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小農經濟在瓦解

李忠仁根本就不怕劉光宗這個羅江縣令。

一方面。

他自己是羅江縣的議員,還是羅江縣的納稅大戶。

劉光宗如果要在羅江縣做出點政績——按照現在大明朝廷的標準,收稅比之前更多的就是政績好。

現在這大明朝廷對官員的提拔有那麼點“唯GDP論”的意思。

貧富差距和土地、財富集中化的現象很嚴重。

“李議員,本官當然知道你有道理,所行也不違國法,但國法不外乎人情,這王阿生也是大橋鎮人,本地本鄉的,你怎麼就不能講點人情。”

“劉大人,我李某人做事,講究的是合禮合法,我李某人現在是買賣人,只要不違國法,那自然是怎麼盈利怎麼來的。我要是把地租給他,他有本錢投入麼?這地沒有本錢投進去,好好的地沒幾年就要被糟蹋了,他自己吃不飽,我也收不上來幾個子。現在反而對我對他都好,無論是去成都還是上海,都能找得到工的,現在上海缺工,咱們四川人最近去那裡的可有不少,再不濟,去東北啊,去了就有一百畝的土地,總比留在家鄉苦挨好多了。不瞞你說,我家三個兒子,我打算讓老大繼承家業,老二老三去新大陸闖蕩。”

李忠仁此言非虛。

因爲李忠義從新大陸託人帶了信回來了。

新大陸是好地方啊。

那地方的土著傻得很,而且地盤肥沃,比之四川都有過之而不無極。

現在去,戶均就是一百二十畝地。

而且只要稍微認識點文字的,基本上都能當官!

說起來也是一把辛酸淚。

李忠仁自己是學霸。

但是他幾個兒子,都沒有繼承他的學霸基因。

大兒子十六歲了,在學校成績一言難盡。

二兒子三兒子反而喜歡舞刀弄槍,對讀書根本沒什麼興趣。

所以指望在四川,在國內參加科舉當官是沒指望了。

但是去了新大陸。

有李忠義的照拂,粗通文墨的老二老三,在金山總督府謀個官兒,還是很容易的。

因爲李忠義現在已經當了金山總督府屯田司的六品屯田官了。

升官的速度也很快。

劉光宗搖了搖頭。

李家的老二老三去新大陸。

和王阿生一家去東北,去南洋,甚至是去新大陸能一樣嗎?

李家老二老三去新大陸,他們老子肯定會給他們準備充足的資金,坐的船也不是非常擠,衛生條件不好的移民船,而是新大陸客運公司的客運船,船票很貴,不是一般人能負擔得起的。

有了啓動資金。

李家老大老二去了新大陸的生活可就容易多了。

甚至根據【新大陸圈地法】,李家還能僱傭一批人去新大陸圈生地!

再加上李家二爺是在新大陸當官的。

李家老二老三去新大陸,是去創業的,不是去討生活的。

而像是王阿生的這樣的貧苦人家。

肯定掏不起這萬里之外的船費。

也不會有什麼啓動資金。

所以他們只能去參加集體農莊,被安排到最危險的地方開拓。

在東北。

在黑龍江以南的土地已經開始裁撤集體農莊了。

新的集體農莊都已經安排到了外興安嶺以北的平原。

那裡雖然在地圖上屬於大明帝國。

但其實存在許多的原住民。

各種叢林中的野人部落,可是隨時可能會對漢人的集體農莊發動襲擊的。

在南洋,新的集體農莊被建在了幾內亞島上,也是要和當地的土著進行鬥爭的。

在西域、唐努烏梁海農耕之地也開始建立起集體農莊。

這些地方是邊疆,和一些遊牧部落接近,也不是很太平。

總之。

像是王阿生這樣的要去參加集體農莊,那就只能去最危險的地方了——集體農莊,是要戰鬥的,基本上和軍戶差不多。

在不危險的地方,沒有設立集體農莊的必要。

王阿生跪在地上,一臉的絕望。

這是個什麼世道啊。

連安心種地都不行。

萬惡的資本主義制度,又把一家貧苦農民閉上了絕路。

他伏在地面,哭不出聲,眼淚都流乾了。

坐在公堂上的劉光宗張了張嘴,臉色煞白,雙眸噙着淚水。

在這一刻。

劉光宗是真的想要個掛印而去。

以對這個逼死人的世道進行卑微的抗議。

劉大人是個好官啊。

他一咬牙。

決定要把這個故事通過奏摺送到中都。

雖然他知道,皇帝十有八九是看不到這個故事的。

但他還是要寫,還是要說。

聖天子,垂拱而治。

與民生息纔是正途。

豈能逼着天下農人遠行萬里,去什麼大東北,大西北,南洋,新大陸開拓?

