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3章 防護巡洋艦

南京海軍部大樓裡,舉目望去都是穿着藏青色海軍常服或者穿着白色海軍禮服的海軍軍人,尋常時候難以看見的校級軍官更是一眼看過去就能夠看見好幾個。

這裡作爲帝國海軍的大本營,自然是彙集了大量的海軍軍官。

在這棟大樓的三樓內的一個大會議室內,人頭涌涌有着二三十人在裡頭坐着,並不是交頭接耳談論着。

這些人和外面的海軍軍官們不同,他們並沒有穿着軍服,而是穿着西服或者中華裝,有老有少,這些人都是國內的那些大型造船廠的高管們,他們之所以彙集在這裡,乃是爲了參加即將召開的海軍鐵甲艦的招標。

“李兄,你們淞滬廠這兩年可了不得啊,聽說你們上個月剛拿下了皇家航運的那兩條內河客輪的訂單,這一次過來,難不成是打算真的涉足軍艦領域了!”一個穿着西服,年約四十的中年人正在和身邊的一個穿着中華裝的中年人低聲說着話。

那李姓中年人卻是呵呵一笑:“那裡,那裡,我們淞滬廠的家底還是薄弱了,和你們天津造船比起來,那是小巫見大巫啊,你們年初拿下了南洋航運那條五千噸豪華郵輪的訂單,只憑這一單,就比我們累死累活造幾艘還要賺得多啊!”

“那裡有得賺啊,你也不是不知道,除了那滬廠和海軍造船廠還有廣州造船廠這三大廠,其他幾家要想拿下這種大型郵輪的訂單,哪一個不是賠本賺吆喝啊!”天津造船廠的總經理方昆邊說這話的時候,都是有些唉聲嘆氣了。

國內的船廠雖然不少,但是技術差距還是比較大的,首屈一指的自然是上海造船廠、同時直接嫡屬於海軍的青島海軍造船廠也不差,廣州造船廠算得上是第三。

這三大船廠,幾乎包攬了國內所有大型軍艦的建造任務,同時由於技術雄厚,建造出來的民營船隻也是質量優秀。絲毫不比國外的同類產品差多少。

而作爲對比,國內的其他船廠則是要差很多,天津造船廠算是國內第一家進軍軍艦領域的民營船廠了,但是之前無法滿足軍方的苛刻質量要求。一直都沒能獲得真正的大訂單,早幾年只是承接了幾條近海炮艦的訂單而已,不過自1866年海軍正式施行第一期五年計劃後,大量的軍艦訂單涌向各大船廠,同時處於扶持國內造船廠的因素。也是放寬了一定的標準,只要軍艦的質量過關,那麼海軍並不介意價格昂貴一些,以保證中小船隻剛涉足大型軍艦領域的時候,不至於虧損過多。

撐着這個東風,天津造船廠在去年和今年年初的時候,連下兩城,分別獲得了一艘防護巡洋艦和一艘小型鐵甲艦的訂單,憑藉這兩條訂單,成爲了三大船廠之後。第四家可以建造排水量四千噸以上的鐵甲艦的造船廠,奠定了其國內第四大船廠的地位。

憑藉這一地位,他才能夠獲得利潤豐厚的南洋航運公司的那條五千噸豪華郵輪的訂單。

和軍艦訂單相比,豪華遊輪的訂單纔是真正賺錢的!

除了國內三大船廠外,基本上其他船廠承建軍艦的時候,因爲需要新艦船塢、引進新設備,進行技術升級,這一系列的投資很容易引起船廠的建造成本大幅度上漲,因此中小船廠剛涉足軍艦領域的時候,頂多就是保持微利的狀態。很多時候,建造一艘軍艦不虧本就很不錯了。

就像是淞滬造船廠,他們是屬於準備首次承建大型軍艦,而軍艦的技術要求太高。如果真的接下了這個訂單,淞滬造船廠還得耗費大量的資金進行技術升級,這導致成本會非常的高昂。

然而它還得和國內的其他船廠進行競爭,要想保證價格低於其他造船廠,那麼困難就非常大了。

淞滬造船廠這一次來參加招標,就是打着虧本賺吆喝的主意來的。

他們不指望靠這一艘軍艦的訂單來賺錢。甚至都做好了虧錢的準備,他們要的只是名聲而已。

一家能夠承建大型軍艦的造船廠和一家只能造內河船隻的造船廠,在外人眼中是截然不同的。

爲什麼同樣噸位和性能的客輪,淞滬造船廠給出的價格足足比上海造船廠的低了將近一成,然而爲什麼那些航運公司依舊會毫不猶豫的選擇上海造船廠?

