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新朝鼎立(上)

時光飛過,轉眼又是四月

蕭冰作爲雲夢縣主,開始一手掌管王莊王田之類的王家產業

雖然一些人對此很不以爲然,但是由於是商業,不是政治,許多大臣也就算了,就當是宗室女子打理自家產業好了。

雖然掌權才四個月,但是畢竟潛入本世界的商會主事者,大半是蕭冰的門下,掌控起來當然得心應手,五省之地,本身也算是物產豐富,在五省內的產業,就可以正常發展了,一部分已經贏利自給。

要說這亂世之中,本來最要緊當然是糧食,不久前,外面商會也多走私糧食,現在有了五省,糧食問題就緩解了。

現在最要緊的事情,卻是軍械和錢。

五省之地,大軍擴軍到四十萬是,加緊訓練,所需要的軍械當然巨大。

紙甲還好,經過數年的經營,現在的生產規模月產三萬,目前全力開工,在戰爭前武裝全部士兵還是不成問題。

可是軍械和錢的問題,就大傷腦筋了——這實際上就是鐵和銅的問題,五省之地,要武裝四十萬軍隊,也嫌不足了!

對於未來的礦山開發,基本上準備借鑑一些地球上的北宋的政策——北宋是私礦,現在礦山之類,還是屬於朝廷,但是朝廷本身不經營,政府建立一套管理機構,只管收稅——把礦山之類交給民間來經營就是了。

可是問題是,這些東西可不是一年二年所能建成的,就算現在已經在工部建立礦產司,派人在安昌、金沙等省大力探索新礦,但是發現、修路、開採,產出,直到真正收益,起碼還必須有十年以上……

想了想,方信就下達了命令,將原本五省鑄錢局,總計十三處,進行拍賣。

降臨者控制的商會,當然大知好處,所以蜂擁而來,本世界原本老牌商會大體上觀望,也有一些參與。

就這拍賣十一處鑄錢局,獲得五年的鑄錢權,就拍賣到了55萬貫銀兩,這大大補充了財政收入,至少一年的軍費已經有了,連蕭冰自己也購買了二處,成爲了工礦主。

一些關於位面科技和文明的條文,都已經通知了下去,雖然這些降臨者不能直接將科技發下去,但是通過組織人員研究,讓“自然改進”一些技術,這種擦邊球還是可以打。

自奪取了西江省,新徵的十萬軍,自然抽調骨幹老兵爲什長隊正之類,從去年十月就開始訓練,直到現在,也差不多可作爲二線部隊參戰了。

整個天下,都密切注意着方信的舉動,看他下一步的動向。

五月,大將周冰斌、吳興、蔣文軒出兵,這三人都是一鎮之將,正兵五萬,輔兵三萬,加一萬騎兵,總共領兵九萬,號十五萬軍,以周冰斌爲先鋒帥,直攻向宋臺省。

而方信在其後,親領騎兵二萬,正兵十五萬,號稱三十萬,徐徐跟進,總號稱動員四十萬大軍。

宋臺省有九郡八十縣,名屬於高明統創建的大成,自高明統死後,實是私下割據之力。

面對着如此龐大的軍力,宋臺省總督呂秋輝一方面連忙向帝都求援,一方面拼命想組織抵抗。

但是屠殺令還不久,人人心存畏懼。

大軍一道,東陽郡太守周南波立刻率全郡八縣投降,並且對周冰斌說着:“現在高明統一死,他本是篡位而得,根基幾空,其子高真英雖然爲皇帝,卻困守帝都,而各省各郡都各擁其衆,在這種形勢下如果有人起來倡呼,取得中原易如反掌,將軍大軍壓至,除了呂秋輝還有心抵抗外,其它官員豪傑,都必依附在前,小臣願爲將軍前驅,勸說沿途郡縣投靠義師。”

周冰斌聽了,雖然不太滿意,畢竟無戰事就無戰功,不過,見得營帳內方信親信都在,只得說:“善!”

周南波於是就一一上前勸說郡縣:“高明統篡奪皇權,是以無道,而使天下大亂,安能長久?現在範王起兵四十萬,兵臨城下,如果再不降,恐怕不但要有殺身之禍,而且要禍及九族了。不如順應天意民心,投靠範王,不失官祿!”

頓時附近郡縣,紛紛投降,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全省就除了呂秋輝還有三萬兵兵守在了省城樂德城,其它的全部降了。

大將周冰斌、吳興、蔣文軒帶兵圍住了樂德城,這時加上投降的兵馬,已經真正高達十五萬人,大軍因此開始攻城。

戰了六天,城內折損八千,眼見大勢已去,樂德城中的守將王卓和樂德太守陳書梓,恐懼日後破產抄家滅族,因此暗中聯合起來,與夜中帶兵一千,殺了呂秋輝,開城而降。

方信聞信,非常高興,先是下令將呂秋輝不許收殮,其屍懸於城上暴屍,其全家抄斬,不留一人。

又立刻賞全軍酒食,並且周冰斌、吳興、蔣文軒三人都晉升一級,以示功賞,又下旨,提拔周南波爲宋臺省布政使,一下子從正五品提拔到正三品的高位,其它郡縣降官也不給予追究,安守原位,但是私兵要全部改編上交。

