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第117章 損兵郟縣

弘農城即爲弘農郡的治所。轄十一縣,四萬戶,十六萬人。弘農城處於華北地臺南緣,屬華北地臺南部邊緣豫西隆起的組成部分,南鄰秦嶺地槽褶皺系。由於地質運動的作用,地表主要由山地、土塬、河川階地組成,有“七山二塬一分川”之稱。地勢北低南高,海拔高度從一百丈逐漸升至七百多丈,南北高差六百餘丈。

這一帶以弘農澗爲界,西南部的小秦嶺,自東向西綿延到長安境內,山勢挺拔峻峭。最高山峰達七百多丈。東南部的崤山,起伏相對平緩一些。山峰以燕子山和峴山較有名氣。小秦嶺與崤山北麓分佈有六大塬和六大峪。塬峪間溝叉縱橫交錯,共有大小山頭近四千座,大小溝叉九千多條。弘農所轄十一縣,就分佈在這些地形險惡、行路艱難的溝叉之中。也正因爲交通不便的原因,董卓火燒洛陽時,弘農各縣基本上沒有遭遇戰火的洗禮。直到張濟屯兵弘農,十處掠劫,黎民這纔開始遭受荼毒。

發源於秦嶺深處的董家埝河彙集了麻家河、金家河之後,再與東澗河會合。最後與弘農澗撞在一起,流向黃河。自山谷中攜帶的大量泥沙,就從三聖、北泉至沙坡、王垛一帶形成了一個類似於喇叭形狀的衝擊地帶。弘農城就建在弘農澗的河口,喇叭的底部。自弘農往北,地形就好像一個“凵”字形。假如只是小股敵軍騷擾,不一定來自什麼方向。但若是大軍攻來,必然來自北方。如今蔡琰要對弘農用兵,同樣只能由北向南攻入。

由於蔡琰的網子撒得很大,又幾乎是以和平的方式智取,故潼關易手的消息短時間內是保密的。蔡琰智力遠高於田潤,但是卻不像田潤那樣有許多雜學和見識。蔡琰吩咐陳康,說是要把潼關的攻防方向改變一下。但陳康卻不通曉石灰石礦的尋找和開採,就只知道燒製石灰和城牆磚。因此,要麼從七百里之外的虎牢關運輸,要麼請領地派人來尋找、開設新礦。兩相權衡,蔡琰選擇了前者。派遺郟縣的一千士兵駕車先行,並曉諭洛陽地區原白波軍裹挾的百姓,以工換糧,讓百姓參與運輸。隨即,蔡琰將軍隊撤至郟縣,也就是弘農喇叭口的上部地區。

驃騎將軍張濟是董卓手下的將領之一。涼州軍閥裡面派系林立,內耗時有發生。張濟夾在裡面,左不好右也不好。最後選擇了獨善其身,屯兵弘農。

董卓軍剛剛撤至長安的時候,爲防關東諸侯追擊,曾在弘農駐有重兵,以策應潼關。隨着時間的推移。更因爲田潤給了關東諸侯沉重的一棒,來自關東的威脅基本上消失殆盡。於是,弘農就不需要駐軍了。弘農城裡的涼州軍撤到了長安。

張濟就在這個時候請命外調,屯兵弘農。弘農原本是個好地方。但經過涼州軍閥火燒洛陽、沿途掠劫之後,弘農周圍已經沒有多少可供搶劫的地方了。沒有任何人與張濟爭搶。而張濟屯兵弘農也的確有利於潼關的守護。因而董卓一下就答應了張濟的要求。

剛來的時候,張濟只有兩萬兵。而且大部分是騎兵。騎兵在平原上衝鋒勢不可擋,在山地裡穿行就困難了。稍稍平緩一點的澠池、洛陽地區,基本上荒無人煙,任何東西都搶不到。弘農所屬十一縣又都在大山裡面,並且都各自建立了相應的保護性武裝,想搶又搶不到。董卓發放的糧餉又少得可憐,因此,張濟很過了一段苦日子。

