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都興阿的擔憂

目前施清瑄現在可以動用的兵力,即第六軍各部有第一師、第八師、第九師、第九協防師、第二騎兵團,另外尚有配合作戰,主要擔負後勤線維護、跟進控制已有佔領地等輔助任務的六個協防師。

四師一團的主力部隊有兩萬四千人,六個協防師約兩萬五千人左右,兩者相加這施清瑄麾下的總兵力大約在五萬人。

兵力比當初的濟南戰役時還要強一些。

而施清瑄要北上,主要面對的敵人就是都興阿統帥的清軍。

濟南戰役戰敗後,逃回直隸的都興阿雖然受到了咸豐帝的嚴厲懲治,被罰了一個革職留任,戴罪立功。但是基本沒有動搖他在清廷北方地區的支柱作用。

沒辦法,都興阿和僧格林沁不同,僧格林沁率領的部隊都是清廷中央控制的軍隊,咸豐對他是想用就用,想殺就殺,但是都興阿卻是不同,這清廷的新軍可是他一手編練的呢,咸豐帝如果把都興阿給徹底撤職或者斬殺之類的,估計這大清陸軍自己都得先亂起來。

從京畿練軍、直隸聯軍時代開始,都興阿就是牢牢掌控着清廷新軍,後續這些練軍改編爲大清陸軍後,這支新軍依舊歸屬他的統轄之下,而他也是被清廷委任爲全權督辦江南北軍務大臣。

論起1858年時期都興阿在清廷內的權勢,遠遠超過了清末時期袁世凱的權勢。

只是權勢雖然不減,但是他麾下的新軍卻是越打越少,他自己從山東敗退、麾下大將納德從河南敗退,這不僅僅丟了山東和河南,而且讓大清陸軍,嗯。也就是都興阿麾下的新軍折損過半。

而納德麾下的第三鎮、第六鎮更是可以說是全軍覆沒,納德最後不得不帶着千人殘兵退入山西。

都興阿已經命令納德退守山西,同時利用現有殘部以及山西、陝甘等地的練軍重編第三鎮和第六鎮。

而都興阿自己則是率領麾下部隊在直隸展開佈防。趁着施清瑄在德州休整的這一段時期,他把直隸、東北等地編練不久的一些新兵還有直隸和東北。熱河等地區的練軍都一股腦的補充到麾下新軍中,並進行了緊急訓練。

總算是初步恢復了過來。

但是其數量上雖然已經恢復到了將近三萬人,然而不管是士兵素質以及裝備水平,還是說士氣方面對比以前都是已經大爲下降。

這樣情況下,都興阿心中並沒有多少的把握能夠擋住施清瑄的北上。

直隸天津。

身穿一身新軍軍服,披着呢料外套的都興阿獨自站在書房,看着窗外的雪花飄揚。

這已經不是天津的第一場雪了,早在十二月初的時候。天津這邊就已經下了一場小雪,如今的第二場雪似乎還要更大一些。

儘管如今北國雪花飄揚可能會拖延南方中華軍的北上步伐,但是對都興阿麾下的清軍也是造成了不小的麻煩。

比如說現在都興阿麾下的清軍冬衣不是很充足,如今大雪飄揚,氣溫驟降,對部隊的影響比較大!

如今已經是大雪天氣了,但是清廷那邊只給都興阿的軍隊籌集了不到半數的冬裝,都興阿氣的想要罵人,但是兵部那邊卻是說缺少經費,無法提供更多的冬裝棉衣。

這讓都興阿相當不爽?朝廷雖然已經窮的叮噹響。但是真的沒錢了嗎?連冬衣的錢都拿不出了嗎?不可能。

誠然在過去幾年裡,爲了編練新軍已經耗費了清廷的絕大部分收入,戶部那邊的庫房已經是空的可以餓死老鼠了。但是京師裡頭的諸多王公貴族們依舊過這醉死夢生的生活,上個月咸豐爲了湊集軍費支持都興阿的戰爭,試過讓朝廷官員以及王公貴族們捐獻。

但是最後捐獻上來的錢財一共只有十五萬兩銀子,而其中十萬兩還是咸豐從內庫裡拿出來的,偌大一個京師裡家財百萬的官員以及王公們多不勝數,但是竟然只捐獻了五萬兩銀子。

這個數字甚至都沒有都興阿當初在山東駐防時,自行搜刮地方而得的十分之一。

想到這裡,都興阿是忍不住的輕聲嘆氣,這大清陸軍說是朝廷的軍隊。但養軍卻是得靠他自己。

都興阿編練的大清陸軍,每年所需的軍費也不少。戶部那邊只給一部分,而大頭還得依靠都興阿自行在地方上籌集。主要是在山東、河南、山西、直隸四省的厘金以及鹽政作爲主要支撐。

但是即便如此還是不夠的,所以有一部分軍費是靠向地方攤派所得,比如說駐防某地的時候,直接向當地富商士紳們進行攤派,要錢要糧。

當然了,你不能說都興阿撈錢是爲了中飽私囊,迫害地方之類的,而是不得已而爲之,這不向地方伸手的話,都興阿根本就養不起十幾二十萬的大軍。

嗯,這種事以前林哲就幹過,尤其是餘勝軍剛崛起的1853年和1854這兩年,基本上每到一個地方就會用各種手段進行攤派。

這不,朝廷那邊不給都興阿冬衣,也沒有經費給,但是將士們不可能一直穿着秋裝作戰啊,所以都興阿只能是從新軍裡的小金庫裡頭自己掏錢,然後用以採購冬衣。

如今直隸地區大範圍下雪,但是這雪也不可能一直下,等大雪停了恐怕德州那邊的中華逆軍就會大舉北上了吧!

