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1)

睡覺都睜着雙眼,防止有人加害s

滅頂之災

幾天後長沙方面的奏報稱,朱梓居然在事泄後又潛回長沙王宮中蟄居起來,大概他並不知道母親已被處死的消息。

對於胡惟庸,朱元璋只得等待時機而已,胡惟庸沒想到的是,他那個暈暈乎乎的兒子成了他的掘墓人。

這一天,胡正帶着家人騎馬在街上閒逛。管家盧仲謙騎馬與他並行。盧仲謙忽然看見前面有一個美麗少女坐在花車上,就指給胡正看:“你看,那車上的女人長得真不錯呀!”

胡正也看見了,快馬加鞭往前趕,盧仲謙知道他的魯莽勁,就勸他別在這裡下手,人多眼雜,“跟着她,在沒人地方下手。”

“我等不及了,”胡正說,“皇上不招我駙馬,我自己找一個更好的,我是駙馬他爹。”

胡正馬快,已來到花車旁,他彎下腰,伸手在少女臉上摸了一把,說:“小娘子,我給你當駙馬吧!”那少女嚇得尖叫,趕車人顯然是少女的親人,他大聲怒斥:“光天化日,在天子腳下,你好大的膽子!”

胡正乾脆跳下馬來,上去拉扯少女,少女打了他一個嘴巴,胡正大怒,叫家人:“上,給我搶走。”家人便蜂擁而上。路人皆不平,大叫:“反了,反了!”“這也太欺人了!”“快去告京兆尹衙門。”

由於人多,又是一片叫喊聲,拉車的馬驚了,豎起前蹄長嘶一聲,拼命狂奔,先是把少女掀了下來,因胡正想上去摟抱少女,少女一閃下車,他撲了個空,被帶到車轅子下面,被驚馬帶出幾十丈遠。胡家家奴叫着追趕而去。驚車跑遠了,胡正已經躺在地上不動了,地上一灘血。

盧仲謙大怒,抽了趕車人一鞭子,說:“給我抓起來,叫他償命!”奴僕一擁而上,抓了車伕和他的女兒。

看熱鬧的百姓議論紛紛。有的人認出了闖禍者是宰相的兒子,誰惹得起呀,大家敢怒不敢言,眼看着他們抓了趕車的父女,見丞相家丁又要抓在場的人去見官作證,人人怕事,一窩蜂地散了個精光。

此時胡惟庸正在接見來自占城(今越南中部)的友好通使,他們的進貢每次都是很吸引人的,特別是南海無與倫比的大珍珠和血燕燕窩。

占城使者呈上貢單後,一再表白,占城王爺向大明天子致意,他們永遠稱臣納貢,絕不反叛。胡惟庸看着清單說:“好,好。”把單子交給身旁的李存義,李存義提醒道:“總得讓他見見皇上吧?”

“不必。”胡惟庸又轉對使者,吩咐他們先到迎賓館住下,明日他會宴請各位。占城使者動問什麼時候可拜見大明皇上。

胡惟庸說:“皇上龍體欠安,怕不方便,你們等消息吧。”

占城使者唯唯,不敢說什麼。這時盧仲謙慌慌張張進來,附在胡惟庸耳畔說了一陣。胡惟庸臉色驟變,大吼道:“大膽刁民,這還得了!送什麼京兆尹,先把車伕砍了,女的押回府去,我回去再審!”

盧仲謙說:“是。”又急匆匆出去了。李存義側頭問:“怎麼了?”胡惟庸哭喪着臉,說他兒子叫人家用馬車活活拖死了!

李存義說:“丞相快去處置善後吧,不能輕饒了刁民,使者這邊有我呢。”胡惟庸便站起來,向占城使者拱拱手,說:“我要爲皇上去請御醫,太常寺丞陪你們到迎賓館去,失陪。”

使者站起來:“多謝胡丞相!”

