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九章 躲不過

張四知進入文淵閣,看了看桌案上面堆積起來的文書和奏摺,搖了搖頭。

內閣大臣早就在文淵閣等候,張四知沒有耽誤時間,帶着衆人往偏殿而去,來到偏殿的外面,他看見了早在這裡等候的兵部尚書陳新甲。

“下官見過張大人,見過諸位大人。。。”

張四知擺擺手。

“陳大人,不必多禮了,隨我們進去吧,皇上馬上就要到偏殿來了。”

今日商議的事情,與兵部有着莫大的關係,所以兵部尚書陳新甲是必須要參加的。

近來朝廷裡面有傳聞,說是陳新甲很有可能進入內閣,張四知對於這樣的傳聞,嗤之以鼻,中原局勢失控,開封府城陷落,南直隸也遭遇到流寇的進攻,兵部根本沒有想到很好的應對辦法,如此情況之下,身爲兵部尚書的陳新甲,不被皇上和內閣責怪就不錯了。

衆人進入偏殿,默默的站立,等候皇上的到來。

偏殿裡面的氣氛有些壓抑,沒有人開口說話,周遭異常的安靜。

四周的燭火還沒有熄滅,將整個的偏殿照的亮堂堂的。

“皇上駕到。。。”

秉筆太監王承恩陪着朱由檢進入偏殿,一前一後走上御輦。

張四知扭頭看了看衆人,率先給皇上行禮。

“臣拜見皇上,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衆卿免禮。”

等到張四知等人站好之後,臉上帶着憔悴神情的朱由檢,直接進入主題。

“開封府城陷落,河南巡撫高名衡愛卿殉國,總兵陳永福戰死,朕很心痛,昨日朝會商議過了,朕決定敕封高名衡爲太子少保,敕封陳永副爲五軍都督府右都督,相關敕封的事宜,內閣今日擬好聖旨,明發天下。。。”

張四知連忙走出列,對着皇上抱拳開口了。

“臣遵旨,今日就草擬聖旨。”

朱由檢嘆了一口氣,並沒有看下方的張四知。

“諸位愛卿,原任五省總督洪承疇,遭遇朱仙鎮之敗,爾後領兵駐守開封府城,再次遭遇敗績,如今開封府城也陷落了,洪承疇給朕寫來了奏摺,言護送周王朱恭枵前往南直隸,否則也會與開封府城共存亡,朕聽着這些話語,沒由來感覺到心煩,諸位愛卿怎麼看。”

大殿裡面沉默了,包括張四知,也沒有馬上開口回答。

洪承疇雖然被免去了五省總督之職,但依舊是太子少保,督查院右副都御史,領兵部尚書銜,而且洪承疇是朝廷在西北的王牌,曾經多次打敗流寇,也領兵抵禦過後金韃子的進攻得到朝廷不少讚譽,更加關鍵的是,洪承疇在朝中的印象一直都是不錯的,支持他的文武大臣不少,僅僅因爲朱仙鎮之戰的失利,就遭受到懲戒,讓人感覺到不是滋味。

皇上話語裡面的意思,是想着懲戒洪承疇,但沒有明說,如此情況之下,首先開口之人,很有可能揹負落井下石的嫌隙,日後很難在朝中立足。

張四知等人已經熟知皇上的習慣,明明想着懲戒某個大臣,卻不願意明說,總是要下面的文武大臣提出意見建議,這樣就能夠推卸責任。

眼看着沒有人開口,朱由檢的臉色變得陰沉,直接看向了張四知。

秉筆太監王承恩的目光,也落到了張四知的身上。

張四知在內心嘆了一口氣,如此情況之下,只有他首先開口了。

站出列之後,張四知對着皇上抱拳開口了。

“皇上,洪承疇大人身負重任,手持尚方寶劍,本應該殫精竭慮,剿滅流寇,維持中原的穩定,不辜負皇上的期盼,可洪大人不思進取,一味迴避,因作戰倉促,導致了朱仙鎮之戰的大敗,我朝廷大軍損失的兵力逾十萬人,爲前所未有的大敗,理應遭受懲戒。”