如果有機會,他還要殿前死諫。

要天子抑制兼併,壓制驅佃,與民生息!

而要做到這一切,就還是要做官才行。

擁有遠大理想的劉縣令深吸一口氣,看着伏在地上的王阿生嘆了一口氣。

反而是李扒皮冷哼一聲:“王阿生,你可別怪我,這田地是我的不是你的,我要收回來自己種,而且還給你免了之前前欠的田租了,我可是仁至義盡,而且去關外,去南洋,去西北,去新大陸都是出路,去了,就有一百多畝的地,比在四川舒服多了,像是你這樣的身無分文的,去闖一闖如何不好。”

王阿生擡起眼,盯着李忠仁,惡狠狠的說道:“李扒皮,你說的輕巧,你怎麼不去啊?遠行萬里,九死一生,真要是那麼輕輕鬆鬆得到一百多畝地,人早就擠破頭去了、”

“現在不是擠破頭嗎?別的不說,就咱們大橋鎮這兩年走了多少人你又不是不知道?要得富貴,又不敢博,活該你一家窮死。”聽到王阿生直呼自己李扒皮,李忠仁臉色也黑了下來。

“都別吵了!”

劉光宗被兩個大橋鎮的傢伙吵得有些頭大了。

“王阿生,去集體農莊也不是九死一生,應該說是九生一死.”劉光宗苦笑道。

其實九死一生也是誇張了。

現在大明帝國的醫療產業是很發達的,至少抗菌藥是管夠。

所以路上折損率比不算高。

一百個人裡面,死個三四個左右。

因爲羅江縣要協助移民,送到目的地了,能得個十幾塊錢的回扣。

所以劉光宗還是清楚的。

而且押送的官員也不可能讓人死那麼多。

人死多了。

這一路上的路費、伙食費可就要虧本了。

移民公司是按照人頭給錢的。

死人人家又不要。

“我上有八十老母,若遠行萬里,老母如何?”

劉光宗有些爲難:“那就不帶老母去,交給族人撫養,縣衙再資助一二,如何?”

王阿生磕了個頭,說道:“多謝劉大人,大人大恩,草民沒齒難忘古話有說,父母在,不遠遊,小的不能做不孝子,小的就去成都,找個餬口差事。”

劉光宗點了點頭:“難得一片孝心,這樣吧,本官有個同窗在成都開了個水泥廠,本官看你個孝子,就推薦你和你家老大老二去他哪裡做工吧,你家老二都十六歲了,不算童工,三個人每人每天都有三毛,一天九毛錢,一個月都有二十多塊錢了,足夠你養活一家了。還有啊,成都的紡紗廠是會招女工的,可以讓你媳婦和閨女去試試。”

