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一將難求

土娘娘開口說道:“那姐姐的意思是,我巫妖魔聯盟盟,共同應對此次大劫?”

女媧娘娘搖頭說道:“我與通天教主只是取得暫時的統一,我二人都不願意此時簽押封神榜,想要等妹妹與清虛道友證道之後,再行簽押封神榜。”

后土娘娘有些詫異的問道:“爲什麼是暫時呢?姐姐與通天教主此時的目標一致,已然得罪了其他幾位聖人,通天教主無法與其他幾位聖人聯合,只能與我巫妖魔聯盟聯合起來,才能對抗其他四位聖人。

通天教主也是知曉厲害的人,爲什麼不會和我巫妖魔聯盟締結長久的盟約,而且清虛道君與我巫妖魔聯盟的關係也不錯。我們應該是可以聯合的啊。”

女媧娘娘搖頭說道:“妹妹,你此時還未成聖,不知曉此次大劫的厲害,此次大劫不但要讓衆人完成殺劫,讓三百六十五位周天正神歸位。

更重要的是此次大劫中,佛道兩門與我巫妖魔聯盟將要爭奪人教正統之位,誰若是得了人教正統,下一量劫中將做爲人教教主教化人族。

這世間人族大興乃是大勢,誰若是得了人教教主之位,其身後的教派藉助人族的氣運,將會興盛一量劫,成爲下一量劫的主角。

通天教主雖然知道這一點,但是通天教主性格剛強,是一個寧折不彎的人,當年第一次封神之時,明知道自己被人算計了,但是還是毅然擺下誅仙劍陣挑戰四聖。

雖然到最後還是輸了,但是可以看出通天教主的性子之烈,絕對是聖人之中最剛強的,就算是知道自己處於劣勢,也不會認輸,也不會向任何人求助。

所以截教與我巫妖魔聯盟結盟的可能性極低,幾乎是不可能。清虛道友雖然在截教中地位極高,可是畢竟是通天教主的弟子。若是通天教主作出決定,清虛道友是絕對不會反對的,不管這個決定對截教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而道門三清畢竟是一體所出,到最後若是太上老君與元始天尊發現,他們無法得到人教正統之位的時候,恐怕就會聯合截教,用整個道門的力量來對抗佛門與我巫妖魔聯盟。就算是通天教主不去理會,元始天尊與太上老君兩位也可以明着相助。

等他們擊敗佛門與我巫妖魔聯盟之後。再相互爭鬥,奪取人教正統之位。”

后土娘娘越聽眉頭皺的越深,對女媧娘娘說道:“姐姐,難道就真地沒有辦法了嗎?按照姐姐這麼說。此次大劫中,道門是一定會獲勝,我巫妖魔聯盟一點機會都沒有。

難道我等不能和佛門結盟,然後共同對抗道門嗎?”

女媧娘娘笑道:“妹妹。佛門也想要人教道統,若是我們將道門擊敗之後,這人教到底是該由誰來執掌?”

后土娘娘說道:“姐姐,我們現在最大的敵人是道門。等將道門擊敗之後,我們再來與佛門爭奪人教教主之位也是可以的啊。”

女媧娘娘輕嘆一口氣說道:“我們與道門的情況卻是有所不同,道門三教雖然在教義上略有差異。但是大體上還是相同的。

而且有了上一次封神的教訓。太上老君與元始天尊也不會太過逼迫通天教主。就算是太上老君與元始天尊兩位得了人教教主之位,截教也不會受到太大的打擊。

而以通天教主的性子。就算是得了人教教主之位,也不會吧太上老君與元始天尊地弟子過於怎麼樣。所以不管是誰得了人教教統,對於其他兩人來說也不是很大的問題。僅僅是面上難看一些而已。

可是我巫妖魔聯盟與佛門的教義本來就有很大的差異,我們兩方還有不小地因果,在合作的時候,下面的弟子能不能真心實意的合作還不好說。

就算是能夠竭誠合作,等擊敗道門之後,我等相互之間爭奪人教正統之時,爭鬥一定會和激烈,不會像道門那樣輕鬆,到最後很可能會像第一次封神之時地道門三教一樣,落個兩敗俱傷的結局,被道門得了漁翁之利。”

“那姐姐的意思是,我們不爭那人教教主之位嗎?”后土娘娘問道。

女媧娘娘笑道:“人教教主之位是一定要爭的,但是不能太過上心,畢竟我們處於劣勢,想要爭到是極爲困難地。

所以此次大劫我巫妖魔聯盟的主要目標是保住門下弟子,至於人教教主之位,能爭則爭,不能爭我們便放棄不爭。

若是可能的話,我們還要幫助截教爭奪人教教統,清虛道君與我巫妖魔聯盟有着一些善緣,而且截教是道門三教之中唯一不排斥異類地,截教取得人教教統,對我巫妖魔聯盟地影響是最小地。

