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清軍的迂迴

確實是慘重的傷亡啊,朱永興望着被夕陽染成一片紅色的灰坡,彷彿是一個血池。他無法想象幾百年後遠征軍前仆後繼,終於清除了山上頑敵的心情,但他已經下定了決心,絕不會讓葺爾小國把泱泱中華欺負成那個樣子,更不會讓那段慘痛的歷史再出現在這海拔三千多米的高黎貢山脊上。

強攻受挫必包抄,朱永興判斷清軍多半會採取與歷史上相同的戰術,而包抄的道路狹窄險峻,穿溝過谷,必須要輕裝方能通過。這樣的話,清軍便只能使用少量的兵力來執行包抄任務。既然早已經想到這點,朱永興便早有反包抄,伏擊進入山腹的包抄清軍的準備。

經過一天的阻擊作戰,朱永興已經心中有數,第一線陣地有五百人應該足以堅守幾天,爲了保險起見,他在第二線陣地又留下五百人,既能支援第一線的防守,又能接應第一線的撤退。

正面佈置完畢,朱永興把王旗留下,擾亂清軍的判斷,然後帶着一千明軍和一千猛山克族戰士組成的聯軍向山的左翼行進。如果是伏擊,這兩千人馬足以消滅三四千清軍;如果是憑險固守,也足以使輕裝的清軍無功而返。至於右翼,則由寨主央率領的兩千猛山克族士兵負責,如此可稱萬全。

至於還處於猶豫狀態的刀白龍,朱永興因爲不信任他,怕他和手下給正面阻擊的部隊製造麻煩,便將他和五百名傣族精壯護衛也帶上。有兩千人馬在手,就算刀白龍有異心,也不敢輕舉妄動,何況他的族人家眷還在後方。

……

不到一天的戰鬥,竟然死傷了七八百人,而且敵人的一道防線還沒有攻破,可以說是毫無戰績。這個結果多少出乎了張勇的意料,他面沉似水地聽着王進寶有些心虛的彙報。

“……僞宗室留守的王旗就在山上,末將便想着一鼓作氣攻上去,擒殺了僞留守,此次出征便算是大功告成了。”王進寶一臉的鬱悶,囁嚅着說道:“現在想來,是末將過於操切了,以致損兵折將,請都督責罰。”

張勇面無表情,似乎在沉思,也似乎在醞釀着雷霆般的暴怒。直到王進寶惶惑不安地流出了冷汗,他才低沉地說道:“僞明宗室會有如此膽氣,敢親臨戰場?嗯,觀其在騰衝大張旗鼓,倒也不無這種可能。”

“是,末將也是這樣想的。”王進寶順着張勇的話說道:“只是那該死的地勢讓敵人佔盡了便宜,不過,敵人的火銃很厲害,打起來便不停歇,兩層鎧甲也抵擋不住。”

“打起來便不停歇,紀效新書曾言火銃兵有單線、雙重、多重等隊列變化,敵所用當是多重隊列,輪流射擊,槍彈不絕。”張勇思索着說道:“火銃最適防守,倒是個難解決的問題。”

“都督,末將思來想去覺得正面進攻極爲困難,但若包抄其後,則可操勝算。”王進寶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對於攻險包抄,王過寶還是有過成功的戰例的。在攻掠貴州時,張勇和王進寶進軍至十萬溪,那裡懸崖千仞,明將羅大順扼險屯守。久攻不克之下,王進寶率領一部分精兵攀崖直上,從背後突襲,擊敗了羅大順,並因此升遷至經略右標中營遊擊。

“溝深林密,山高路險,分兵包抄終是行險之計啊!若是敵人有備——”張勇很是猶豫地輕輕搖頭,

“都督,兵行險招也是致勝之道啊!”王進寶見張勇反對的並不堅決,便接着進言道:“殘破明軍會聚,能有幾多人馬?騰衝要留兵,此地要扼守,再加上僞宗室留守在此,必然要重兵衛護,又哪來許多人馬處處皆守?我軍左右兩路輕裝急進,包抄敵後,只要有一路成功,則斷此地敵軍之退路,敵必敗矣!”

