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乾隆死而定江南?

乾隆來回踱了幾步。

終於下定了決心。

“移駐南昌!誘使逆明攻贛州!”

乾隆重新看向諸臣。

“福康安,你領兩萬包衣軍、三千健銳營、三千蒙古騎兵、一千索倫騎兵南下贛州,歸阿桂節制!”

“臣領命!”

“全軍拔營,走水路入南昌!”

乾隆擡起頭,目光灼灼。

“朕要和朱道樺來個王對王!朕壓下去了,就看朱道樺敢不敢來了!”

那大軍就要咬住乾隆的大軍,最好的結果當然就是

把乾隆的性命留在江西。

如果乾隆敢進江西。

一方面說明他聰明,是可造之材,另外一方面也說明他對於朱明王的諸多講話、政策都很瞭解,認同。

“這個林鶴是什麼來頭?”

這次湖南攻略非常成功。

廣東當地的豪富。

幾乎就是二取一了。

爲了平衡這些高門勢力。

提拔更多的平民子弟爲官就顯得很有必要了。

已經不只是大清朝了。

新大明是在廣東人的擁護下立足的。

爲了儘快安靖湖南,所以許多湖南高門子弟都在湖南當地做官。

“除了建寧府和邵武府之外,其他各府都已順利拿下,現在還愚忠清韃的福建士紳官屬,除了逃到浙江的之外,大部分都在加建寧府。”

所以如果乾隆還想要在南方有所作爲的話。

那這榜眼就要給目前大明第二大省的湖南人了。

現在已經是公元1792年,農曆十二月下旬了。

湖南人,羅典的高徒。

其政治上的意味太重要了。

參考士人一共九百餘人。

“過年之後,孤王就領兵北上,先打破贛州城,再兵困南昌,孤王倒要看看,乾隆究竟有沒有膽子留在南昌府,把他手頭上的本錢都賭下去!”

“福建的行動暫緩,招波拿巴總顧問回朝!”

這些充滿着勇氣的年輕人,是要全部錄用的。

而另外一方面則是這九百多人之中有部分是從南方諸省南下廣東的年輕人。

“東路軍的情況怎麼樣了?”

朱道樺雖然要稀釋廣東了在朝廷的影響力,但是卻不會用手段去打壓,只是引進別的省份的官員,降低廣東官員的比例而已。

“讓羅芳伯、顧鬆、趙四、張洪前來議事!”

這就是一甲的全部人選了。

就在乾隆盤算着要以王對王的架勢來誘使明軍攻擊贛州城的時候。

朱道樺看了看。

一下子就吃進去兩個半省。

而且大明朝要養的官員更多。

朱道樺冷笑一聲。

其中大部分的參謀們都認爲。

“是, 王上!”

哪怕是在廣東這樣工商業氛圍濃厚的地方。

清廷絕不可能老老實實坐以待斃。

福建的泉州府、漳州府、臺灣府也已經基本掌控。

這對清廷的軍心士氣的打擊無疑是巨大的。

這部分有兩百二十一人。

這樣一來。

而就在過年之前。

此時朱道樺已經從湖南返回了廣州。

嚴如熤出身貧苦,是沒有什麼家族勢力作爲支撐的,在嶽麓書院期間研讀研究輿圖、兵法、星卜之書,尤留心兵事,頗有“經世之才”的名氣。

取了四百六十三人。

“他三天之前公開下令,江寧大營轉移到贛州,乾隆到江西了!”

所以適當的派遣官還是要的。

明清之爭,誰強誰弱。

朱道樺略一思索,便立刻讓陶必銓下去安排了。

而且時間越早越好。

按照流程。

朱道樺一愣。

名單還會在【日月報】、【大公報】這兩家算得上是新大明的官方報紙上連續刊登七天。

這也是所謂的帝王手段了——朱道樺到了這個地步,也算是無師自通了。

這豈不是就尾大不掉了?

和彭浚、歐陽厚均比起來。

新大明第一次的全國性科舉。

按照朱道樺的指示。

之所以會有這麼高的錄取率。

能辦科舉的。

潘紹光還是南洋航運公司的大股東之一, 也是韶九鐵路的重要投資人。

“王上,這是目前分數的前三十名,您看看.”

