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樑士詒組閣

靳雲鵬看來是提前得到了信息,一九二一年十二月一日,他親到總統府詢問徐世昌,是否準備發出一個辭職電報。徐很乾脆地回答說,是的。

靳竭力阻止發出這個電報,表示一切責任既然應由內閣負責,總統就沒有辭職的理由,本人願意下臺。

徐卻執意要發,並且氣忿地說:“我身爲總統,難道沒有發電報的自由?”

靳還想說什麼,但看徐很不耐煩的表情,明顯是在下逐客令,只得悻悻地退了出去,當天就請假不到國務院辦公。

由於張作霖的攻擊,菸酒督辦張壽齡只好下臺。徐世昌想提拔袁乃寬繼任菸酒督辦,靳雲鵬卻要潘復繼任。

徐咬牙切齒地說:“寧可自己這個總統不當,也決不讓潘覆上臺。”

後來折衷協調的結果,改派接近直系的汪士元爲菸酒督辦,又派接近奉系的鐘世銘爲鹽務署長,算是這兩個實力派都照顧到了。

汪士元,江蘇省盱眙縣人,原名汪祜孫,字向叔,因其藏有宋徽宗畫《晴麓橫雲圖》立軸而得齋號麓雲樓;又號玉帶硯齋、清淨瑜迦館。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甲辰恩科,殿試第二甲第六十六名進士,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次科舉考試中取得進士稱號的人之一,爲近代著名收藏家、書畫家、政治家,著有《麓雲樓書畫記略》。

鍾世銘(1879—1965) 字蕙生,天津人。清末天津北洋大學堂(今天津大學)畢業,舉人。後入美國哈佛大學得法政學博士學位,又賜進士;復經殿試,點翰林。民國後先後任直隸高等工業學堂教務主任兼北洋法政學校教授、財政部鹽務稽覈總所籌備委員會委員、鹽務稽覈總所坐辦兼鹽務編譯處坐辦、鹽務總署顧問兼秘書、北京鹽務學校董事長等。

十二月三日,徐世昌發表了辭職電。

在這個電報中,先惋惜“和平統一”未能實現,而國會問題因“民國九年十月明令宣佈用舊法進行新選,乃選舉迄今未竣,國會尚無成立之期”。

對於聯省自治,則竭力攻擊:“近歲之亂,當有以自治爲名,卒之兵連禍結,土匪乘機騷動,全省糜爛,如是而言自治,是自亂而已矣。”

通電的最後一段才談到本人的去就問題:“以任期言,尚有年餘,日月不居,避賢有待。”

徐世昌的這個辭職電,主要內容是向各省軍閥訴苦,說是請辭,卻特別指出他的總統任期未滿,到更像是強調他的總統地位不可動搖。

此電文沒有讓靳雲鵬和內閣難堪,因爲張志潭和郭則沄苦苦相勸,所以把原稿中攻擊靳和內閣的辭句都刪去了。

靳雲鵬內閣儘管一直致力於在直奉兩系努力尋求平衡,竭力保持不偏不倚,但因靳是張作霖的兒女親家,在財政方面以及分配兩系的權力地位上不免有親奉疏直的傾向,或者他沒有也無法避免相關人的猜想。故此,直系對這個內閣是不支持。

據說靳雲鵬的幕後軍師是交通總長張志潭,而張志潭是接近直系的人物,奉系由此而對內閣也頗爲不滿。特別是任命吳佩孚爲兩湖巡閱使,更讓張作霖大爲惱怒。一個小小的師長,怎麼可以和他這個大帥級人物齊名。

這也就是說,靳雲鵬內閣最後的結果是兩邊都沒討到好。

舊交通系和徐世昌素有淵源,一直在試圖倒閣。見徐靳的府院發生衝突,舊交通系分子更有了可趁之機。舊交通系本來掌握了本國銀行事業和交通事業,靳內閣自始就困於財政,財政困難也便成了舊交通系搞垮靳閣的最主要的手段。

爲了加速搞垮靳內閣,舊交通系的要員葉恭綽秘密到瀋陽拉攏張作霖。他們清楚什麼東西對奉張最有吸引了,葉向張建議,如果要控制中央的財政,收買交通銀行股票是最有力的手段。

十二月十二日,張作霖到天津。

這天,靳雲鵬也正好趕到天津,他和張作霖商量,聯名邀請曹錕來津再舉行一次“巨頭會議”,以解決當前的政治危機。張作霖對此雖然不敢興趣,但也不好拒絕。

靳雲鵬看到了徐世昌和舊交通系都要逼垮他的內閣,還想再借曹、張兩巨頭作靠山。

吳佩孚力勸曹錕,多注意自己的實力,少過問北京政.府的事情。

曹錕聽了吳的建議,因此當靳、張聯名邀請他時,藉口有病,不肯來天津。

缺了這麼個主角,靳雲鵬的“巨頭會議”當然只能流產。

一九二一年十二月十四日張作霖到了北京。抵京後,對外鄭重宣稱不干預政治,也不過問內閣問題,此次到北京來是專門爲了討論“徵蒙”問題的。

可是,當他去見徐世昌時,卻大罵財政總長高凌霨,認爲他不配作財長.高凌霨是直系所推薦的,當然不爲奉張所喜。又罵交通總長張志潭對交通外行,不配當交通總長。

張對徐說:“內閣必須改組纔能有所作爲。”

