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帝辛繼位

自上次清虛講道後,宋天奇便一直呆在大殿內,一動不動,轉眼一個月時間就過去了,宋天奇睜開雙眼,大笑道:“哈!哈!哈!哈!哈!我明白了,修道就是修心,天心即是人心,善惡存於一念之間,善就是惡,惡即是善。”

清虛突然出現在殿內,笑着對宋天奇說道:“你悟性確實好,這麼短的時間你就悟出來了,好!好!好!”說着從懷中取出一部道書,交給宋天奇,說道:“這是我截教上清大法,現在你已經可以開始修行了。”

宋天奇說道:“多謝師尊,弟子定會好好修行。”

清虛對宋天奇說道:“你在山中好好修行,爲師有事出去一段時間,你不可荒廢修行,爲師回來後檢查你的功課。”說完便駕祥雲出了王屋山。

不說宋天奇在王屋山中修行,也不說清虛出山到何方而去。那姜子牙和申公豹自入闡教,拜在元始天尊,門下修道。申公豹資質本就不錯,加上有聖人教導,進度極快。

可是,姜子牙卻是除了對治國和治軍有所建樹之外,其他諸如修道、煉丹、煉器等等都是進度緩慢,到現在只不過是一個結成金丹的修士。不要說和一衆二代弟子相比,就是三代弟子中也有不少比他強。

一時姜子牙成爲了整個崑崙山的笑柄,雖然礙於元始天尊面上,衆人未曾說過什麼,可是背地裡卻是腹誹不已,都說天尊此次找了一個廢物,丟了闡教的臉面。

元始天尊也是極爲苦惱,想到姜子牙乃是天命封神之人,這修煉的速度怎麼如此之慢,這等修爲恐怕一下山就會被人打死,還怎麼主持封神。

而姜子牙不愧爲後世傳唱的人物,雖然知道一衆師兄弟都看不起自己,同時入門的申公豹已經快要渡劫成仙了,可是自己卻還在金丹期晃盪。這還是因爲崑崙山上靈氣比他處濃郁,若是自己在其他地方,恐怕連金丹還未修成。

雖然知道自己已經成了整個崑崙山上的笑料,但是心中卻是一片坦然,想到自己已經修成金丹,縱使無法成仙,壽命已然比普通人多很多了,又有什麼可可惜的呢?

就在這種情況下,時間一天天的過去了,姜子牙的修爲依然停留在金丹期,沒有絲毫的長進。一直到上山三十年了,才勉強修成元嬰。

這數十年來,申公豹已然渡過天劫達到天仙的境界,剛開始他還時常會來看看姜子牙,二人的關係一直挺好,自從自己成仙之後,也覺得和姜子牙沒有什麼可說的,便很少會來看姜子牙,二人的關係也慢慢疏遠了。

而此時人間帝乙當政已然二十多年了,帝乙生三子:長曰微子啓;次曰微子衍;三曰辛受德。這三位皇子具是聰慧之人,長子、次子好文,便自幼隨首相商容學習文治之術。

而三子辛受德自幼資辯捷疾,聞見甚敏,力大無窮,且喜愛武藝。帝乙邊讓其隨太師聞鍾學

習武藝。多年來也是弓馬嫺熟,武藝不凡。聞太師後又收一徒,名爲黃成虎,乃是界牌關總兵黃滾之長子。

這黃家世代爲將,到黃滾時已是六世,深爲商家天子所器中。黃滾生三子一女,三子名爲:“黃飛虎、黃飛豹、黃飛彪。”

其中黃飛虎資質最好,被聞太師看中,收爲弟子,和辛受德同時在門下學藝。辛受德長在深宮,少有玩伴,自黃飛虎來之後便和黃飛虎關係極好。食則同案,寢則同塌。

這太師聞仲,曾拜截教金靈聖母爲師,乃是截教修士,身具大神通。自下山之後,便投入殷商軍中,以輔助君王來機修功德。同首相商容一般,已是兩朝老臣。

帝乙在位許久,年齡已長,知自己將不久於人世,欲定下繼位之人。可三子都極爲優秀,卻是不知該選誰,極爲煩惱。

這一日帝乙與一衆大臣遊於御園,領衆文武玩賞牡丹。帝乙施政於民休養生息,不多收賦稅,自身也是極爲節儉,宮殿閣已是多年未曾修繕。不一會便來到飛雲閣,飛雲閣上的橫樑因爲年久失修,已然腐朽。