“皇上念洪承疇大人有功,沒有追究,依舊讓洪大人守衛開封府城,誰知道洪大人再次部署失誤,被流寇攻陷城池,再次辜負皇上的厚愛和期盼。”

“城池被攻陷的時刻,洪承疇大人本應該身先士卒,率領軍士斬殺流寇,竭盡全力護衛開封府城,誰知道洪大人卻藉着護送周王殿下的理由,擅自撤離開封府城,沒有盡到人臣之責任,洪大人非常時刻擅自逃離,苟且活命,必須遭受嚴懲。”

“臣建議,將洪承疇緝拿進京,由三司予以會審。。。”

張四知說的很流利,理由也很充分,顯然是經過了認真的思索。

朱由檢點點頭,臉上露出滿意的神情,王承恩看向張四知的時候,臉上也浮現一絲笑容。

有了張四知開頭,其餘的大臣自然跟着表態了,只是究竟如何懲戒洪承疇,沒有一個人說出來,都是讓洪承疇接受三司會審。

能夠有這樣的效果,朱由檢已經滿意了。

“好,諸位愛卿如此提議,朕允了,着錦衣衛趕赴南直隸,緝拿洪承疇。”

商議完畢兩個話題,朱由檢馬上說到第三件事情。

“朕從奏摺之中得知,周王朱恭枵在開封府城遭遇危機的時候,主動拿出數十萬石糧食,還有數十萬兩白銀,賑濟軍士,鼓舞士氣,此舉很好,展現我皇家風範,理當嘉獎,待朕仔細思索之後,再行下旨。”

說到這裡的時候,朱由檢的神態略微的好了一些。

“諸位愛卿,開封府城陷落,河南行省皆被流寇佔據,百姓陷於苦難之中,朕每每想到此事,寢食難安,朕不能由着流寇如此的囂張,朕夢中都想着剿滅流寇,恢復中原的安寧,前幾日,朕已經給五省總督孫傳庭愛卿下旨,令其做好準備,發起對流寇的進攻。”

“當下,剿滅流寇已經成爲朝中第一大事,諸位是怎麼想的,說說吧。”

朱由檢的話語剛落,大殿陷入死一般的沉寂。

盧象升、熊文燦、洪承疇,接二連三的五省總督折損,不是被斬殺,就是被問罪,流寇已經成爲朝廷最大的夢寐,面對這個難題,衆人三緘其口,根本提不出好的建議。

這一次,朱由檢沒有看向張四知,而是看向了兵部尚書陳新甲。

“陳愛卿,你是兵部尚書,思慮如何剿滅流寇、穩定中原乃是兵部的職責,說說你的想法,想到什麼就說什麼,沒有必要隱晦,朕不會怪罪你。”

陳新甲偷偷擦去額頭上的汗滴出列了。

稽首行禮之後,陳新甲開口了。

“皇上,臣以爲,流寇圍攻開封府城近四個月時間,期間五省總督孫傳庭大人,一直都在招募軍士,集聚實力,現如今孫大人麾下的兵力達到了五萬之多,此外據兵部掌握的情況,陝西總督汪喬年,轄下尚有兩萬多軍士,保定總兵虎大威,轄下尚有兩萬多軍士,三路大軍聯合到一起,可集聚兵力十萬人之衆,孫大人節制三路大軍,完全可以發起對流寇的進攻,伺機打敗流寇,恢復中原的安寧。。。”

朱由檢微微點頭,對陳新甲的建議表示了贊同。

張四知等人,臉上沒有表情,也沒有附和陳新甲的提議,包括朱由檢身後的王承恩,臉上都沒有什麼表情。

在剿滅流寇的戰略部署上面,已經沒有多少人敢於提出意見建議了。

“陳愛卿的提議不錯,朕覺得可行,不知道諸位愛卿是怎麼看的。”

沒有人開口回答。

朱由檢的臉色再次變化,正準備開口訓斥的時候,身後的王承恩輕輕咳嗽了一下。

朱由檢扭頭看了看王承恩,若有所思。

。。。

在如何剿滅流寇、恢復中原穩定的事情上面,最終沒有能夠拿出具體可行的建議。

衆人離開偏殿之後,朱由檢沉着臉開口了。

“承恩,你是不是覺得陳新甲的提議不行啊。”

