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解決財政問題

“爹——!”

伴隨着呂蝶小籮莉的一聲慘呼,也隨着這個小籮莉暈厥在陶應懷中,歷時將近兩年、一波三折的兗州爭奪戰,也終於落下了帷幕,一度幾乎攻佔兗州全境的呂布軍全軍覆沒,主帥呂布也被曹軍亂槍穿心而死。幾乎丟失全部城池領土的曹軍絕地反擊,靠着盟友袁紹軍的直接幫助與徐州軍隊的暗中協助,成功翻盤,奪回了兗州八郡的所有城池和土地。

這是一場漫長而又殘酷的大戰,名譽上的勝利者曹軍雖然奪回了土地和城池,但也付出巨大的代價,兗州八郡最繁華也最富庶的土地幾乎被戰火夷平,人口大量損失,經濟瀕臨崩潰,綜合實力嚴重遭到削弱。始終與曹軍站在同一陣線的袁紹軍也付出了不小代價,被迫支援給曹軍大量錢糧,損失了相當不少的軍隊,進而影響到了袁紹軍與公孫瓚軍的幽州爭奪戰,使得日薄西山的公孫瓚軍贏得了一段喘息時間,最終卻幾乎一無所獲。

讓曹老大恨得蛋疼的是,靠着騎牆觀風抱大腿,巧妙的選擇出手時機,與曹老大有着殺父之仇的徐州軍隊,竟然意外的成爲了兗州大戰的最大勝利者,在僅僅只付出部分錢糧代價的情況下,徐州軍隊先是利用呂布軍嚴重削弱了曹軍的整體實力。又成功抱上了袁紹的粗大腿,在關鍵時刻出賣呂布軍加入勝利者陣營。搶走了軍隊人才方面的最大勝利果實,壯大了本身實力。同時一度元氣大傷的徐州五郡。也贏得了將近兩年的休養生息時間,不僅自家土地沒有再遭戰火蹂躪,還乘機恢復了民生經濟,更進一步拉大了與兗州的經濟差距,鞏固了戰爭所必需的錢糧基礎。

恨得再蛋疼也沒有辦法,抱上了袁紹粗大腿的陶應正與袁紹愛子袁尚打得火熱。好得蜜裡調油,整體元氣剛被重創的曹老大就是吃了豹子膽,現在也不敢冒着開罪袁紹的危險與徐州軍隊立即開戰,只能是眼睜睜的看着徐州軍隊搶走最多的呂布軍精兵強將。末了還得對袁紹軍與徐州軍隊千恩萬謝,小心翼翼的把這兩個瘟神請出兗州,與徐州軍隊簽訂聯手盟約,發誓永不相犯。

當然了,曹老大在人才方面也不是一無所獲,至少呂布軍的頭號智囊陳宮和呂布軍的騎兵良將張遼就被曹軍俘獲,不過陳宮對曹老大的痛恨也不是一點半點,不管是曹老大動之以情還是脅之武力,說什麼都不肯歸降曹老大,一個勁的只是求死。曹老大被逼無奈,又沒有膽量把這個危險角色交給袁尚或者陶應,只能是把陳宮斬首處死,再把陳宮的老孃和媳婦接回東郡贍養了事。

至於張遼,雖然陶應暗中找到了曹老大,表示願意在遵守承諾交出襄陽炮草圖的基礎上,再拿出一些錢糧贖回張遼,但是曹老大說什麼都不肯答應了,同時張遼本人也表示願意歸降曹老大。所以陶應也只能無比惋惜的眼睜睜看着張遼投入曹老大懷抱,之前承諾給曹老大的襄陽炮草圖,也只換回了六百多名呂布軍普通俘虜——雖然陶副主任這一次很想食言反悔,但是考慮到還需要曹軍與袁紹軍互相牽制,與袁紹軍交易馬匹必須從兗州土地穿過,也考慮到襄陽炮的重力槓桿技術含量不高,就算不給也很難做到保密,所以陶應只只能是咬牙兌現諾言,把做過些許手腳的襄陽炮草圖交給了曹老大,換來與曹老大的短暫和平相處,還有戰馬貿易的道路暢通。