因爲他們信不過淞滬造船廠!

不僅僅淞滬造船廠是這樣,實際上其他的幾家民營造船廠也是差不多,剛開始造軍艦的時候,都是賠本賺吆喝。

不過怎麼說呢,造軍艦的利潤龐大無比,一旦能夠順利起步,以後的利潤可是大把的,國內海軍的訂單還算好,價格不算高。

但如果是外貿訂單的話,那利潤就不是幾個十幾個百分點了,而是至少翻倍的利潤啊。

上海造船廠承接的一條越南王國海軍訂購的小型鐵甲艦,區區八百噸的排水量,武備還是前裝線膛炮,價格自然也不算昂貴,但是上海造船廠在裡頭,卻是賺取了百分之兩百多的利潤。

所以,哪怕是前路困難無比,但是依舊擋不住國內這些民營船廠對造軍艦的熱情,那些六七千噸以上的鉅艦他們沒資格參與,但是一些中型以下的鐵甲艦,他們要是狠了狠心,咬咬牙升級設備的話,還是能夠參加這個遊戲的。

隨着工業革命的進行,尤其是這幾年世界範圍內的鋼鐵技術發展迅速,各國的鋼鐵產量一加再加,各類船隻的噸位也是越來越大。

軍艦的噸位突破萬噸以後,一些民用的船隻也是朝着越來越大型化的路上再走,這方面又以遠洋豪華郵輪爲代表,早些年,兩三千噸的客輪就算頂級的,但是現在跑國際遠洋航線的郵輪,三千噸是最低標準,四五千噸是主力,甚至也是出現了七八千噸的大型豪華郵輪。

大西洋那邊的藍飄帶競賽可就是在這個時候興起,並且越來越激烈的。

國際上造船技術的快速進步,也是直接影響到了國內的造船廠不斷進行技術升級。三大船廠不用說了,尤其是上海造船廠和青島海軍造船廠,他們的使命就是爲了海軍建造更大,更先進的軍艦。基本上是瞄準國際上最先進的技術。

而國內的其他造船廠,也是在後面緊緊追趕,再加上這些年帝國的航運業發達,讓造船業也是空前繁榮,基本是個船廠都能獲得豐厚的利潤。

有了充足的利潤。他們就會進行技術升級,引進更多,更先進的設備,擴建更大,更多的船塢。

比如說四千噸以上的船塢,早幾年的時候只有上海造船廠有,後來是海軍造船廠,再過來是廣州造船廠。

而當上述三大造船廠朝着萬噸甚至一萬五千噸的船塢邁進的時候,國內其他民營船廠也是興起了一片修建四五千噸級別船塢的風潮,這倒不是說爲了爭奪軍艦的訂單。而是因爲現在技術進步了,那些航運公司對新船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

這幾年對於帝國的造船業來說,是一個有着空前利潤的重大發展機遇時機,然而誰都知道這種機會不可能一直持續下去,也許過上幾年,國內對新船的需求量就會逐步下降,而到時候造船廠必然會經歷一場大規模的洗牌。

那些沒有核心技術,規模不夠大的造船廠是很難撐過去的。

而要想造造船業上持續發展下去,沒有什麼比緊抱海軍的大腿更可靠了,就算到時候經濟危機船廠活不下去了。海軍爲了保住國內軍艦的製造能力,也會按期下達軍艦的訂單,以保證船廠不會倒閉,出現技術斷層。

