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抽調兵力

第289章 抽調兵力

患難兄弟發現恩人的主子兩人視線落在他們身上,兩人都不由地手足無措起來,江水更是將身上的短褐裹得更緊。

“主子,這兩位是我們從山上救出來的其中兩人,這位年紀小的一點的叫江水,另一位叫田中,他們的祖籍是在閔南。”蘭儉發現兩人的緊張,幫忙介紹道。

李景福頷首,收回視線賜座並讓丫鬟上茶,等幾人都坐了下來,他對蘭儉說道:“這次辛苦你了。”

“屬下不敢言苦,這些都是屬下份內之事。”說着,蘭儉看向患難兄弟:“其實真正苦了的是他們這些大禹勞工,幹着最重的活,卻命賤如草芥,連填飽肚子,睡幾個時辰的覺都成了奢望。”

夏婧問了患難兄弟一些基本情況,便讓他們先回去養好身體,至於跟着艦隊回國說簡單也簡單,說難也難。

艦隊回返,其實船艙肯定是要裝滿各種物資的,但爲了這些勞工,怎麼得也要空出一些位置留給他們。

說到物資,等患難兄弟跟着丫鬟離開後,夏婧對蘭儉說道:“如今已經是四月了,這次出來,我們必須要在七八月颶風頻發的季節前回去,除了航行上要耗費的時間,給我們收集整理物資的時間也就兩個月。

這事我已經和李定國說過了,這裡我再提醒你一下,要收集什麼物資儘量最作準備。”

蘭儉聽了她的話,微微愣了一愣,“娘娘,這麼快就回去了?”

“你覺得快嗎?”夏婧輕笑:“其實也不算快了,這次帶着大禹新建的海軍出來就是爲了給他們歷練的機會,不管是戰鬥還是海上行船,以及團隊配合都需要他們默契配合。”

蘭儉微微訝異了一下,他還以爲這次會往更遠的地方去,卻不想只到南洋而已。

看到蘭儉的神色,夏婧和李景福相視一眼,淡笑不語。

“既然娘娘將回程的日期告知,屬下便會安排我們船上的人先將要運回去的貨物收集回來,絕不會耽誤回程的時間。”

“嗯,這事你自己看着安排,你們蘭家做海貿多年,想必對進哪些貨物心裡門清。”

交代蘭儉一些事情便讓他先回去了。

李景福挑了下眉頭:“你是看上這片陸地了?”

夏婧聽了他的話,挺意外地看向他:“你何出此言?”

李景福看了眼已經沒有人影的門口,說道:“別說蘭儉了,起初朕也以爲你會繼續往更遠的海域探索。而現在你卻說要趁六七月颶風季節前趕回去。”

“這話有問題?”夏婧不動聲色地笑問。

“問題大了!依朕對你的瞭解,你可不會爲了這點小惠小利就特意組織艦隊跑這一趟。”李景福一副我早就看穿你的神情,想從夏婧臉上看出點什麼,好佐證自己的猜想。

可是夏婧面色平淡,看不出什麼,但他還是接着說道:“既然我們已經大費周張的來了南洋,你會沒有得到多少利益就輕易返回?”

夏婧聽了好笑:“誰說我們沒有得到利益,馬六甲海峽三個殖民地現在都是我們的了,這就是利益!”

卻不想,李景福聽了這話,搖了搖手指:“不不不,這點利益還打動不了你,快跟我說說,接下來你還有什麼計劃?”

夏婧白了他一眼:“兩個月後啓程回航!”

“朕問的是啓程回航前這兩個月你有什麼計劃?”

夏婧發現李景福是真想知道,便身子往後靠了靠,感慨道:“你身子往後靠靠。”

李景福聽話的往後一靠,不明所以地問道:“這就是很平常的一張椅子,靠在上面很舒服,你到底想說什麼?”

“這靠椅之所以舒服,是因爲這是我們大禹手藝人做的,你之所以不感覺到驚訝是因爲在大禹這樣的椅子很常見。而在這片陸地,這樣的椅子卻是稀罕貨,是特權或有錢人才能擁有。

你說這片比較宜居的陸地,將來居住的都是大禹人,像這樣的椅子普通百姓家也能看到,你覺得我這想法怎樣?”夏婧不答反問。

李景福的眼眸轉了轉,認真地打量她,一本正經地評價道:“你的想法很瘋狂!”