興平二年十一月底,當兗州土地上降下第一場冬雪的時候,陶應辭別了三舅子袁尚,也辭別了早就巴不得徐州軍隊滾蛋的曹老大,率領徐州大軍啓程南下,返回自己目前的大本營徐州彭城,出發時的一萬徐州軍隊,也已經變成了一萬四千餘人。而同時被陶應帶回徐州的,則還有呂布的家眷與呂布本人的靈柩——陶應想收買人心,曹老大也不想背上褻瀆敵人遺體的罵名,各有所需之下,曹老大也就做了順水人情,同意了陶應把呂布屍體帶回徐州安葬的要求。

當然了,爲了噁心陶應和間接牽制徐州軍隊,在給徐州軍隊送行時,曹老大又故意拿出了陶應親筆簽名的陶曹盟約,要求陶應履行陶曹盟約上的最後一條,將徐州軍隊在小沛的駐軍削減爲一千人,陶應則連眼皮都不眨不一下,拍着胸口向曹老大保證道:“請叔父大人放心,小侄或許沒有別的長處,但是在信譽方面一向都還拿得出手,小沛絕對只駐紮一千軍隊,一兵一卒都不會多!”

“希望賢侄言而有信。”曹老大冷笑,又道:“如果賢侄不介意的話,老夫想派滿寵滿伯寧爲使,到小沛監督賢侄削減駐軍。當然了,賢侄也可以派出使者到湖陸去,監督清點老夫在湖陸的駐軍。”

“這個就不必了,小侄信得過叔父大人。”陶應很是大度的揮手,曹老大連連冷笑,一邊與陶應拱手告別,一邊派曹洪和滿寵率領一千精兵南下,監督徐州軍隊南下和削減小沛駐軍,也準備讓這支精兵駐紮到已經在戰火中廢棄的湖陸縣城,把湖陸建設成攻打徐州的橋頭堡,同時曹老大又決定在山陽留駐上萬正規軍,間接牽制徐州軍隊,讓徐州軍隊無法安心向南發展。

羅嗦一遍曹老大一再要求徐州軍隊削減小沛駐軍的原因,徐州五郡位居華北平原,境內雖然到處都是可供開墾種植的平地,卻沒有什麼象樣的山脈險要可守,除了一座三面環水的小沛城可以當做北線屏障外。其他城池都是無險可守,四面環敵。小沛城一旦落入了曹軍之手,徐州的彭城和東海兩大重鎮也就立即暴露在了曹軍的刀鋒之下。所以對曹老大來說,徐州軍隊在小沛的駐軍自然是越少越好,將來曹軍突然翻臉動手,只要一個突襲拿下小沛城,徐州的腹地也就得處處告急了。

與此同時,徐州軍隊如果大量削減小沛駐軍。爲了加強北方防線,就勢必得在東海和彭城兩郡的其他城池增加駐軍,既分散了徐州兵力,也增加了錢糧負擔。無法把主要力量投入南線戰場。

曹老大的如意算盤打得雖好,可惜曹老大卻嚴重低估了陶副主任的臉皮厚度,當陶應遣使湖陸曹軍,告知小沛駐軍已經削減完畢,曹軍使者滿寵也滿心歡喜的走了六十里路到小沛城清點徐州駐軍時,首先映入滿伯寧眼簾的,雖然確實只有一千徐州正規軍,卻還有着數量超過三千的小沛縣衙役!

氣急敗壞之下,滿寵趕緊又找到徐州軍小沛守將孫觀交涉,孫觀則指着滿城的‘衙役’振振有辭的說道:“滿先生。你請看清楚了,他們不是軍隊,是衙役!是維持小沛治安的衙役!貴我兩軍的盟約上,有那條規定不許小沛縣衙擁有衙役?”

看看那些拿着正規軍武器的小沛‘衙役’,滿寵傻眼之餘,自然是又大吼了起來,“小沛城裡總共只有八千多的百姓,縣衙倒有三千多衙役,不到三個百姓就有一個衙役維持治安。天下還有這樣的怪事?”