淞滬造船廠的李晨中和天津造船廠的總經理方昆邊兩人交談着的時候。會議室的隔壁,幾名海軍高層也是進行了交談。

這幾人其中一人是海軍艦政部副部長徐多聞少將、另有造船科科長周吉文上校、還有海軍軍械司司長曹家培少將。

這三人裡,艦政司部副部長徐多聞是負責艦政司日常事務,由於艦政部部長鬍立纔是一個典型的技術將領,其一身才華皆在戰艦設計上,對於一些官僚行政事務既不懂也不關心。

胡立才之管戰艦設計。那麼艦政部這麼一大灘的探子就是隻能交給副部長負責了,爲此,海軍是專門從海軍軍政部裡抽調了徐多聞過來艦政部,此人不懂技術工作,但是對於內政事務卻是精通的很,此人的定位,基本上就是代替胡立才處理艦政部的內務的。

而造船科的科長周吉文上校,乃是海軍裡新涌現的新一代戰艦設計師,其人是科班出身,早年畢業於海軍軍官學校艦政科,後到英國留學學習艦政事宜,回國後進入艦政部工作,在艦政部的槍炮科、輪機科等都是待過,再後來纔是轉入造船科,正式開始戰艦設計生涯。

而他的第一個作品就是被海軍正式採用,即是海軍在1865年嘗試建造的一款近海炮艦,專門用於港口防禦以及沿海巡邏等任務。

緊接着,他和另外兩名同僚合作,又是設計了一款二等鐵甲艦,雖然這個設計最終沒有被海軍採用,但卻因此獲得了胡立才的賞識,而後和胡立才合作加入了萬噸鐵甲艦的設計工作來,準備對現有萬噸鐵甲艦的計劃上,進行改進設計,爲後續幾艘的萬噸鐵甲艦提供更加優良的設計方案。

除此之外,他還在1867年初,提出了一款三千噸的中型鐵甲艦的方案,並稱之爲‘防護巡洋艦’。

防護巡洋艦,顧名思義就是有着防護能力的巡洋艦!

該設計方案裡,新式的巡洋艦不再和以往的鐵甲艦一樣全面均衡,而是注重續航能力以及遠洋的適應性,並注重航速,至於火力自己裝甲則是可以適當的減少一些,主要用於在遠洋巡洋,在大洋深處體現帝國海軍的存在,保衛帝國的海外利益。

從從就可以很清楚的發現,這種巡洋艦從設計定位開始,就和帝國海軍以往的諸多戰艦存在着諸多的詫異,這並不是一款決戰用的戰艦,甚至都不是用來防守的戰艦。

其火力和裝甲興許並不算強,但是這體現的卻是帝國海軍向大洋深處挺進的積極戰略思想,爲以後保護夏威夷、阿拉斯加、第一島鏈以外的諸多海外利益而戰。

海軍高層經過討論後。正式採用了該設計,並將之列入了原定的十二艘三等鐵甲艦的計劃之中。

艦政部這種純技術性的部門,資歷、年紀什麼的不管用,只有才華纔是晉升的唯一標準。所以周吉文在短短几年裡,就從普通的科員歷任副科長,再到現在的科長,軍校也是飆升到了海軍上校,成爲海軍內僅次於胡立才的戰艦設計師。

他提出的防護巡洋艦。這個概念並不是說裝甲的形式,和後世的穹甲巡洋艦並不是同一類型的概念,防護巡洋艦的概念很簡單,本質上是巡洋艦,但只是有了一定的裝甲防護而已,至於防護方式是採用穹甲還是裝甲盒又或者是重點防護都沒有所謂。

防護巡洋艦的概念是和戰列艦、快速巡洋艦相當,主要是用途的概念區分,而不是說具體性能、技術上的區分。

周吉文上校的防護巡洋艦方案,其設計目標非常的簡單和純粹,那就是在遠洋維持帝國海軍的存在。尤其是在夏威夷、阿拉斯加或者日`本附近的中太平洋海域以及南海方向。

上述海域,基本上都是那些決戰用的鐵甲艦去不了,當代的決戰鐵甲艦受限於技術條件,基本航程只能保持在兩千海里左右,少有能夠超過三千海里的,也就是說,其作戰半徑基本在一千五百海里以下,甚至一千海里不到。

