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 接聖諭衆臣忙佈置發訃告噩耗傳千里

午夜十分帝都南京高大的城門嘎然而開,只見一名滿身塵土的騎士像陣風似地一頭扎進了漆黑一片的城市。急促的馬蹄聲瞬間打破了沉寂的黑夜,驚動了首相府邸門口搖曳的燈籠……

當黃宗羲的馬車抵達首相府之時已是凌晨寅時了。在這樣充滿涼意的天氣半夜三更被人從牀上拖起並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不過黃宗羲向來就有工作到深夜的習慣,況且他也知道以陳邦彥的性格,若非有大事發生是不會輕易在這種時辰招同僚來其府邸的。隨着車伕發出了一聲悠長的籲喝聲,馬車不偏不倚地停在了相府大門之前。從馬車上下來黃宗羲頭一眼就注意到了停在相府門口的另外兩輛馬車。卻見那兩輛馬車的車燈上赫然寫着“湯”、“沈”二字。

湯大人與沈大人也來了嗎?黃宗羲不由微微皺起眉頭,一種不安的感覺在他的心頭油然而生。就在他思略之間,相府的管家已然上前行禮道:“黃大人您好。相爺正在書房裡等您呢。請隨小人來。”

“有勞管家帶路了。”回過神來的黃宗羲微微拱了拱手,便在管家的指引下來到了陳邦彥的私人書房。與意料中的一樣,黃宗羲一進門就看見了坐在書房裡的沈猶龍與湯來賀。只見此二人神色恍惚一臉焦急。而坐在案牘前的陳邦彥更是神情憔悴,黃宗羲甚至還隱約瞧見了他眼中泛着的淚光。見此情形本就有些不安的黃宗羲,此刻心情也隨之沉了下來。於是他三步並作兩步地上前朝着三位前輩作個揖道:“列位大人好。在下來遲了,還請諸位見諒。”

“啊,沒事。黃大人先坐下來說話吧。”湯來賀和藹地招手示意道。而作爲主人的陳邦彥卻還是坐在那兒一聲不吭。如此情形自然是讓黃宗羲更加納悶了。卻見他當即便急切地問道:“列位大人,究竟出什麼事了?爲何大家都是這副表情?”

面隊黃宗羲的提問,湯來賀在與沈猶龍面面相窺了一下後,嘆了口氣道:“黃大人,陛下在燕京遇刺了。”

“什麼!”黃宗羲猛站起身驚呼道。猶如五雷轟頂般的消息讓他的腦子一下就一片空白。好不容易回過神來後,他第一句就問道:“陛下,陛下,她沒事吧?”

“陛下是沒事。可賢親王他…他爲救陛下…。”悲痛欲絕地陳邦彥哽咽得都說不下去。

“這麼說賢親王他已經…”明白過來的黃宗羲試探地詢問道。待見一旁的湯來賀與沈猶龍雙雙點頭後,他忽然有了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畢竟女皇沒事對整個帝國來說就是不幸中的萬幸。可當看見陳邦彥微紅的雙眼後,黃宗羲又有了一絲悲傷與感嘆。卻聽他跟着問道:“那刺客是什麼人?什麼時候發生的?”

“據悉刺客是個倭國和尚。事件發生在八天前,倭人以上貢佛像爲由接近陛下,並用佛像中隱藏的機關射出的毒針刺殺陛下。若非賢親王的那一擋後果不堪設想。”平復了一下心情後,陳邦彥如實地回答道。

“是倭人?”黃宗羲微微吃了一驚道。

“是啊,我等也沒想到一向卑躬屈膝的倭人竟然會有這樣的膽量。”一想到倭人平時獻媚的模樣湯來賀至今想來都覺得有些難以置信。正所謂不叫的狗會咬人。

“咳,這事仔細想來也沒什麼好大驚小怪的。朝廷前些年才讓倭人改九州爲秦津,現在又逼其主改天皇爲倭王。加之倭國小國寡民,做出如此瘋狂之舉也就不足爲奇了。”陳邦彥長長地嘆了口氣道。