後來,張濟的從子,即趙雲的師兄張繡,藝滿出師,回到了張濟的身邊。張繡一到弘農,立即把張濟從窘境中拉了出來。張繡使一杆虎頭金槍,一套“百鳥朝鳳槍”所向披靡,很快就橫掃了山中十一縣,無一抗手。人送外號“北地槍王”。張繡還將各縣武裝集中了起來。又得兵三萬。加上原來兩萬,共五萬士卒。在所屬十一縣的補給之下,過得還挺舒適。隱隱然有脫離董卓,擁兵自立的勢頭。

白波軍過潼關,對於張濟來講,沒有直接的好處。白波軍及其所裹挾的百姓都十分貧窮,沒有油水可撈。反而是當時扼守潼關的李傕來了精神。對於李傕來講,白波軍雖然沒有油水,但有的是人頭。於是,李傕就反覆以剿匪爲名,不斷出擊,掃蕩白波軍。結果,殺死了白波軍首領郭太,招降了楊奉,立下了赫赫戰功。

那個時候,張濟沒有派出援軍幫助李傕,其實是因爲張濟自顧不暇,無力幫助。如今,張濟有暇了,但潼關守將也已經換人了。新任守將李蒙,就甘於董卓拔付的那點糧餉。整日尸位素餐,堅守不出。張濟曾經設想,假使李蒙出兵掃蕩白波軍的話,那麼就派張繡反抄其後路,奪取潼關。然後拒關而守。自此與涼州軍閥分道揚鑣。

蔡琰南下登陸陝縣,東進恢復兩關併購置鐵牀,乃至洛陽收伏白波軍的事情,張濟都不知道。然而,蔡琰最後西進郟縣。張濟還是知道了。

張濟雖然與潼關和洛陽都沒有什麼聯繫,但郟縣方向乃軍事要道,還是派遣了士兵輪流了望的。弘農城距離郟縣五十里地。由於弘農方向地勢較高,負責瞭望的士兵也不需要走近郟縣,相隔二十里地,就能夠一覽無餘。

負責瞭望的士兵發現郟縣來了一支軍隊,一人當即返回,報告消息;另一人繼續觀察,以便彙報細節。蔡琰當時西進郟縣的軍隊是兩萬人,輜重三千餘車。這些情況,負責瞭望的士兵向張濟作了詳細的報告。但當天夜裡,蔡琰帶領一萬六千士兵出郟縣繼續西行,張濟就不知道了。

郟縣出現軍隊,令張濟很不舒服。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鼾睡。論兵力,張濟佔優。論兵種,張濟這邊是五千騎兵,一萬五步兵,三萬山地步兵,也佔有優勢。因此,張濟當時便要點兵攻殺過去。

張繡道:“父親息怒。如今我衆敵寡,當勝無疑。然郟縣亦有城防。如若硬攻,恐我軍傷亡不小。故需謀定而後動。”

張濟問:“計將安出?”張繡道:“如今無論何計。均爲引蛇出洞之計。把敵軍往東引,到相對寬闊的澠池、洛陽一帶,再驅以鐵騎,必勝無疑。”

張濟又問:“那又如何引蛇出洞?”張繡道:“我軍可遺小隊,假裝押運糧草往東而去,吸引敵軍來搶。敵軍動,我軍則動。倘若敵軍不動,我軍亦隱忍不出。”

張濟道:“那得耗費多少時日。”張繡道:“無妨。我軍拒弘農,有山地十一縣補給。而敵軍遠來,需千里運糧。敵軍耗不過我軍。若耗到敵軍缺糧,則不攻自潰也。”

爲了趕時間。蔡琰讓傳令士兵輕騎先行。駐守郟縣的部隊得令,當即騰出一千輛空車,以千餘士兵駕馭,東出縣城。執行的命令是,運輸虎牢關外的石灰石;並曉諭洛陽地區原白波軍裹挾的百姓,以工換糧,讓百姓同時參與運輸。

其後,蔡琰在留下五千士兵之後,帶着一萬一千士兵和五千俘虜,徐徐返回。留下的士兵較多,是因爲潼關改造所需。若驟遇強敵,也能抵擋一陣。

張繡這邊,騎兵早就潛伏在距離郟縣二十里處。步兵的位置稍稍靠後一點。遠遠地,望見千輛馬車出了郟縣,張繡當即命令,一萬五千步兵全力攻打郟縣。自己則率五千騎兵,追襲車隊去了。