張勇垂下眼瞼,陷入了沉思。灰坡的險要,他親自查看過,所以對王進寶的莽撞攻擊失利,倒也並不十分責怪。如果按照正常攻擊,他也沒有想出更好的辦法,很爲剛剛出徵便被阻遏感到頭疼。

“敵人日間初勝,必然驕敵輕忽,我軍連夜側翼急進,可出其不意,勝算大增。”王進寶又想出了一條理由,急忙繼續補充。

張勇心有所動,擡起頭來,速戰速決是此次興軍的首要目的,如果不能重創敵人,即便攻下灰坡,後面各處險要關隘也要費時耗力,這絕對是他所不希望看到的。行軍打仗,四平八穩的固然最好,但奇謀詭計也必不可少,兵行險着也是不可避免。

“兩支精兵,每支兩千兵丁,分左右兩翼包抄灰坡之敵。”張勇在速勝的誘惑下,在灰坡的險要難攻下,終於下定了決心,“半夜時分即行動,輕裝疾進,勿使敵人驚覺。”

“末將願率左翼兵馬包抄敵後。”王進寶上前一步,躬身施禮,慨然請纓。

張勇知道王進寶急於建功,因爲他和趙良棟一直不和,而趙良棟已經位居其上,使其心中耿耿於懷。只是,他實在不願意讓手下大將去冒風險。

見張勇面露猶豫,王進寶急忙再次請求道:“都督,末將首戰即敗,挫折我軍銳氣,本該責罰,還望都督給末將一個將功折罪的機會。”

張勇無奈地嘆了口氣,說道:“顯吾,率軍包抄時務要謹慎,若敵有備,則即刻撤回,勿要貪功冒進。”

“都督放心,末將定遵教誨,謹慎爲先。”王進寶感激地躬身深施一禮,轉身而去。

………

幽藍色的星座已經傾斜,夜風清涼,朱永興在帳篷中突然從夢中驚醒,那是一個噩夢,讓他的額頭沁滿了冷汗。好半天,他的心緒才平穩下來,但卻無法馬上入睡,只好在腦海裡反覆思量着以後的行動。

