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_第三百七十三回 避席而走

《春秋讖》:漢家九百二十歲後,以蒙孫亡,授以承相。代漢者,當塗高也。

“代漢者,當塗高也。”

就是這一讖語讓曾經的袁術無顧罔替,擅自稱帝,最終得了個自取滅亡的下場。

當然觀現在呂布所佔有的地理,以及天下之勢,與那四世三公之後無才寡德而又自命不凡的袁術相比,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地下,實在不能相提並論。

雖然如此,但呂布麾下的諸多臣子,對呂布是否就是讖語中所稱的“代漢者,當塗高也。”中的“塗高”,持有懷疑態度。

“當塗高”,意思就是“路上方的高臺”。

建安二十五年,曹丕篡漢的時機已經成熟,有個叫許芝的太史丞就引用讖語,說:“當塗高者,魏也;象魏者,兩觀闕是也。當道而高大者魏,魏當代漢。”

而司馬氏之司馬昭被封爲高都侯,或曰:“高都者,正應代漢之當塗高也。”雖說當時晉代的已經不能算是漢,但是因爲當時還有蜀漢的存在,所以,也被認爲是“當塗高”的應驗。

無論做什麼事情,都需一個說得過去,還算合理的解說,何況是這種代漢稱帝之事,不然這整個天下將會視呂布爲與王莽同路人,只不過是一個篡漢賊子而已。

由於有了銅雀臺建起,姑且可以將“高臺”兩字給契合進去,然後呢?

就算呂布有着天下第一的武勇,亦不能阻住悠悠天下衆生之口,他其實就是一個篡漢者。

何況此時漢家天子還在曹操手中,當呂布真的稱帝成爲事實的那一刻起,整個河北將面對曹操、孫策兩家一批接着一批攻勢如潮般瘋狂的進攻。

這是不用質疑的事實,若不能將呂布這個僞帝給除掉,那麼曹操自己轄內的天子,以及孫策手中的玉璽還有什麼用?

當然,經過一年的征戰,曹操、孫策兩家聯手,都不能奈他呂布其何,在呂布的心氣中,估計已經將此兩家視做是手下敗將,極其乜視,不堪一戰了。

避席而走的陳翎、諸葛亮兩人自出來筵席之後,兩人一路上無言以對,不想論及此事,但又不能不思及這一事。

看着車外繁華的夜景,陳翎只能嘆息,不能做出其他來。

呂布的心思或許他明白,這是一種人將老去,而不能掌控所有一切之後的肆意,你們認爲我不能做的,我更要做到;你們認爲我不行了,我非要做不可的一意孤行之舉。

河北少有智慮短識之人,就算有,也靠近不到呂布身旁,點數河北重臣,陳宮、沮授、諸葛瑾、諸葛亮等,哪一個不是天縱之才?

哪一個不是明識通達之人?

缺少了如同陳翎這般不顧廉恥的小人之後,呂布想出一些事出來,就必須先得通過他們無言的阻擾。

往昔無數的事實可以讓呂布清楚的明白到,陳翎這樣的人才的確是不可缺少的。

其他之人或會珍惜名聲,其他之人或許會有別的掣肘

,但在陳翎面前,所有的阻擾都不算什麼,只要達到目的,爲千夫所指亦在所不惜。

如此,本來緊密、快捷的政事政務,在征戰之時還瞧不出來,但在像稱帝這樣的事情上,呂布爲難了。

沒有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出來向他勸進稱帝。

這其實對於河北來說,是好事,但在呂布看來,是一件讓自己不稱心如意的壞事。

忽隱忽現的面容,有些縹緲。

諸葛亮的確是人中龍鳳,不似凡間人。

他整個人安靜的端坐在陳翎面前,使得陳翎有種不真實的感觸。

念及本來他應該是荊襄,之後或許爲劉備所三顧去輔助於他,或繼續布衣務田,無論是哪一種,都比現在這個樣子,更能令陳翎有着期待。

現在的諸葛亮既真實,又縹緲,陳翎默默思及所有的一切,有些癡了。

自己幹了許多了不得的事情,當時做的時候並不覺得如何,但現在細細想來,彷如事情就該這樣發生一般,…

那麼自己記憶中的那段傳奇,與現在的這段旅程,到底孰真孰假?

這是一種唯心、宿命的想法,除了把自己搞糊塗之外,並無其他有益之處。

將這般想法驅除腦外,陳翎咳了一聲,打破兩人之間的尬尷之情,正色言道:“爲主公所忌,他日不敢談論政事,今日此景此情間,無外人能夠嚼舌,我欲想知孔明將來如何對敵曹、孫兩家?”