“哈哈.”夏婧聽了他的評價,忍不住哈哈大笑。

“不過,卻有實現的可能,你想怎麼做?”李景福問道。

讓這片陸地居住大禹百姓,想法很瘋狂,但李景福喜歡,當皇帝的人只要不是混吃等死的君王,都想開疆拓土。

如今將這一片陸地變成大禹領土也不是不行。

夏婧伸手沾了一點茶水,在桌上畫了一條狹長的圖形,說道:“如今我們腳下這片陸地就如這種形狀,兩邊都是海洋,只有末端連接着大陸,地形算是半島,我們想攻佔這片土地,只要帶領軍隊一路推進去就行。

而軍隊後面這些攻下來的土地,我們可以安置跟船來的大禹百姓,如果我們大禹的百姓在這片土地紮根下來,你說這片陸地是不是大禹的?”

“雖然百姓是招募來的,他們在大禹境內也生活困苦,但大禹畢竟是他們的祖籍,在海外也無片瓦安身之地,誰會願意留在這人生地不熟的南洋?”李景福提出自己的疑問。

“在哪兒生活不是生活,只要生活條件能變好,我相信有不少百姓願意背離祖籍。”夏婧想了想又道:“爲了留住這些大禹百姓,我們可以按人口給他們分配一些土地,讓他們有個安身立命之地。”

李景福心裡覺得她的話有道理,但還是問出了擺在面前最現實的問題:“依你所說,我們派誰來管理這片陸地?你要搞清楚,這是南洋,若是讓臣子管理,那就等於是我們扶持他當此地的王。”

畢竟他們回了大禹,這片陸地還是由管理者說了算,最高管理者就等於是當地的王,如此極容易滋生臣子的野心。

“你說的沒錯,讓將領或文臣來管理海外殖民地都不現實,有很多弊端,容易滋生野心。”夏婧說着指了指外面,“這次跟着我們一起來的,不是有位現成的管理者,不管是身份還是其他綜合評分,都是他最合適擔起這副擔子。”

李景福微愣,好一會兒才反應過來她說的是誰,“你是想讓小四來管理這片陸地?”

夏婧頷首:“他是管理這片陸地最合適人選,他可以以此爲基地,慢慢的向周邊侵蝕,據我所知馬六甲海峽對面還有一片比這邊還大的陸地。”

李景福聽到這裡,總算反應過來,他微眯着眼看向夏婧,“你是想將老四分封到這裡?”

夏婧一點也不避諱,點頭承認:“對,世界之大,大家何必侷限在一處地方,他們幾兄弟若都留在大禹,在皇位被小五繼承了的情況下,大概他們一生都會碌碌無爲。與其留在大禹渾渾噩噩過日子,還不如早一點到海外打下一片天下。” 李景福端起茶盞喝了口茶壓壓驚,心裡想着將幾個兒子分封海外當皇帝的可能性。

只是還不待他想出個所以然來,就聽夏婧又接着說道:“當然,幾個兒子分封海外,他們始終是大禹的諸侯國,若是利益和大禹有所衝突時,還是得以大禹的利益爲先,而且,諸侯國的一切政令按大禹的政令來執行。”

李景福微微蹙起眉頭:“若干年後,你確定子孫後代還會這麼聽話?”

夏婧看向李景福:“世事難料,誰也不能保證子孫後代遵從你我的旨意,如果真到了那一天,至少這些地區的統治者是你我後代,是大禹李姓皇室,就憑這一點就足夠了,你說是吧?”

他用統一文字,有統一的官話,更甚者,他們流着的是大禹炎黃子孫的血。

帝后一番談話,艦隊的兵力全部登陸,從陸地上一路推進,面對大禹軍隊的火器,膽小的土著基本沒有怎麼反抗。

李承益得知他的父皇母后有意將他分封海外,而這片陸地將會是他的封地,一時之間,他的心情之複雜竟然無法用語言來描述。

難怪這次出海,其他兄弟不選,偏偏選了他跟隨出海。

難怪出海前,母后招募了那麼多在大禹活不下去的百姓,讓他們跟着一起來海外掏金。

如今得知這個消息,這一切就解釋的通了。

這種情緒是對大禹那片熟悉土地的不捨。

不過,想到在大禹,在兄弟坐皇位的情況下,他每日也只能在京城溜溜街或者逛逛青樓,這樣纔不會引來朝臣的猜忌,皇帝的忌憚。

而在海外他就自由多了,當地最高權力掌控者,不需要看人臉色行事,唯我獨尊!想想心裡敞亮多了。

想通這一切,李承益苦笑一聲,他是不是該謝謝母后,謝謝她高瞻遠矚,在出海前就替他想好了一切?