“衙役可能是多了一點,不過沒關係,衙役多了治安纔好。”孫觀嬉皮笑臉的答道:“再說了,養這些衙役的錢糧又不要貴軍承擔,滿先生不用替我們擔心錢糧開支過大。”

“我算服了,陶使君的臉皮可真是不只一般的厚啊。”滿寵無奈的嘆息道。而消息傳回昌邑後,正在昌邑城裡笑眯眯等消息的曹老大傻眼之餘,難免也是嘆道:“吾也算是服了,這陶應小賊的臉皮,簡直比小沛的城牆還厚啊!”

曹老大發出如此無奈感嘆的時候,陶應也已經領着隊伍回到了徐州城中,開始大肆封賞呂布軍降兵降將,把呂布軍的精兵老兵打散,重新編制到徐州軍隊的各支隊伍中,讓這些老兵精兵承擔起練兵任務,幫助徐州軍隊裡的少爺兵提高戰鬥力。唯一沒有被重新整編的僅有陷陣營這支隊伍,而且陶應還採納了高順的建議,讓高順從呂布軍的降兵中挑選出了一些精兵,給陷陣營補足了八百之數,使之成爲徐州軍隊的步戰王牌。

好不容易把軍隊整編的事做完,時間已經進入了臘月中旬,眼看就要過年,陶應打算再一次犒勞三軍,找來陳登與魯肅商量賞賜額度時,陳登卻苦笑着說道:“主公,你花錢還真是沒數啊?你知道我們州庫裡還剩下多少金銀銅錢嗎?不要說犒賞七萬多軍隊將士了,就是來年頭三個月的俸祿軍餉都危險。”

“我們沒錢了?”陶應楞了一楞,驚訝說道:“不能吧,我記得上次清點州庫,我們還有三千多斤黃金、兩千多斤白銀和六千多萬錢,怎麼就沒有了?”

“主公,你說的是五月的州庫了。”陳登一邊拿出開支清單,一邊苦笑着說道:“這半年來,我軍先是打了竹邑大戰,又大量賞賜有功將士,籠絡呂溫侯麾下的精兵強將,再加上兗州大戰、支援呂溫侯、向袁紹求和、擴編軍隊、打造戰船和主公準備迎娶袁本初千金這些大筆開支,老主公給你留下的金銀銅錢,早就被折騰得差不多了。”

看完自己揮霍的金銀銅錢清單,徐州頭號敗家子陶應抿着嘴不說話了,陳登則又說道:“當然了,如果主公只是想要金銀珠寶,這點倒是不難,只要我們放開糧食和布匹貿易,徐州周邊的諸侯倒有的是想向我們買糧的,價格還可以賣出高價。”

“不能放開。”陶應果斷搖頭,沉聲說道:“在這個亂世中,糧食和布匹纔是硬通貨,也是最重要的戰略物資,金銀銅錢只是死物,不能吃不能穿,手裡拿得再多花不出去也沒用,不能幹拿戰略物資換金銀銅錢的蠢事。再說我們的糧食布匹也只是稍有盈餘。如果放開了賣,再有戰事。我們就要捉襟見肘了。”

“那麼今年過年,我們就只能拿糧食和布帛犒勞三軍了。”陳登無奈的說道。

陶應又抿起了嘴。陶應倒不是捨不得拿糧食和布匹犒勞三軍,關鍵是這些糧食布匹一旦賞賜出去,很可能就會被不缺吃穿的士兵變賣成現錢或者金銀,這些糧食布匹再流落到市場上,接着就又有可能被走私出境,換來曹老大從墳墓裡挖來的那些金銀珠寶。而這些金銀珠寶流入徐州後就只能徐州五郡的內部流通,根本向周邊買不到什麼象樣的玩意,這樣的金銀珠寶拿來又有什麼意義?