周南波泣而拜謝,他開倉賑饑,分派郡縣,不消一個月,就把全省打理的井井有條,把軍民之心穩定了下來。

七月,方信趕到了宋臺省,又命周冰斌、吳興、蔣文軒三人出軍,進逼河圖省。

由於有着相當的例子,沿途郡縣甚至無需勸說就紛紛出城降之,河圖省總督馮華翊恐懼落到裴許晝和呂秋輝的下場,親領四萬人降之。

唯漢崗郡太守衛瑞哲,是高明統的嫡系,不肯投降,蔣文軒率領三萬圍剿,初戰不利,被太守部將朱冰銘直衝本陣,折了五千人。

周冰斌連忙起兵支援,圍攻着此郡,戰鬥非常激烈,直到二十六天後,城才破了,按照命令,將誅抵抗者的全族,百姓十抽一殺之。

周冰斌非常欣賞朱冰銘軍事才能,畢竟能帶領不滿萬人,面對十萬大軍,還能出擊獲勝,堅韌守城,實是不容易,是名將的種子,上報求情。

但是方信還是下旨處死,不管是不是名將,堅決抵抗者不可留。

河圖省一落,帝都和直隸省,就暴露在鋒銳之下,這時,孟舟省方錦智出兵六萬,響應帝都號召。

面對這樣的形勢,方信內部發生意見分歧,一方面認爲這已經算是孤軍深入了,而且老兵疲倦,應該緩而圖之,一方面認爲兵貴神速,應該直搗帝都,這樣中原大局已定,切不可給中原諸省有着充分時間來縱橫聯合。

方信斷然下旨,吳興留守河圖省,留兵五萬,而蔣文軒出兵四萬,背靠河圖省,抵方錦智軍,而方信親率大軍,會同周冰斌軍,直撲帝都。

李家軍直撲到了直隸,先派心腹大將扼守關卡,形成屏障,這時,直隸各郡縣紛紛投降方信,形勢已經分明瞭。

十一月,方信率軍20萬,直達帝都,十一天後,京都就被攻克。

起兵北上,不過五月,這等速度,連方信自己也大吃一驚,這實際上就是以凝聚之兵,攻分崩離析之敵的緣故了——大成雖有數十萬軍,卻幾無可抵禦者。

李睿到了帝都,殺高真英全族以獻宗廟,又下令不許侵犯大楚宗廟,這獲得了輿論的支持和擁護。

這時,四十萬軍安守各處,新降的三十萬軍還沒有消化,方信下旨緩緩,就算如此,奪取了帝都的方信,已經掌握了無人可比喻的大勢,附近郡縣紛紛投靠。

三萬騎兵虎視諸省,任何叛亂萌芽都以雷霆之勢而消滅,時光飛快而過,到了第二年四月,整個佔領地郡縣私兵都已經改編完成,而官員調整也完成了。

五月,蔣文軒獲得增兵,一舉破了方錦智,帝都附近三省平定了二個。

同年五月,宰相沈軒上書

“如今中原一地,轉眼就平,此時王上擁有九省之地,天下已得一半,集兵八十萬,興師討伐,必定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南征之事也勢在必行,以混元天下,然統一天下者,豈能僅僅於王號?臣以爲,王上百萬屯軍,是欲救得萬民於水火之中,然則大義名份未定,如是南下,南方還有前楚藩王稱帝者,以王號討伐帝者,必有謀反和逼宮之嫌,如是稱帝定鼎,卻是天命革新之舉……此時不稱帝登基,以定大義,更待何時?望王上稱帝,應天景命,撫慰萬民……”

這道上書一上,方信就被他說服,的確,他以前畢竟是大楚的臣子,現在直接以王號來討伐大楚的皇帝的話,就難免有着篡弒之嫌,稱帝之後就無所謂了,是天命革新之舉。

而諸臣也是如此,請李睿登基建朝的奏章,如大雪一般飛來,並且在中央朝廷,沈軒率內閣,以及文武百官,正式上表勸進。

表初上,方信以德望不足,謙退之。

羣臣不肯,二上之,再謙,下旨說着:“孤威望不足,當懸位於侯命海內聖賢,虛位以待之!”

衆臣上表曰:“天下聖賢無過大王者。”

於是三上進表,李睿這才嘆的說:“天授其命,不敢違之,勉受之!”

於是傳旨一週後舉行登基典禮!

