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40)韓氏兄弟

“道德,你瞅過現場幾遍了,你的看法是啥?”南宮玉直接問周道德,周道德回道“大哥,這個昨天沒談看法的原因就是先讓你和二哥看看現場,我再談。我調查的比較細一些,雖然這裡的官府已經早早將屍體都處理了,我也沒有見着屍體,但問了問幾個底層的捕快仵作,我得到了一個信息,那就是所有屍體都穿戴整齊,這就有意思了,你想按越州調查的結果這起碼是一起夜襲,深更半夜的屠殺,所有受害者竟然都穿好了衣服,這可就奇怪了,所以我推測這個案件不一定發生在深夜,而且是人員被集中起來的一場屠殺,至於屍體分佈於各處,我們沒有接觸到一手情況,但可以推測是事後的一個佈置,就好比大哥查看內宅發現無莊丁保護的蹊蹺那樣”。

南宮玉點頭贊同周道德的推測,這時常虎突然問道“哎,不是有人告御狀嗎,那人當然應該瞭解情況,把他找來問問不就得了”,南宮玉鄙視地瞅了他一眼“你呀,瘋玩了幾天,啥都忘了,不是接這個活的時候都說了嘛,此次巡查江南的起因是內務府收到了一封顯示聖上親啓並署名陳瑞田朋友的匿名信件,上面提到了這個江南案和漣水王、紹水王等等,調閱相關案報發現確實存在這個漣水王世子被滅門殺害的案件,這本就屬於風聞相告的案件可巧切合了聖上整頓江南的意願,所以才如此重視的,明白了?”,“咳,這麼回事啊,哎,就這麼一個漣水王的世子的莊園就他媽這麼巨大豪華,說起來這幫江南王爺可真夠牛的”。

周道德點點頭說道“二哥,可不嘛,太祖年間因爲主要精力要用在對付大軍壓境的戎羌,對於如何控制混亂不堪又從未納入自己勢力範圍的江南,當時的丞相提出了將王爺分封到那裡,然後分割控制的建議,這個建議被太祖採納,所以大夏朝王爺的主要分封地就是這江南地區,當年共有八位王爺被分封到這江南三州當中,這二百年來經過一系列的變故,現在整個江南還剩下四位王爺,這次涉及的漣水王就是其中之一,不過他和揚州的六安王算勢力小的,而最大的兩家王爺其一就是匿名信上提及的紹水王,這位王爺在越州吳州都很有勢力,另一位則是建安王,他則把控了揚州和吳州的一部分”。

“勢力大小還在其次,關鍵是這幾個王爺經過二百年的巧取豪奪,擁有了巨大的財務和田產,要知道當年太祖曾經答應了他們名下田產不用交賦稅的要求,這樣江南大片的肥沃良田無法向朝廷提供產出,而完全落入了他們的口袋裡,尤其是現在江南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而物產豐富的江南卻無法被帝國利用,這當然是朝廷無法接受的,所以,這就是爲啥聖上如此重視江南案的調查的原因了”。

他說完,南宮玉接話道“各位,大勢上的事就是道德說的,只是那不是咱們的職責,咱們就是一門心思搞清楚這個漣水王世子滅門案,水到渠成,這個案件查清楚了必然爲整頓江南提供重要依據。對了,各位,下一步咱如何進行呢?”

周道德想了想說道“我比兩位哥哥早來一段時間,這期間我主要接觸的是那些漣嘉縣和湖州府的捕快和仵作,這裡有一個情況,雖然整個越州紹水王勢力龐大,但勢力小的漣水王也有親枝近派的,這其中就包括一個姓許的老仵作。這漣水王是太祖三子的後代,而太祖三子當年是一位和部下非常親近的猛將,這許姓老仵作的祖上是太祖三子一手從普通士兵提拔上來的一位將官,而且在一場戰鬥中還被太祖三子救過性命,所以十分感念恩情,在臨去世的時候定下祖訓要求後代生生世世效忠於太祖三子及其後代,許家差不多傳了四代吧就基本沒落了,這之後許家後代成了仵作世家一直到這位老仵作”。

許老仵作在漣嘉縣也算幹了一輩子了,算漣嘉最好的仵作,漣水王世子家滅門案發生後,他是第一批感到的仵作,因爲有祖上的淵源,他當然上心了,頭一個檢測的屍體就是漣水王世子陳瑞田,只是沒幹多久呢,湖州府的人員趕來了,他開始的那些檢查都未被採用而且他也被排擠到檢驗那些莊丁和僕婦的工作上了,而且上官很隱晦地告訴他們不準亂說,不然會有家破人亡的後果,這讓他不得不沉默下來,更關鍵的是他有話也不敢說,因爲整個越州各種關係錯綜複雜,表面根本看出來那個人是屬於那個陣營的,這就比如他,誰能知道他會是一位忠於漣水王家族的人呢?