妹妹回到下界之後,千萬要約束手下一干人等,不要擅自和截教起衝突,免得後面不好收拾。”

后土娘娘起身說道:“既然如此,我這便回地仙界,將這些事交代給後、鯤鵬與冥河老祖知道,然後便閉關,精修法力,爭取在清虛道君成聖之前證道。”

女媧娘娘起身送出大殿,對后土娘娘說道:“妹妹,成聖之事雖然緊張,但是也不可過於着急,須知欲速則不達。”

后土娘娘點點頭,便走出媧皇宮向着地仙界飛去,不一會便到了大興城,將女媧娘娘所說之事告知後、冥河、鯤鵬三人。自己回到北俱蘆洲閉關去了。

通天教主回到碧遊宮,也讓水月童子前往王屋山,將清虛召來,所說的話與其他三方聖人所說大同小異,所不同地僅僅是通天教主未曾提過結盟之事,而且截教是一定要爭奪人教教統,將人教教主之位握在手中。

清虛在與通天教主商議了一些細節之後,便迴轉王屋山了,讓宋

人催促孫,大軍盡出,爭取早日擊潰佛門。

孫得到孔子傳來的命令之後,雖然覺得還不是出兵的最佳時機,但是還是從三山關出兵,向着大鵬明王所率領的吳國大軍進攻。

大鵬明王也是沒有想到。孫會在這個時侯出兵,被孫打了個措手不及,但是大鵬明王也不愧是世間少有的名將,雖然被孫打了個措手不及,但是大鵬明王對於戰陣的把握,遠遠不是孫這位軍師型的將領所能比擬的。

雖然一時間有些慌亂,但是大鵬明王毅然將前鋒捨棄,中軍以及後軍利用前鋒所爭取的時間後退百里。重新整頓完畢。

這地仙界廣袤無比,最不缺的便是人口,單單就吳國就有上百億地人口,所以雖然十萬的前鋒損失殆盡。但是吳國後方不久便送來了新近訓練好的五十萬士卒。使得大鵬明王手中的士卒達到了一百四十萬。

而孫在發起進攻之前,三山關也有着百萬大軍,留下十萬大軍守城,孫帶着九十萬大軍對吳國大軍發起了進攻。

孫本來是準備一舉將吳國大軍擊潰。可是沒有想到大鵬明王很果斷的將十萬大軍捨棄,自己帶着中軍以及後軍後退了。

而那被捨棄的十萬前鋒,雖然明知道自己已經成爲了棄子,但是還是奮力死戰。將大漢的軍隊擋在三山關前,無法寸進。

這十萬士卒雖然到最後盡皆戰死,但是卻是成功的將大漢地軍隊擋住。使得孫的圖謀落空了。

孫雖然贏了一局。但是卻沒有完成自己早先制定的計劃。而大鵬明王雖然這次輸了。可是也沒有完全被擊潰,粉碎了孫的計劃。

這一戰可以說誰也沒有佔到上風。只能說是平分秋色。甚至可以說是大鵬明王稍稍佔了上風,因爲孫出了城,丟失了地利。

此時地漢軍帥帳之中,孫正愁眉不展之中,章萊走進帥帳,對孫說道:“軍師,如今吳國大軍已經將大軍穩住,我等想要進攻,卻是不易,如今我等該如何做?”

孫輕嘆一口氣說道:“唉,貧道本來是打算將吳軍前鋒一舉擊潰,然後驅趕被擊潰的前鋒衝擊大鵬明王的中軍,一舉將大鵬明王的大軍擊敗,然後向吳國國內進軍。

未曾料到那大鵬明王竟然直接將前鋒捨棄,後軍與中軍迅速後退,在百里外列陣。而那十萬前鋒竟然也死戰到底。

貧道也是太過小看那大鵬明王了,一位那大鵬明王不過爾爾,沒想到卻是吃了虧。唉!”

