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十三章 舊時代的終結

感謝大家給老冰的支持,但是今天家裡出了點變故,種,心情實在低落得很,而且強兵也到了一個新的轉折點,所以來來回回,重寫了幾遍,才碼了這一章,請大家見諒,明天我會補上,從下一章開始將是‘復甦的帝國之卷’,我會用心地去寫好每一章,再次致歉。

***通明的大殿裡,寂靜而沉默,闔着雙目的皇帝睜開了眼,他看向了李昂,“朕準你所求。”

“父皇。”聽到父親同意讓李昂去戍守邊境,曹安民不由從席間站了起來,他雖說有龍牙會裡的青年才俊可用,可是李昂和他共過生死,沒人比李昂更讓他放心。

看着起身的兒子,皇帝揮手阻止了他,接着朝李昂道,“太子登基以後,朕要你在他身邊待三年。”

“臣奉詔。”李昂沒有猶豫,他知道皇帝是要他做太子手裡的刀,雖然曹明德已經伏誅,太尉也決定追隨皇帝而去,可是誰知道暗中還有沒有窺伺皇位的野心者,若是皇帝能再活三個月,以皇帝的手段一定可以爲太子廓清一切可能造成阻礙的人物。

“你自從軍以後,屢建奇功,不過直到現在仍只是個千戶,是因爲朕不想你升遷太快,遭人妒嫉。”皇帝看着始終沉穩的李昂,朝大司馬點了點頭。

大司馬自席中而出,從袖中取出一方錦盒,打了開來,只見裡面放了一枚鑲雕着龍形的玄黑鎏金令牌,李昂接過這枚令牌,看向了皇帝。

“在大秦,持有這令牌的世家只有十二家,他們掌管着帝國的十二支軍王隊。”皇帝的聲音深沉。“軍王隊之所以是大秦最強的軍隊,是因爲每支軍王隊背後都一個強大地世家,有着軍王隊傳承的世家,無不是被先代帝皇認爲對大秦忠心耿耿的世家。”

“臣請陛下收回此令。”李昂知道手上這枚令牌竟有這樣的意義時,他單膝跪在了地上,舉起了那枚被大秦無數世家所渴望得到的龍令。

“你是個有着秘密的人,可是朕認同你對大秦的忠誠。”看着李昂,皇帝靜靜道,“軍王世家。他們所要護衛的不是朕,而是這個國家,朕認爲你能做到這一點,所以纔將這枚令牌賜給你。”

“自從太祖皇帝和太宗皇帝欽賜十二軍王之後,你是一百五十年來唯一一個新的軍王,但是這份榮耀不是朕賜給你地,而是你自己奪取的。”皇帝沉聲道,自太宗皇帝以後,想要賜封軍王。就必須得到軍堂三長官的同意,要成爲軍王,就得有與之匹配的戰功,而李昂這些年所立下的功勞足以讓皇帝和軍堂三長官認同他。

“你要記住,朕賜你的軍王令,並非世襲,只有替大秦立下剪滅敵國的大功,才能得享。”皇帝看着領下軍王令的李昂,看向了太子,自語道。“朕希望能在太子的手上,完成大秦地不世霸業。”

“好了,不說什麼了,今天是朕在這世上最後的一天。”皇帝說着舉起了案上的酒杯,“讓朕和朕的兄弟走得開心一點。”

李昂坐回了席中,和大司馬一起舉起酒杯。向在一起的皇帝和太尉致敬。而這時,一切纔像是一場宴會,皇帝和太尉一邊喝着酒,說起了他們的往事。

飲宴間,漸漸地有了歡聲笑語,李昂並沒有覺得有什麼不自在的地方,皇帝也好,太尉也好,大司馬和曹安民也好,他們都是人。只要是人,就會爲值得開心的事而開心,爲悲傷的事情而悲傷,誰都一樣。