都興阿並不認爲德州的施清瑄會坐等數月,等到明年開春後再北上,因爲這樣固然可以等天氣好轉,但是也會給予清軍更多的緩衝準備時間。

都興阿想是這麼想,但是沒指望過施清瑄真的會這麼做。

所以哪怕是大雪紛飛,他依舊讓麾下的軍隊加強各種防禦工事的構築,尤其是滄州那邊,在過去的將近一個月裡一直都在進行大規模的工程施工,就是想要打造一個防禦堡壘出來,阻擋中華軍的北上。

至於爲什麼要在滄州構築防禦工事,這是因爲滄州剛好是在京杭大運河,同時也是德州之後,運河沿岸的下一個重要城市。

而滄州之後,就是天津,天津之後就是北平。

仔細研究中華軍的諸多進攻路線,那麼就會發現他們嚴格遵循了一個原則,那就是基本按照主要的水路前進,以前沿着長江西進,現在沿着運河北上,後續沿着黃河東進濟南,再沿着黃河西進河南開封、鄭州、洛陽等。

哪怕是在廣東,當第三軍進軍廣西的時候,也是沿着珠江水系裡的西江進軍!

之所以造成中華軍的大規模軍事行動都是沿着主要江河進行,這是因爲運輸補給的限制。

中華軍現在每日消耗的後勤物資對於後世軍隊而言不算什麼,估計也就是輕步兵的水平,但是對於十九世紀中期而言,其物資的消耗水平卻是相當高的,因爲中華軍不僅僅人多炮多,而且役用騾馬的數量也非常龐大,部隊作戰需要大量的炮彈以及火藥等,而更多的還是糧食草料等。

同時儘管可以在佔領地就地徵集一部分物資,但是往往中華軍的進軍路上,不是赤地千里就是民不聊生。

1857年初,中華軍首次大規模西進,攻克南京後繼續進軍皖南地區,那地方都是連年征戰,種地的老百姓不是被挾裹帶走就是自己跑掉,剩下的也是被亂兵殺死或者乾脆自己餓死。在這樣的地方基本不用指望能夠就地徵集到足夠的糧食補給,甚至有時候你還得用軍糧去救濟當地的百姓。

北上山東、河南等地的時候,雖然這些地方不至於民不聊生,但是這些地方也不是什麼產糧大省,而這兩個地方又都是人多地少的地區,當地百姓種的糧食都不夠自己吃的。

爲什麼皖北地區的捻軍能夠風行起來,就是當地百姓吃不飽嘛。

這種情況下十幾萬中華軍如果到這些地方徵集糧食,那麼就會從當地百姓手中搶走口糧。

如今的中華軍已經不是早期的餘勝軍了,也不是喜歡搶走所有東西包括人口的太平軍,也不是和土匪沒啥兩樣的清軍舊軍,是不可能到了一地方就大規模搶掠當地民衆的口糧。

這種事中華軍幹不出來!

目前爲止,基本上各地作戰的中華軍是很少直接就地爭糧滿足軍需,即便是就地徵糧,一般也是軍需部那邊從當地直接購糧,而不是說直接搶。

大部分糧食、豆料等生活物資還是從後方運輸上來。

所以可以看到第六軍北上作戰的時候,後面是跟着一大票的船隊,沒有後頭船隊隨時提供的物資支援,第六軍半個月都支撐不下去。

如此也就可以判斷出,中華軍對於大規模運輸是比較依賴的,而在鐵路出現並大規模運用之前,中華軍要對前線部隊保持大規模的運輸補給,就必須依賴航運了。

如此也就可以判斷出,京杭大運河對於北伐的中華軍而言,乃是一條名副其實的生命線,主要能夠在京漢大運河把中華軍給攔下來,那麼基本不用擔心中華軍會繞過京杭大運河從其他方向奔襲北平。

所以扼守京杭大運河依舊都興阿的主要任務,而要守住運河,那麼就必須在運河沿岸設防。

而滄州就是一個地方!

