章 ,上奏何進第82章 ,軍械良材第97章 ,後院失火第98章 ,城門失陷第71章 ,餘有予魚第65章 ,大軍休整第33章 ,四月之初第95章 ,英雄不善第66章第77章 ,暗箭傷人第72章 ,智取要計第38章第47章 ,正面交鋒第81章 ,神醫華佗第91章 ,大破妖法第86章 ,大戰之下第42章 ,勇救趙雲第113章 ,活捉敵將第64章 ,雲心鶴性第83章 ,一起上路第16章 ,城下一戰第111章 ,水淹大軍第56章 ,各有計謀第35章 ,兩地之思第29章 ,調任遼東第1章 ,祖家少年第36章 ,桃李不言第108章第82章 ,軍械良材第68章 ,戰敗和談第63章 ,田楷李信第41章 ,預下計劃第29章 ,侄輩遊繳第100章 ,堂上制壓第3章 ,胡馬犯境第35章 ,兩地之思第30章 ,對衝之下第122章 ,劉虞聽計第42章 ,事急而行第50章第78章 ,暗夜追擊第13章 ,光和七年第61章 ,硬上弓第14章 ,漁陽張純第12章 ,好弓善射第52章 ,四面圍攻第53章 ,指點兵馬第11章 ,徐無之議第111章 ,水淹大軍第20章 ,高奐之怒第29章 ,調任遼東第41章 ,無可說服第33章 ,難得良將第56章 ,空空如也第97章 ,後院失火第80章 ,郡南之亂第25章 ,縣令之豫第89章 ,*之擒第22章 ,靈帝駕崩第7章 ,又一公孫第94章 ,遼東冤案第5章 ,郡府之變第26章 ,冷麪銀槍第35章 ,故我忠臣第88章 ,強力戰力第3章 ,欲加之罪第7章 ,察舉提拔第68章 ,別有爭執第11章 ,山野村夫第5章 ,涿郡盧家第85章 ,吾亦前往第127章 ,與之結盟第104章 ,刺殺未成第40章 ,擒賊擒王第22章 ,靈帝駕崩第79章 ,昌城叛亂第64章 ,郡府奇遇第20章 ,何進召見第99章 ,大起大落第46章 ,再次出征第56章 ,兩縣之見第95章 ,兵臨城下第47章 ,正面交鋒第16章 ,城下一戰第15章 ,爲官爲財第50章 ,功變爲過第63章 ,田楷李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