王阿生聞言連連磕頭道謝。

現在成都的工人工資不高。

但王阿生有兩個兒子,兩個女兒。

除了小女兒只有十三歲,算童工之外。

其他的都是十六歲以上,都可以按照成人工人算工錢。

女工價錢低一點,一天只有兩毛錢。

女童工一天只有一毛錢。

這樣算下來。

王阿生一家五口如果能找到工作。

他和兩個兒子,一天九毛。

媳婦和大女兒,一天四毛。

小女兒一天一毛。

做一天有一塊四。

這個收入可真的不低了。

而且工廠一般還管兩頓飯。

也就是說,如果沒什麼消費的話。

這個錢,是純賺的。

一家子租個房子,再養個老母親。

每個月能攢個十幾二十塊了。

雖然城裡面生活成本高。

但比起當佃戶,其實去城裡面討生活,過得其實要比當佃戶好的。

四川發生的事情,朱皇帝當然是不知道的。

但其實他很清楚現在大明朝在發生什麼。

傳統的小農經濟,逐漸在瓦解。

大明朝的農村開始朝着一個新的時代轉型。

轉型的過程是痛苦的。

尤其是那些實際承擔了轉型的代價的底層農人們。

大明帝國和之前所有的王朝都不同。

朱皇帝建立的這個王朝,正在以最深刻的方式影響着這個古老的國度。

老樹上腐朽的枯木和老皮在掉落。

取而代之的新芽,卻並不知道能否給這一株古木帶來真正的新生。

此時此刻。

朱皇帝在自己的江北行宮接見來自朝鮮的一些大臣。

身穿着紅袍的朝鮮大臣們跪了一地,不少人還在低聲抽泣。

“皇上.平壤被攻破了。”

朝鮮在中都的打成紛紛來到江北行宮,向朱皇帝哭訴。

正在說話的是趙甲坤,趙甲坤現在可真的有點老淚縱橫的意思。

這顯然是被從朝鮮傳來的消息嚇壞了。

朱皇帝的臉色很平靜。

最近的國際形勢對大明帝國太有利了。

周邊沒有什麼能威脅到大明帝國核心利益的勢力。

大戰也逐漸消敉。

奧斯曼帝國爲了換取大明帝國不繼續向俄羅斯帝國輸送武器。

他們在【伊斯坦布爾條約】上簽字了。

奧斯曼帝國將蘇伊士地峽和伊斯肯德倫港通過租借的方式,租借給大明帝國99年。

與此同時。

奧斯曼帝國和大明帝國簽訂了【大明-奧斯曼關稅協定】。

雙方各自給對方最惠國待遇——兩國的商品都可以以最低關稅進入各自的市場。

不過這個條約很顯然是對大明帝國單方面有利的。

因爲大明帝國現在纔是世界工廠。

他們出口的東西太多了。

而奧斯曼帝國基本上沒有什麼東西可以出口的。

哦。

等他們有東西出口的時候——比如說當阿拉伯地區的石油開始變得有價值的時候。

給進口石油最低關稅,反而還對大明有利呢。

奧斯曼是個封閉且龐大的帝國。

現在這個國家的市場對大明徹底放開。

也就是說。

距離大明帝國的商品以奧斯曼帝國爲中轉站,大規模進入歐洲的時候也不遠了。

另外一個重要意義,就是大明帝國終於在地中海得到了一個港口。

一旦大明帝國的印度洋艦隊進入地中海。

那大明帝國就有了用武力來影響歐洲國家的能力了!

不過艦隊要進入地中海可不容易。

伊比利亞半島和西非之間的直布羅陀海峽那麼狹窄,又掌握在西班牙人手裡。

海軍要繞過好望角,再向北航行上萬裡才能抵達。

如此漫長的遠征,再打破直布羅陀海峽的封鎖線進入地中海,光是想想就覺得太難了。

如果能開通蘇伊士運河那就方便多了。

朱皇帝一百年想着,一邊冷眼看着這些朝鮮官員們的表演。

等朝鮮的官員們表演完畢之後。

朱皇帝才咳嗽一聲說道:“諸位,朝鮮之問題,不在軍事,而在於政治,在於兩班豪門對一國財富權力的壟斷。”

“臣臣等萬死。”

朱皇帝還沒把話說完呢。

一羣朝鮮官就急忙開始磕頭了。

朝鮮走到現在這個局面,和兩班肯定是脫不了干係的。

不過這些人也不擔心朱皇帝真的拿他們開刀。

畢竟。

大明十四皇子要做朝鮮王,還是離不開這些人的。

朱皇帝卻似乎對官員們的磕頭沒什麼興趣。

他繼續說道:“朝鮮的核心問題在於兩班特權和土地兼併,兩班不納糧,不服役,又壟斷了朝鮮官職,以至於底層沒有任何上升之路,至於土地兼併,全朝鮮七八成的土地都在幾個大戶手裡,這樣嚴重的土地集中,真可謂是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底下的大臣們頭頂在地上,不敢言語,但身體卻開始發抖了。

聽這一番話的意思.