胡正暴亡的消息,早有錦衣衛的人探到風聲,報告了雲奇,雲奇轉達給了朱元璋。

這天早朝時胡惟庸沒到,這是很少見的,他託陳寧代他告假。

陳寧對朱元璋稟報,丞相的兒子無緣無故被人家的馬車壓死了,他請皇上恩准兩天假,辦辦後事,他特別加重語氣強調了“無緣無故”。

朱元璋說:“你這御史中丞袒護他太過了,朕聽說,是他兒子調戲民女,自己弄到車底下斃命的。”

陳寧忙說:“詳情不知,臣再去查查。”

“查什麼!”徐達聲如洪鐘,“我派人去查了,胡惟庸竟敢越過司法衙門,將那馬車伕活活打死!馬車伕的家人擊登聞鼓告御狀了。”

陳寧故意裝傻:“是嗎?不會吧?”

朱元璋哼了一聲,說:“你去傳話給胡惟庸,這案子交他自己辦。”陳寧嚇得一聲不敢吭。這可不是好話,叫胡惟庸自己審,審誰?審他自己嗎?這明明是皇上刁難他呀!看起來胡惟庸已經不是失寵的事,滅頂之災就在眼前了。

殺人償命

在朝堂上朱標雖然沒有插言,卻也在肚子裡猜測父皇的下一步棋怎麼走法,胡惟庸的相權如不遏制,確實要出大禍了,連朱標這樣溫和的人都覺察出胡惟庸過分了。

晚餐他與朱元璋同桌進膳,便問道:“父皇要削相權,要從胡惟庸草菅人命開刀吧?”

“朕叫他自己審自己的案子。”

“這我可不明白了。父皇,這不是逼他反嗎?”他認爲對事情有害無益。朱元璋說,怕的是他不反。

朱標愣了片刻,似乎明白了父皇的用意。他提醒朱元璋,胡惟庸已經上了謝罪表,並表示願意重金賠償了,花多少銀子都認可。

“朕已經告訴他了,銀子不可以買人命,朕要他償命。”

朱標再次提出了異議:“父皇,又說要殺人償命,卻又不抓他,讓他自己辦自己的案,這是爲什麼呢?”

朱元璋說:“人人都知道胡惟庸權勢熏天,黨羽遍天下,朕如果過早地下手,天下人未必服,叫他自己把狐狸尾巴全露出來,讓天下人看清,那時瓜熟蒂落,就連一句廢話都不用說了。”

朱標說:“兒臣很受益,但是動他,會牽涉很多勳臣,國本社稷基石動盪。”

“國本在民,不在官,”朱元璋說:“一些勳臣仗着自己有功,輕者壞法度,重者謀反,古來不乏這樣的例子。如果聽之任之,就會讓君權名存實亡。朕近來一直在想,也許丞相制就有這個弊端。”

朱標也贊成中書省六部分其權,六部尚書直接效忠皇上,更便於掌握。朱元璋樂了,這話說到他心裡去了,他說:“這麼多年,朕第一次聽見你說出一回令朕滿意的政見。”

他與朱標又說起了朱梓企圖謀反的事。朱標認爲罪在真妃,她已伏誅,朱梓悄悄溜回長沙去,顯然是知錯了,是不是可以網開一面。

這時有殿前都尉遞上一份飛馬遞來的奏疏,恰恰是朱梓的謝罪表。

朱元璋拆看後又遞給了朱標。朱梓稱他一切都不知情,是母親矯傳皇旨,令他進京的,他什麼都不知道。

朱標說:“留他一命吧,撤了封爵,軟禁也罷,充軍北邊也行。”

朱元璋卻說他這是想留得青山在,斷然不允,朱標便無話可說。他知道,朱元璋是最恨諸王敢生異心的,誰有膽量窺視一眼皇位,都會遭滅頂之禍,當年他分封皇子時就明令“列爵不臨民”了,不讓他們干預地方政權,不準擴編私養軍隊,當然是怕他們擁兵自重危及朝廷了。

這時雲奇來了,跪在階下急不可耐地說:“查實了,胡惟庸真的揹着皇上接見了占城使者,又截收了貢物……”

朱元璋並沒發怒,只哼了一聲,吩咐雲奇迅速去叫徐達、湯和上殿來。不到萬不得已,朱元璋不會動用這樣的老臣的,朱標料到一場開國以來最大的殺戮就在眼前了,他彷彿已經嗅到了血腥味。

