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三三章 郡縣與分封

李藎忱似乎發現了她的尷尬,擺了擺手:“朕等回去洗洗手就好了。”

而沈婺華鼓起勇氣,徑直走過去,細細的幫着李藎忱把嘴角的油漬擦乾淨,又用手帕沾了沾溫水讓李藎忱擦手。

這一次李藎忱並沒有拒絕,任由沈婺華服侍,微笑着說道:“朕看着陳叔陵這麼大的書房,也在想這治理天下,到底應該是郡縣制還是分封制?”

郡縣制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出現萌芽,而秦朝統一六國之後,就是以郡縣制治理天下,把天下劃分爲三十六個郡。秦朝滅亡之後,劉邦吸取其中的教訓,認爲秦朝在地方上的統治存在很大的問題,最重要的就是過於信任地方的官吏,最終秦朝滅亡也是因爲各地形如散沙、沒有辦法匯聚成一股力量抵抗導致的。

因此劉邦將自己的親屬分封在天下各處,形成了封國和郡縣並存的格局,而事實證明,這些本來被劉邦寄希望於能夠鞏固漢室統治的劉氏宗親們,不但成爲禍害地方、擾亂超綱的主力之一,而且曾經一而再、再而三的想要摧毀中央朝廷的統治並且取而代之,著名的七王之亂就是其中的典型。受到七王之亂的影響,大漢的國力長時間得不到恢復,進而自然也造成了邊患長期得不到解決的問題。

更可怕的是,數百年之後的西晉,七王之亂的翻版——八王之亂,竟然再一次在華夏大地上演,其結果自然就是持續了三百年的亂世以及五胡亂華的悲劇。

李藎忱甚至覺得,歷史上看上去最風輕雲淡,但是卻也是最悲慘的一句話,就是“這促進了民族融合”。

而八王之亂能夠讓西晉變成華夏最沒有存在感的大一統王朝,就是因爲分封制給予了這些司馬家族的皇室成員們太多的權力。

正是因爲吸取了八王之亂的教訓,所以之後的隋唐再到宋朝,都沒有大規模分封的例子出現,甚至唐宋兩朝之中,親王的權力被大幅度的束縛,乃至於出現了“十六王府”,把這些親王處於半囚禁的狀態之中。

現在大漢完全在施行郡縣制的翻版——州郡縣三級制度,這和後世的行政管理制度別無二致。但是現在李藎忱也要面臨一個問題,那就是隨着大漢版圖的繼續擴張,有沒有必要分封,以確保大漢國祚的穩固和延續。

可是李藎忱也不得不面對另一個問題,那就是他的身邊根本就沒有什麼兄弟叔父,要真的算血緣關係的話,應該也就只有弘農楊氏可能和李藎忱有一定的聯繫,而且李藎忱有可能的生父楊愔和現在弘農楊氏的楊素一脈實際上關係並不算密切,如果以此爲藉口直接分封弘農楊氏的話,未免有些牽強。

更何況李藎忱也知道楊素的兒子楊玄感在歷史上是什麼貨色,可以說這個傢伙爲隋朝的分崩離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所以李藎忱對楊素和楊氏也不能完全放下心來,畢竟有這麼一個坑爹的兒子在。

因此就算是他要分封,肯定也是對蕭世廉、裴子烈等忠誠度比較高的異姓進行分封。

然而歷史又證明,即使是同姓尚且可能、甚至很大程度上會出現造反的情況,更何況是異姓。而且就算是異姓不造反,朝廷就真的對他們放心麼,對他們放心難道就也對他們的子嗣放心麼?

畢竟一旦分封,那這異姓王也就擁有相當大的權力,再加上天高皇帝遠,朝廷未嘗能夠節制他們。這陳叔陵都能夠在南陳朝廷的眼皮子底下做出這樣不軌的事情,那在其餘地方遠離朝廷的監視,誰知道又會出現什麼?