天子,是要向兩班動刀了啊。

“大明既爲朝鮮之父,那朕自然是對朝鮮百姓負有責任的,既然朝鮮問題根源在此,自不可能視而不見,兩班需要取消特權,給朝鮮百姓平分朝鮮的土地!爾等若是贊同,就追隨朕的十四子,等朝鮮平定,必有公侯之位,若不贊成,現在回去投靠東學黨去吧。”

第382章 決戰的打算第326章 印度諸侯要地盤,平西藩要女人!第14章 東亞海權之戰第132章 大明要講禮第359章 蘇伊士地峽和地中海駐軍第413章 不想成爲奴隸主的奴隸不是好奴隸第6章 您的人民在看着呢第385章 如何破鐵絲網?第165章 大英私掠船VS福建海賊!第429章 明艦的優勢第79章 造反花錢如流水【求全訂】第420章 極盡哀榮第91章 很勇的八旗小公爺第81章 十大產業和南洋殖民【求全訂】第310章 無納稅,無代表!第249章 大明的無敵天兵第357章 這是警告第24章 基於規則的秩序,納稅和鑄幣權!【求第269章 四打一,應該能贏吧?第333章 金山,好名字啊!第365章 懸賞令!敵人已經動手了!第278章 沙皇的利刃第459章 90萬VS160萬!第34章 軍火貿易和對日圖謀【求收藏,求追讀第300章 庫倫條約第326章 印度諸侯要地盤,平西藩要女人!第131章 入江寧,祭孝陵第329章 覆滅的帝國和強盜第343章 還有意外收穫第393章 再遠就管不到了第105章 水潑不進的贛州城第398章 大明外交官在巴黎第25章 南洋貿易共同聲明【求收藏求追讀求推第247章 公審,要依禮治國啊!第296章 新西班牙艦隊的覆滅第284章 父愛如山第84章 親手開啓大工業時代!【求追訂】第139章 朱首富,快支持一下朝廷吧!第315章 儒生VS工人第339章 獨佔新大陸的關鍵是人口第12章 蘭芳羅家大姐頭第216章 皇帝VS天王第415章 東非插旗第48章 造不如買【求收藏,求追訂】第106章 什麼叫做降維打擊啊第76章 朱明王的大廣東工業圈計劃【求全訂】第3章 小小的炮兵系畢業生第191章 乾隆:朕非亡國之君。第289章 完全淪陷的日本第405章 二代接班之事第211章 戰中原,二打一!第220章 近衛騎兵,衝鋒!第457章 北方鏖戰:孤軍深入第428章 艦艏迎敵有問題第216章 皇帝VS天王第388章 匍匐前進第99章 安靖湖南,湘湖子弟多才俊。第78章 指生爲死和旗將漢兵【求全訂】第275章 完了,明軍指揮官太嫩了!第202章 不平等條約來了第337章 資本主義的農業第45章 怎麼就死了呢?【求收藏,求追讀】第171章 都有明式裝備啊第202章 不平等條約來了第232章 八旗確實是振作起來了!第24章 基於規則的秩序,納稅和鑄幣權!【求第25章 南洋貿易共同聲明【求收藏求追讀求推第397章 歐洲文明的東方之盾第159章 祖國在召喚你,波拿巴!第420章 極盡哀榮第41章 兵對兵,貨比貨【求收藏,求追讀】第342章 牢籠智士是自縛手腳第281章 琉球突變第395章 法蘭西人的皇帝第20章 綁得太不正經了【求收藏求追讀求推薦第219章 山海關,正定府,千里北國遍烽火。第135章 東方干預艦隊?第468章 撤?第345章 資本主義的工業第424章 一戰定乾坤!第194章 印度洋海權之戰!第382章 決戰的打算第302章 不要鬧大了第8章 明主!真的是明主!第21章 又送妹子又送地盤【求收藏求追讀求推第39章 明軍的大秀【求收藏,求追讀】第196章 賠款割地和不平等條約都要來了!第252章 人人持槍,人人平等第173章 福大帥跳河記第66章 發揮火力的優勢【求收藏,求追讀】第383章 射擊速度和迎彈面第368章 沒規矩的新大陸人第351章 明蘇也是可以聯合的第219章 山海關,正定府,千里北國遍烽火。第462章 領袖地位是打出來的!第286章 新舊日本之王第443章 王對王,朱皇帝VS拿破崙!第265章 還在玩排隊槍斃啊第131章 入江寧,祭孝陵第182章 聯清抗明!