所以讓他這個福建人做這個探花郎。

大明朝的官鋪子也開張了。

大明朝廷在廣州府舉辦了一場大規模的科舉。

同時也是在政治上擡高工商業者的政治地位的舉動。

就能在這麼多士子之中考到第一名。

除此之外。

明年一月份就差不多了。

朱道樺的大明朝廷也稀釋了不少的“廣東味”。

在家世上。

由於清廷留在福建的兵力很少。

而且也可以通過此事昭告天下。

朱道樺甚至在醞釀類似於議會一樣的機構了——他的腦海中已經有了構想,等取得長江以南,他就會設置這樣一個機構,從制度上對工商業的發展進行保障。

一目瞭然!!

三甲的基本上是年齡過了三十,同時也沒有什麼特別突出的才能,在稍微培訓之後就就會外放到各地爲官。

常英瑚小心翼翼的把朱道樺圈過的名冊接了過來。

實在是因爲在廣東的大明朝廷太缺人了。

朱道樺冷笑道。

而第三名的探花郎。

朱道樺在想了想之後。

除此之外。

參謀們也給出了一條條針對性的方案。

常英瑚抱着一沓名冊進來,將本次科舉的前傻三十名的名單給了朱道樺。

大明朝在取得廣東之後,已經初步建立起教育體系。

這個林鶴才十七歲。

這方面有部分不適合爲官的學者類型的人才,會先收到道樺大學裡面去。

想要得官的讀書人還不快快投奔。

嚴如熤。

並且針對於乾隆的這些就舉動。

接下來朱道樺要在這前三十名之中選出前三名。

另外。

算是這個世界上少有的近代化的大學了。

“既然乾隆要來個王見王,那孤王可示弱!”

“大張旗鼓的來江西,乾隆哪裡來的膽子?居然想要來個王對王!”

所以這才讓這一次科舉的錄取率高到這個程度。

但是大明朝廷也不可能讓當地豪族徹底掌控地方。

這樣的話。

二甲則是年紀輕一些, 可以在行政速成班培養個半年,再放到地方爲官的。

合稱三鼎甲。

比如說。

放榜七日。

把榜眼給了嚴如熤,也是處於平衡的考慮。

“放榜吧!”

是一名來自福建的士子林鶴位列第一。

打死一個大清朝的皇帝。

朱道樺把他定爲狀元,就是要表明自己堅定的扶持工商業的決心。

東路軍沿着福建沿海, 正在攻略福州。

正式昭告天下。

清韃的皇帝都被打死了。

隨着大明對湖南、福建兩省的攻略。

也就是狀元、榜眼、探花。

讀書人的第一目標還是做官。

不可能每個人的資料都能得到。

福建一省全部納入掌控,在過了年之後。

朱道樺把目光放在排名第二十三的一個名字。

“哦?”

現在道樺大學開辦了醫學系、格物系(也就是自然科學)、理學院(不是物理,是儒家的學說和來自西方的哲學思想)、機械系、數學系。

湖南各地紛紛歸附,而且通過補充湖南士子。

潘有科是新興的工商階層的代表人物。

而一甲, 則會全部被收進政務大學堂進修, 系統的進行學習培訓,要滿三年之後纔會被外放爲官。

如今湖南、廣西安靖。

乾隆領兵到南昌自然也在參謀部的預料結果之內。

朱道樺點點頭。

朱道樺早就有人選了。

龜縮在江西贛州、南昌兩地,等着被大明整合了湖南、福建之後把他們圍困在江西。

狀元、榜眼、探花就分別來自大明朝的前三省廣東、湖南、福建。

清軍的動作也就能夠預料了。

朱道樺的道樺大學也已經開始開張了。

狀元、榜眼、探花,這三鼎甲的排位當然非常重要, 尤其是這是新大明第一次正式的全國性的科舉。

狀元給了廣東人。

雖然說做不到全民免費義務教育。

他更有可能的的動作就是儘快尋求和明軍的大規模交戰。

天下俊傑們,自然會識時務的。

科舉的錄取成績按照三甲、二甲、一甲分檔。

朱道樺說道。

朱道樺想了想,把第一名林鶴的名字落到第三, 讓這考了分數第一名的福建林鶴做了新大明第一次全國性的科舉的探花郎。

如果不是擔心步子太大了扯到蛋。

雖然錦衣衛也會對前來參加本次科舉的士子進行調查,但是錦衣衛又不是萬能的。

這種觀念上根深蒂固短時間內是很難改變的。

常英瑚看了看, 說道:“應該是從福州來的士子, 暫時不知道他的底細。”

常英瑚退出。

潘有科!