第204章 殺賊(下)第212章 神喻(下)第110章 飛昇(上)第184章 新朝鼎立(下)第262章 永恆(二)第204章 殺賊(下)第165章 今吾策民來(上)第150章 鎮壓氣數(下)第135章 佈局(上)第4章 開學(下)第160章 成蛟龍(下)第163章 遺詔(上)第255章 大幕拉開(上)第77章 炎黃貴胄(上)第213章 感覺(上)第140章 一卷書來照日月(上)第150章 鎮壓氣數(上)第158章 一絲不取全數予人(上)第169章 消息(下)第83章 思度(下)第161章 演化(下)第134章 毀滅之初(下)第212章 神喻(下)第197章 我爲天地人(上)第73章 還是平妻(下)第188章 神火和離開(下)第5章 靈魂之旅(上)第57章 圖謀(下)第65章 中(下)第53章 三階修士第63章 貴人(下)第60章 進入(下)第23章 補學班(下)第256章 道的燈塔(上)第39章 后土(上)第252章 不患寡而患不均(下)第129章 開發(下)第59章 決賽(三)第90章 獄中虎(下)第181章 破城(上)第261章 晉升(六)第51章 初賽(四)第4章 開學(下)第125章 綢繆(上)第18章 見習騎士(下)第260章 晉升(三)第159章 送龍(上)第147章 見面(下)第76章 特殊貢獻(上)第239章 公家子(上)第135章 佈局(上)第52章 初賽(六)第129章 開發(上)第229章 真王之子(下)第162章 加爵(上)第118章 飛黃騰達(下)第167章 今成蛟(上)第44章 功德和迴歸(下)第209章 圓滿(上)第198章 地上(上)第13章 過去(下)第31章 巫師(上)第4章 開學(上)第175章 反客爲主(下)第186章 三柱一小(上)第146章 惆悵(下)第65章 中(上)第29章 黑暗莊園(上)第160章 成蛟龍(上)第190章 駕崩(下)第193章 藥園(上)第152章 麻煩(下)第233章 賜福(上)第191章 水神(六)第216章 攻佔(下)第264章 永恆(五)第223章 春風(下)第262章 永恆(二)第40章 秩序(下)第141章 大師(上)第84章 貢試(下)第245章 文香教(下)第115章 工會序幕(下)第54章 因愛而信(下)第110章 飛昇(上)第74章 放榜(上)第153章 見女(上)第259章 晉升(二)第227章 衝營(上)第3章 內息(上)第239章 公家子(下)第50章 初賽(三)第116章 會見(下)第207章 龍御歸天(上)第135章 佈局(上)第250章 夜宮(上)第238章 客卿(上)第72章 還是平妻(上)第96章 來客(上)
第204章 殺賊(下)第212章 神喻(下)第110章 飛昇(上)第184章 新朝鼎立(下)第262章 永恆(二)第204章 殺賊(下)第165章 今吾策民來(上)第150章 鎮壓氣數(下)第135章 佈局(上)第4章 開學(下)第160章 成蛟龍(下)第163章 遺詔(上)第255章 大幕拉開(上)第77章 炎黃貴胄(上)第213章 感覺(上)第140章 一卷書來照日月(上)第150章 鎮壓氣數(上)第158章 一絲不取全數予人(上)第169章 消息(下)第83章 思度(下)第161章 演化(下)第134章 毀滅之初(下)第212章 神喻(下)第197章 我爲天地人(上)第73章 還是平妻(下)第188章 神火和離開(下)第5章 靈魂之旅(上)第57章 圖謀(下)第65章 中(下)第53章 三階修士第63章 貴人(下)第60章 進入(下)第23章 補學班(下)第256章 道的燈塔(上)第39章 后土(上)第252章 不患寡而患不均(下)第129章 開發(下)第59章 決賽(三)第90章 獄中虎(下)第181章 破城(上)第261章 晉升(六)第51章 初賽(四)第4章 開學(下)第125章 綢繆(上)第18章 見習騎士(下)第260章 晉升(三)第159章 送龍(上)第147章 見面(下)第76章 特殊貢獻(上)第239章 公家子(上)第135章 佈局(上)第52章 初賽(六)第129章 開發(上)第229章 真王之子(下)第162章 加爵(上)第118章 飛黃騰達(下)第167章 今成蛟(上)第44章 功德和迴歸(下)第209章 圓滿(上)第198章 地上(上)第13章 過去(下)第31章 巫師(上)第4章 開學(上)第175章 反客爲主(下)第186章 三柱一小(上)第146章 惆悵(下)第65章 中(上)第29章 黑暗莊園(上)第160章 成蛟龍(上)第190章 駕崩(下)第193章 藥園(上)第152章 麻煩(下)第233章 賜福(上)第191章 水神(六)第216章 攻佔(下)第264章 永恆(五)第223章 春風(下)第262章 永恆(二)第40章 秩序(下)第141章 大師(上)第84章 貢試(下)第245章 文香教(下)第115章 工會序幕(下)第54章 因愛而信(下)第110章 飛昇(上)第74章 放榜(上)第153章 見女(上)第259章 晉升(二)第227章 衝營(上)第3章 內息(上)第239章 公家子(下)第50章 初賽(三)第116章 會見(下)第207章 龍御歸天(上)第135章 佈局(上)第250章 夜宮(上)第238章 客卿(上)第72章 還是平妻(上)第96章 來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