第382章 決戰的打算第326章 印度諸侯要地盤,平西藩要女人!第14章 東亞海權之戰第132章 大明要講禮第359章 蘇伊士地峽和地中海駐軍第413章 不想成爲奴隸主的奴隸不是好奴隸第6章 您的人民在看着呢第385章 如何破鐵絲網?第165章 大英私掠船VS福建海賊!第429章 明艦的優勢第79章 造反花錢如流水【求全訂】第420章 極盡哀榮第91章 很勇的八旗小公爺第81章 十大產業和南洋殖民【求全訂】第310章 無納稅,無代表!第249章 大明的無敵天兵第357章 這是警告第24章 基於規則的秩序,納稅和鑄幣權!【求第269章 四打一,應該能贏吧?第333章 金山,好名字啊!第365章 懸賞令!敵人已經動手了!第278章 沙皇的利刃第459章 90萬VS160萬!第34章 軍火貿易和對日圖謀【求收藏,求追讀第300章 庫倫條約第326章 印度諸侯要地盤,平西藩要女人!第131章 入江寧,祭孝陵第329章 覆滅的帝國和強盜第343章 還有意外收穫第393章 再遠就管不到了第105章 水潑不進的贛州城第398章 大明外交官在巴黎第25章 南洋貿易共同聲明【求收藏求追讀求推第247章 公審,要依禮治國啊!第296章 新西班牙艦隊的覆滅第284章 父愛如山第84章 親手開啓大工業時代!【求追訂】第139章 朱首富,快支持一下朝廷吧!第315章 儒生VS工人第339章 獨佔新大陸的關鍵是人口第12章 蘭芳羅家大姐頭第216章 皇帝VS天王第415章 東非插旗第48章 造不如買【求收藏,求追訂】第106章 什麼叫做降維打擊啊第76章 朱明王的大廣東工業圈計劃【求全訂】第3章 小小的炮兵系畢業生第191章 乾隆:朕非亡國之君。第289章 完全淪陷的日本第405章 二代接班之事第211章 戰中原,二打一!第220章 近衛騎兵,衝鋒!第457章 北方鏖戰:孤軍深入第428章 艦艏迎敵有問題第216章 皇帝VS天王第388章 匍匐前進第99章 安靖湖南,湘湖子弟多才俊。第78章 指生爲死和旗將漢兵【求全訂】第275章 完了,明軍指揮官太嫩了!第202章 不平等條約來了第337章 資本主義的農業第45章 怎麼就死了呢?【求收藏,求追讀】第171章 都有明式裝備啊第202章 不平等條約來了第232章 八旗確實是振作起來了!第24章 基於規則的秩序,納稅和鑄幣權!【求第25章 南洋貿易共同聲明【求收藏求追讀求推第397章 歐洲文明的東方之盾第159章 祖國在召喚你,波拿巴!第420章 極盡哀榮第41章 兵對兵,貨比貨【求收藏,求追讀】第342章 牢籠智士是自縛手腳第281章 琉球突變第395章 法蘭西人的皇帝第20章 綁得太不正經了【求收藏求追讀求推薦第219章 山海關,正定府,千里北國遍烽火。第135章 東方干預艦隊?第468章 撤?第345章 資本主義的工業第424章 一戰定乾坤!第194章 印度洋海權之戰!第382章 決戰的打算第302章 不要鬧大了第8章 明主!真的是明主!第21章 又送妹子又送地盤【求收藏求追讀求推第39章 明軍的大秀【求收藏,求追讀】第196章 賠款割地和不平等條約都要來了!第252章 人人持槍,人人平等第173章 福大帥跳河記第66章 發揮火力的優勢【求收藏,求追讀】第383章 射擊速度和迎彈面第368章 沒規矩的新大陸人第351章 明蘇也是可以聯合的第219章 山海關,正定府,千里北國遍烽火。第462章 領袖地位是打出來的!第286章 新舊日本之王第443章 王對王,朱皇帝VS拿破崙!第265章 還在玩排隊槍斃啊第131章 入江寧,祭孝陵第182章 聯清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