“陳首相,話可不能這麼說。倭人小國竟然敢自稱爲天皇,我堂堂天朝怎能容忍。只不過沒想到倭人竟會使出如此卑劣的手段。”沈猶龍忿忿不平的說道。

“事已至此,再多推論也是枉然。只不過沒想到賢親王會爲此事喪命。殿下他可是向來反對讓倭主改名一事的啊。”陳邦彥悲傷的說道。

聽他這麼一說,一旁的黃宗羲等人也隨之黯然起來。雖然一直以來皇夫楊紹清都遠離朝堂。但在黃宗羲等人的印象當中親王總是一副謙謙君子的模樣,給人極其友善的感覺。老實說帝國任何一個人遇刺黃宗羲都不會覺得有什麼意外。中華朝不比前朝,在對外擴張、殖民過程中不知結下了多少仇怨。但是皇夫楊紹清卻向來爲人謙和仁善,對那些藩屬國百姓也一直都心存憐憫。正如陳邦彥所言楊紹清或許是整個帝國上層最無辜的一個人。一想到這裡黃宗羲不由地就想到了女皇。卻聽他跟着擔憂地說道:“親王這一去,想必陛下此刻一定是悲痛欲絕了吧。”

“陛下與親王感情頗深,一時難以恢復也是人之常情。不過我等身爲臣子可不能在這個時候亂了手腳。”沈猶龍說着便向一旁的陳邦彥詢問道:“首相,除了報告親王的死訊,北邊就沒別的指示嗎?”

“這是燕京方面八百里加急送來的手諭。陛下稱她會在近日護送親王的靈柩回京師,要我等在京城做好相應的準備。此外陛下還要求我等冷靜行事,加強京師及沿海各府警戒,嚴防倭人勾結其他勢力進一步對我朝發起襲擊。”陳邦彥說着捧出了一卷明黃色的冊子。

“陛下的手諭?”沈猶龍略帶狐疑地望了望那冊子道:“莫不是蕭尚書他們代筆的吧。”

“這確是陛下的筆跡。”陳邦彥點頭證實道:“不過據說蕭尚書已經就刺殺事件向陛下遞呈了請罪表。”

陳邦彥後面的那句補充顯然不是手諭裡面的內容。心知肚明的沈猶龍跟着便冷哼了一句道:“那小子倒機靈。陛下尚未追究他倒是先做起樣子來。”

一提到請罪,在場的幾人也隨之動容起來。卻見久未發言的黃宗羲想了一下開口道:“此次刺殺事件表面上系倭人所爲,但仔細看來卻又疑竇重重。看來朝堂上下這次是免不了要大動干戈一番了。”

“黃大人不必多慮。這一點陛下也已經想到了。”陳邦彥說着又取出了一份密封的文書遞給沈猶龍與湯來賀道:“這次陛下要司法院與廉正司聯合調查此案。這是陛下的給司法院的聖諭。”

沈猶龍一聽女皇將案子交給了自己立刻就來了精神,卻見他連忙從陳邦彥手中接過了那份文書。待見上面寫的是湯來賀的名字,他不由地神色微微一變,隨即還是尷尬地將文書轉交給湯來賀道:“湯大人,這是陛下給你的。”

聽沈猶龍這麼一說湯來賀立刻必恭必敬地接過了文書。在打開閱覽後他的表情卻變得舒展了看來。見此情形一旁的黃宗羲不由好奇地問道:“湯大人,陛下是如何指示的?”