十三行同孚行行主潘紹光的弟弟。

按照分數上來說。

算是公平公正公開,各方面的心情都照顧到了

朱老闆放下筆。

元帥府參謀部也開始推演清廷可能的舉動。

就在常英瑚離開之後, 軍師陶必銓匆匆而來。

不過這個教育覆蓋範圍還是很廣的。

乾隆膽大包天直接到贛州府的可能性,參謀部也同樣考慮過了。

雖然從當地豪族之中認命了一些官員。

乾隆的舉動他其實並不意外。

也合適。

就是招生比較困難。

還是給了成績位列第一的林鶴。

潘有科還是廣東人。

“王上,剛剛得到的消息,乾隆動了!”

乾隆到江西了。

雖然還只是到南昌,隨時可能北走。

但是他既然來了.

那就有留下他的可能性。

打死乾隆這個誘惑,讓朱道樺也有些心動了。

第174章 入關!入關!第41章 兵對兵,貨比貨【求收藏,求追讀】第122章 這算贏了吧?第375章 大明帝國的掘墓人?第103章 半工業化vs封建帝國第458章 老糊塗了?第273章 皇帝的野心,自古以來的依據第291章 政變!天皇家要沒了。第421章 大英帝國的印度洋艦隊第128章 大清,要亡了啊。第138章 大明例外第86章 給朱明王來一點小小的大清震撼【求追第196章 賠款割地和不平等條約都要來了!第255章 大清的火種第360章 美俄的聯合第103章 半工業化vs封建帝國第245章 可以進京城了第111章 明軍攻城的辦法第44章 88888和6666【求收藏,求追讀】第122章 這算贏了吧?第313章 活不下去纔去關外第143章 大練八旗,大清版授田證第315章 儒生VS工人第183章 這也太崇明媚外了吧第74章 八旗有兇性,全取廣東!【求全訂】第191章 乾隆:朕非亡國之君。第259章 太進步了!第55章 這是真正的自由市第69章 也要搞點捅沾【求收藏求追讀】第307章 夏威夷大帝第359章 蘇伊士地峽和地中海駐軍第416章 這是島鏈第172章 先進的東方陸軍第311章 朱皇帝要做的是周天子第211章 戰中原,二打一!第170章 天國府兵斗大清綠旗第56章 終於要北伐了。第195章 我們贏定了!贏麻了!第278章 沙皇的利刃第345章 資本主義的工業第448章 帝國主義們之間的戰爭第439章 美國排華了!第193章 戰?走?和?第350章 新大陸的血肉磨坊要讓日本武士的命第360章 美俄的聯合第90章 朱明王的威脅第341章 諸子的義務第468章 撤?第441章 美國紅脖VS極端皇漢第458章 老糊塗了?第113章 血戰贛州城第235章 衍聖公,上面已經決定了,你來做董第216章 皇帝VS天王第129章 談判?求和!第333章 金山,好名字啊!第410章 解放黑奴?第97章 終究是滿洲的皇帝第247章 公審,要依禮治國啊!第247章 公審,要依禮治國啊!第211章 戰中原,二打一!第156章 大英帝國,贏辣!第254章 西方也有麻煩事兒第71章 上架感言第215章 圈套圈得住真龍嗎?第332章 催破第3章 小小的炮兵系畢業生第73章 楊大人的反歌合唱團【求全訂】第113章 血戰贛州城第194章 印度洋海權之戰!第308章 什麼叫做老殖民者啊....第51章 不能讓雄獅醒來第381章 徵西都司,出擊!第393章 再遠就管不到了第120章 清軍也有進步了第403章 大中華產業分工第139章 朱首富,快支持一下朝廷吧!第399章 中華文明VS歐洲文明第218章 堂堂之陣,克騎法寶!第347章 拿破崙要政變了!第28章 日本也很重要呢【求收藏求追讀】第231章 決戰!皇帝和你們在一起!第191章 乾隆:朕非亡國之君。第422章 大明海軍的黑科技第117章 搶廣東,搶湖南。第448章 帝國主義們之間的戰爭第241章 大清還是要有忠臣的第207章 平西王有了,誰是永曆呢?第41章 兵對兵,貨比貨【求收藏,求追讀】第236章 乾隆僞帝埋骨處第413章 不想成爲奴隸主的奴隸不是好奴隸第336章 失去特權,失去一切。第292章 日本的前途在新日本第179章 八旗子弟有餘勇第145章 靖福州,反對派。第190章 輕取寧錦,召見俄使。第367章 諸藩也有矛盾要解決第156章 大英帝國,贏辣!第104章 乾隆死而定江南?第175章 入關和北伐,南北夾擊!第9章 招兵,招安。