是合該辛受德當繼承大統,帝乙與衆人來到飛雲閣時,恰好飛雲閣的橫樑斷裂,朝着帝乙便掉了下來,衆文武大驚,卻是離得稍遠來不及救援,只能目瞪口呆的看着帝乙,就在這時更在帝乙身邊的辛受德大吼一聲,站在帝乙身前,將掉下來的橫樑托起,護住了帝乙,使得帝乙免遭橫禍。回宮之後帝乙以其救駕有功,封爲壽王。

時有南蠻部族,不服王化,起兵反商。壽王聞之,奏請帝乙帥兵平叛。得帝乙恩准之後,壽王以黃飛虎爲先鋒,帥兵前往南方平定南蠻之亂。

壽王在軍中與士卒同釜而食,號令嚴明,深得士卒愛戴。又有黃飛虎這等良將爲輔,不過數月,便平定了南蠻之亂。

待班師回朝之後,帝乙終於下定決心,立壽王爲儲君,待自己百年之後繼承大統。只因帝乙見時有部落反叛,微子啓與微子衍二人雖然精通治國之術,但是不通軍略,不利於殷商的大業。而三子壽王武藝嫺熟,精熟戰爭。卻是不懼此事。

至於文治之事,首相商容,自己的弟弟亞相比干,以及微子啓與微子衍皆精於此事,太師聞仲更是文武雙全。卻是不懼此事。

恰其時又有首相商容、上大夫梅柏、趙啓等上本立東宮,帝乙便順勢立壽王爲太子,微子啓與微子衍二人皆是賢明之人,知壽王比自己二人更適合爲天子,也未有怨言,反而上壽王宮中祝賀,稱自己二人定會日後會好好輔佐於壽王。

等到帝乙三十年,帝乙因病而崩,託孤與太師聞仲,遂立壽王爲天子,名曰帝幸,都朝歌。立正妻東伯侯姜桓楚之女姜氏爲皇后,黃飛虎之妹爲西宮皇貴妃,楊氏爲馨慶宮皇妃,三宮后妃,皆德性貞靜,柔和賢淑。封黃飛虎爲鎮國武成王統領天下兵馬,爲天下兵馬大元帥。