“就兩句話,依法依據,實事求是。”湯來賀大方地把聖諭展示給衆人道。宣紙上那清秀的筆記分明是出自女皇之手。

“這麼說陛下的意思是不想將此事件擴大啊。”黃宗羲撫摩着鬍鬚點頭道。

“可這真是陛下的意思嗎?”沈猶龍質疑道。在他看來女皇再怎麼堅強也終歸是個女流之輩,在丈夫突遭不測的情況下,很難保持冷靜做出如此周詳的安排。因此他更願意相信這是有人在假借女皇之手下命令。

然而作爲首相的陳邦彥卻並沒有像沈猶龍那樣想那麼多。卻見他臉色一正道:“陛下的命令無庸質疑。現在是非常時期,就算沒有陛下的聖諭我等爲人臣子者也要齊心協力確保朝堂上下一切穩定。海軍部的李元帥在接到聖諭後已經先行回軍部制定作戰計劃;外務部的李大人也已開始擬訂與倭國交涉的國書。老夫待會兒會同文教部的朱大人商討如何對外公佈此事。諸位大人既是朝廷大員也是復興黨的骨幹,在這個關鍵時刻更應該做出榜樣來。希望諸位不要再讓陛下失望。”

“是,首相大人。”三人聽罷陳邦彥的一番義正詞嚴的話語後連忙起身行禮道。姑且不論湯、沈二人此刻是什麼樣的想法。就黃宗羲來說,此刻的他對陳邦彥可謂是充滿了敬意。因爲他知道對於眼前的這位老者來說,皇夫的死很可能會葬送他奮鬥十幾年所取得的聲譽與功勳。但此刻的陳邦彥卻能如此坦然面對危機,不計較個人的榮辱。這讓黃宗羲感觸頗深。由此他不禁想到了這次危機的罪魁禍首倭人,想到了那個向來恭順的德川幕府。不知那些個點頭哈腰的矮子在知道這個消息後會做何反應。此時的黃宗羲彷彿已經看見整個中原怒火中燒了。

弘武九年農曆十月三十日,弘武內閣通過《聯合早報》、《東林時論》等重要報社向中原各地發出了訃告。皇夫遇刺身亡的消息驚動了整個帝國,一時間整個中原就像炸開了鍋一般。人們在震驚之餘也頭一次將目光投向了那個與帝國一衣帶水的倭國。善良的中原百姓怎麼都想象不出他們聖明的女皇陛下與和善的賢親王殿下哪兒裡得罪了倭人,使得對方要下此毒手。更不明白堂堂天朝上國爲何會招來別人如此的嫉恨。

特別是當人們從報紙、從街頭巷尾的讀報人口中得知刺殺女皇與皇夫的原因只是朝廷讓倭人的一個叫九州的藩鎮改名爲“秦津”後,讓倭主改“天皇”爲“倭王”,老百姓們可就更加納悶了。

“不就是讓他們改了個名字,用得着殺人嗎。”“那不是人家祖宗留下來的名字,怎可輕易改動。”“胡說!九州大地是我中原的古稱,豈是一個彈丸小國可以用的!”“就是!管個豆腐乾一樣的地方還敢稱天皇。這天皇的稱號是隨便什麼人都可以用的嗎。”“啊,天皇不就是天朝的皇帝嘛。一個還沒桌子高的矮子還敢自稱天朝皇帝。他反了天了!”“可不是嘛。不造反,怎麼敢去殺皇帝。”“我還聽說朝鮮人這次也有份。”“什麼!朝鮮人?朝廷對朝鮮人不是一向都很好嗎。”“是啊,每次朝鮮人來中原朝貢,陛下可都是賞賜給他們一大堆東西的啊。”“這有什麼。報紙上不是說人家還自稱小中華,說咱們是蠻夷。”“這是什麼世道!咱們身邊怎麼盡是些白眼狼!”“可惡,早知道這樣,當初就不該對他們太好。”“這次一定要好好教訓這幫兔崽子,讓他們瞧瞧咱天朝的手段!”“對!要以牙還牙!”………

簡單的理由、煽動人心的措辭。無論是飽讀聖賢書的讀書人,還是目不識丁的販夫走卒,而今都已經被激怒了。開戰報復的呼聲更是一浪高過一浪。事實上,期間也有一些小報刊登了有關商業協會、華商以及軍隊在倭、朝兩國盤剝當地民脂民膏以及欺男霸女之類的文章。但這些聲音絲毫不能改變人們對刺殺事件的看法。