酒過三巡,一直在太子妃手中安靜的皇長孫忽地啼哭了起來。“來,讓朕抱抱朕地皇長孫。”皇帝從兒子手中接過了啼哭的皇長孫,儘管皇帝和身旁的太尉很盡心地哄着,可是皇長孫還是啼哭得厲害,最後大司馬也上前哄起了皇長孫。很快大殿裡變得熱鬧了起來。

李昂在一旁安靜地看着,心裡有些溫暖的感覺。就在他有些走神的時候,他忽地聽到了皇帝的聲音,“李卿家,你來抱抱朕地皇長孫。”

“陛下,是叫我嗎?”李昂有些發愣地看向了皇帝和身旁一籌莫展的曹安民他們。

從皇帝手裡接過將來或許會統治這個國家的皇長孫,李昂有些難以置信,他手裡抱着的,就是皇長孫嗎?讓周圍的人驚奇的事情發生了,被李昂抱住以後,不知道是哭累了還是別的什麼,皇長孫安靜了下來,睜着一雙烏黑的眼瞳,打量着抱着他的李昂,忽地‘咯咯’地笑了起來。

“朕的皇長孫與你有緣分,李卿家。”看着抱着皇長孫,有些不知所措地李昂,皇帝笑了起來。

“好像是這樣。”看着偎依在懷裡的皇長孫,李昂看了眼周圍都是盯着自己的皇帝等人,總是顯得有些冷酷的臉上露出了溫暖的笑意。

皇長孫似乎打定主意要賴在李昂懷裡,不管接下來誰要抱他,都是啼哭不已,最後李昂只有抱着皇長孫回到了席間,皇長孫的舉動讓席間又多了不少笑談。

夜色漸深,皇帝的神情越來越平淡,他忽地看向了身邊的太尉,“皇弟,我們該走了。”儘管皇帝和太尉之間過去的種種都已化解,可是皇帝地心仍舊無情。

曹氅笑了起來,對他來講,一直沒有娶妻生子的他在這世上地眷戀早就沒有了,活着,只是爲了自己也不敢肯定的仇恨,現在就連這肯定不了的仇恨都要逝去,“是該走了。”曹氅笑了起來。

皇帝身後,一名內侍奉上了斟滿的兩杯毒酒,這是太醫們調配出來的毒酒,可以讓人沒有痛苦的死去。皇帝和太尉拿起了酒杯,互相看着,一起飲下了杯中的酒。

皇帝和太尉一齊走了,臨死前臉上帶着笑容,酒杯自垂下的手中落下,在地上摔得粉碎。這聲音驚醒了已然在李昂懷中熟睡的皇長孫,啼哭聲中,殿中所有的人跪下了。

隨着內侍尖利地‘皇帝駕崩’之聲,黑夜中

陷入了悲坳中,當值的執金吾和羽林衛單膝跪在了地黑騎營騎兵從皇城中疾馳而出,去往了各大世家。

將哭累之後睡着的皇長孫遞還給太子妃以後,李昂看向了將要登上皇帝之位的曹安民,“陛下。請節哀。”親眼見證皇帝死去的最後一刻,李昂心裡有種莫名的悸動,他好像看到了一個時代的終結。

曹安民看着李昂,點了點頭,聲音低沉,“父皇走得很開心,朕不會讓他老人家失望地。”

李昂出了皇宮,和他同行的還有大司馬,“先皇對你的期望很高。他曾經對我說,從你的眼睛裡,他看到了忠誠,真正的忠誠,所以陛下勸服了我,讓我同意賜予你軍王之位。”

“陛下的恩典,清苑不敢忘懷。”李昂手摸上了胸前的軍王令,想到皇帝,他的聲音低沉了下去。

“你記得就好。”大司馬沒有再說什麼,在宮門口。他上了自己的馬車,馳向了遠處地街道。看着馬車消失在視線中,李昂走出了皇城。

半夜,當李昂回到家中時,他看到了一直等着他的風四娘和林風霜,他笑了笑。“這麼晚了,怎麼還不去睡?”他走向了起身的兩人。

“出什麼事了,你好像有心事?”雖然李昂在笑,可是風四娘和林風霜卻能感覺到他並不開心。

“陛下走了。”看着一臉擔心的風四娘和林風霜,李昂攬住了她們,自語道,“我見證了一個時代的落幕,所以心裡有些感懷,讓你們擔心了。”