諸葛亮暗中長長吁了一口氣,終於不必再忍受這不必要的氣氛,聽得陳翎之問,諸葛亮展顏笑道:“以子儀看來,亮該如何行事?”

陳翎頷首,諸葛亮這是謙辭不能當真,就以爲他心中無對策了。

“拋磚引玉,姑且一論。”作爲開篇陳翎如此說道着,接着稍微梳理了一下思緒,陳翎開口言道:“曹操、孫策兩當世一梟雄,一英雄,我就不再贅言。”

就在諸葛亮頷首間,陳翎繼續說道:“觀這兩家帳下多奇謀智慧之士,諸如郭嘉、周瑜等輩,皆非易與之輩,得前期與曹操、孫策聯手之機,搶佔了河北等數富饒之地,如今天下大勢在我,而非在彼。”

諸葛亮拊掌助興,陳翎笑言道:“雖然如此,但不可掉以輕心,須知因小失大,強軍擊弱旅,反爲其所敗,折戟沉沙之事繁如天上星辰,不可盡數。”

諸葛亮贊同,他本來是一謹慎不會弄險之人,就算沒有陳翎暗暗的告誡,亦會小心行事。

“如此,不施奇謀詭計,就以堂堂之軍,威武之師,曹操、孫策兩家亦非我河北之敵也。”陳翎如此就結束了自己的論調。

諸葛亮皺眉,戰場之上局勢瞬息變化,豈是一句不施詭計就能推脫過去的?

諸葛亮自料陳翎不會不知曉這其間的難處,稍一輒思,便發覺車輛已經靠近銅雀臺,諸葛亮這才哭笑不得站起身來,率先下了馬車,同時對緊隨自己之後的陳翎言道:“子儀大才,值得亮深思。”

“哈哈…”陳翎大笑一聲,不再提起此事,這一番說論只不過是爲了化解兩人之間的氣氛,自己纔會這般說道,諸葛亮有謀算,諸葛亮是人傑,還用得了自己來教他如何統兵作戰?

雖然從未參與過任何一絲一毫銅雀臺的建造過程,但陳翎還是感慨着向諸葛亮言道:“孔明,此臺建起實不易。”

“哦?”不能識路的諸葛亮走在陳翎身後,努力在記述着道路,無暇分辨陳翎話的真假。

“石料十萬方,工匠數以千計,用時用工就更不必提了。”那是陳翎還待在幷州,沮授爲此勞心勞力之時,他還在處理張燕、羅市的販賣軍備一事,怎知曉這其中的詳情?

陳翎如此說道,只不過是一慣性情就是這般,非是自耀,亦非是戲謔。

這地上迷宮甚是複雜,諸葛亮記了半路,之後便頹然放棄,心中暗道着沮授、陳翎兩人果是有大智慧之人,這種陣型若是用之徵戰,何人能敵?

思量間,諸葛亮在考慮是否求其陣型一見,以爲己用?

忽聽得前面陳翎溫聲言道:“孔明小心,此處有一緊要關隘,必須跟隨我腳步進去,不然後果不堪設想。”

“哦!”諸葛亮聽得陳翎這般警告,不敢胡思亂想,緊緊盯住陳翎的腳步,他踩在哪裡,自己就跟隨他行走。

未幾,走了約十丈左右,陳翎輕吁了一聲,解說着言道:“若是我一人在此,毋需這般麻煩,只不過心憂你…”陳翎沒有把話說完,但諸葛亮明瞭他的意思。

自己與陳翎離席而走,爲很多同僚所見,更爲呂布所聞,若是自己在此出事了,那麼陳翎的結局想必相當慘淡。

“呵呵…”輕笑中,就算是一向沉穩示人的諸葛亮亦不禁思道,若是自己假裝在此受傷,陳翎此人是否會…

搖搖頭,將這般糊塗心思驅散,諸葛亮跟隨陳翎下了地上迷宮,來到暗室之中。

來到暗宮之後,陳翎走的比較快捷,諸葛亮本來不明所以,待轉了數處彎,便見眼前遠處一光亮處,身形簡樸的沮授正冥思神遊方外。

自爲南華所告誡之後,陳翎雖然沒有再出言如何,但沮授這名士,似乎真的與道門有緣,在他自己的摸索中,竟然真的觸及了道的一絲真諦。

放下手頭所有有關長生的煉丹術後,沮授已經達到了神出身外,遊歷千百里的境界。

這就是所謂靈魂脫體,不拘泥尺寸之地。

陳翎還不知曉這些,只以爲沮授這個假道士,真名士,走火入魔了。

就在諸葛亮上前向自己施禮之時,沮授神遊歸來,緩緩睜開雙眼,好一片道家風骨,飄飄若仙,一捋長鬚,開口言道:“你們這倆人小傢伙,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他的話仿似就像在說,陳翎、諸葛亮兩人的所作所爲,他沮授全部都看在眼裡,兩人避席來此躲避的念頭,更爲他知曉。