顯然對於這個時代中原大多數老百姓來說,這世界就像戲文一樣,要麼是忠角,要麼是奸角。忠角必然是“高大全”,沒有半點缺點。奸角則一定是形容醜陋,無惡不作。如果女皇與皇夫是好人,那倭人一定是惡人。至於那些有關華商在外作惡的報導,則更不能爲百姓所接受。雖然在人們的眼中惟利是圖的商人並不是什麼好東西。但他們在國外代表的終究是中華朝百姓。說華人在外作惡不就是說華人是惡人嗎。一根腸子到底的中華朝老百姓可不願意自己不明不白地變成爲惡人。正如當年海盜肆虐東南沿海時,人們更習慣稱其爲“倭寇”,雖然在這些海盜中中國海盜遠比倭國浪人來得多。因此面對那些小報的報導,大多數中華朝百姓都選擇了集體失明。

而在另一方面,當皇夫遇刺身亡的消息由沿海迅速像內陸傳播之時,倭國列島本身也正處於一片混亂之中。實際上,就在楊紹清在燕京遇刺身亡的前三天,以薩摩長州爲首的西南諸藩就已經打起了“尊皇倒幕”的戰旗,以號稱“百萬”的兵力向德川幕府發起了攻勢。原本依照倒幕派的計劃,其本土的起事時間本應該安排在中原行刺之後。然而,期間作爲重要環節的火燒京都營救天皇計劃卻並沒有成功。結果倉促之間倒幕派只得將起事時間臨時提前。不過倭國與中原的千里相隔,讓三天的時間差並沒有影響到中原的那次行刺。而此刻的倒幕派亦不清楚自己在中原的計劃是否成功。偶然、必然、陰謀、意外這些因素交織在一起讓弘武九年的這個冬天充滿了變數。

【……195接聖諭衆臣忙佈置 發訃告噩耗傳千里 文字更新最快……】@!!

()