第174章 入關!入關!第41章 兵對兵,貨比貨【求收藏,求追讀】第122章 這算贏了吧?第375章 大明帝國的掘墓人?第103章 半工業化vs封建帝國第458章 老糊塗了?第273章 皇帝的野心,自古以來的依據第291章 政變!天皇家要沒了。第421章 大英帝國的印度洋艦隊第128章 大清,要亡了啊。第138章 大明例外第86章 給朱明王來一點小小的大清震撼【求追第196章 賠款割地和不平等條約都要來了!第255章 大清的火種第360章 美俄的聯合第103章 半工業化vs封建帝國第245章 可以進京城了第111章 明軍攻城的辦法第44章 88888和6666【求收藏,求追讀】第122章 這算贏了吧?第313章 活不下去纔去關外第143章 大練八旗,大清版授田證第315章 儒生VS工人第183章 這也太崇明媚外了吧第74章 八旗有兇性,全取廣東!【求全訂】第191章 乾隆:朕非亡國之君。第259章 太進步了!第55章 這是真正的自由市第69章 也要搞點捅沾【求收藏求追讀】第307章 夏威夷大帝第359章 蘇伊士地峽和地中海駐軍第416章 這是島鏈第172章 先進的東方陸軍第311章 朱皇帝要做的是周天子第211章 戰中原,二打一!第170章 天國府兵斗大清綠旗第56章 終於要北伐了。第195章 我們贏定了!贏麻了!第278章 沙皇的利刃第345章 資本主義的工業第448章 帝國主義們之間的戰爭第439章 美國排華了!第193章 戰?走?和?第350章 新大陸的血肉磨坊要讓日本武士的命第360章 美俄的聯合第90章 朱明王的威脅第341章 諸子的義務第468章 撤?第441章 美國紅脖VS極端皇漢第458章 老糊塗了?第113章 血戰贛州城第235章 衍聖公,上面已經決定了,你來做董第216章 皇帝VS天王第129章 談判?求和!第333章 金山,好名字啊!第410章 解放黑奴?第97章 終究是滿洲的皇帝第247章 公審,要依禮治國啊!第247章 公審,要依禮治國啊!第211章 戰中原,二打一!第156章 大英帝國,贏辣!第254章 西方也有麻煩事兒第71章 上架感言第215章 圈套圈得住真龍嗎?第332章 催破第3章 小小的炮兵系畢業生第73章 楊大人的反歌合唱團【求全訂】第113章 血戰贛州城第194章 印度洋海權之戰!第308章 什麼叫做老殖民者啊....第51章 不能讓雄獅醒來第381章 徵西都司,出擊!第393章 再遠就管不到了第120章 清軍也有進步了第403章 大中華產業分工第139章 朱首富,快支持一下朝廷吧!第399章 中華文明VS歐洲文明第218章 堂堂之陣,克騎法寶!第347章 拿破崙要政變了!第28章 日本也很重要呢【求收藏求追讀】第231章 決戰!皇帝和你們在一起!第191章 乾隆:朕非亡國之君。第422章 大明海軍的黑科技第117章 搶廣東,搶湖南。第448章 帝國主義們之間的戰爭第241章 大清還是要有忠臣的第207章 平西王有了,誰是永曆呢?第41章 兵對兵,貨比貨【求收藏,求追讀】第236章 乾隆僞帝埋骨處第413章 不想成爲奴隸主的奴隸不是好奴隸第336章 失去特權,失去一切。第292章 日本的前途在新日本第179章 八旗子弟有餘勇第145章 靖福州,反對派。第190章 輕取寧錦,召見俄使。第367章 諸藩也有矛盾要解決第156章 大英帝國,贏辣!第104章 乾隆死而定江南?第175章 入關和北伐,南北夾擊!第9章 招兵,招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