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4 諸省

明鄭之我是鄭克臧 444.諸省

在給文武百官加官進爵之外,鄭克臧還下達了一道至關緊要的詔書,這就關於華夏朝統治根基的《功民免稅律》。所謂功民,一般意義來講是指在夏軍中服過軍役的官兵,其後引申開來才包括在夏朝官府中任事超過二十年的官吏。

根據這道律令,凡是擁有功民身份的夏朝官吏子民,在其活着的時候擁有一定的免稅額度,免交除商稅、交易契稅以外的所有賦稅一般而言由於華夏朝不徵口賦,攤丁入畝後又不徵勞役,因此除了商稅、交易契稅以外最主要稅賦就是田賦。

所謂“一定額度”自然有區別的,因爲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開國顯爵就是功民資格的延伸,因此從功民至開國侯之間,一共分六個免稅區間,最高的開國侯可以豁免一千二百畝內的田賦,而普通功民也可以獲得豁免最高不超過一百五十畝土地田賦的稅額。

正是因爲功民資格涉及到經濟上的利益,因此功民和顯爵身份是不能繼承、贈與的,這既是爲了保證華夏朝的財政收入,也是爲了確保夏朝軍隊的數量和質量,更是爲了不讓世家子躺在前人的功績上成爲紈絝子弟、國家蠹蟲。

同理,華夏朝的世爵繼承也同樣遵循這一制度。各階世爵只有朝廷禮部認可的、具有功民資格的世子能繼承上一輩留下的爵位,其餘無論嫡庶,一衆從子只能獲得證明其貴族子弟身份的雲騎尉稱號。這雲騎尉既不是散官也不是爵位,最多隻是一種身份證明,且只能保留一代,這就逼得這些世家子弟只能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前途。

當然,皇族宗室方面總歸要網開一面的,所以除了世子能繼承爵位之外,其餘將降三等授爵,直到跌出縣男之外,才降入臣籍。根據這一制度,從世襲國公降到臣籍需要四代,離皇室關係較遠的世襲郡公、世襲縣公降爲臣籍只要三代,自是可以大大減少宗室的數目,減輕國庫、內庫的財政壓力。

在控制爵位數量和爵位高低之外,鄭克臧着意還控制賜田數量。

由於賜田是世襲領地且不繳納任何賦稅的,因此鄭克臧頒佈的《爵律》中規定,地位相當於正一品的國公授田上限爲田地、山林一千八百甲,相當於從一品的郡公授田上限爲一千六百甲,相當於正二品的縣公授田上限爲一千五百甲,相當於從二品的郡侯授田上限爲一千二百甲,正三品縣侯不超過一千甲,從三品郡伯止多八百甲,正四縣伯止於五百甲,從四品縣子不超過三百甲,正五品縣子最多二百甲,從五品縣男授田止在一百甲以下。

由於華夏朝的財政長期出於緊張狀態,爲了保證中央財政的健康運作,《爵律》中還規定授了田便不再另給爵祿,因此只有不能世襲的親王、郡王兩爵才額外給予八百貫和五百貫的月俸以示區別。同樣,顯爵方面也因爲給了免稅空間,所以也就只有開國公、開國郡公這最高兩階每月有一百貫和八十貫的額外月俸。

由於華夏朝宗室跌落臣籍的代數較短,所以鄭克臧並不反對宗室經商、從政及進入夏軍服役,儘管因此遭到了不少持重大臣的反對,但是鄭克臧卻認爲宗室經商是禁而不絕的,從政在現階段內閣分權的情況下也不太可能出現另一個李林甫,至於夏軍現行的制度在這個時代來說已經是極其先進和完善的,基本排除了宗室奪取兵權進而奪取皇位的可能,更何況北面也有宗王領軍,怎麼沒看見對方出現謀朝篡位的事典,因此不置一詞****??

頒佈了《功民免稅律》和《爵律》之後,鄭克臧又下令對夏軍的軍階進行了調整。

鄭軍原來分將軍、都尉、騎尉、校尉、副尉等五個級別,這一次改爲了將軍、都尉、校尉、副尉、軍使。其中將軍一級兩階正從四品,具體分爲正一品大將軍、從二品上將軍、正二品將軍、從二品副將軍。由於鄭克臧此前爲明朝的招討大將軍,所以正一品大將軍是設而不闕,此後曾一度改稱元帥,隨即又改回大將軍,終華夏朝始終不授。

既然大將軍只是虛銜,所以上將軍就成了華夏朝的最高軍銜,其與將軍、副將軍一樣,都可以在名前冠以各種稱號,譬如冠軍上將軍、車騎上將軍等等。

都尉一級也分兩階正從四品,不過出于軍中文字簡潔易懂的目的,鄭克臧只是簡單的將其定爲正三品頭等都尉、從三品二等都尉、正四品三等都尉和從四品守闕都尉,且都尉以下各級名前都不再冠以稱號。