前線打仗用不着李承益,夏婧讓他帶領自己的私兵將戰後區管理起來。

李承益接收這片後方,首先想到的是這片陸地有三個重要港口,也是三個殖民地,最先應該成立的是市舶司,馬六甲海峽號稱海上十字路口,每年路過或停靠的商隊無計其數,只有最先成立市舶司才能向過往的船隊收取相關的費用。

要不然初到這片馬來半島,他如何有錢安排接下來的工作。

將這片陸地攻下來,土著被軍隊收拾的規規矩矩,李景福給了李承益下了條禁令。

那就是馬來半島劃分出來爲他的封地,而他的封地也只限於馬來半島,至少安南和洞吾,他是不準染指半分。

“父皇,那您這是將我框在框架裡,我的諸侯國還如何發展?”李承益一聽這條禁令,心裡氣得要死,難免說話語氣變得有點衝。

“安南洞吾你不可動,但其他地方你可以發展發展啊,比如馬六甲海峽對面的那片陸地,只要你有本事,把它全佔了,朕也沒有意見。”

說到這兒,李景福又想起夏婧的吩咐,“哦,我想起來了,差點忘了這事,馬來半島屬於你的封地,但淡馬錫屬於朝廷,算是朝廷在南洋的另一中轉站吧。”

此時的李承益並不知道淡馬錫的地理重要性,對於朝廷想在馬來半島有個中轉站,這要求合情合理,他想也沒有多想便答應了下來。

他卻不知淡馬錫的稅收是馬六甲和檳城兩個港口的總和。

說起海貿的稅收,夏婧便想起了惠元三十年之前,大禹對外收取商稅分兩種,一種是藩屬國,一種是商人。

前者要徵收五成賦稅,而後者則是收取兩成賦稅。

當然,海上貿易的利益簡直就是暴利,即使朝廷收這麼重的稅,他們海上貿易還是屬於暴利。

後來惠元帝爲了對藩屬國實施懷柔政策便下旨,取消藩屬國的賦稅,所有大禹的藩屬國皆免其徵稅。

這一決策使得朝廷每年不知損失多少稅收,國庫少了多少銀子。

“這次我們回去要重建市舶司,將海上貿易這些年丟棄的關稅慢慢收回來。”

李景福聽了她的話,想到自己執政時期國庫的窘迫便點了點頭,並沒有反對。

忙起來時間過得很快,到了六月初,朝廷的艦隊到了不得不啓航的時候。

這次返航,受季風影響,艦隊行駛的速度可以說比來時快了近一倍。

等回到大禹嶺南港口已經是七月初,行程比去時縮短了十幾天。

回到嶺南,夏婧和李景福都沒有急着回京城,而是在嶺南巡視一遍自己的產業後,便幾道旨意發下去。

抽調幷州五萬兵馬,薊遼五萬,總共十萬兵馬奔赴嶺南。

嶺南總督司馬魯調兵十萬,再加上自己艦隊的八萬兵馬(本來有十萬兵馬,留了兩萬在馬來半島),四路兵馬加起來總共二十八萬兵馬。

任司馬魯爲督軍,在新皇元年十一月向安南發起總攻。

安南人口不多,他們天然的屏障大概就是熱帶繁茂的林子阻攔了朝廷兵馬的腳步。

而安南軍隊卻喜歡時不時來邊境騷擾一下,弄得思陵總兵施明弼煩不勝煩,沒有得到朝廷的旨意又不好私自下令去進犯安南,若是引起兩國邊境戰事,那他就是罪人。

突然有一天,他接到朝廷軍令,準備對安南用兵,施明弼拿着旨意差點高興的蹦起來。

“終於等到這一天了!”

