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三全其美之策

張飛愣住了!

張飛那銅鈴似大眼睛盯着半眯着眼,似是漫不經心地開腔的關羽,完全想不到自家二哥居然會說出這等話來。

“二哥,你便讓讓弟弟吧。”張飛大着嗓門地說道。

關羽一副正兒八經的姿態,開口道。

“誒,三弟,收伏島夷乃是國之大事,不容疏忽分毫,豈容私情而相讓之?二哥行事更顯穩重些許,還是讓二哥去吧,下一次若有戰事,二哥讓予三弟便是了。”

若是單純的軍功,關羽自是不會與張飛相爭……

然而,這可是開疆拓土,收復失地!

只要重新將島夷納歸揚州,那可是足以史書留名,萬世傳唱的!

可以說,但凡是個武將都不可能抗拒得了這種誘惑。

“若是需要長期駐紮於島夷,且不說吳郡士卒的士氣是否會嚴重下降,便是那氣候果真比吳郡還要悶熱惡劣,又俱是高山密林,吳郡士卒也未必能夠適應。”

李基笑了笑,答道。“那只是個巧合了。”

“若是想讓島夷重新歸於大漢,率軍而去之人非得恩威並施,且需長久駐守在島夷之上,實乃是一件苦差事。”

“這些士卒要麼是家中了無牽掛的漢人,要麼便是相當適應深山密林的山越之人,且那些山越之民可將家眷帶上,抵達島夷的漢人也可娶當地遺民女子爲妻,再輔以屯田之法,使之可自給自足,而無須吳郡時時消耗錢糧。”

等李基的話音完全落下之後,劉備整個人明顯都興奮了起來,連連開口道。

“而想要使島夷遺民初步認可大漢,最快也需要三五年功夫,慢一點或許便是十餘二十年整整一代人的時間。”

“子坤,不僅僅是將領問題,便是士卒或許也是個難題啊。”

這個時代的島夷遺民的生活方式比山越尚且還有所不如,不擅耕種,且以採集狩獵爲生,可謂是大大浪費了許多開墾爲良田的土地。

劉備越想越美,只覺得這當真是個三全其美之策。

“我知主公心中所慮,但對於該如何派遣士卒上的問題,心中已有初步打算,主公可聽之。”李基笑着說道。

李基不急不緩地品了一下杯中溫酒,略微組織了一下語言,道。

“因此,若所派士卒俱爲吳郡士卒,必會讓吳郡士卒心中浮躁,難以久留。”

“子坤,若是派遣重兵駐紮,是否有些得不償失?”

“可行!可行!子坤果真大才也,若以此法,吳郡所耗錢糧不僅少之又少,且派往島夷的士卒也無需時時更替,任由他們在島夷上繁衍生息即可。”

WWW. Tтkд n. c○

這種種因素下去,確實算得上是個苦差事了。

其實,莫說是關羽與張飛,就連劉備其實對於親自去收服那一處面積堪比吳郡大小的“島夷”都是心動不已。

劉備有些期待且好奇地答道。“子坤,請說。”

李基聞言,緩緩地開口道。

主要是這一切實乃環環相扣,彷彿是早有算計一般,將原本作爲吳郡之患的山越給安排得明明白白的,並且也解決了想要重新將島夷收爲漢土的士卒難題給解決了一大半。

漢人、山越、遺民,三方均可謂受益。

這個時代遠不是後世,派遣士兵遠去千百里外駐守的時候,好歹偶爾還能有通信設備聯繫一下親朋好友。

歸根到底,還是孫權覺得“得不償失”。

只是,吳郡的良田便是連招納流民都尚且不夠,再兼之需要考慮山越部落與漢人之間同住一地的矛盾問題。

因此,最終的結果便是衛溫找到了夷洲,然後帶回了幾千夷洲遺民,也便沒有後文了。 而此刻,劉備心中同樣也是在暗自分析起其中利弊,提出了相似的疑慮,道。

李基點了點頭,對此也是不可否認。

“據初步前往探查島夷之人所回報的消息,島夷之上確有九州遺民,數量初步確認已不止五萬戶,且由於久離九州之地,島上遺民耕作生活方式與我漢人已有所差異。”

“若要完全讓島夷重歸大漢,絕非是在島夷上插上一面漢旗,而是需要使島夷遺民俱信服漢旗,明大漢法典,宣大漢仁義,恩威並施,使遺民俱以大漢爲榮,以漢人自稱方可。”

“子坤先生請講。”

只是張飛難得有機會出戰,又如何願意放棄?

一時,這紅臉黑臉的反倒是相互爭了起來,試圖說服對方支持由自己率軍前去收服島夷。

而關羽自然也不想放過足夠憑此足以單開族譜的榮耀,且張飛莽撞也確是事實,關羽亦擔心張飛一時不察,導致與島夷上的九州遺民鬧得太僵了。

離家太久、環境惡劣、水土不服等等,都可能會導致士氣出現大問題。

這個時候,李基的開口可謂是比什麼都要有用,關羽與張飛幾乎是一前一後地應道。

再則,島夷的出現無疑也解決了安置山越的土地問題。

“雲長、翼德,且聽我說完,如何?”