****

一盞孤燈下,朱元璋枯坐如鐘。屏風上多了個紙條,上面寫着“是可忍,孰不可忍。”這七個字不單指胡惟庸,對已死的達蘭和將死的朱梓都用得上。朱元璋在燈下等消息,也包括長沙方面的消息。

自從溜回長沙後,朱梓嚇得關緊王宮大門,整日提心吊膽,生怕母親出事,後來聽說母親謀刺皇上被誅,他嚇壞了,明知上一份“謝罪表”也未必能免死,但覺得總比裝聾作啞好。

依照於王妃的意思,儘早逃往他鄉,或許能活下來。朱梓執拗勁上來,又不肯走,就在這時,有人瘋狂地擂響了潭王宮的瀟湘門。

朱梓忙派人去問,原來是金陵來了御史,有旨意。

該死該活就在今天了,朱梓與於氏交換了一個惶惑的目光,忙奔出去迎接御史,走到半路,家人來報,御史劉玉川帶來幾千人馬,已把潭王宮裡三層外三層地包圍起來。

朱梓又打消了去接旨的念頭,反正是死,不能落到朱元璋手裡。他鎮定多了,命令親兵把守住四門和宮牆,早已設了滾石檑木,他下了死令,不準放任何人進來,他要抗拒到底。

雙方就這樣相持着。夜來臨了,外面的報更梆子聲,聲聲淒厲。於妃對朱梓抗拒的舉動大爲驚異,這有什麼好處呢?不如開了門聽候處置,朱元璋不會一點不念骨肉之情的,何況朱梓並沒有什麼大錯。

朱梓說,與其讓朱元璋抓去凌遲處死,倒不如自裁,也死得從容些。於氏大驚:“爲什麼?這是爲什麼?你做錯了什麼?他要對親生兒子下毒手?”

朱梓說:“我什麼也沒有做錯,也不用做錯,如果說錯,那就是錯在我不是他兒子了。”

“你氣昏了吧?”於氏搖撼着朱梓說,“你怎麼能說你不是皇帝的兒子呢?”

“真的不是。我不忍心讓你不明不白地當我的殉葬人。”

於妃疑惑地問:“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呀?”

朱梓這才告訴她,他是大漢皇帝陳友諒的遺腹子,“大漢滅亡,母后被朱元璋搶了來,這事既然露了,你說,我還活得成嗎?”

於妃又驚又痛又悲傷,不禁抱住朱梓大哭起來,朱梓也淚如雨下。

半夜時分,圍潭王宮的人們被一陣雷鳴般的吼叫聲驚醒過來,但見城中烈焰騰騰,火借風勢,越燒越大,幾進院子的宮殿、樓臺亭榭全燒着了,這是絕望的朱梓絕望的舉動,他放了火,同王妃相擁坐在大殿裡,與他的皇帝夢一同化做了灰燼。

雲奇救主

朱元璋在奉先殿裡守候到半夜,忽聽門外有腳步聲,他走到窗口,見徐達、湯和二人站到了臺階下,一臉嚴肅,如臨大敵。

朱元璋故作輕鬆,緩緩道:“朗朗乾坤,太平京城裡怎麼忽然穿起盔甲?”

徐達抱拳道:“我猜想,爲皇上請難除奸的時辰到了。”他已掃見屏風上的字條。湯和憂心忡忡道:“再放任下去,江山就不姓朱了。”

朱元璋故作輕鬆地一笑說:“難得你們還和從前一樣忠誠。不過,沒有那麼嚴重,都在朕掌控之中呢。”

徐達猜的當然不會錯,皇上半夜召他們,必有大行動。他們猜到胡惟庸的末日到了。朱元璋爲避免朝野震動,臨時又改主意了,決定先把中書省的人抓起來,塗節是胡惟庸的左膀右臂,別人都不動。先審塗節,抓到胡惟庸的罪證再下手。

湯和問:“這不是打草驚蛇嗎?”

朱元璋說:“怕他不驚,驚,必有異常,正好一舉而滅之。”停了一下,又說,“要把塗節和六部的人全抓來,朕要親自審,對外面就說是爲占城使者朝貢的事。”二人答應一聲:“遵旨。”

胡惟庸此時真正是惶惶不可終日了,他告訴陳寧,朱元璋把六部的人都抓了,說是爲了占城使者進貢的事,他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

陳寧道:“有可能是放丞相一馬,不想把事情弄得太大,才故意把過失都栽在六部身上。”

胡惟庸說:“可他不是要我殺人償命嗎?”