陳翎一臉驚訝,開口探詢道:“公與兄,你真修就正果了?”

(本章完)

正文_第三百八十回 內政內事正文_第三百八十八回 君臣相談正文_第六百八十九回 王佐之人正文_第四百七十三回 陸遜說事正文_第一百四十回 騎軍對決正文_第五百二十一回 薛蘭用計正文_第七十五回 琅邪海港正文_第二百二十五回 半壁翼州正文_第四百二十三回 天下縞素正文_第四百一十六回 南蠻國主正文_第六百二十四回 兵分兩路正文_第一百三十回 諸葛連弩正文_第六百三十四回 白地將軍正文_第三十一回 許褚破門正文_第一百四十三回 兩呂賣城正文_第五百六十一回 於後追趕正文_第四回 紙上談兵正文_第三百二十四回 利令昏智正文_第五百三十九回 混戰廝殺正文_第三百一十六回 損兵折將正文_第一百四十九回 背水一戰正文_第二百八十九回 道門弟子正文_第五百八十八回 張遼移師正文_第一百一十九回 雕版印刷正文_第一百八十四回 薊縣攻城正文_第四十三回 譙縣攻戰正文_第一百六十二回 晉升將軍正文_第一百八十三回 刺史逢紀正文_第二百八十九回 道門弟子正文_第二百三十九回 迴轉平原正文_第六百九十一回 猛將衝營正文_第五百零一回 山間被伏正文_第六百四十四回 赤壁之年正文_第五百回 大將陣亡正文_第七十五回 琅邪海港正文_第二十三回 旗幟飄揚正文_第六百九十一回 猛將衝營正文_第三百三十四回 旗鼓相當正文_第六百六十四回 各施己計正文_第四百三十四回 攻守之間正文_第五百五十四回 舉事謀反正文_第三回 初識八將正文_第一百五十三回 胡說八道正文_第三百九十四回 我爲說客正文_第二百六十四回 援軍到來正文_第一百六十八回 麴義被擒正文_第七回 陳震少年正文_第一百八十三回 刺史逢紀正文_第五百二十八回 許褚攻城正文_第六百五十九回 奮戰不息正文_第四百一十六回 南蠻國主正文_第二百六十二回 陷陣之營正文_第二百一十五回 埋伏之處正文_第四百八十一回 陳平理事正文_第六百二十三回 孫策之死正文_第三百九十九回 攻城大戰正文_第三百二十八回 互有後手正文_第四回 紙上談兵正文_第三百一十六回 損兵折將正文_第六百五十二回 計賺龐德正文_第十一回 玉璽下落正文_第五百六十六回 張鬆用計正文_第五百三十回 兩將爭雄正文_第五百二十四回 浴血奮戰正文_第四百零五回 司馬仲達正文_第三百一十四回 濮陽城下正文_第三百三十四回 旗鼓相當正文_第五百一十九回 黃權用計正文_第三百一十回 陣法之秘正文_第三百五十四回 殿中議事正文_第一百九十七回 征討烏桓正文_第三百八十八回 君臣相談正文_第二百六十三回 真定亂戰正文_第三百九十四回 我爲說客正文_第六百六十八回 攻戰不息正文_第九回 虎癡許褚正文_第六百三十三回 後有追兵正文_第三百二十回 虎步關右正文_第六百五十九回 奮戰不息正文_第六百四十二回 有賊劫道正文_第四百七十八回 去往何方正文_第三百五十回 佈局幷州正文_第三百一十回 陣法之秘正文_第三百零二回 誰成誰敗正文_第五百七十五回 生死離別正文_第二百一十六回 埋伏之地正文_第二百六十四回 援軍到來正文_第四百九十九回 強行被迫正文_第五百三十一回 百步穿楊正文_第二百七十一回 籠城而戰正文_第一百零四回 如夢似幻正文_第五百一十三回 鐵騎衝陣正文_第一百一十九回 雕版印刷正文_第三百七十六回 孰忠孰奸正文_第五百四十一回 千鈞一髮正文_第三百九十回 智者多慮正文_第三百五十一回 株連之罪正文_第三百九十二回 各方人氏正文_第三百六十三回 漢中之地正文_第五十三回 斷髮明志