校尉亦分正五品頭等校尉、從五品二等校尉、正六品三等校尉、從六品守闕校尉。

副尉亦分正七品頭等副尉、從七品二等副尉、正八品三等副尉、從八品守闕副尉。

軍使分爲正九品頭等軍使、從九品二等軍使、流外一等的三等軍使和流外二等的守闕軍使。對比正在形成的泰西軍銜來看,軍使相當於軍士、副尉相當於准尉、校尉等同於尉官、都尉則相當於校官。至於軍使以下還分正兵、輔兵、養育兵三等。

以當前夏軍師、旅、團、哨、隊、班的編制來看,班長通常爲頭等或二等軍使,領隊官爲通常爲三等副尉或守闕副尉,哨把總由頭等或二等副尉出任,團千總爲二等校尉、旅分統爲守闕都尉、師統制系頭等都尉。

頭等都尉是正三品,而之前各師統制是從二品,看起來是比之前跌了一階,不過對比地方官階可知,降低品階並非單獨針對軍方,譬如一省之長的都督,也由原來從二品、正三品皆可正式定階爲正三品、武昌府尹和承天府尹也據此定爲從三品、留守正四品、普通知府和知州爲從四品及正五品、兩京及部分留守府知縣從五品、普通知縣正六品****??

除了品階上有所變動外,華夏朝基本沿用清代行省制度,但稱呼上卻保留明代體制稱“某”省爲“某處”地方。當前華夏朝共有省及副省級行政區二十一個,其中行在武昌府、東京承天府算是省級單位,瓊州、潮州、太平、荊州等四大留守府算是副省級行政區,此外另有行省十五個,分別是:江淮、江南、湖北、江西、浙西、浙東、福建、贛南、湖南、廣東、廣西、廣南、貴州、雲南和敘永。

江淮等處地方共設新昌府、揚州府、安慶府、六安府、廬州府、鳳陽府、通州直隸州等七個府州,其首府爲新昌府;江南等處地方下轄金陵府、鎮江府、常州府、蘇州府、松江府、嘉興府、太倉直隸州等七個府州,首府移往鎮江;湖北等處地方下轄襄陽府、鄖陽府、南陽府、漢陽府、黃州府、安陸府、德安府、宜昌府、恩施府等九個府,首府置在襄陽,另外原屬荊門直隸州此番調整後併入安陸府;

江西等處地方下轄南昌府、九江府、饒州府、廣信府、撫州府、袁州府、吉安府等七府,首府南昌未變,另外原江西省所屬瑞州府併入南昌府、南康府省入九江府、建昌府併入撫州府、臨江府省入袁州府;浙西等處地方轄杭州、嚴州、衢州、湖州、宣州、徽州、池州等七府,首府依舊置於杭州;浙東等處地方轄台州、紹興、寧波、金華、溫州、處州等六府及福寧直隸州,首府遷往台州府;

福建等處地方轄福州、建寧、泉州、延平、邵武、漳州等六府及一個興化直隸州,首府依舊設在福州府未變;贛南等處地方轄贛州、汀州、南安等三府及南雄、嘉應、桂陽、郴州等四個直隸州,該省首府設在贛州。

湖南等處地方下轄長沙、嶽州、常德、衡州、永州、寶慶、沅州七府,首府從長沙府移往寶慶府,原來該省所轄澧州直隸州撤銷,所屬各縣平分給嶽州、常德兩府,原該省所屬辰州府簡併入常德府、原靖州直隸州併入沅州;

廣東等處地方轄廣州、惠州、肇慶、韶州等四個府及高州、雷州、陽江等三個直隸州,首府依舊設在廣州,原該省所轄羅定直隸州併入肇慶府;廣西等處地方下轄桂林、平樂、梧州、潯州府、柳州、慶遠等六府並鬱林直隸州,首府由桂林遷往柳州;廣南等處地方轄南寧府、思恩府(治百色)、鎮安府(治德保縣)、崇善府、廉州府(治防城)、泗城府及原隸雲南的開化府,該省首府設在南寧,另外原屬雲南的廣南府這次行政區調整後也劃入開化府;

貴州等處地方下轄貴陽府、安順府、都勻府、黎平府、思南府、鎮遠府、興義府、遵義府等八個府,首府依舊設在貴陽,另外原貴州省所設平越府併入貴陽府、原銅仁府和石阡府併入思南府、思州府併入鎮遠府;