“走私?”想起這個詞,陶應自然也就想起了另一件事。忙叫了一聲,“曹宏。”

屏風後不聲不響的走出了陶謙留給陶應的陶家老走狗、徐州現在最大的特務頭子曹宏,走到陶應面前抱拳行禮,魯肅和陳登則連眼皮都沒眨一下,他們早就知道陶應身邊有着兩套衛士班子,明面上有帳前校尉許褚率領的親兵衛隊,暗底裡則有曹宏率領的內衛,全部由丹陽老兵組成,除非陶應開口召喚,否則絕不主動露面。

“糜竺的生意方面。有什麼新動靜?”陶應問道。

“自劉備在兗州戰場上失蹤後,糜竺就停止了向北走私,南北九條走私密道已經全部關閉。”曹宏有條不紊的答道:“九江袁術與曲阿劉繇方面,糜竺給出的藉口是我軍盤查甚緊,不敢再輸出糧食布匹。北面公孫瓚和田楷,是他們的價格太低,糜竺想要擡價。兗州方面情況不明,估計是因爲劉備失蹤,沒有人居中與曹賊聯絡。糜竺被迫暫時停止。”

“全部關閉?”陶應哼了一聲,道:“怕是聞出危險的味道了吧?我軍與曹賊暫時和解,又和袁紹結盟聯手,他再敢賣糧給公孫瓚,隨時可能被袁紹軍發現,把狀告到我這裡。袁術和劉繇,我軍北線危機已經緩解,主力逐漸南傾,生面孔到了南線,他再不收斂就是找死。”

曹宏點頭,並不說話,陶應又問道:“有沒有發現,劉備已經和糜竺恢復了聯繫?”

“沒有。”曹宏恭敬答道:“末將安插在糜府裡的四個眼線都沒有發現這個情況,之前與糜竺聯繫的兩個劉備密使,也都沒有在徐州城裡露過面。”

“很好,繼續盯着。”陶應滿意點頭,又吩咐道:“這一次如果發現劉備密使,不能讓他們與糜竺見面,立即暗中逮捕。”

曹宏唱諾,又不聲不響的走回屏風背後侯命,也是到了這個時候,魯肅才小心翼翼的問道:“主公,莫非你想殺羊割肉了?”

“知我者,子敬也。”陶應笑道:“糜竺原來就身家億萬,這兩年兗州糧荒,公孫瓚和袁紹打得死去活來,糜竺靠着糧食走私,估計又掙到了一大筆錢,是時候收回來當軍費了,也是時候徹底消弭這個隱患了。”

魯肅點頭,旁邊的陳登則警告道:“主公,雖然現在我軍北線危機已經基本緩解,向糜竺下手的時機已經成熟,但是糜家在徐州畢竟是根深蒂固,又和徐州各大士族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如果罪名不夠充足就對糜竺下手,不僅有損主公英名,也有可能帶來無法估計的後果。”

“這個我當然知道,所以我才讓曹宏將軍切斷與劉備的聯繫。”陶應眨巴着奸詐的三角眼笑道:“子敬,元龍,依你們之見,糜別駕現在是否很着急了?急着恢復與玄德公的聯繫了?”

陳登肚子裡的壞水可比魯肅多得太多了,剛聽陶應說完,立即就眉毛一揚,試探着問道:“主公莫非是想派人冒充玄德公密使,代替玄德公與糜別駕取得聯繫,拿到足以把糜別駕抄家滅門的罪行鐵證?”

“知我者,元龍也。”陶應笑着又給陳登戴了一頂高帽子,然後微笑說道:“商量一下吧,怎麼行事,究竟什麼樣的證據,纔可以讓我們理直氣壯的向糜別駕借點錢來解決財政問題。”(未完待續)