直到周道德他們這些京官到來,忠於祖訓的老仵作下了大決心後想辦法聯繫上了周道德,他向周道德提供了兩個非常重要的情況,第一就是他進行了一半的對陳瑞田的檢測,他發現那個脫離了身體的頭顱的後枕部位有明顯的撞擊痕跡,嘴裡也有嘔吐物殘留,這個倒也能解釋,只是他不理解爲何州府的檢測中未提到這個傷情,另一個就令人震驚了,他發現陳瑞田的屍體身上雖然穿的是一套家常服,但腳上的鞋明顯是一雙繃着白布的孝鞋,他是世子不是窮苦百姓,既然在家穿家常服,那麼合理的腳上應該是便鞋,不至於非要穿一雙難穿還不舒服的孝鞋,更何況這是半夜被驚起的情況。更令他困惑的是,因爲時刻在關注,所以當仵作工作完成屍體被擡走的時候,他驚起地發現陳瑞田的屍體上的鞋已經變成了一雙家常便鞋了,這有爲何呢?

第二個情況是老仵作聽來的,他在漣嘉幹了一輩子了當然有許多交好之人,這個案子做出定論他們返回漣嘉縣後,一次幾個老夥計喝酒,一位喝大了的捕快告訴他們,在莊園西側不遠的樹林中有一個專門供應世子府的小屠宰場,他們巡查到那裡曾經發現那裡應該有一場惡鬥,而且很明顯有人負傷逃走了,因爲有一行血跡直到離屠宰場不太院的一條小河才消失,推測應該那名負傷之人泅水逃走了,只是這條線索被上司嚴令不準外傳,至於那條血跡也被解釋爲由負傷逃走的牲畜留下的。

“我認爲這兩條線索非常重要,大哥你的想法是什麼?”,南宮玉看看周道德“嗯,明白,你是說第一條線索可以推測爲這漣水王世子就不是在世子府死的,而是死後被送回了王府,而第二條線索你認爲應該是韓氏兄弟等人,他們被騙來做局,然後被滅口,只是有人逃走並藏匿起來”,周道德伸出大拇指“不愧是我大哥,我就是這個意思”。

“嗯,既然這樣,道德你帶着隋逢和大常去摸陳瑞田死那天的行程,查清楚他死亡在那裡和原因,我呢,和老虎去找一找那名逃走之人的蹤跡,那人當時跑不遠,後來也走不脫,應該就在莊園附近的村莊落腳”。分配好任務,看天色尚早,他們分成兩撥人開始了行動。

按計劃,南宮玉常虎二人上馬先趕往韓氏兄弟的村莊調查情況,不過五里距離,他們很快就到了。這個村莊叫下水浦村,是一個百多戶人家的村莊。二人先一路打問去了韓氏兄弟的住宅,到了那才發現已經完全荒蕪了,從地上的殘磚爛瓦判斷宅院規模,這韓家也可以算是比較富裕的家庭,起碼使用的磚瓦建宅院,那條件就應該差不了,踅摸着找到了左近的人家,他們想問點情況,可惜基本都吃了閉門羹或者得到了一連串的‘不知道’,好折騰了一番後他們纔在一片水田裡找到了一個願意說話的人,這是一個老者,按他的話說他是韓氏兄弟的表叔,“倆混小子對我還是不錯,自己光棍一根也沒啥顧忌,所以就跟你們說一說”。

按老者的話說,韓家確實是村裡數一數二的富戶,村北頭的一大片良田都是他家的,只是算他倒黴他家的田接上了漣水王世子家的田地,以前還好,他家地旁邊還有一塊趙姓財主家的地,三家共用一個水渠,基本還算相安無事。三年前,不知道使用什麼手段,世子將趙家的那塊地弄了下來,這樣就成了世子的地半圍着韓家的地的局面了,漣嘉倒是不缺水,但水渠在旱澇時的作用還是十分巨大的,此時水渠大部分控制在了世子手裡,韓家可就難受了。世子謀奪韓家這塊土地那可不是一天兩天了,這回利用控制水渠更加變本加厲地展開了行動,旱了斷水,澇了排水,各種手段毫不掩飾地使了出來,而韓氏兄弟從小練武都是火爆的脾氣,所以衝突時有發生。