雲南等處地方轄雲南府、臨安府、楚雄府(省武定府入楚雄府)、鎮沅府、大理府、麗江府、永昌府、普洱府,首府依舊在雲南府,此外省澄江府、廣西府入雲南府、省元江直隸州入臨安府、省景東府入鎮沅府、省蒙化府入大理府、省永寧府入麗江府、省順寧府入永昌府;敘寧等處地方轄敘州府(治宜賓縣)、寧遠府(治西昌縣)、瀘永直隸州(並瀘州直隸州、永寧直隸州爲瀘永直隸州,治瀘縣)及原雲南省的曲靖府、昭通府(並東川府、烏蒙府爲昭通府,治恩安縣)、鎮雄直隸州和原貴州省的大定府(治大方縣)。

474 東征日本17546 阿塞會議下143 賞賜和整編424 鄭阮內戰5527 馬球522 不會搞錯629 夏荷戰爭2296 攻防408 金蘭之行下116 惡化528 進退88 政改386 湖廣落幕祝書友聖誕快樂順便611 取遼東2649 夏俄戰爭5667 探路非洲下323 北伐6194 三道溝下605 目標細蘭下397 和議2144 移屯70 開搶下447 僵局29 春娘玉娘求包養紅票等等579 滅清之戰1898 勳爵509 文萊來朝189 萬泉河之戰續4 交代下686 夏俄邊境談判3327 逆流2605 目標細蘭下261 鬆前藩3 交代和紅票謝謝291 江寧下482 甲府218 三省攻臺1449 善後353 朝鮮之戰8157 澳門和長崎3 交代和紅票謝謝400 西渤泥都護府386 消化鑾儀衛527 馬球10 蹴鞠成求紅票及346 朝鮮之戰5215 操切692 彈劾530 北伐第一功不好意思不知道怎麼就刪了380 襄陽叛亂27 未謀勝先謀敗求包養紅票等335 經濟與外交667 探路非洲下622 喀爾喀事定217 瓊州大捷240 封鎖153 堆肥法430 南巡4684 夏俄邊境談判629 夏荷戰爭2216 林文瀾下681 華夏的太平洋下665 水師之變155 雞籠494 爭論455 金奔580 滅清之戰19367 湖廣催命432 南巡6434 南巡8662 寮國之亂368 湖廣初戰21 宰了一刀希望繼續466 東征日本9571 滅清之戰10251 蘇浙之戰5204 土人來犯548 天竺都護府150 分歧317 間奏377 湖廣接洽386 湖廣落幕祝書友聖誕快樂順便407 金蘭之行278 戰潮州2535 陝甘終局143 賞賜和整編95 蔡通34 兵敗烏龍江423 鄭阮內戰4478 東征日本21288 失手582 滅清之戰21200 呂靖215 操切293 階段377 湖廣接洽4 交代下353 朝鮮之戰848 祖山頭556 再戰日本5
474 東征日本17546 阿塞會議下143 賞賜和整編424 鄭阮內戰5527 馬球522 不會搞錯629 夏荷戰爭2296 攻防408 金蘭之行下116 惡化528 進退88 政改386 湖廣落幕祝書友聖誕快樂順便611 取遼東2649 夏俄戰爭5667 探路非洲下323 北伐6194 三道溝下605 目標細蘭下397 和議2144 移屯70 開搶下447 僵局29 春娘玉娘求包養紅票等等579 滅清之戰1898 勳爵509 文萊來朝189 萬泉河之戰續4 交代下686 夏俄邊境談判3327 逆流2605 目標細蘭下261 鬆前藩3 交代和紅票謝謝291 江寧下482 甲府218 三省攻臺1449 善後353 朝鮮之戰8157 澳門和長崎3 交代和紅票謝謝400 西渤泥都護府386 消化鑾儀衛527 馬球10 蹴鞠成求紅票及346 朝鮮之戰5215 操切692 彈劾530 北伐第一功不好意思不知道怎麼就刪了380 襄陽叛亂27 未謀勝先謀敗求包養紅票等335 經濟與外交667 探路非洲下622 喀爾喀事定217 瓊州大捷240 封鎖153 堆肥法430 南巡4684 夏俄邊境談判629 夏荷戰爭2216 林文瀾下681 華夏的太平洋下665 水師之變155 雞籠494 爭論455 金奔580 滅清之戰19367 湖廣催命432 南巡6434 南巡8662 寮國之亂368 湖廣初戰21 宰了一刀希望繼續466 東征日本9571 滅清之戰10251 蘇浙之戰5204 土人來犯548 天竺都護府150 分歧317 間奏377 湖廣接洽386 湖廣落幕祝書友聖誕快樂順便407 金蘭之行278 戰潮州2535 陝甘終局143 賞賜和整編95 蔡通34 兵敗烏龍江423 鄭阮內戰4478 東征日本21288 失手582 滅清之戰21200 呂靖215 操切293 階段377 湖廣接洽4 交代下353 朝鮮之戰848 祖山頭556 再戰日本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