王承恩沒有慌亂,略微的整理情緒之後開口了。

“皇上,臣覺得在剿滅流寇、穩定中原的戰略部署方面,需要慎重,僅僅憑着陳新甲大人的提議,就做出決定,有些不妥,再說了,陳大人提出建議之後,其餘的諸位大人都沒有開口說話,說明他們不贊同陳大人的建議。。。”

朱由檢有些不耐煩,揮了揮手。

“承恩,那你說說,朕究竟該怎麼辦。”

“皇上,臣提議,還是讓五省總督孫傳庭大人提出建議,孫傳庭大人身居西安府城,數月的時間收服了陝西的延安府、寧夏等地,應當是熟知局勢的,由孫大人提出的建議,臣覺得更加可行。。。”

朱由檢略微的思索了一下,微微點點頭。

“承恩,你說的有些道理,朕倒是沒有想到這一點,孫愛卿收復了延安府和寧夏等地,還是有功勞的,朕應該問問他是什麼想法。。。”

說到這裡,朱由檢的臉上露出憤怒的神情。

“承恩,你說說,剛剛那麼多的大臣,難道想不到這一點嗎,爲什麼不提出來,朕看他們就是明哲保身,朕要這一幫的廢物有可用啊。。。”

王承恩低下頭,他也不敢開口說話了,造成如今這等的局勢,王承恩清楚其中的理由,但他不能說,畢竟是觸及皇上顏面的事情,打死也不能說,好在很多的話語,皇上說過之後就忘記了,不會追究,所以讓皇上發泄發泄心中的怒氣和怨氣,也是不錯的。