發生最後衝突是兩年前,先是水渠的事,那年乾旱,世子家控制着水渠不放水,而韓氏兄弟急眼後趁夜扒開了水渠,這下他家地到是澆了,但也淹了世子家的地,那還得了,世子家管家和六七名莊丁堵住了韓氏兄弟讓他們買地賠償,土地是莊戶人家的命根子,韓氏兄弟當然不同意,之後就發生了衝突,韓氏兄弟身上有武功,一番惡鬥竟然失手打死了世子家的管家和一名莊丁,這可闖下大禍了,韓氏兄弟連家都沒敢回就一路逃離了村莊。

這事能完得了?世子家一下子來了十五六個壯漢,漣水王府的家丁也隨後趕了過來,找不到韓氏兄弟,他們一擁而上闖進了韓家,韓氏兄弟的爹孃被當場打死,而家中女眷也遭到了侮辱,之後這幫人仍不罷休竟然開始扒韓家的房子,可憐韓氏兄弟的二子二女被突然坍塌的房屋活活砸死在了裡面,砸搶完之後,這幫人才離開韓家,此時韓家的短工和幾個僕婦早跑了,只剩下韓氏兄弟的兩位受盡了侮辱的媳婦,丈夫跑了,家沒了,孩子也被砸死了,兩位夫人相互看了看後一咬牙雙雙吊死在殘留的門框上,這真是一幅完完全全的家破人亡的畫面。

官府?在漣嘉的地頭上官府能做什麼?能做的只有通緝韓氏兄弟和將韓家土地賠償給了世子。這麼看來,這韓氏兄弟跟陳瑞田之間確實是仇深似海了。

“老伯,這韓氏兄弟在這附近有親戚或者親近的人嗎?”,老頭好好看了看二位,然後好像下了決心似地說道“成!我跟你們說,因爲聽口音你們不是漣水,甚至湖州人,也就是不是那幫烏龜王八蛋的官員們,而且這位比門神還雄壯的漢子給我一身正氣的感覺,所以我決定跟你們講”,他這一說,可把常虎樂壞了,他挑着大拇指說道“老丈,你看人還真準,我虎爺絕對是大夏一等一的正義之人,眼裡可不揉沙子,跟你說,別管他什麼王爺大官,如果幹了缺德事,我這一關他就過不去,不把他打出屎來,算我對不住老丈你對我的評價”。

話糙,老頭聽得更明白“我就說嘛,老漢我看人那可是很準的,就比如這漣水王世子,我早就說過,就衝他幹得那些缺德事,他就不是個長命的人,看看,應驗了吧”,“行了,不白活了,給你們說實話吧,咱村往北去三裡多地,那裡一座山,叫馬頭山,山下面有一個只有幾戶人家的小山村,那裡有韓家二兄弟的一個姓李的表舅,親戚關係挺遠的,但他兄弟二人年少時曾經跟着人家連了一段時間武,其實關係是很近的。他倆別的親戚那裡早被官府翻騰過了,我琢磨他們要躲有可能躲那裡”。

好好感謝了一番這位老者,南宮玉常虎二人上馬直奔那個小山村。路不是很遠,行出一段後,南宮玉發現了在沿着屠宰場旁的那條河往西行進,這讓他更確定韓氏兄弟落腳那裡的可能性了。