第68章 宮崇受傷第2章 封神榜出第38章 王憲第69章 大興城破第12章 姜尚拜師玉虛宮第64章 金仙齊聚孔宣劫營第42章 原始下凡破陣第2章 三方結盟第17章 各顯神通第41章 五仙子西岐助陣第18章 明王隕落(上)第83章 蜀山崑崙9第65章 準提到清虛亦至第43章 五方佛至 虛無入陣第49章 聖人的實力第79章 蜀山崑崙5第14章 帝辛下榜招異士第42章 五方陣第32章 禪宗第5章 餘波第6章 王屋山軒轅下山第8章 澹臺滅明第17章 烏巢隕滅第97章 拜會第28章 八聖簽押封神榜 萬佛陣中第一人第17章 破營第48章 準提再現第43章 清虛到來第48章 瀘水2第4章 儒佛初交手第3章 神農繼位嘗百草第9章 斬殺分神第54章 西歧城下天化認父第2章 封神榜出第36章 清虛再入菩提陣第36章 巫族的未來第7章 蜀山滅妖第5章 子羽遭難第15章 清虛傳道第18章 雲中子到來2第73章 三皇第49章 后土第18章 雲中子到來2第57章 金靈受傷飛虎敗第33章 大陣破靈佛遭劫第20章 太陽宮第32章 準提戰敗第5章 石猴出世衆聖驚第21章 彌勒相護第9章 姜尚山中逢樵夫第2章 爲修心分道揚鑣第18章 雲中子到來2第45章 清虛下界第80章 蜀山崑崙6第7章 猛將第1章 鴻蒙之中聞大道盤古開天化洪荒第14章 宋天奇上山第86章 董永第7章 祖巫殿蚩尤請刑天第6章 清虛朝歌欲收徒第50章 殺戮第32章 準提戰敗第17章 破營第57章 武威城下儒佛鬥4第25章 千年老狐終進宮第9章 戰妖師紅雲身隕 輪迴地冥河現身第23章 劈山救母美名揚第29章 破陣(二)第20章 八仙下界第55章 武威城下儒佛鬥2第2章 三方結盟第25章 餘波第5章 餘波第37章 盤古之心第34章 儒門計較第46章 救援第53章 靈教大敗第8章 入營第52章 爲生存四方籌謀第84章 蜀山崑崙(完)第29章 孔宣東海會古佛第7章 猛將第4章 大戰來臨第99章 巫山神女第49章 后土第12章 公明下山了因果第1章 鴻蒙之中聞大道盤古開天化洪荒第69章 四聖入陣,鎩羽而歸第5章 子羽遭難第52章 爲生存四方籌謀第20章 心起意妙君出山第8章 入營第49章 聖人的實力第7章 援第41章 戰1第65章 文殊菩薩2第59章 呂嶽施瘟清虛朝聖第70章 前往物位第11章 紅雲元神終不保 鯤鵬冥河雙起意第2章 幽冥地地藏建淨土
第68章 宮崇受傷第2章 封神榜出第38章 王憲第69章 大興城破第12章 姜尚拜師玉虛宮第64章 金仙齊聚孔宣劫營第42章 原始下凡破陣第2章 三方結盟第17章 各顯神通第41章 五仙子西岐助陣第18章 明王隕落(上)第83章 蜀山崑崙9第65章 準提到清虛亦至第43章 五方佛至 虛無入陣第49章 聖人的實力第79章 蜀山崑崙5第14章 帝辛下榜招異士第42章 五方陣第32章 禪宗第5章 餘波第6章 王屋山軒轅下山第8章 澹臺滅明第17章 烏巢隕滅第97章 拜會第28章 八聖簽押封神榜 萬佛陣中第一人第17章 破營第48章 準提再現第43章 清虛到來第48章 瀘水2第4章 儒佛初交手第3章 神農繼位嘗百草第9章 斬殺分神第54章 西歧城下天化認父第2章 封神榜出第36章 清虛再入菩提陣第36章 巫族的未來第7章 蜀山滅妖第5章 子羽遭難第15章 清虛傳道第18章 雲中子到來2第73章 三皇第49章 后土第18章 雲中子到來2第57章 金靈受傷飛虎敗第33章 大陣破靈佛遭劫第20章 太陽宮第32章 準提戰敗第5章 石猴出世衆聖驚第21章 彌勒相護第9章 姜尚山中逢樵夫第2章 爲修心分道揚鑣第18章 雲中子到來2第45章 清虛下界第80章 蜀山崑崙6第7章 猛將第1章 鴻蒙之中聞大道盤古開天化洪荒第14章 宋天奇上山第86章 董永第7章 祖巫殿蚩尤請刑天第6章 清虛朝歌欲收徒第50章 殺戮第32章 準提戰敗第17章 破營第57章 武威城下儒佛鬥4第25章 千年老狐終進宮第9章 戰妖師紅雲身隕 輪迴地冥河現身第23章 劈山救母美名揚第29章 破陣(二)第20章 八仙下界第55章 武威城下儒佛鬥2第2章 三方結盟第25章 餘波第5章 餘波第37章 盤古之心第34章 儒門計較第46章 救援第53章 靈教大敗第8章 入營第52章 爲生存四方籌謀第84章 蜀山崑崙(完)第29章 孔宣東海會古佛第7章 猛將第4章 大戰來臨第99章 巫山神女第49章 后土第12章 公明下山了因果第1章 鴻蒙之中聞大道盤古開天化洪荒第69章 四聖入陣,鎩羽而歸第5章 子羽遭難第52章 爲生存四方籌謀第20章 心起意妙君出山第8章 入營第49章 聖人的實力第7章 援第41章 戰1第65章 文殊菩薩2第59章 呂嶽施瘟清虛朝聖第70章 前往物位第11章 紅雲元神終不保 鯤鵬冥河雙起意第2章 幽冥地地藏建淨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