郟縣留守的士兵看見了張繡的騎兵,立即報告小校。幾名統領聞訊登上城牆,一看,就算是郟縣剩下的三千士兵盡出,又怎麼打得過五千西涼鐵騎?正自驚疑不定,敵軍步兵又涌出了山谷。滿山遍野,竟然有一萬多人。留守的三千士兵沒有閒暇考慮其它事情了,立即登城防守。

城門城牆的攻防戰,與以往常見的城池攻防戰類似。不需要一一細表。值得一說的,是郟縣獨特的地理位置。它正好處於弘農澗進入黃河的出口,水源十分充足。因此,郟縣在城牆之外,還有一道護城河。

張濟在弘農經營多日,攻城器械準備得相當豐富。百餘輛攻城器械被城外的張濟軍推動着緩緩前進。那些攻城器械大多體型龐大。其中還有十多個巨型器械。高數丈,長十餘丈。這樣地攻城器械,已經可以稱之爲戰車了。僅是龐大的體積,就讓守城士兵們心顫不已。

守城士兵當中的一些人曾經守護過汜水關,曾經面對過田豐的超級雲梯和變形臨衝呂公車。就汜水關那樣的雄關,都被敵軍攻上了關牆。如今張濟的這些東西到底是做什麼用的,有些什麼威力,守城士兵們不知道。但卻明顯地從這些器械上嗅到了危險的氣息。

本來射向攻城士兵的弓箭和火矢。也轉移到了這些攻城器械的身上。但是卻徒勞無功。器械上面都已蒙上了一層生牛皮,外面還塗着一層厚厚的泥漿。

好了,敵軍前進至護城河了。

通常情況下,攻城方只能派遣士兵,揹負土石,將護城河填平。之後才能衝闖城門,才能搭梯登城與守軍近戰。而填平護城河的過程,就是攻城士兵大量死亡的過程。護城河的河水越急,就越不容易填平。所以往往最後填平的護城河,屍體多過土石。如今,郟縣的護城河水取自弘農澗,水流就十分的湍急。

但是,張濟的步兵並沒有揹負土石去填平護城河。

兩根長圓木,上面釘着木板,下面安着木輪,這就是飛橋,又名壕橋。這種攻城器械最大的作用,是保障攻城部隊通過護城河或護城壕,如果壕溝或護城河較寬,還可以將兩個飛橋用轉軸連接起來,使之成爲摺疊式的飛橋。

飛橋很早就出現在中國古代的戰爭中,《六韜》中記載:“渡溝塹飛橋一門,廣一丈五尺,寬二尺以上。”

在飛橋的幫助之下,張濟的步兵幾乎未經停頓就通過了護城河。強烈地打擊了守城士兵們的期望。

形勢惡化得很快。轉眼之間,城牆肉搏戰就開始了。只不過,時間不是很長。

就在張濟的士兵剛剛登上城牆不久,蔡琰的大軍趕到了。一到就是一陣箭雨。這讓張濟的步兵們死傷甚重。

步兵通常都裝備有盾牌,但盾牌只能擋住一個方向。張濟的攻城步兵們,面對城牆上的箭雨,理所當然地高舉盾牌擋住。殊不料就在這時,後側方又來了一陣箭雨。其情況,就相當於在完全沒有遮擋的情況下遭遇了箭雨的洗禮一樣。

這城當然不能再攻了。張濟的步兵們慢慢收縮陣形,往後撤退。儘管小心翼翼,還是被蔡琰的主力部隊乘勢殺傷不少。

最後,在丟下約五千具屍體之後,張濟萬餘名步兵撤進了喇叭口。而蔡琰這邊則來不及清點傷亡情況。士兵們報告了張繡騎兵追襲車隊的情況。趙雲當即點了一千槍兵,兩千弓箭兵,往東追出。

趙雲自己雖然騎有馬匹,但槍兵和弓箭兵卻沒有,因此趙雲也不得不按捺住焦急的心情,控制住自己的速度。趙雲想,這樣的速度,追騎兵肯定是追不上的。只盼着趕車的士兵們能夠堅持到自己趕到。