因此長期以來李藎忱也在擔憂這個問題。

“陛下或許多慮了,”沈婺華斟酌說道,“秦之滅亡,不在於郡縣制度管理之不得當,而在於六國人心不在秦,秦之法過於苛刻,長此以往民心處於壓抑之中,但有爆發之處,自然人心浮動,因此陳勝吳廣得以揭竿而起,百姓贏糧影從。然究其原因,奴婢以爲在於秦朝之律法沒有變通之處,在於秦朝未能定六國之民心,而不在於郡縣。相比之下,西漢七王之亂,前晉八王之亂,乃是皇室之人‘貪心不足蛇吞象’,反而引起國家之動盪。”

李藎忱微微頷首,秦朝之滅亡,在於百姓骨子裡不想服從秦朝的嚴苛律法,同樣的道理,唐朝的滅亡也在於黃巢等人不滿於朝廷的苛捐雜稅以及讓人看不到進身之路的政策,實際上和郡縣制還是分封制並沒有太大的聯繫,反倒是七王之亂險些讓漢朝自己滅亡,八王之亂更不用說,整個就是時代的悲劇。

雖說最終得力的並不是草莽布衣,但是草莽布衣的確是最先攪動天下風雲的人。

至少從歷史的脈絡來看,接下來的隋唐都沒有再行分封制度,那麼李藎忱以分封制度穩定地方自然是違反歷史的規律的。

如果這個問題主要還是集中在百姓身上,那的確李藎忱在這裡糾結郡縣還是分封的區別也就變得沒有意義。

“只要陛下可以安定民心、施展仁政、懲戒宵小,那麼百姓肯定就會傾向於安居樂業,而這樣朝廷派遣官員管理地方,就算這些官員心懷不軌,那也很難得到手下其餘官吏和百姓的支持,”沈婺華沉聲說道,“一地之管轄,不可能只是一個人就可以操控,只要地方上的吏員和百姓表示反對,那他也很難成氣候。朝廷若是能夠再建立起來完善的監察檢舉制度,那麼這些官員對朝廷心存敬畏,自然也就不會再有別樣心思。”

頓了一下,沈婺華緊接着說道:“相反,一旦陛下分封他人於四方,那麼就必然予之便宜行事之權力,如此一來,地方官吏和百姓知仁政出於他人,而非陛下,心有感懷也會感懷他人之恩情,而不會心念陛下之雨露,一旦他人有非分之想,百姓官吏未嘗不會隨從。”

歷史上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役,能夠以一座燕京孤城對抗朝廷數次進攻,甚至最後還可以一路直取金陵,把建文帝取而代之,成就了明成祖的一代霸業。