(本章完)

第293章 探親第20章 貓和鼠之間第155章 謙王讓二妹受委屈了第298章 趕海第247章 抄家是暴富最佳捷徑第152章 清兵助餉第88章 伏擊地點第71章 怕她翻臉第103章 吉祥物不能倒下,全民健身。第277章 對荊州軍政的安排第34章 不置可否第136章 引領剿匪熱潮第194章 阻撓第142章 剿匪第65章 回到營地第13章 支取第206章 空城第164章 不忸怩的姑娘第242章 有糧有槍爲何不去搶肉第230章 逃出昇天第3章 有人來了第293章 探親第89章 京中密信第209章 他家囤糧我囤槍第239章 昏君誤國?第209章 他家囤糧我囤槍第44章第101章 初建鹽田,緊要事項。第190章 招攬第56章 酒囊飯袋第191章 切磋第169章 相看第6章 現身第31章 突圍第161章 緊盯不放第90章 老皇帝賓天第156章 戰事第130章 餿主意第33章 深藏不露第134章 溫飽問題第70章 到達陸縣第236章 被逼上梁山第198章 寒心第44章第25章 衝突第283章 抓壯丁第202章 離開第82章 雁城第251章 集結第132章 西夷人第18章 途中第31章 突圍第174章 別惦記了第293章 探親第298章 趕海第140章 怎麼可能爲他人做嫁衣第173章 逼宮第298章 趕海第223章 又是一年第263章 豫州站到了第72章 牟吳氏第11章 逃荒第261章 俘虜第272章 軍戶戶籍改革勢在必行第143章 未來商業圈第215章 出征第251章 集結第136章 引領剿匪熱潮第91章 困在山中第228章 借糧第23章 氣死人不償命!第196章 徵兵第150章 首次海戰第98章 千頭萬緒第56章 酒囊飯袋第132章 西夷人第43章 危險境地第158章 宴會第122章 逼急的皇帝破罐破摔第172章 前線急第122章 逼急的皇帝破罐破摔第44章第81章 做戲第269章 兩面夾擊第113章 王妃所求第270章 大吉大利,宜出行第211章 母妃V5第46章 背鍋?沒門!第283章 抓壯丁第106章 教一教他們怎樣做人第183章 傻眼第95章 被發現了第189章 馳援第257章 借雞生蛋第233章 叛軍入冀第121章 皇帝的困境第12章 棄城而逃第77章 瞭解行情第238章 意想不到的局面
第293章 探親第20章 貓和鼠之間第155章 謙王讓二妹受委屈了第298章 趕海第247章 抄家是暴富最佳捷徑第152章 清兵助餉第88章 伏擊地點第71章 怕她翻臉第103章 吉祥物不能倒下,全民健身。第277章 對荊州軍政的安排第34章 不置可否第136章 引領剿匪熱潮第194章 阻撓第142章 剿匪第65章 回到營地第13章 支取第206章 空城第164章 不忸怩的姑娘第242章 有糧有槍爲何不去搶肉第230章 逃出昇天第3章 有人來了第293章 探親第89章 京中密信第209章 他家囤糧我囤槍第239章 昏君誤國?第209章 他家囤糧我囤槍第44章第101章 初建鹽田,緊要事項。第190章 招攬第56章 酒囊飯袋第191章 切磋第169章 相看第6章 現身第31章 突圍第161章 緊盯不放第90章 老皇帝賓天第156章 戰事第130章 餿主意第33章 深藏不露第134章 溫飽問題第70章 到達陸縣第236章 被逼上梁山第198章 寒心第44章第25章 衝突第283章 抓壯丁第202章 離開第82章 雁城第251章 集結第132章 西夷人第18章 途中第31章 突圍第174章 別惦記了第293章 探親第298章 趕海第140章 怎麼可能爲他人做嫁衣第173章 逼宮第298章 趕海第223章 又是一年第263章 豫州站到了第72章 牟吳氏第11章 逃荒第261章 俘虜第272章 軍戶戶籍改革勢在必行第143章 未來商業圈第215章 出征第251章 集結第136章 引領剿匪熱潮第91章 困在山中第228章 借糧第23章 氣死人不償命!第196章 徵兵第150章 首次海戰第98章 千頭萬緒第56章 酒囊飯袋第132章 西夷人第43章 危險境地第158章 宴會第122章 逼急的皇帝破罐破摔第172章 前線急第122章 逼急的皇帝破罐破摔第44章第81章 做戲第269章 兩面夾擊第113章 王妃所求第270章 大吉大利,宜出行第211章 母妃V5第46章 背鍋?沒門!第283章 抓壯丁第106章 教一教他們怎樣做人第183章 傻眼第95章 被發現了第189章 馳援第257章 借雞生蛋第233章 叛軍入冀第121章 皇帝的困境第12章 棄城而逃第77章 瞭解行情第238章 意想不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