然而,事實是殘酷的。老遠,趙雲就瞧見了天邊的濃煙。想必,那裡敵軍正在焚燒我軍的馬車。再走了一陣,遠遠地,趙雲瞧見張繡的騎兵已經踏上歸程。趙雲當即命令:“停止前進,槍兵在前,弓箭兵在後,作好戰鬥準備。”

士兵們立即排好隊形。最前排的槍兵們蹲了下來,將長槍拄於地面,槍尖向上,幻出一片槍林。中間的槍兵端着長槍,隨時待刺。後面的弓箭兵則抽出了羽箭,搭在弓上。

第二卷 第225章 奸銀搶劫第二卷 第661章 兩竿紅日第二卷 第573章 橫斜清淺第二卷 第667章 淡月西風第一卷 第40章 天賜絕配第二卷 第747章 幾尺湘波第二卷 第702章 長空黯淡第一卷 第14章 山谷分兵第二卷 第405章 今夜圓蟾第二卷 第101章 戰役盤點第二卷 第73章 全面修養第二卷 第212章 連得兩將第二卷 第76章 釣幷州兵第二卷 第722章 時清俗阜第二卷 第567章 問花先發第二卷 第145章 樹林騎兵第二卷 第631章 夢破南窗第一卷 第34章 守城肉搏第二卷 第781章 九衢塵裡第二卷 第476章 高情雲渺第二卷 第346章 金奏諧聲第二卷 第238章 建業逛街第二卷 第357章 無塵到眼第二卷 第98章 軍師田豐第二卷 第382章 飛雨落花第二卷 第65章 因何後退第二卷 第555章 水中捉月第二卷 第562章 天際徵鴻第二卷 第629章 刀頭切藕第二卷 第528章 雞蟲得失第二卷 第184章 屢戰不克第二卷 第373章 似玉纖柔第二卷 第301章 滴血喂親第一卷 第37章 大俠王越第二卷 第713章 側臥珠簾第二卷 第315章 未奉軍令第二卷 第552章 雲月孤高第二卷 第163章 空手索賄第二卷 第245章 勝者不追第二卷 第214章 曲阿建業第二卷 第754章 燕然無計第二卷 第323章 迅速成軍第二卷 第735章 檢降彤霞第二卷 第181章 代攻幽州第二卷 第508章 原桑飛盡第二卷 第338章 清宵雲霞第二卷 第295章 跳板小島第二卷 第548章 尋常言語第二卷 第167章 遭遇溫侯第二卷 第193章 攻不攻城第二卷 第771章 畫鼓催蓮第二卷 第445章 乍遷芳樹第二卷 第742章 遠山眉小第二卷 第705章 恍入桃源第二卷 第274章 數字名字第二卷 第92章 硝煙間隙第二卷 第405章 今夜圓蟾第二卷 第192章 首頓飽飯第一卷 第49章 才女蔡琰第二卷 第156章 步兵堅陣第二卷 第112章 四方用兵第二卷 第214章 曲阿建業第二卷 第510章 家山回首第二卷 第458章 卷地江流第二卷 第538章 曉寒猶嫩第二卷 第323章 迅速成軍第二卷 第633章 平康小巷第二卷 第210章 勤政好官第二卷 第328章 手把紅旗第二卷 第709章 禁漏花深第二卷 第51章 春天來了第二卷 第142章 雌燕驚飛第二卷 第267章 相互掣肘第二卷 第443章 九色明霞第二卷 第519章 金吾不禁第二卷 第101章 戰役盤點第二卷 第240章 拒絕要求第二卷 第128章 浮現心機第二卷 第637章 樂盡天真第二卷 第237章 降與不降第二卷 第465章 落日半銜第二卷 第589章 難言未老第二卷 第504章 紅妝金盞第二卷 第278章 戰船來了第二卷 第343章 星拱嚴更第二卷 第400章 玉酒頻傾第二卷 第207章 秦嶺高山第二卷 第490章 淚墨題詩第二卷 第691章 韶陽偏早第二卷 第504章 紅妝金盞第一卷 第34章 守城肉搏第二卷 第735章 檢降彤霞第二卷 第743章 弄妝試巧第二卷 第789章 不斷牽役第二卷 第766章 明眸層波第二卷 第565章 鳳台沙苑第二卷 第508章 原桑飛盡第二卷 第591章 錦犀光豔第二卷 第767章 陽和萬戶第二卷 第145章 樹林騎兵