下一步施清瑄要執行北上戰略,滄州就是一個繞不過去的地方,必須把它拿下來才能夠繼續北上。(。)

第170章 整編擴軍會議第399章 西征展開第611章 陳月川回京第466章 海河工業區第688章 中英談判第376章 第九協防師改革第132章 隨營學堂幼年班第331章 噩夢般的慘敗第362章 中英上海條約第521章 裕祥號事件第557章 海軍五年計劃第376章 第九協防師改革第554章 四國條約第358章 第六軍渡江第120章 先賞後剿第301章 勢均力敵第338章 科舉改革第450章 工業基礎第425章 提親第446章 龐大訂單第552章 英國人的顧慮第492章 中薩鹿兒島條約第564章 第一混成旅第445章 對美軍售第650章 超前的設計第563章 俄國人的恐慌第257章 最強者的對決第93章 逃兵和恐慌第290章 戰爭中的和談第453章 軍方人事調整第242章 戰略規劃第410章 海陸分家第40章 五十對八百第3章 比爛的戰爭第32章 大戰前夕第713章 英國的退縮第321章 風雲再起第611章 陳月川回京第672章 彈藥告急第481章 海軍改革第531章 兩敗俱傷第704章 世界大戰的邊緣第441章 鐵甲艦第405章 湘軍動亂第182章 驚天巨響第180章 帝國海軍在行動(一)第35章 太平軍的撤退第567章 他們的戰爭(一)第636章 風波起第213章 兩軍聯合第350章 降臣李鴻章第287章 聯軍總攻第236章 腥風血雨第627章 新港公司第33章 炮彈下的盾牌第406章 長沙春寒第58章 價值百萬的上海第115章 刺刀衝鋒第481章 海軍改革第62章 破城第216章 戰爭風暴來臨第297章 廣州失陷第171章 整編擴充計劃第151章 三拒勸進第412章 英俄威脅第551章 聯軍登陸夏威夷第595章 性能和成本的取捨第167章 林安飛回京第449章 出兵越南第623章 後裝野戰炮第99章 撤軍和追擊第682章 儲君人選第703章 帝國海軍在行動(二)第85章 大婚第587章 嫦娥號裝甲巡洋艦第77章 商貿區風雲第188章 營造皇宮第316章 國宴第70章 圖謀江海北關第217章 北上迎敵第580章 帝王寂寞第643章 方家第327章 傾巢而出第87章 林成庭南犯第567章 他們的戰爭(一)第213章 兩軍聯合第700章 戰爭,起!第94章 狂傲第295章 炮臺和火炮第331章 噩夢般的慘敗第619章 海軍行政改革第228章 教育和留學第24章 新軍服和軍銜第271章 御前戰略會議第571章 鐵路網的野心第643章 培養體系第157章 圍魏救趙第511章 武裝倒幕第38章 身陷危機第125章 林成庭東進
第170章 整編擴軍會議第399章 西征展開第611章 陳月川回京第466章 海河工業區第688章 中英談判第376章 第九協防師改革第132章 隨營學堂幼年班第331章 噩夢般的慘敗第362章 中英上海條約第521章 裕祥號事件第557章 海軍五年計劃第376章 第九協防師改革第554章 四國條約第358章 第六軍渡江第120章 先賞後剿第301章 勢均力敵第338章 科舉改革第450章 工業基礎第425章 提親第446章 龐大訂單第552章 英國人的顧慮第492章 中薩鹿兒島條約第564章 第一混成旅第445章 對美軍售第650章 超前的設計第563章 俄國人的恐慌第257章 最強者的對決第93章 逃兵和恐慌第290章 戰爭中的和談第453章 軍方人事調整第242章 戰略規劃第410章 海陸分家第40章 五十對八百第3章 比爛的戰爭第32章 大戰前夕第713章 英國的退縮第321章 風雲再起第611章 陳月川回京第672章 彈藥告急第481章 海軍改革第531章 兩敗俱傷第704章 世界大戰的邊緣第441章 鐵甲艦第405章 湘軍動亂第182章 驚天巨響第180章 帝國海軍在行動(一)第35章 太平軍的撤退第567章 他們的戰爭(一)第636章 風波起第213章 兩軍聯合第350章 降臣李鴻章第287章 聯軍總攻第236章 腥風血雨第627章 新港公司第33章 炮彈下的盾牌第406章 長沙春寒第58章 價值百萬的上海第115章 刺刀衝鋒第481章 海軍改革第62章 破城第216章 戰爭風暴來臨第297章 廣州失陷第171章 整編擴充計劃第151章 三拒勸進第412章 英俄威脅第551章 聯軍登陸夏威夷第595章 性能和成本的取捨第167章 林安飛回京第449章 出兵越南第623章 後裝野戰炮第99章 撤軍和追擊第682章 儲君人選第703章 帝國海軍在行動(二)第85章 大婚第587章 嫦娥號裝甲巡洋艦第77章 商貿區風雲第188章 營造皇宮第316章 國宴第70章 圖謀江海北關第217章 北上迎敵第580章 帝王寂寞第643章 方家第327章 傾巢而出第87章 林成庭南犯第567章 他們的戰爭(一)第213章 兩軍聯合第700章 戰爭,起!第94章 狂傲第295章 炮臺和火炮第331章 噩夢般的慘敗第619章 海軍行政改革第228章 教育和留學第24章 新軍服和軍銜第271章 御前戰略會議第571章 鐵路網的野心第643章 培養體系第157章 圍魏救趙第511章 武裝倒幕第38章 身陷危機第125章 林成庭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