121 審議案國會生歧義遭質疑內閣忙面聖第43節 桑稻之爭(三)第三十八節155 沙俄司令小窺北疆蒙古大汗草原起誓第268節 聞徵朝歐洲使憂心 獻書信倭使挑民憤第17節 中國風狂掃歐羅巴漢使團初臨羅馬城第308節 阿曼灣中奧軍對峙 拉克沙中英軍遭遇第4節 帝都風雲(四)第十八節第二十六節第16節 分歧114 爭議席復興黨執政報財政陳首相憂心第43節 桑稻之爭(三)第25節 大投資196 德川幕府楚歌四面西北諸藩勤皇倒幕83 遇刁案司法院犯難維法律女皇擔責任第304節 整吏治法王提新人 憂財政總監進忠言第317節 肅夙敵奧相清障礙 聞政變歐君142 戰局順倫敦股市火遭危機邦德受追捧第286節 孫特使古寺勸李淏 金判書夜訪說施琅182 鄭提督設計巧脫身大維齊款待英國使第14節 歷史的界線第3節 帝都風雲(三)第355節 探聖意東林攀裙帶 審局勢復興隨女皇第二十四節第1節 明朝的綠野仙蹤28 十六鋪口當家行禮水城上下市民選官123 爲商會家明挽局勢求貸款男爵忙奔走第32節 除夕笛聲第244節 爲霸業內閣擬計劃 尋金礦百姓闖關東30 看大選諸使議優劣駁衆人教授論公職第342節 寫策論皇子找槍手 剿土匪軍部遣參軍第351節 候聖駕兩臣懷心事 建央行政商起爭執第232節 御書房女皇教皇子 爲草案諸臣齊進言第257節 遊說客國會忙內外 西夷使帝都謀利益第20節 尾聲第十三節第8節 盛京之戰(二)第14節 歷史的界線197 巧設計島津放手搏聞變故女皇穩局勢第377節 報父仇英王算舊帳 抗王權議會爭貸款 黑色柳丁第291節 種水稻遼東獲豐收 進忠言閣臣生間隙第40節 對馬基地第4節 風口浪尖(四)第297節 欲效華博士進直言 析戰局王室圖雙贏188 崑山廬雙儒達共識玄武湖太沖審明史206 大隅海施琅扭乾坤臨覆滅倭艦殊死搏第三十八節第30節 茶社雜談202 科布多夏完淳出征長江口陳家明歸國第281節 完淳世澤炳燭談心 萬軍兵臨託木斯克131 投無路滿人附蒙古暗較勁土汗大斗法174 歸化城下衆將迎駕九九重陽滿人認親40 精心炮製航海條例英吉利海狼煙四起第328節 遭遇戰英軍失先機 中華軍卡奇灣再戰第9節 盛宴(四)第268節 聞徵朝歐洲使憂心 獻書信倭使挑民憤第221節 倒幕武士以下克上 李耀鬥部以逸待勞177 弘武女皇宴請番王蘇赫巴魯難擋誘惑第2節 奉皇命黃得功赴京 接家書吳克善朝聖26 浦江畔十六行林立漕鹽弄勞工安身家第7節 風口浪尖(二)第10節 遼東戰報第14節 同氣聯枝(下)第318節 窺會議瑞使生歹意 販軍火中華髮橫財第三十二節第4節 燃燒的營口第35節 朱仙鎮78 劉富春名動直隸府督御史愁眉公社案第33節 民惟邦本第十三節第324節 上年報內閣備對帳 聞報告女皇議流民第15節 暗戰(一)第348節 聞捷報百姓憂物價 姚欽差喬裝探消息第312節 爲好奇韓半瓶伸手 受鼓動奧斯曼出兵第二十四節第1節 帝都風雲(一)第十節126 攏議員東林大翻身口難調議案惹非議第254節 董訟師大理寺陳詞 刺皇案依律法宣判第13節 設女官女皇肅宮廷解小腳名媛迎聖意第236節 兩重臣皇城互試探 論勞荒南北顯差異第5節 痢疾!123 爲商會家明挽局勢求貸款男爵忙奔走第34節 戰敗者117 議西局張尚書解惑窺商機王會長心動第372節 繼父業艾哈邁德拜相 會奧相紫軒巧周旋第305節 聘倭人法國造瓷器 奉重商法王允新政107 舉天學諸生排夷學拋石子女皇釋科學183 爲貿易英奧達協議蘇伊士商務齊聚首第11節 海盜140 表忠心和卓獻歲貢展實力可汗送馬靴第30節 茶社雜談第23節 父子君臣第9節 蘇州織工第2節 帝都風雲(二)第7節 北越誼王隔岸觀火 南越君臣禍水北引23 羣臣獻策外儒內法女皇綢繆以權制權第27節 山西烽火(三)169 蘇萊曼復辟新王朝陳家明巧舌說蘇丹