說實話,朱永興的信心在高黎貢山的環境中正在減弱,並不是對阻擊沒有信心,而是開始擔心所率軍隊的意志,以及後勤保障的順暢。

第221章 崇明之基,喪心病狂第274章 定江南,見士紳第72章 攻守結合第161章 廣州戰役(七)第86章 輕視,放鬆第96章 各有安排第101章 強盜的轉變第251章 晉封鄭王,三桂投誠第101章 夜談第26章 初涉殺場第115章 窮途末路第185章 情動第10章 調整戰略,老友重逢第56章 張勇的決定第117章 籌劃反攻第149章 再戰新會(二)第263章 真假太子,山東於七第152章 爲皇除“奸”第110章 勝利的意義第66章 棄險第65章 佈署第101章 夜談第115章 窮途末路第49章 烽火燎原第27章 攻勢與牽制第78章 聯合部隊,籌劃大局第147章 一戰定遼?第50章 低估與高估第67章 梆子腔第72章 退第66章 非戰之困難第16章 大巫的怨毒第61章 以人換人,死戰到底第23章 暹羅國情第77章 意外之功第128章 盛儀,震懾第111章 結果第23章 暹羅國情第32章 賜名白族第116章 治河之才第140章 戰局急轉第60章 歸藩之議第121章 暫時相安第242章 莽女衝撞,憲政之思第2章 無題第70章 正面決戰第35章 阻擊第34章 石屏擾襲第262章 遼東攻略第135章 得子,變局第140章 戰局急轉第16章 柔情蜜意第31章 未聞駝鈴馬幫來第199章 接戰第21章 柔情蜜意第160章 大結局第60章 會趙王第83章 棄城之議第246章 江浙內亂,朱三太子第8章 越猜測越神秘第180章 府內煩心事第87章 水西局勢第106章 女人能頂半邊天第135章 各自的心思第139章 阿珠的心事第88章 毒蘑第4章 有女名夢珠第231章 荊襄劇變第217章 困局第114章 基礎——制度建設第47章 齊集元江第92章 僞造,詭道第226章 志在天下,吳、孫反應第190章 謹小慎微第39章 三鬼與成醜第73章 小朝會第27章 詐取緬關第96章 死地難脫第3章 安沛入甕第128章 拉英第11章 祖上榮光第4章 有女名夢珠第83章 水西之變第35章 有喜有驚的投靠第147章 一戰定遼?第223章 軍制改革,拉攏分化第144章 空前激勵第128章 扶弱擊強第129章 僱傭海軍,新皇新象第112章 分派,緬使第272章 血戰第15章 正妃虛懸第13章 宗室留守第34章 盞達土司的難題第91章 軍隊建設第240章 一路見聞,騎兵改進第140章 結局已定第104章 報應第263章 真假太子,山東於七第125章 吏治,公學
第221章 崇明之基,喪心病狂第274章 定江南,見士紳第72章 攻守結合第161章 廣州戰役(七)第86章 輕視,放鬆第96章 各有安排第101章 強盜的轉變第251章 晉封鄭王,三桂投誠第101章 夜談第26章 初涉殺場第115章 窮途末路第185章 情動第10章 調整戰略,老友重逢第56章 張勇的決定第117章 籌劃反攻第149章 再戰新會(二)第263章 真假太子,山東於七第152章 爲皇除“奸”第110章 勝利的意義第66章 棄險第65章 佈署第101章 夜談第115章 窮途末路第49章 烽火燎原第27章 攻勢與牽制第78章 聯合部隊,籌劃大局第147章 一戰定遼?第50章 低估與高估第67章 梆子腔第72章 退第66章 非戰之困難第16章 大巫的怨毒第61章 以人換人,死戰到底第23章 暹羅國情第77章 意外之功第128章 盛儀,震懾第111章 結果第23章 暹羅國情第32章 賜名白族第116章 治河之才第140章 戰局急轉第60章 歸藩之議第121章 暫時相安第242章 莽女衝撞,憲政之思第2章 無題第70章 正面決戰第35章 阻擊第34章 石屏擾襲第262章 遼東攻略第135章 得子,變局第140章 戰局急轉第16章 柔情蜜意第31章 未聞駝鈴馬幫來第199章 接戰第21章 柔情蜜意第160章 大結局第60章 會趙王第83章 棄城之議第246章 江浙內亂,朱三太子第8章 越猜測越神秘第180章 府內煩心事第87章 水西局勢第106章 女人能頂半邊天第135章 各自的心思第139章 阿珠的心事第88章 毒蘑第4章 有女名夢珠第231章 荊襄劇變第217章 困局第114章 基礎——制度建設第47章 齊集元江第92章 僞造,詭道第226章 志在天下,吳、孫反應第190章 謹小慎微第39章 三鬼與成醜第73章 小朝會第27章 詐取緬關第96章 死地難脫第3章 安沛入甕第128章 拉英第11章 祖上榮光第4章 有女名夢珠第83章 水西之變第35章 有喜有驚的投靠第147章 一戰定遼?第223章 軍制改革,拉攏分化第144章 空前激勵第128章 扶弱擊強第129章 僱傭海軍,新皇新象第112章 分派,緬使第272章 血戰第15章 正妃虛懸第13章 宗室留守第34章 盞達土司的難題第91章 軍隊建設第240章 一路見聞,騎兵改進第140章 結局已定第104章 報應第263章 真假太子,山東於七第125章 吏治,公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