第三卷(3)閩王第三十五章 巡察古寺村第六章(27)殺霍第二卷(54)斗笠黑衣人第二卷(35)春雨夜第二卷(63)天合虎第四章(6)抵禦第二十九章 覺苦和尚第一百九十四章 聖上遇刺第二卷(53)援軍第二卷(78)鬼連星第二卷(83)調查第五十三章 再敗第四章(11)決死衝鋒第九十五章 牆外第二百一十六章 獎懲 (1)第四章(18) 新朝第三卷(54)怪猴第六章(29)恢復第二百一十六章 獎懲 (1)第一百一十四章 五柱山第一百七十三章 皇家宴第一百三十一章 巡察御史第五章(13)廣平之戰第一百四十八章 深潭第一百六十五章 走出三聖山第四章(22)大勝第二卷(49)蘇錫大營第二卷(26)巫門木城第八十三章 桐驪院第五十八章 剿匪第二卷(92)大河第一百零四章 林道人第二卷(72)故地第五章(03)江南糧庫第二卷(20)登山第一險第六章(5)突襲第三卷(4)青馬隘第六章 兩個孤兒第五章(24)意外的勝利第一百三十九章 七星學院第二卷(61)海冬青第四章(27)秘辛第一百三十七章 承平公主第五章(17)土城第一百六十三章 剿滅第四十七章 墩臺府第一百零九章 譚五第一百零三章 死戰第二卷(57)世家聯盟第一百八十一章 飛蝠幫第一百五十四章 穴狼王第二卷(54)斗笠黑衣人第一百七十六章 圍堵國教寺第二卷(60)副總管第三卷(60)惡煞第六章(20)永安城中的道觀第二卷(45)三公子第一百五十三章 穴狼羣第四章 (5)海巖城第三卷(65)奪帥第五章(03)江南糧庫第二卷(28)鎮魔塔第一百零一章 速敗第九十九章 棋逢對手第九十三章 抓對廝殺第五章(15)急轉直下第四章 (15)出永安第三章 京山寺第四章 (5)海巖城第二百一十八章 密會第一百三十三章 知心話第二卷(97)八華霹靂彈第三卷(11)滯留第十二章 四州統御司第一百三十九章 七星學院第一百八十章 釜底抽薪第七十三章 狸說第六章(14)各方籌謀第五章(19)金泉府第一百二十六章 一夜惡戰第六章(18)孤廟第三卷(20)西溝邊緣第一百四十二章 山陽鎮第八章 清泉之變第二百零五章 宮內惡戰第一百一十五章 紫雲山第五章(21)新方向第三十七章 苦寺第三卷(48)松江府第二卷(76)人才第六章(11)秘密通道第三卷(67)鬼島鎮魔塔第一百五十四章 穴狼王第二百一十章 能左右大勢的人第二百一十一章 突然的刺殺第一百一十一章 繁花白露茶第二卷(67)調查組第二卷(6)常大星第七十八章 慘景
第三卷(3)閩王第三十五章 巡察古寺村第六章(27)殺霍第二卷(54)斗笠黑衣人第二卷(35)春雨夜第二卷(63)天合虎第四章(6)抵禦第二十九章 覺苦和尚第一百九十四章 聖上遇刺第二卷(53)援軍第二卷(78)鬼連星第二卷(83)調查第五十三章 再敗第四章(11)決死衝鋒第九十五章 牆外第二百一十六章 獎懲 (1)第四章(18) 新朝第三卷(54)怪猴第六章(29)恢復第二百一十六章 獎懲 (1)第一百一十四章 五柱山第一百七十三章 皇家宴第一百三十一章 巡察御史第五章(13)廣平之戰第一百四十八章 深潭第一百六十五章 走出三聖山第四章(22)大勝第二卷(49)蘇錫大營第二卷(26)巫門木城第八十三章 桐驪院第五十八章 剿匪第二卷(92)大河第一百零四章 林道人第二卷(72)故地第五章(03)江南糧庫第二卷(20)登山第一險第六章(5)突襲第三卷(4)青馬隘第六章 兩個孤兒第五章(24)意外的勝利第一百三十九章 七星學院第二卷(61)海冬青第四章(27)秘辛第一百三十七章 承平公主第五章(17)土城第一百六十三章 剿滅第四十七章 墩臺府第一百零九章 譚五第一百零三章 死戰第二卷(57)世家聯盟第一百八十一章 飛蝠幫第一百五十四章 穴狼王第二卷(54)斗笠黑衣人第一百七十六章 圍堵國教寺第二卷(60)副總管第三卷(60)惡煞第六章(20)永安城中的道觀第二卷(45)三公子第一百五十三章 穴狼羣第四章 (5)海巖城第三卷(65)奪帥第五章(03)江南糧庫第二卷(28)鎮魔塔第一百零一章 速敗第九十九章 棋逢對手第九十三章 抓對廝殺第五章(15)急轉直下第四章 (15)出永安第三章 京山寺第四章 (5)海巖城第二百一十八章 密會第一百三十三章 知心話第二卷(97)八華霹靂彈第三卷(11)滯留第十二章 四州統御司第一百三十九章 七星學院第一百八十章 釜底抽薪第七十三章 狸說第六章(14)各方籌謀第五章(19)金泉府第一百二十六章 一夜惡戰第六章(18)孤廟第三卷(20)西溝邊緣第一百四十二章 山陽鎮第八章 清泉之變第二百零五章 宮內惡戰第一百一十五章 紫雲山第五章(21)新方向第三十七章 苦寺第三卷(48)松江府第二卷(76)人才第六章(11)秘密通道第三卷(67)鬼島鎮魔塔第一百五十四章 穴狼王第二百一十章 能左右大勢的人第二百一十一章 突然的刺殺第一百一十一章 繁花白露茶第二卷(67)調查組第二卷(6)常大星第七十八章 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