“皇帝死了?”聽着李昂的話,風四娘和林風霜都是靠在了李昂的懷裡。她們見過皇帝,在李昂離開長安的那段日子裡,因爲孫大娘,她們曾在大司馬家裡見過皇帝,在她們眼中,皇帝是個平凡而慈祥的老人,對她們也很好,此時聽到皇帝死了,她們心裡有些傷心。

“我今天抱了皇長孫。”看着伏在懷裡的妻子。李昂忽地道,“我們什麼時候。也生幾個孩子吧!”

“啊?!”風四娘和林風霜同時擡起了頭,看向了一臉認真地丈夫,接着她們羞紅了臉,聲音比蚊子還細小,“嗯,好,好啊!”接着,一直點着的燈被吹熄了。

當白晝再次來臨,整個長安城陷入了一片悲哀中,對於老百姓來說,三十年的承平日子讓他們覺得皇帝是個好皇帝,而承平所帶來的霸權衰退,則被他們歸咎在了已被罷黜的儒家文人身上,所以每個百姓是發自內心的去懷念這位溫和地皇帝。

皇帝死後的諡號爲‘文’,和前面六代皇帝剛烈武霸的諡號截然不同,在他手上,百姓們享受了三十年的太平日子,遠離兵戈,可是也讓大秦自三十年達到頂點的霸權衰落了下來,對於以武立國,以軍勢鼎定霸權的大秦來說,‘文’這個諡號遠不如過去的漢朝那般尊崇,可是卻是最適合皇帝的一生。

文皇帝的去世,讓諸多的世家高門唏噓不已,文皇帝在世地時候,曾對世家進行了打擊,可是卻始終沒有觸碰到世家高門的底線,在這些世家高門眼中,文皇帝的鐵腕比起過去的六代大秦先帝毫不遜色,他們對這位死後諡號爲‘文’的文皇帝始終懷着敬畏之心,儘管他們也曾爲皇帝限制他們的權勢而感到過憤恨,可是現在隨着文皇帝的死,他們意識到了文皇帝的苦心,一個強大的國家,絕不會因爲外患而覆滅,而是在內部地紛爭裡走向敗亡,世家和宗室,皇帝和臣子之間的勢力必須維持平恆,一旦這平恆被打破,大秦將走向真正地衰弱。

有人悲傷,同樣也有人不會悲傷,對於被壓抑太久的大秦軍團而言,文皇帝的去世,意味着一個新時代的到來,一個屬於戰爭的時代將到來,而他們將讓在文皇帝手中衰退的大秦霸權重新豎立,用他們手中的刀劍去奪取不遜色前人的武功。

一個月後,皇帝的遺體按照大秦開國時太祖皇帝流傳下來的傳統,火化之後,骨灰一分爲二,一份放入太廟,而另一份將在大秦軍團的護送下,沿着絲綢之路,到達遙遠的天方,放入龍城耶路撒冷的秦陵,和百萬軍魂一同永鎮西方,和歷代的君王一起守護大秦的霸權。

登基爲帝的曹安民,展露出了並不遜色於先帝的手腕,靠着文皇帝留給他的黑槊龍驤衛,他掌握了長安內外的軍隊,逼使各大世家高門同意了他對內閣和三省六部的人事變更。

大批年輕的人才佔據了三省六部和監察院的實權位置,裡面有世家子弟,也有寒門出身,曹安民雷厲風行般地完成了整個朝堂的換血,同時加強了對軍隊的掌控,當然他始終沒有觸及世家高門的底線,朝堂上,軍隊中,出身世家的子弟依舊佔據着更多的位置。宗室與世家共治天下的格局並沒有變化,只是曹安民用行動向所有的世家宣告着,他不會像他的父親,文皇帝一樣,安於承平的治世,他將重振在和平中悄然逝去的大秦霸權。