121 審議案國會生歧義遭質疑內閣忙面聖第43節 桑稻之爭(三)第三十八節155 沙俄司令小窺北疆蒙古大汗草原起誓第268節 聞徵朝歐洲使憂心 獻書信倭使挑民憤第17節 中國風狂掃歐羅巴漢使團初臨羅馬城第308節 阿曼灣中奧軍對峙 拉克沙中英軍遭遇第4節 帝都風雲(四)第十八節第二十六節第16節 分歧114 爭議席復興黨執政報財政陳首相憂心第43節 桑稻之爭(三)第25節 大投資196 德川幕府楚歌四面西北諸藩勤皇倒幕83 遇刁案司法院犯難維法律女皇擔責任第304節 整吏治法王提新人 憂財政總監進忠言第317節 肅夙敵奧相清障礙 聞政變歐君142 戰局順倫敦股市火遭危機邦德受追捧第286節 孫特使古寺勸李淏 金判書夜訪說施琅182 鄭提督設計巧脫身大維齊款待英國使第14節 歷史的界線第3節 帝都風雲(三)第355節 探聖意東林攀裙帶 審局勢復興隨女皇第二十四節第1節 明朝的綠野仙蹤28 十六鋪口當家行禮水城上下市民選官123 爲商會家明挽局勢求貸款男爵忙奔走第32節 除夕笛聲第244節 爲霸業內閣擬計劃 尋金礦百姓闖關東30 看大選諸使議優劣駁衆人教授論公職第342節 寫策論皇子找槍手 剿土匪軍部遣參軍第351節 候聖駕兩臣懷心事 建央行政商起爭執第232節 御書房女皇教皇子 爲草案諸臣齊進言第257節 遊說客國會忙內外 西夷使帝都謀利益第20節 尾聲第十三節第8節 盛京之戰(二)第14節 歷史的界線197 巧設計島津放手搏聞變故女皇穩局勢第377節 報父仇英王算舊帳 抗王權議會爭貸款 黑色柳丁第291節 種水稻遼東獲豐收 進忠言閣臣生間隙第40節 對馬基地第4節 風口浪尖(四)第297節 欲效華博士進直言 析戰局王室圖雙贏188 崑山廬雙儒達共識玄武湖太沖審明史206 大隅海施琅扭乾坤臨覆滅倭艦殊死搏第三十八節第30節 茶社雜談202 科布多夏完淳出征長江口陳家明歸國第281節 完淳世澤炳燭談心 萬軍兵臨託木斯克131 投無路滿人附蒙古暗較勁土汗大斗法174 歸化城下衆將迎駕九九重陽滿人認親40 精心炮製航海條例英吉利海狼煙四起第328節 遭遇戰英軍失先機 中華軍卡奇灣再戰第9節 盛宴(四)第268節 聞徵朝歐洲使憂心 獻書信倭使挑民憤第221節 倒幕武士以下克上 李耀鬥部以逸待勞177 弘武女皇宴請番王蘇赫巴魯難擋誘惑第2節 奉皇命黃得功赴京 接家書吳克善朝聖26 浦江畔十六行林立漕鹽弄勞工安身家第7節 風口浪尖(二)第10節 遼東戰報第14節 同氣聯枝(下)第318節 窺會議瑞使生歹意 販軍火中華髮橫財第三十二節第4節 燃燒的營口第35節 朱仙鎮78 劉富春名動直隸府督御史愁眉公社案第33節 民惟邦本第十三節第324節 上年報內閣備對帳 聞報告女皇議流民第15節 暗戰(一)第348節 聞捷報百姓憂物價 姚欽差喬裝探消息第312節 爲好奇韓半瓶伸手 受鼓動奧斯曼出兵第二十四節第1節 帝都風雲(一)第十節126 攏議員東林大翻身口難調議案惹非議第254節 董訟師大理寺陳詞 刺皇案依律法宣判第13節 設女官女皇肅宮廷解小腳名媛迎聖意第236節 兩重臣皇城互試探 論勞荒南北顯差異第5節 痢疾!123 爲商會家明挽局勢求貸款男爵忙奔走第34節 戰敗者117 議西局張尚書解惑窺商機王會長心動第372節 繼父業艾哈邁德拜相 會奧相紫軒巧周旋第305節 聘倭人法國造瓷器 奉重商法王允新政107 舉天學諸生排夷學拋石子女皇釋科學183 爲貿易英奧達協議蘇伊士商務齊聚首第11節 海盜140 表忠心和卓獻歲貢展實力可汗送馬靴第30節 茶社雜談第23節 父子君臣第9節 蘇州織工第2節 帝都風雲(二)第7節 北越誼王隔岸觀火 南越君臣禍水北引23 羣臣獻策外儒內法女皇綢繆以權制權第27節 山西烽火(三)169 蘇萊曼復辟新王朝陳家明巧舌說蘇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