正文_第三百八十回 內政內事正文_第三百八十八回 君臣相談正文_第六百八十九回 王佐之人正文_第四百七十三回 陸遜說事正文_第一百四十回 騎軍對決正文_第五百二十一回 薛蘭用計正文_第七十五回 琅邪海港正文_第二百二十五回 半壁翼州正文_第四百二十三回 天下縞素正文_第四百一十六回 南蠻國主正文_第六百二十四回 兵分兩路正文_第一百三十回 諸葛連弩正文_第六百三十四回 白地將軍正文_第三十一回 許褚破門正文_第一百四十三回 兩呂賣城正文_第五百六十一回 於後追趕正文_第四回 紙上談兵正文_第三百二十四回 利令昏智正文_第五百三十九回 混戰廝殺正文_第三百一十六回 損兵折將正文_第一百四十九回 背水一戰正文_第二百八十九回 道門弟子正文_第五百八十八回 張遼移師正文_第一百一十九回 雕版印刷正文_第一百八十四回 薊縣攻城正文_第四十三回 譙縣攻戰正文_第一百六十二回 晉升將軍正文_第一百八十三回 刺史逢紀正文_第二百八十九回 道門弟子正文_第二百三十九回 迴轉平原正文_第六百九十一回 猛將衝營正文_第五百零一回 山間被伏正文_第六百四十四回 赤壁之年正文_第五百回 大將陣亡正文_第七十五回 琅邪海港正文_第二十三回 旗幟飄揚正文_第六百九十一回 猛將衝營正文_第三百三十四回 旗鼓相當正文_第六百六十四回 各施己計正文_第四百三十四回 攻守之間正文_第五百五十四回 舉事謀反正文_第三回 初識八將正文_第一百五十三回 胡說八道正文_第三百九十四回 我爲說客正文_第二百六十四回 援軍到來正文_第一百六十八回 麴義被擒正文_第七回 陳震少年正文_第一百八十三回 刺史逢紀正文_第五百二十八回 許褚攻城正文_第六百五十九回 奮戰不息正文_第四百一十六回 南蠻國主正文_第二百六十二回 陷陣之營正文_第二百一十五回 埋伏之處正文_第四百八十一回 陳平理事正文_第六百二十三回 孫策之死正文_第三百九十九回 攻城大戰正文_第三百二十八回 互有後手正文_第四回 紙上談兵正文_第三百一十六回 損兵折將正文_第六百五十二回 計賺龐德正文_第十一回 玉璽下落正文_第五百六十六回 張鬆用計正文_第五百三十回 兩將爭雄正文_第五百二十四回 浴血奮戰正文_第四百零五回 司馬仲達正文_第三百一十四回 濮陽城下正文_第三百三十四回 旗鼓相當正文_第五百一十九回 黃權用計正文_第三百一十回 陣法之秘正文_第三百五十四回 殿中議事正文_第一百九十七回 征討烏桓正文_第三百八十八回 君臣相談正文_第二百六十三回 真定亂戰正文_第三百九十四回 我爲說客正文_第六百六十八回 攻戰不息正文_第九回 虎癡許褚正文_第六百三十三回 後有追兵正文_第三百二十回 虎步關右正文_第六百五十九回 奮戰不息正文_第六百四十二回 有賊劫道正文_第四百七十八回 去往何方正文_第三百五十回 佈局幷州正文_第三百一十回 陣法之秘正文_第三百零二回 誰成誰敗正文_第五百七十五回 生死離別正文_第二百一十六回 埋伏之地正文_第二百六十四回 援軍到來正文_第四百九十九回 強行被迫正文_第五百三十一回 百步穿楊正文_第二百七十一回 籠城而戰正文_第一百零四回 如夢似幻正文_第五百一十三回 鐵騎衝陣正文_第一百一十九回 雕版印刷正文_第三百七十六回 孰忠孰奸正文_第五百四十一回 千鈞一髮正文_第三百九十回 智者多慮正文_第三百五十一回 株連之罪正文_第三百九十二回 各方人氏正文_第三百六十三回 漢中之地正文_第五十三回 斷髮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