平日裡只能在自家海軍港口附近轉悠,去不了大洋深處。

但是帝國發展到現在,需要保護的海外利益也不少了。其他的不說,光光是一個夏威夷就足以讓帝國海軍頭疼了。

這兩年,帝國海軍只能是依賴幾艘老舊的木殼風帆巡洋艦來維持在夏威夷的海軍力量存在,此外就是拖了幾條小型鐵甲艦去夏威夷珍珠港當港口守衛者。

然而這樣自然是無法滿足帝國海軍對遠洋船隻的日益龐大的需求。

所以海軍看中周吉文的防護巡洋艦並不是沒有道理的。而是有着現實上的戰略需求。

該款防護巡洋艦,海軍內部的代號爲‘庫倫’,延續了以往巡洋艦採用國內城市爲名的傳統,這個代號實際上就是預定的首艦艦名,不出意外的還會是級名。

庫倫級防護巡洋艦,設計標準噸位爲三千二百噸。採用鐵肋木殼的船體,防護上,外層會敷設一層比較薄,只有一點五寸的鍛鐵裝甲,這層薄裝甲主要是用來抵抗榴彈的。在重點部分則是採用逐漸增厚,最厚處達到了四點五寸。

動力上採用風帆蒸汽混合動力,而該艦再一次迴歸蒸汽風帆混合動力模式,也是說明了帝國海軍對蒸汽動力以及風帆的糾結,去年帝國一度掀起了徹底放棄風帆的呼聲,並且很快就是那些主力鐵甲艦上的風帆給拆掉了,只留下一根光禿禿的瞭望桅杆。

但是沒有風帆後,戰艦的續航能力是大幅度下降,而這對於預訂活動在大洋深處的庫倫級來說是很難接受的,所以海軍不得不又把風帆給搬上了軍艦。

蒸汽機則是採用一座標準的水平往復式蒸汽機,搭配兩座燃煤鍋爐,最大功率可達一千八百匹馬力,純蒸汽動力下最高航速十六節。

武備上,前後各有一座半封閉式旋轉單裝炮塔,各自配屬一門兩百毫米後裝艦炮,中央炮廊的兩側,總共部署了八門一百五十毫米的副炮,船體的前後左右,還部署總數四門的單裝八十毫米後裝炮。

船體設計上,加入了今年最爲流行的撞角。

而該艦作爲一款遠洋巡洋艦,

其續航能力纔是重點,該艦在純蒸汽動力下,續航能力高達四千五百海里。如果加上風帆輔助的話,該艦足以從日`本東京出發,然後不用經過煤炭的補給就直抵夏威夷。

而今天,那些來參加招標的造船廠高管們,就是爲了爭奪庫倫號以及後續艦的訂單!(。)