對於各大世家已經成長的年輕子弟來說,新皇帝讓他們看到了建功立業的機會,而在軍隊中正當盛年的將軍們也渴望着踏上戰場,爲自己奪取武勳,正是在這樣的情形下,擁有強大力量的世家高門在內部的紛爭中,讓曹安民完成了他所想要的。

對於李昂來講,朝堂的變更對他沒有任何影響,只不管他自己的軍銜從千戶成爲了校尉,正式確立了‘將軍’的稱號,並且得到了徵西將軍的爵位,可以開宗立府,建立屬於自己的世家。

李昂開宗立府的那一天,並沒有多少世家到場,除了李昂相熟的幾家世家得到了邀請之外,沒有人知道在長安又多了一府世家。而新時代的大幕,就在這樣的平靜中,拉開了序幕。

第二百十六章 國家利益第三十七章 兩隻老虎第三百六十六章 民族第一百三十九章 喋血峽谷 (二)第一百七十二章 陷陣營第二百九十六章 見面第一百四十四章 鬼衆夜襲第五十五章 去柳城第九十五章 大丈夫豈可無權第一百四十六章 秦旗之下第一百九十八章 你讓我生氣了第九十四章 孫大娘的劍術第二十六章 刀鋒第一百零八章 羅馬安長勝第二百四十七章 羊同部第一百八十七章 羅馬的趣聞第一百十一章 最強之劍第二百七十四章 兩腳野獸第六十五章 這就是大國的氣勢第十六章 雪夜第一百六十六章 鋼鐵軍陣第一百四十二章 軍旗之下第一百二十七章 三億金銖第七十四章 雲中血戰(一)第二百章 撲朔迷離第二百二十六章 諸葛大小姐的謀算第一百四十八章 暗流第一百章 長安四才子第二百二十三章 來自高原的戰爭召喚第三百五十一章 坑殺第二十四章 戰陣第二百六十四章 有些女人,不打不行第一百九十三章 塵埃落定第一百五十五章 烈烈軍魂,皆歸蒼天第二百三十八章 黑狐,女諸葛,父親的心!第二百二十章 紫驪神駿第一百二十二章 來自波斯的大師第三百三十一章 招親第一百十三章 好一條黃狗第一百七十一章 狙殺計劃第五章 戍卒第三十章 神秘的馬車第四十七章 蒙兀室韋人第五十三章 崔斯特的故事第二百三十三章 高麗和扶桑的恩怨第三百二十章 密探第一百四十七章 宛州第二百四十九章 慕容恪再現第二百五十六章 真該讓他們看看第一百九十九章 你纔是蠢材第二百七十七章 刺殺第六十章 賭坊殺場第一百零七章 復生的朱亭第一百三十五章 殺千刀的第十三章 回鶻第三十章 神秘的馬車第三百零二章 河東衛家第一百九十四章 高長恭第二百十八章 雙喜臨門第二百五十二章 瘋狂的計劃第一百十七章 孤兒第四十二章 一石二鳥第三十七章 兩隻老虎第三百六十七章 不完美的海戰結果第二百四十九章 慕容恪再現第八十八章 萬城之城 上第一百二十八章 大朝會的落幕第三百零二章 河東衛家第三百五十一章 坑殺第二百七十五章 情動第三百五十四章 刺面軍第二百五十七章 戰前大霧第五十二章 蛇無頭不行第三百二十三章 我們的秩序第三百十三章 希臘人的志向第二百二十一章 探丸郎第三百六十九章 罵陣也是一種學問第十七章 猛將第二十一章 林戰第二百五十五章 殘忍的慕容恪第一百十七章 孤兒第二十七章 對峙第三百五十四章 刺面軍第十章 壓制第二百九十八章 衝突第一百五十六章 重步兵軍團登場第二十章 暗影第一百二十八章 大朝會的落幕第一百四十四章 鬼衆夜襲第二百八十八章 城破之後第三百四十四章 水龍吟第二百四十七章 羊同部第三百四十三章 馬其頓騎兵第三百六十八章 讓人無趣的戰爭第二百四十二章 戰備第三百六十五章 日耳曼人第一百九十五章 曹安民第三百零四章 內幕第三百七十一章 非結不可第一百二十八章 大朝會的落幕