第七百九十一章 隆中第九百零七章 做些什麼第二一七六章 鳴金第一三五七章 可不能搶風頭第一百五十四章 公平第五百九十章 不要太過分第一百九十三章 敵我第一二三二章 雞湯第五百八十二章 談判第一九三一章 只懲首惡,不及家人第五百章 天降第七百二十二章 離別第二百三十四章 時間不多了第一二零六章 殺伐果斷?第一五二七章 戰盧容,火槍對炮灰第一百三十九章 同予者何人第三百九十三章 杏葉滿庭鶯亂啼第一百八十八章 無人第四十章 驚現第一二二四章 制衡張麗華第一七八三章 內城第六百一十章 潤物細無聲第二零八一章 晉陽城第五百九十九章 僅憑這些還不夠第一二四五章 從江南到塞北第五百八十三章 崔弘度的掙扎第七百九十一章 隆中第一六六一章 中流第二一三六章 大佬們的沉默第一一七八章 意料之外的贊同第五百七十九章 困獸第一百五十七章 武藝第一百三十五章 散沙第一九二六章 穩定西北,當步步爲營第五百七十二章 血水第八百九十四章 覆轍第三百三十三章 勾結第一二零零章 華夏的文藝復興第二二零八章 憋屈的精銳第八百七十八章 長安大第二一四六章 從制定者到維護者第六百零九章 來信第二零一八章 城牆上,各懷心思第四百零九章 敲山震虎第三百一十八章 沒有真的桃源第三百八十八章 休養生息第一九零七章 冰下的兇險第九百五十一章 溫水煮青蛙第二百七十五章 鶯啼第一七九四章 交給你了第二百八十一章 封賞第二三零六章 兩教之爭第三百八十章 共同的目標第二二三八章 工部的未雨綢繆第一七五六章 人非聖賢第七百九十五章 添油第一百八十九章 孤家寡人第一三一三章 有得漁翁之利者第一千零七章 你們第一八九一章 禁衛軍,渡河!第七百六十七章 隨風雲而動第三百二十五章 溫泉第一四四九章 通力合作第六百四十六章 情理之外第一八一一章 夫妻同心第三百一十一章 黃雀在後第二零五四章 持節北方,比肩蘇武第七百一十一章 走爲上計第六十九章 王軌第二三四九章 天下誰人不識君第一一六六章 童謠第二零七五章 避嫌第二三一一章 “老農”李淵第一五四四章 以其人之道第二零三二章 跟着陳宣華不學好第二百八十四章 江上第四百二十九章 巴人來客第一百二十六章 可還有人?第一六四九章 這打的什麼仗第八百七十二章 來者不善第八百一十一章 間隙第二一九六章 洮水羌人第二二八三章 先建後奏第一七二三章 天要亡我?第一五一三章 朱崖第二一二三章 裴子烈持節第二二六三章 唯一的活路第二二七四章 吾道不孤第四百四十四章 臭味相投的瘋子第一一六八章 南北之別第三百九十一章 可有意見第一三六四章 有人坐不住了第二三一四章 王世充?第五十八章 夕陽(加第二更)第三百一十九章 子云槍第二百四十二章 效死而已第一一六七章 長處和短板第三百九十二章 安置方法第二一一零章 家事不是國事第一二九七章 他想要的和平
第七百九十一章 隆中第九百零七章 做些什麼第二一七六章 鳴金第一三五七章 可不能搶風頭第一百五十四章 公平第五百九十章 不要太過分第一百九十三章 敵我第一二三二章 雞湯第五百八十二章 談判第一九三一章 只懲首惡,不及家人第五百章 天降第七百二十二章 離別第二百三十四章 時間不多了第一二零六章 殺伐果斷?第一五二七章 戰盧容,火槍對炮灰第一百三十九章 同予者何人第三百九十三章 杏葉滿庭鶯亂啼第一百八十八章 無人第四十章 驚現第一二二四章 制衡張麗華第一七八三章 內城第六百一十章 潤物細無聲第二零八一章 晉陽城第五百九十九章 僅憑這些還不夠第一二四五章 從江南到塞北第五百八十三章 崔弘度的掙扎第七百九十一章 隆中第一六六一章 中流第二一三六章 大佬們的沉默第一一七八章 意料之外的贊同第五百七十九章 困獸第一百五十七章 武藝第一百三十五章 散沙第一九二六章 穩定西北,當步步爲營第五百七十二章 血水第八百九十四章 覆轍第三百三十三章 勾結第一二零零章 華夏的文藝復興第二二零八章 憋屈的精銳第八百七十八章 長安大第二一四六章 從制定者到維護者第六百零九章 來信第二零一八章 城牆上,各懷心思第四百零九章 敲山震虎第三百一十八章 沒有真的桃源第三百八十八章 休養生息第一九零七章 冰下的兇險第九百五十一章 溫水煮青蛙第二百七十五章 鶯啼第一七九四章 交給你了第二百八十一章 封賞第二三零六章 兩教之爭第三百八十章 共同的目標第二二三八章 工部的未雨綢繆第一七五六章 人非聖賢第七百九十五章 添油第一百八十九章 孤家寡人第一三一三章 有得漁翁之利者第一千零七章 你們第一八九一章 禁衛軍,渡河!第七百六十七章 隨風雲而動第三百二十五章 溫泉第一四四九章 通力合作第六百四十六章 情理之外第一八一一章 夫妻同心第三百一十一章 黃雀在後第二零五四章 持節北方,比肩蘇武第七百一十一章 走爲上計第六十九章 王軌第二三四九章 天下誰人不識君第一一六六章 童謠第二零七五章 避嫌第二三一一章 “老農”李淵第一五四四章 以其人之道第二零三二章 跟着陳宣華不學好第二百八十四章 江上第四百二十九章 巴人來客第一百二十六章 可還有人?第一六四九章 這打的什麼仗第八百七十二章 來者不善第八百一十一章 間隙第二一九六章 洮水羌人第二二八三章 先建後奏第一七二三章 天要亡我?第一五一三章 朱崖第二一二三章 裴子烈持節第二二六三章 唯一的活路第二二七四章 吾道不孤第四百四十四章 臭味相投的瘋子第一一六八章 南北之別第三百九十一章 可有意見第一三六四章 有人坐不住了第二三一四章 王世充?第五十八章 夕陽(加第二更)第三百一十九章 子云槍第二百四十二章 效死而已第一一六七章 長處和短板第三百九十二章 安置方法第二一一零章 家事不是國事第一二九七章 他想要的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