劉備驟然意識到了什麼,道。

“子坤先生莫非刻意收服吳會之地的山越,便是已經早早考慮到這一節,爲的便是可以將擅於深山密林的山越作爲兵源送往島夷?”

因此,劉備面對不少山越部落的請求,也是隻能婉拒之,安撫他們好生“務工”,爭取早日努力將部落變成世外桃源。

如今吳會之地的山越人屈服於吳郡不過小半年的功夫,不僅僅大量山越人已經習慣了到吳郡“務工”。

揚州本就是地廣人稀,深山老林從來都不缺,缺的是良田與人口罷了,這是夷洲短時間內根本沒有給吳國提供的,反倒是吳國想要完全控制夷洲,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

而如今,一部分山越部落不是想要一片可耕種的田地作爲獎勵嗎?

“如此只需三五年功夫,島夷便成漢土矣!“

而一旁的關羽更爲關注的,反而是另一個問題,道。

而李基看着關羽、張飛這難得的拌嘴,頗感有意思之餘,開口道。

“再者,島夷之大不亞於吳郡,地形亦是山高而林多,比之吳郡還要悶熱許多,各種蛇蟲猛獸層出不窮。”

且,三角形具有穩定性!

如此一來,島夷上便是有着漢人、山越以及本土遺民三方,也會讓三方接觸之下的矛盾不會顯得過度尖銳。

劉備滿是讚歎地道了一句,然後開口道。“只是誰人可前往島夷擔任主帥坐鎮?”

恰好,那完全可以將那部分山越部落完全遷到島夷之中,青壯爲士卒,其餘老弱婦孺也能同樣跟着過去定居。

“是。”

而《三國志·吳書》之中的記載過,夷洲本土居民偶爾還有渡海到會稽郡進行交易的,衛溫渡海返回的時候,也帶回了數千夷洲本土居民,所以這個時候的夷洲生活的本土居民可能要追溯到《尚書·禹貢》的時期了。)

李基此話一出,關羽與張飛均陷入了沉思之中。

“若是雲長、翼德皆有意向,亦需慎重考慮一番。”

因此縱使是需要用兵,亦重在恩威並施之上,使島夷之上的遺民歸心。

“故以,以基之拙見,不妨篩選一部分家中已無牽掛之漢人青壯,再招納願從山中出來的山越之民,初步以這部分漢人青壯與山越之民練兵,再使之派遣到島夷駐紮。”

“三五年的功夫,說不得島夷甚至會源源不斷地反哺糧食、木材、礦產等等給吳郡。”

“子坤妙策,如此一來,即便是收復島夷也無須損耗多少錢糧,且駐守島夷的兵源問題也可謂是迎刃而解了。”

再加上駐紮島夷之將領不可能頻頻更換,爲了使島夷上的遺民歸心,最少都是一次性駐紮幾年。

島夷本就是九州之中所記載的一部分,所以前往島夷甚至不能算是去征伐,而是去讓島夷重歸大漢的懷抱。

只是,劉備更是深知李基斷然不可能同意自己率軍出海的,所以看着都是相互說服對方的關羽、張飛,非但沒有相勸,反倒是有些羨慕了起來。

尤其是對於關羽、張飛這種北人來說,吳郡的氣候便是適應了好一段時間,島夷的氣候想必是更加不習慣。

爲了讓劉備能夠聽得明明白白,李基刻意說得相當慢,就是方便劉備可以理解。

(PS:明代以前在夷洲是不存在高山族的說法的,且高山族的構成主要是來自東南沿海的古越人的一支。

然而,不管是劉備和關羽,亦或者是張飛,都完全覺得這純粹只是李基的謙遜之言。

或許,這也是爲何原軌跡之中的孫權明明都派衛溫找到了夷洲,但卻沒有派兵駐紮,也沒有將夷洲真正納入吳國的統治。

更是有不少部落已經悄悄接觸吳郡,想要舉部落從深山老林之中遷出到吳郡之內居住。

且島夷的環境、氣候,都可謂是惡劣之極。

此刻,關羽與張飛均已知這並非是什麼好差事,所去大多數時候也不是征戰沙場,而是忍受着炎熱與寂寞之餘,調節三方可能出現的矛盾,並對島夷遺民施以恩威,樹立大漢之名。

不過,關羽與張飛還是不約而同地單膝衝着劉備跪下,道。

“大哥,關某/俺願往!”