第二百十六章 國家利益第三十七章 兩隻老虎第三百六十六章 民族第一百三十九章 喋血峽谷 (二)第一百七十二章 陷陣營第二百九十六章 見面第一百四十四章 鬼衆夜襲第五十五章 去柳城第九十五章 大丈夫豈可無權第一百四十六章 秦旗之下第一百九十八章 你讓我生氣了第九十四章 孫大娘的劍術第二十六章 刀鋒第一百零八章 羅馬安長勝第二百四十七章 羊同部第一百八十七章 羅馬的趣聞第一百十一章 最強之劍第二百七十四章 兩腳野獸第六十五章 這就是大國的氣勢第十六章 雪夜第一百六十六章 鋼鐵軍陣第一百四十二章 軍旗之下第一百二十七章 三億金銖第七十四章 雲中血戰(一)第二百章 撲朔迷離第二百二十六章 諸葛大小姐的謀算第一百四十八章 暗流第一百章 長安四才子第二百二十三章 來自高原的戰爭召喚第三百五十一章 坑殺第二十四章 戰陣第二百六十四章 有些女人,不打不行第一百九十三章 塵埃落定第一百五十五章 烈烈軍魂,皆歸蒼天第二百三十八章 黑狐,女諸葛,父親的心!第二百二十章 紫驪神駿第一百二十二章 來自波斯的大師第三百三十一章 招親第一百十三章 好一條黃狗第一百七十一章 狙殺計劃第五章 戍卒第三十章 神秘的馬車第四十七章 蒙兀室韋人第五十三章 崔斯特的故事第二百三十三章 高麗和扶桑的恩怨第三百二十章 密探第一百四十七章 宛州第二百四十九章 慕容恪再現第二百五十六章 真該讓他們看看第一百九十九章 你纔是蠢材第二百七十七章 刺殺第六十章 賭坊殺場第一百零七章 復生的朱亭第一百三十五章 殺千刀的第十三章 回鶻第三十章 神秘的馬車第三百零二章 河東衛家第一百九十四章 高長恭第二百十八章 雙喜臨門第二百五十二章 瘋狂的計劃第一百十七章 孤兒第四十二章 一石二鳥第三十七章 兩隻老虎第三百六十七章 不完美的海戰結果第二百四十九章 慕容恪再現第八十八章 萬城之城 上第一百二十八章 大朝會的落幕第三百零二章 河東衛家第三百五十一章 坑殺第二百七十五章 情動第三百五十四章 刺面軍第二百五十七章 戰前大霧第五十二章 蛇無頭不行第三百二十三章 我們的秩序第三百十三章 希臘人的志向第二百二十一章 探丸郎第三百六十九章 罵陣也是一種學問第十七章 猛將第二十一章 林戰第二百五十五章 殘忍的慕容恪第一百十七章 孤兒第二十七章 對峙第三百五十四章 刺面軍第十章 壓制第二百九十八章 衝突第一百五十六章 重步兵軍團登場第二十章 暗影第一百二十八章 大朝會的落幕第一百四十四章 鬼衆夜襲第二百八十八章 城破之後第三百四十四章 水龍吟第二百四十七章 羊同部第三百四十三章 馬其頓騎兵第三百六十八章 讓人無趣的戰爭第二百四十二章 戰備第三百六十五章 日耳曼人第一百九十五章 曹安民第三百零四章 內幕第三百七十一章 非結不可第一百二十八章 大朝會的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