陳寧道:“他真想廢了丞相,還用傳話嗎?以他的狠勁,在殿上都可以殺你。我看,他也是拿不準,或者是敲山震虎,讓丞相就範。”

“這種可能多些。他也知道,我苦心經營多年,像一棵老樹,盤根錯節,一枝動,千葉搖,他動了我,弄不好大明王朝都會垮塌。”

陳寧說:“不過不能大意,從今天起,你不能再住在相府了,我那兒也顯眼,我們住到李存義那去。”

第5章 (1)第15章 (2)第51章 (4)第37章 (3)第46章 (3)第9章 (1)第25章 (4)第14章 (1)第5章 (1)第30章 (2)第1章 (1)第10章 (2)第37章 (3)第53章 (2)第28章 (3)第54章 (3)第15章 (2)第35章 (1)第45章 (2)第21章 (4)第9章 (1)第13章 (3)第2章 (2)第41章 (1)第16章 (3)第15章 (2)第3章 (3)第15章 (2)第22章 (1)第29章 (1)第8章 (4)第46章 (3)第10章 (2)第26章 (1)第48章 (1)第17章 (4)第48章 (1)第2章 (2)第32章 (4)第27章 (2)第25章 (4)第18章 (1)第8章 (4)第33章 (1)第37章 (3)第44章 (1)第9章 (1)第10章 (2)第21章 (4)第39章 (2)第32章 (4)第7章 (3)第54章 (3)第52章 (1)第50章 (3)第14章 (1)第20章 (3)第8章 (4)第24章 (3)第19章 (2)第6章 (2)第28章 (3)第25章 (4)第38章 (1)第34章 (2)第10章 (2)第20章 (3)第42章 (2)第24章 (3)第14章 (1)第45章 (2)第13章 (3)第8章 (4)第10章 (2)第42章 (2)第36章 (2)第12章 (2)第39章 (2)第3章 (3)第6章 (2)第1章 (1)第17章 (4)第28章 (3)第30章 (2)第40章 (3)第31章 (3)第25章 (4)第11章 (1)第35章 (1)第19章 (2)第37章 (3)第33章 (1)第13章 (3)第46章 (3)第13章 (3)第21章 (4)第7章 (3)第28章 (3)第16章 (3)
第5章 (1)第15章 (2)第51章 (4)第37章 (3)第46章 (3)第9章 (1)第25章 (4)第14章 (1)第5章 (1)第30章 (2)第1章 (1)第10章 (2)第37章 (3)第53章 (2)第28章 (3)第54章 (3)第15章 (2)第35章 (1)第45章 (2)第21章 (4)第9章 (1)第13章 (3)第2章 (2)第41章 (1)第16章 (3)第15章 (2)第3章 (3)第15章 (2)第22章 (1)第29章 (1)第8章 (4)第46章 (3)第10章 (2)第26章 (1)第48章 (1)第17章 (4)第48章 (1)第2章 (2)第32章 (4)第27章 (2)第25章 (4)第18章 (1)第8章 (4)第33章 (1)第37章 (3)第44章 (1)第9章 (1)第10章 (2)第21章 (4)第39章 (2)第32章 (4)第7章 (3)第54章 (3)第52章 (1)第50章 (3)第14章 (1)第20章 (3)第8章 (4)第24章 (3)第19章 (2)第6章 (2)第28章 (3)第25章 (4)第38章 (1)第34章 (2)第10章 (2)第20章 (3)第42章 (2)第24章 (3)第14章 (1)第45章 (2)第13章 (3)第8章 (4)第10章 (2)第42章 (2)第36章 (2)第12章 (2)第39章 (2)第3章 (3)第6章 (2)第1章 (1)第17章 (4)第28章 (3)第30章 (2)第40章 (3)第31章 (3)第25章 (4)第11章 (1)第35章 (1)第19章 (2)第37章 (3)第33章 (1)第13章 (3)第46章 (3)第13章 (3)第21章 (4)第7章 (3)第28章 (3)第16章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