章萊遲疑了一下說道:“軍師…。”

孫笑道:“章將軍不必顧忌,有什麼話直接說便是。”

章萊看了孫一眼說道:“軍師,既然軍師地計劃已經失敗,吳軍已經做好了準備,不如…不如…不如我等直接退兵,返回三山關。

不過這樣一來,軍師的聲譽卻是有些受損。”

孫苦笑道:“章將軍,不是貧道不願意退兵,而是…無法退兵。”

章萊問道:“軍師可是害怕名聲受損?若真是如此,末將願意承擔退兵造成的責任。”

孫笑道:“呵呵呵,章將軍誤會了,貧道並不是怕名聲受損,不過是些許虛名,又有什麼可顧忌的,而是…。”

“可是擅自退兵陛下那裡不好交代?”章萊又問道。

孫搖搖頭說道:“並非如此,這之中地原因,說了你也不知道,而且也不是你該問的。總之,此次無法退兵,章將軍還是想想怎樣擊潰大鵬明王纔是。”

章萊欲言又止,輕嘆一口氣出了帥帳。

孫在章萊離開之後,對身後的童兒說道:“你速回王屋山,將此間之事告知山上。”

童兒聞言出了帥帳駕雲而去,向着王屋山飛去。

章萊出了帥帳之後,便前去操練士卒,見到孫地童兒駕雲離去,知道孫是去請援兵了,心中吊着地那一塊石頭便放了下來。

宋天奇等人卻不是孫地童子能夠見到的,那童兒來到王屋山之後,前去求見王陽明,將戰場上地形勢告知王陽明,王陽明聞報,讓童兒繼續回孫處。

自己離了靜室,前去見老師孔子,孔子知道此事後,忙用神念將此事告知本尊宋天奇,宋天奇此時正在上清大殿上聽講,忙將此事告知老師清虛。

孫武子與鬼谷子二人,都是知道這件事對於截教的重要性的,聽見孫被大鵬明王擋住,無法前行。忙走出,替孫向清虛請罪。

清虛說道:“此事也是貧道疏忽了,並不怨孫。孫的強項是戰略,戰陣之上隨機的指揮,並不是他所擅長的。你二人不必緊張,爲師不會責怪孫。”

孫武子與鬼谷子聞言方纔放下心來,謝過清虛之後,便回到蒲團上坐下。

清虛沉思片刻,對殿上的衆人說道:“我截教還真是沒有精於戰陣的人,只有王陽明略有涉及,卻也不是很精通,我們需要一個精於戰陣指揮的大將。”

孔宣說道:“老師,這樣的人卻是無法短時間內培養出來,此時找是不是有些遲了?”

清虛說道:“呵呵,此事卻是簡單之極,自盤古開天以來,已經過去無數年,世間出現的名將卻是不少,只需要將那些名將的轉世之人找到,點開靈智,讓他們記起前世的記憶,便又是一名名將。

更何況這世上還有幾個殺戮過重,無法轉世的將軍停留在地府之中,將這些人找來卻是更加的容易,只要讓他們修成鬼仙,便可重新上陣。”