第282章 棄子第77章 拆遷小沛(上)第239章 阿異第255章 寧教天下人負我第5章 暴露第132章 麻煩來了第154章 孔明先生第140章 兵馬未動計先行第10章 二讓徐州第184章 交換第36章 初戰(下)第195章 各有打算第221章 暴菊第436章 計中用計第121章 百密一疏第6章 七步成詩第168章 難纏對手第327章 勸降第212章 破釜沉舟第44章 比拼耐心第442章 不謀而合第236章 我希望被騙第383章 北伐冀州第36章 初戰(下)第434章 泄密第207章 顛倒黑白第22章 歪打正着第61章 明鏡高懸劉皇叔(下)第151章 重操舊業第120章 陶應也招降第364章 變數第422章 該荊州了第448章 無法收場第131章 摧枯拉朽第166章 誰哭誰笑第248章 公孫瓚完了第179章 陶版鴻門宴第279章 不謀而合第39章 再度出征第98章 捨身飼狼第256章 陶賊大禮第432章 翁婿重逢第139章 大戰合肥第108章 牆頭草第292章 戰倉亭第8章 赴湯蹈火第44章 比拼耐心第37章 破敵(上)第248章 公孫瓚完了第310章 先機之爭第153章 別得罪小人第355章 飲鴆止渴第121章 百密一疏第99章 糖衣炮彈第1章 老實孩子第432章 翁婿重逢第69章 對陣曹老大第112章 齊心協力坑陶應第55章 重返徐州第20章 人才問題第281章 不必顧慮第41章 敗家子軍師第310章 先機之爭第35章 君子出場第383章 北伐冀州第356章 有股邪氣往上竄第357章 神秘內奸第52章 燙手山芋第435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第125章 自取滅亡第339章 大破袁譚第324章 出兵藉口第132章 麻煩來了第204章 強烈對比第222章 利益最大化第163章 包郵免運費第145章 忍無可忍第158章 黴運不斷第270章 賢妻負心漢第一白七十章 班門弄斧第270章 賢妻負心漢第102章 種子第266章 畫蛇添足第296章 高歌一曲第284章 全軍覆沒第94章 袁氏忠臣第338章 袁譚求和第440章 難兄難弟第356章 有股邪氣往上竄第108章 牆頭草第233章 計劃不如變化快第178章 運氣不錯第45章 又生詭計第146章 真正目的第45章 又生詭計第200章 三國活雷鋒第50章 英雄末路第154章 孔明先生第353章 虎落平陽
第282章 棄子第77章 拆遷小沛(上)第239章 阿異第255章 寧教天下人負我第5章 暴露第132章 麻煩來了第154章 孔明先生第140章 兵馬未動計先行第10章 二讓徐州第184章 交換第36章 初戰(下)第195章 各有打算第221章 暴菊第436章 計中用計第121章 百密一疏第6章 七步成詩第168章 難纏對手第327章 勸降第212章 破釜沉舟第44章 比拼耐心第442章 不謀而合第236章 我希望被騙第383章 北伐冀州第36章 初戰(下)第434章 泄密第207章 顛倒黑白第22章 歪打正着第61章 明鏡高懸劉皇叔(下)第151章 重操舊業第120章 陶應也招降第364章 變數第422章 該荊州了第448章 無法收場第131章 摧枯拉朽第166章 誰哭誰笑第248章 公孫瓚完了第179章 陶版鴻門宴第279章 不謀而合第39章 再度出征第98章 捨身飼狼第256章 陶賊大禮第432章 翁婿重逢第139章 大戰合肥第108章 牆頭草第292章 戰倉亭第8章 赴湯蹈火第44章 比拼耐心第37章 破敵(上)第248章 公孫瓚完了第310章 先機之爭第153章 別得罪小人第355章 飲鴆止渴第121章 百密一疏第99章 糖衣炮彈第1章 老實孩子第432章 翁婿重逢第69章 對陣曹老大第112章 齊心協力坑陶應第55章 重返徐州第20章 人才問題第281章 不必顧慮第41章 敗家子軍師第310章 先機之爭第35章 君子出場第383章 北伐冀州第356章 有股邪氣往上竄第357章 神秘內奸第52章 燙手山芋第435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第125章 自取滅亡第339章 大破袁譚第324章 出兵藉口第132章 麻煩來了第204章 強烈對比第222章 利益最大化第163章 包郵免運費第145章 忍無可忍第158章 黴運不斷第270章 賢妻負心漢第一白七十章 班門弄斧第270章 賢妻負心漢第102章 種子第266章 畫蛇添足第296章 高歌一曲第284章 全軍覆沒第94章 袁氏忠臣第338章 袁譚求和第440章 難兄難弟第356章 有股邪氣往上竄第108章 牆頭草第233章 計劃不如變化快第178章 運氣不錯第45章 又生詭計第146章 真正目的第45章 又生詭計第200章 三國活雷鋒第50章 英雄末路第154章 孔明先生第353章 虎落平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