第四百七十三章 家人的心態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塵埃落定(5)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攻佔臺灣(2)第二百零四章 豁出去了第八百二十七章 一聲嘆息(4)第四百一十二章 各方的新動向第五百九十八章 彼此彼此第二百零二章 押司第二百四十四章 立竿見影第四百零九章 家風第四百四十七章 糧道第二百六十一章 毫不畏懼第六百四十九章 真的是厲害第六百四十四章 兵部的干涉第一百九十章 啞巴吃黃連第一百三十六章 咄咄逼人第六百一十六章 燧發槍第三百六十八章 初見洪承疇第九十五章 人市第七百七十四章 信心與勇氣第三百八十七章 深謀遠慮第四百五十六章 爭執和決斷第七百三十三章 摧枯拉朽(4)第六百五十章 有心栽花第五百七十八章 不請自來第七百二十七章 默認第九百零六章 大明悲歌(9)第三百九十五章 痛快(3)第一百二十八章 過去的事第二百七十二章 都是聰明人第一百八十章 退無可退第三十章 嚴師第六百四十五章 閒暇第四百六十五章 殘陽如血(2)第二百五十章 憤怒無用第五百七十二章 老瓶新酒(2)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見風使舵(2)第九百一十三章 沉重打擊第二百五十五章 皮島第一百四十九章 模糊的跡象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末路(9)第八百八十九章 出擊(3)第一百六十四章 自找的第五百九十二章 大散關之戰(3)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較量(2)第一千零二十章 孤膽英雄(3)第九百三十八章 面對家人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摧枯拉朽(8)第七百六十五章 生不如死第二百七十七章 考驗智慧(2)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水師的任務第四百六十九章 遼東的規劃第七百零六章 掌控山東(11)第五百二十九章 精準判斷第三百五十三章 乘勝追擊第四十七章 父親續絃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被迫抵禦第八百八十一章 朝會的變故第四百一十九章 金家兄弟第六百三十六章 楊嗣昌的掙扎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北進北進第六百八十三章 胸有成竹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人不爲己第三百七十七章 末路(6)第五百三十五章 不敢相信第二百七十七章 考驗智慧(2)第六百七十二章 落定第二百一十七章 好大一場雪第五百二十三章 三方籌謀(3)第五百二十七章 取捨之間第一百一十三章 完美收官第七百七十一章 淮安陷落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該忍則忍第五百二十六章 不要說話第八百五十九章 離心第五百七十四章 值得慶賀第二百二十四章 沉重打擊下的機會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較量(1)第七百二十四章 淮安還是鳳陽第五百二十六章 不要說話第五百三十三章 何爲霸氣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穩定南方(5)第五百九十八章 彼此彼此第九百四十五章 特急聖旨第三十七章 悉心準備第四百三十八章 死守錦州第六百二十七章 閃電戰(1)第一百八十五章 關鍵的關鍵第六十五章 膽子太大第七十八章 家底第五百六十三章 整頓軍務(1)第八百二十七章 一聲嘆息(4)第六百六十七章 攻心計(1)第五百九十五章 大散關之戰(6)第七百四十一章 悲劇的伏筆第二百八十四章 春節囑託第四百一十七章 薊遼督師府第九百零二章 大明悲歌(5)第六百八十七章 命中註定第二百一十章 羽翼漸豐
第四百七十三章 家人的心態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塵埃落定(5)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攻佔臺灣(2)第二百零四章 豁出去了第八百二十七章 一聲嘆息(4)第四百一十二章 各方的新動向第五百九十八章 彼此彼此第二百零二章 押司第二百四十四章 立竿見影第四百零九章 家風第四百四十七章 糧道第二百六十一章 毫不畏懼第六百四十九章 真的是厲害第六百四十四章 兵部的干涉第一百九十章 啞巴吃黃連第一百三十六章 咄咄逼人第六百一十六章 燧發槍第三百六十八章 初見洪承疇第九十五章 人市第七百七十四章 信心與勇氣第三百八十七章 深謀遠慮第四百五十六章 爭執和決斷第七百三十三章 摧枯拉朽(4)第六百五十章 有心栽花第五百七十八章 不請自來第七百二十七章 默認第九百零六章 大明悲歌(9)第三百九十五章 痛快(3)第一百二十八章 過去的事第二百七十二章 都是聰明人第一百八十章 退無可退第三十章 嚴師第六百四十五章 閒暇第四百六十五章 殘陽如血(2)第二百五十章 憤怒無用第五百七十二章 老瓶新酒(2)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見風使舵(2)第九百一十三章 沉重打擊第二百五十五章 皮島第一百四十九章 模糊的跡象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末路(9)第八百八十九章 出擊(3)第一百六十四章 自找的第五百九十二章 大散關之戰(3)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較量(2)第一千零二十章 孤膽英雄(3)第九百三十八章 面對家人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摧枯拉朽(8)第七百六十五章 生不如死第二百七十七章 考驗智慧(2)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水師的任務第四百六十九章 遼東的規劃第七百零六章 掌控山東(11)第五百二十九章 精準判斷第三百五十三章 乘勝追擊第四十七章 父親續絃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被迫抵禦第八百八十一章 朝會的變故第四百一十九章 金家兄弟第六百三十六章 楊嗣昌的掙扎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北進北進第六百八十三章 胸有成竹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人不爲己第三百七十七章 末路(6)第五百三十五章 不敢相信第二百七十七章 考驗智慧(2)第六百七十二章 落定第二百一十七章 好大一場雪第五百二十三章 三方籌謀(3)第五百二十七章 取捨之間第一百一十三章 完美收官第七百七十一章 淮安陷落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該忍則忍第五百二十六章 不要說話第八百五十九章 離心第五百七十四章 值得慶賀第二百二十四章 沉重打擊下的機會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較量(1)第七百二十四章 淮安還是鳳陽第五百二十六章 不要說話第五百三十三章 何爲霸氣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穩定南方(5)第五百九十八章 彼此彼此第九百四十五章 特急聖旨第三十七章 悉心準備第四百三十八章 死守錦州第六百二十七章 閃電戰(1)第一百八十五章 關鍵的關鍵第六十五章 膽子太大第七十八章 家底第五百六十三章 整頓軍務(1)第八百二十七章 一聲嘆息(4)第六百六十七章 攻心計(1)第五百九十五章 大散關之戰(6)第七百四十一章 悲劇的伏筆第二百八十四章 春節囑託第四百一十七章 薊遼督師府第九百零二章 大明悲歌(5)第六百八十七章 命中註定第二百一十章 羽翼漸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