第22章 衆仙齊心困清虛第44章 趙公明兄妹險遭劫第16章 孔宣下山第66章 多寶下界立誅仙第45章 清虛下界第87章 欲救母沉香往華山第1章 隱患第62章 西方援兵第22章 你未唱完我登場第7章 蜀山滅妖第19章 聖人=皇帝?第13章 開闢天地第5章 子羽遭難第89章 大赤天中玄都遇敵第16章 二霄結因大荒山 蒼甲真人蒙心智第71章 萬仙陣黃龍首遭劫第26章 清理門戶第27章 結盟?第31章 東海城下羣仙鬥2第10章 佛門相助第21章 羣英薈萃第3章 發弘願接引證道 追金烏夸父身隕第10章 敗東海女娃搬救兵第19章 明王隕落(下)第37章 黃飛虎得勝班師第5章 王屋山細說仙人 碧遊宮童子傳信第78章 蜀山崑崙4第13章 刑天舞干鏚第43章 氣運第6章 淨土被毀第14章 帝辛下榜招異士第93章 封神榜第58章 大興城第22章 衆仙齊心困清虛第36章 鎮壓刑天第21章 金霞洞妙君拜師第3章 紫霄宮中第23章 到底是誰算計誰第9章 魔寶出世天地驚第17章 二霄雙鬥蒼甲龜 清虛有感出王屋第21章 金霞洞妙君拜師第18章 金靈聖母了因果第90章 清虛硬闖大赤天第78章 蜀山崑崙4第53章 半洲之地第92章 清虛硬闖大赤天3第24章 封神將起第57章 金靈受傷飛虎敗第45章 妖師魔祖2第42章 戰2第30章 破陣(三)第9章 姜尚山中逢樵夫第59章 雲中子印打刑天 丁引出首戰長眉第24章 金仙西來袁洪逃第20章 血海困蜀山第8章 首戰得勝第96章 龍吉洪錦第11章 全忠冀州城拜師第28章 聞仲身返朝歌城第88章 昭惠靈顯王第10章 佛門相助第21章 彌勒相護第23章 到底是誰算計誰第2章 亂起第66章 多寶下界立誅仙第35章 混戰第13章 降龍還是道濟?第50章 佛門敗走第20章 血海困蜀山第29章 文山萬佛陣隕落 八景彌羅雙借寶第66章 多寶下界立誅仙第3章 第一目標第68章 原始準提再進陣第9章 戰妖師紅雲身隕 輪迴地冥河現身第20章 女媧廟帝辛將香第81章 蜀山崑崙7第26章 周天星斗顯神威 都天神煞盤古現第22章 妖皇東皇謀出兵帝俊送子媧皇宮第82章 蜀山崑崙8第35章 蚩尤重生第62章 兄弟齊聚第25章 餘波第26章 封神榜上第一人第35章 姜子牙的絕招第1章 隱患第7章 蜀山滅妖第4章 清虛爲徒求丹書第29章 文山萬佛陣隕落 八景彌羅雙借寶第56章 武威城下儒佛鬥3第32章 破陣(五)第22章 東皇殿第17章 大禹治水成人皇第1章 鴻蒙之中聞大道盤古開天化洪荒第4章 儒佛初交手第32章 破陣(五)第16章 孔宣下山第6章 碧遊宮師徒朝聖 祖巫鬥不周山倒第49章 聖人的實力第77章 蜀山崑崙3
第22章 衆仙齊心困清虛第44章 趙公明兄妹險遭劫第16章 孔宣下山第66章 多寶下界立誅仙第45章 清虛下界第87章 欲救母沉香往華山第1章 隱患第62章 西方援兵第22章 你未唱完我登場第7章 蜀山滅妖第19章 聖人=皇帝?第13章 開闢天地第5章 子羽遭難第89章 大赤天中玄都遇敵第16章 二霄結因大荒山 蒼甲真人蒙心智第71章 萬仙陣黃龍首遭劫第26章 清理門戶第27章 結盟?第31章 東海城下羣仙鬥2第10章 佛門相助第21章 羣英薈萃第3章 發弘願接引證道 追金烏夸父身隕第10章 敗東海女娃搬救兵第19章 明王隕落(下)第37章 黃飛虎得勝班師第5章 王屋山細說仙人 碧遊宮童子傳信第78章 蜀山崑崙4第13章 刑天舞干鏚第43章 氣運第6章 淨土被毀第14章 帝辛下榜招異士第93章 封神榜第58章 大興城第22章 衆仙齊心困清虛第36章 鎮壓刑天第21章 金霞洞妙君拜師第3章 紫霄宮中第23章 到底是誰算計誰第9章 魔寶出世天地驚第17章 二霄雙鬥蒼甲龜 清虛有感出王屋第21章 金霞洞妙君拜師第18章 金靈聖母了因果第90章 清虛硬闖大赤天第78章 蜀山崑崙4第53章 半洲之地第92章 清虛硬闖大赤天3第24章 封神將起第57章 金靈受傷飛虎敗第45章 妖師魔祖2第42章 戰2第30章 破陣(三)第9章 姜尚山中逢樵夫第59章 雲中子印打刑天 丁引出首戰長眉第24章 金仙西來袁洪逃第20章 血海困蜀山第8章 首戰得勝第96章 龍吉洪錦第11章 全忠冀州城拜師第28章 聞仲身返朝歌城第88章 昭惠靈顯王第10章 佛門相助第21章 彌勒相護第23章 到底是誰算計誰第2章 亂起第66章 多寶下界立誅仙第35章 混戰第13章 降龍還是道濟?第50章 佛門敗走第20章 血海困蜀山第29章 文山萬佛陣隕落 八景彌羅雙借寶第66章 多寶下界立誅仙第3章 第一目標第68章 原始準提再進陣第9章 戰妖師紅雲身隕 輪迴地冥河現身第20章 女媧廟帝辛將香第81章 蜀山崑崙7第26章 周天星斗顯神威 都天神煞盤古現第22章 妖皇東皇謀出兵帝俊送子媧皇宮第82章 蜀山崑崙8第35章 蚩尤重生第62章 兄弟齊聚第25章 餘波第26章 封神榜上第一人第35章 姜子牙的絕招第1章 隱患第7章 蜀山滅妖第4章 清虛爲徒求丹書第29章 文山萬佛陣隕落 八景彌羅雙借寶第56章 武威城下儒佛鬥3第32章 破陣(五)第22章 東皇殿第17章 大禹治水成人皇第1章 鴻蒙之中聞大道盤古開天化洪荒第4章 儒佛初交手第32章 破陣(五)第16章 孔宣下山第6章 碧遊宮師徒朝聖 祖巫鬥不周山倒第49章 聖人的實力第77章 蜀山崑崙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