第401章 與民同樂第609章 阿根廷人的震驚第178章 夏季攻勢第682章 儲君人選第410章 海陸分家第89章 湖州之危第308章 勝了嗎?第511章 武裝倒幕第42章 勝負在此一舉第340章 江南大學第639章 聯合調查局插手第247章 沈馳雲的野望第212章 蘇北大戰初起第四百而十二章 獨特的上海第180章 帝國海軍在行動(一)第80章 扶持軍工第463章 編修清史第241章 戰略之爭第664章 漢化改革第6章 辦團練捐道員第667章 俄土戰爭的連鎖反應第3章 比爛的戰爭第271章 御前戰略會議第187章 逃跑和封賞第506章 寧滬線試運營第76章 亂世重典第177章 江南礦務公司第639章 聯合調查局插手第212章 蘇北大戰初起第696章 太子出訪第171章 整編擴充計劃第353章 都興阿的決斷第225章 攻克宿遷第279章 洋人出兵第526章 登陸進攻第653章 新式步槍選型第389章 逃亡之路第675章 捷報頻傳第640章 郭龍雲面聖第381章 九江湖口第461章 林德步槍改進型第92章 抽十殺一第671章 石油和南洋第529章 騎虎難下第133章 協防團和鎮江第473章 新疆設省第584章 二等鐵甲艦的爭論第261章 李鴻章的戰俘生涯第204章 官員任免事第206章 六安總攻第91章 攻城第289章 慘勝第693章 中亞叛亂第13章 見黃宗漢第2章 土匪危機第567章 他們的戰爭(一)第706章 凌晨海戰第46章 他敢打嗎第636章 風波起第487章 報童賣報第147章 圍攻杭州第556章 全球海軍的變革第606章 中島佐木第349章 官督商辦第71章 擴軍五千第453章 軍方人事調整第416章 外憂內困第80章 扶持軍工第510章 扶爛泥上牆第566章 戰艦和炮臺的較量第439章 財政和軍費第109章 四千對四萬第472章 工業井噴第472章 工業井噴第573章 東北大開發第75章 井噴式發展第592章 作秀第393章 雪地逃亡第502章 戰爭一觸即發第778章 中美勾結第484章 薛煥入閣第55章 輕鬆勝利第507章 津浦線開建第643章 培養體系第200章 福建延平第652章 120毫米重炮第509章 中英寧上海條約第561章 阿拉斯加特遣艦隊第142章 革職下獄第110章 崩潰和追擊第406章 長沙春寒第474章 日`本局勢第129章 火炮和戰馬第6章 辦團練捐道員第116章 彈劾和防備第191章 清軍南援第178章 夏季攻勢第559章 句容馬第392章 走投無路第260章 騎兵追殺
第401章 與民同樂第609章 阿根廷人的震驚第178章 夏季攻勢第682章 儲君人選第410章 海陸分家第89章 湖州之危第308章 勝了嗎?第511章 武裝倒幕第42章 勝負在此一舉第340章 江南大學第639章 聯合調查局插手第247章 沈馳雲的野望第212章 蘇北大戰初起第四百而十二章 獨特的上海第180章 帝國海軍在行動(一)第80章 扶持軍工第463章 編修清史第241章 戰略之爭第664章 漢化改革第6章 辦團練捐道員第667章 俄土戰爭的連鎖反應第3章 比爛的戰爭第271章 御前戰略會議第187章 逃跑和封賞第506章 寧滬線試運營第76章 亂世重典第177章 江南礦務公司第639章 聯合調查局插手第212章 蘇北大戰初起第696章 太子出訪第171章 整編擴充計劃第353章 都興阿的決斷第225章 攻克宿遷第279章 洋人出兵第526章 登陸進攻第653章 新式步槍選型第389章 逃亡之路第675章 捷報頻傳第640章 郭龍雲面聖第381章 九江湖口第461章 林德步槍改進型第92章 抽十殺一第671章 石油和南洋第529章 騎虎難下第133章 協防團和鎮江第473章 新疆設省第584章 二等鐵甲艦的爭論第261章 李鴻章的戰俘生涯第204章 官員任免事第206章 六安總攻第91章 攻城第289章 慘勝第693章 中亞叛亂第13章 見黃宗漢第2章 土匪危機第567章 他們的戰爭(一)第706章 凌晨海戰第46章 他敢打嗎第636章 風波起第487章 報童賣報第147章 圍攻杭州第556章 全球海軍的變革第606章 中島佐木第349章 官督商辦第71章 擴軍五千第453章 軍方人事調整第416章 外憂內困第80章 扶持軍工第510章 扶爛泥上牆第566章 戰艦和炮臺的較量第439章 財政和軍費第109章 四千對四萬第472章 工業井噴第472章 工業井噴第573章 東北大開發第75章 井噴式發展第592章 作秀第393章 雪地逃亡第502章 戰爭一觸即發第778章 中美勾結第484章 薛煥入閣第55章 輕鬆勝利第507章 津浦線開建第643章 培養體系第200章 福建延平第652章 120毫米重炮第509章 中英寧上海條約第561章 阿拉斯加特遣艦隊第142章 革職下獄第110章 崩潰和追擊第406章 長沙春寒第474章 日`本局勢第129章 火炮和戰馬第6章 辦團練捐道員第116章 彈劾和防備第191章 清軍南援第178章 夏季攻勢第559章 句容馬第392章 走投無路第260章 騎兵追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