第二卷 第225章 奸銀搶劫第二卷 第661章 兩竿紅日第二卷 第573章 橫斜清淺第二卷 第667章 淡月西風第一卷 第40章 天賜絕配第二卷 第747章 幾尺湘波第二卷 第702章 長空黯淡第一卷 第14章 山谷分兵第二卷 第405章 今夜圓蟾第二卷 第101章 戰役盤點第二卷 第73章 全面修養第二卷 第212章 連得兩將第二卷 第76章 釣幷州兵第二卷 第722章 時清俗阜第二卷 第567章 問花先發第二卷 第145章 樹林騎兵第二卷 第631章 夢破南窗第一卷 第34章 守城肉搏第二卷 第781章 九衢塵裡第二卷 第476章 高情雲渺第二卷 第346章 金奏諧聲第二卷 第238章 建業逛街第二卷 第357章 無塵到眼第二卷 第98章 軍師田豐第二卷 第382章 飛雨落花第二卷 第65章 因何後退第二卷 第555章 水中捉月第二卷 第562章 天際徵鴻第二卷 第629章 刀頭切藕第二卷 第528章 雞蟲得失第二卷 第184章 屢戰不克第二卷 第373章 似玉纖柔第二卷 第301章 滴血喂親第一卷 第37章 大俠王越第二卷 第713章 側臥珠簾第二卷 第315章 未奉軍令第二卷 第552章 雲月孤高第二卷 第163章 空手索賄第二卷 第245章 勝者不追第二卷 第214章 曲阿建業第二卷 第754章 燕然無計第二卷 第323章 迅速成軍第二卷 第735章 檢降彤霞第二卷 第181章 代攻幽州第二卷 第508章 原桑飛盡第二卷 第338章 清宵雲霞第二卷 第295章 跳板小島第二卷 第548章 尋常言語第二卷 第167章 遭遇溫侯第二卷 第193章 攻不攻城第二卷 第771章 畫鼓催蓮第二卷 第445章 乍遷芳樹第二卷 第742章 遠山眉小第二卷 第705章 恍入桃源第二卷 第274章 數字名字第二卷 第92章 硝煙間隙第二卷 第405章 今夜圓蟾第二卷 第192章 首頓飽飯第一卷 第49章 才女蔡琰第二卷 第156章 步兵堅陣第二卷 第112章 四方用兵第二卷 第214章 曲阿建業第二卷 第510章 家山回首第二卷 第458章 卷地江流第二卷 第538章 曉寒猶嫩第二卷 第323章 迅速成軍第二卷 第633章 平康小巷第二卷 第210章 勤政好官第二卷 第328章 手把紅旗第二卷 第709章 禁漏花深第二卷 第51章 春天來了第二卷 第142章 雌燕驚飛第二卷 第267章 相互掣肘第二卷 第443章 九色明霞第二卷 第519章 金吾不禁第二卷 第101章 戰役盤點第二卷 第240章 拒絕要求第二卷 第128章 浮現心機第二卷 第637章 樂盡天真第二卷 第237章 降與不降第二卷 第465章 落日半銜第二卷 第589章 難言未老第二卷 第504章 紅妝金盞第二卷 第278章 戰船來了第二卷 第343章 星拱嚴更第二卷 第400章 玉酒頻傾第二卷 第207章 秦嶺高山第二卷 第490章 淚墨題詩第二卷 第691章 韶陽偏早第二卷 第504章 紅妝金盞第一卷 第34章 守城肉搏第二卷 第735章 檢降彤霞第二卷 第743章 弄妝試巧第二卷 第789章 不斷牽役第二卷 第766章 明眸層波第二卷 第565章 鳳台沙苑第二卷 第508章 原桑飛盡第二卷 第591章 錦犀光豔第二卷 第767章 陽和萬戶第二卷 第145章 樹林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