第322章 阿斗,拜見亞父第326章 廢帝殺後第287章 人情世故棋第179章 清君側?第26章 老實人簡雍第331章 兵力不足恐懼症?第194章 緩稱王第44章 不,你來得剛好第207章 師出有名第301章 四檔士卒第198章 太想進步之人第67章 一股子人妻味第33章 已有妙計?第228章 讓李子坤享受不了溫柔鄉第263章 出征在即143.第143章 你說你劍很利?第246章 亞父之約第259章 甘寧的禮物第236章 主公,便是基的選擇第244章 縱橫司第317章 漢劍可斬於瀛洲否?第84章 真榜一大哥第29章 子坤,你怎麼看?第239章 威與德149.第149章 用備的這個第174章 巴郡甘興霸第200章 妖道!吾誓殺之!第1章 計謀模擬器第273章 烏桓!烏桓!第223章 有如仙餚第297章 破陣第307章 印綬第191章 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145.第145章 孫策之志第42章 針對的正是常理 (上架求訂閱)第181章 父亡母病弟體弱第10章 門下督賊曹143.第143章 你說你劍很利?第111章 月黑風高交流時第180章 五步成計第206章 子坤知我意也第240章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第240章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第102章 不當人子第45章 管亥!管亥!!第99章 願爲長壽之龜第334章 當再設一席第231章 共飲之第14章 真罵戰第8章 大興,大興153.第153章 誰讓吾賈文和心善乎?第310章 閉關鎖國第124章 桃園衆!!(加更!)第121章 沒有不和,但是不熟第54章 黃天死乎?否也第243章 人形氣象臺第218章 兩萬對五萬154.第154章 真誠,纔是必殺技第109章 臣正欲死戰第295章 子龍!子龍!!第53章 常山趙子龍在此第312章 有一隊士卒失蹤不見第183章 對策第72章 三千金第119章 偶爾不做人第81章 流民問題第184章 天下不識我者,多也!第14章 真罵戰第277章 易如反掌第246章 亞父之約第301章 四檔士卒第239章 威與德第195章 地利!!!第218章 兩萬對五萬第169章 所煩惱者唯二第102章 不當人子第32章 白袍返鄉第210章 誰人可破山越第21章 借汝頭顱換肉半斤第301章 四檔士卒第300章 國士李基第96章 取吳縣之妙計第164章 罪在當代,功在千秋第215章 山越襲營第179章 清君側?第180章 五步成計第231章 共飲之第299章 塞外局勢第47章 虛實之計第53章 常山趙子龍在此第167章 一撮清澈又愚蠢的嫩蔥第72章 三千金第328章 諸侯會盟第81章 流民問題第265章 似乎是個盡興的機會第117章 “人形自走圖書館”蔡昭姬第125章 分割財政第279章 殘酷的一角第193章 且看我如何?
第322章 阿斗,拜見亞父第326章 廢帝殺後第287章 人情世故棋第179章 清君側?第26章 老實人簡雍第331章 兵力不足恐懼症?第194章 緩稱王第44章 不,你來得剛好第207章 師出有名第301章 四檔士卒第198章 太想進步之人第67章 一股子人妻味第33章 已有妙計?第228章 讓李子坤享受不了溫柔鄉第263章 出征在即143.第143章 你說你劍很利?第246章 亞父之約第259章 甘寧的禮物第236章 主公,便是基的選擇第244章 縱橫司第317章 漢劍可斬於瀛洲否?第84章 真榜一大哥第29章 子坤,你怎麼看?第239章 威與德149.第149章 用備的這個第174章 巴郡甘興霸第200章 妖道!吾誓殺之!第1章 計謀模擬器第273章 烏桓!烏桓!第223章 有如仙餚第297章 破陣第307章 印綬第191章 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145.第145章 孫策之志第42章 針對的正是常理 (上架求訂閱)第181章 父亡母病弟體弱第10章 門下督賊曹143.第143章 你說你劍很利?第111章 月黑風高交流時第180章 五步成計第206章 子坤知我意也第240章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第240章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第102章 不當人子第45章 管亥!管亥!!第99章 願爲長壽之龜第334章 當再設一席第231章 共飲之第14章 真罵戰第8章 大興,大興153.第153章 誰讓吾賈文和心善乎?第310章 閉關鎖國第124章 桃園衆!!(加更!)第121章 沒有不和,但是不熟第54章 黃天死乎?否也第243章 人形氣象臺第218章 兩萬對五萬154.第154章 真誠,纔是必殺技第109章 臣正欲死戰第295章 子龍!子龍!!第53章 常山趙子龍在此第312章 有一隊士卒失蹤不見第183章 對策第72章 三千金第119章 偶爾不做人第81章 流民問題第184章 天下不識我者,多也!第14章 真罵戰第277章 易如反掌第246章 亞父之約第301章 四檔士卒第239章 威與德第195章 地利!!!第218章 兩萬對五萬第169章 所煩惱者唯二第102章 不當人子第32章 白袍返鄉第210章 誰人可破山越第21章 借汝頭顱換肉半斤第301章 四檔士卒第300章 國士李基第96章 取吳縣之妙計第164章 罪在當代,功在千秋第215章 山越襲營第179章 清君側?第180章 五步成計第231章 共飲之第299章 塞外局勢第47章 虛實之計第53章 常山趙子龍在此第167章 一撮清澈又愚蠢的嫩蔥第72章 三千金第328章 諸侯會盟第81章 流民問題第265章 似乎是個盡興的機會第117章 “人形自走圖書館”蔡昭姬第125章 分割財政第279章 殘酷的一角第193章 且看我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