此話道出了他此行的目的,是配合舊交通系倒閣。

張這番話正好和徐世昌要改組內閣意見不謀而合,也更加堅定了徐的決心。

到了這時,靳才知道自己處境有多糟糕。本來已被徐世昌、舊交通系擠壓的苦不堪言,現在奉系又落井下石。

無論如何也支撐不下去了,十二月十七日靳雲鵬的第三任內閣宣佈總辭職,當天靳就離京赴津。

十二月十八日徐批准靳內閣辭職,並派外交總長顏惠慶代理內閣總理。

顏惠慶以外交總長代理國務總理,當然是一個過渡性的臨時內閣。顏表示正當華盛頓會議之際,爲了避免無政.府狀態,他只得出面來維持。不過他也提出一個條件,就是他代理的期限至遲到華盛頓會議閉幕之日爲止。

曹錕在徐世昌、張作霖兩人竭誠邀請下,於十二月十九日到了北京。

張向曹極力保持好感,而且熱誠地向張建議,他們兩人應當合力籌款維持中央財政。

其實,張已與舊交通系約好用投資方式控制交通銀行,他提用東三省公款四百萬元借給交通銀行,按日利息一分二釐,定期半年收回。

他還打算把中國、交通兩行合併,成立中央銀行,置於自己控制之下。

舊交通系倒閣的最終目的,是推出他們的首領樑士詒來組閣。

樑士詒自民國五年以洪憲禍首受通緝後,就一直被北京政壇邊緣化。與他在民國初年紅極一時相比,天上地下。這本就是個不甘寂寞之人,而自他不在臺上後,北京政.府的財政就一直沒有辦法,他便恃此重返政壇。

徐世昌目睹財政情形惡化至於極點,把希望寄託在樑財神身上,認爲樑或可起死回生。

於是,躊躇滿志的樑士詒乃於十月十日離港,十二日到上海,順道赴杭州遊桐廬、七裡瀧等名勝。做出一付閒雲野鶴的姿態,不急不慌於十一月底循津浦路回到北京。

樑士詒到北京的時機最好,因爲靳內閣已經搖搖欲墮,徐世昌便和他接洽組閣問題。

一九二一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徐世昌下令特任樑士詒爲國務總理,樑閣名單如下:

外交總長顏惠慶

內務部長高凌霨

財政總長張弧

陸軍總長鮑貴卿

海軍總長李鼎新

司法總長王寵惠

教育總長黃炎培

農商總長齊耀珊

交通總長葉恭綽

樑內閣中鮑貴卿、齊耀珊是屬於奉系,高凌霨屬於直系,顏惠慶、王寵惠屬於英美派而接近直系。張弧屬於親日派的新交通系,葉恭綽屬於舊交通系,李鼎新和黃炎培則無所屬。這是一個直奉兩系和舊交通系的混合內閣,而交通系的新舊兩派則合兵一處。

張弧(1875年--1938年) ,原名毓源,字岱杉。浙江蕭山城廂鎮人,祖籍河南開封。

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舉人。一九零二年至一九零五年間代理福建布政使,兼省立高等師範學堂校長。曾任長蘆鹽運使等職。一九一二年任兩淮鹽運使。次年調北洋政.府鹽務籌備處處長,旋改財政次長,併兼鹽務署署長、鹽務稽查總所總辦。一九一七年協助段祺瑞對張勳復辟的討伐,旋被任爲僑工事務局首任總裁。一九二零年任幣制局總裁。

葉恭綽(1881-1968年9月16日),男,字裕甫(玉甫、玉虎、玉父),又字譽虎,號遐庵,晚年別署矩園,室名“宣室”。廣東廣州府番禺縣人,祖籍浙江餘姚,生於廣東番禺書香門第,祖父葉衍蘭(蘭臺)金石、書、畫均聞名於時。父葉佩含詩、書、文俱佳。

早年畢業於京師大學堂仕學館;後留學日本,加入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

一九一七年出任過北京大學國學館館長,在卸任北京政.府交通總長後,擔任過孫中山廣州國民政.府財政部長、南京國民政.府鐵道部長。

新中國成立後,曾任中.央文史館副館長,第二屆中國政.協.常.委。

樑內閣一開始就遇到障礙,因爲直系的曹錕,尤其是吳佩孚是反對樑士詒組閣的。

當張作霖推薦樑士詒組閣時,曾經把曹錕拉進來作爲推薦人之一,曹礙於情面,不好拒絕。

但曹經不起吳佩孚一再打電報給他,勸他離開北京是非之地,不要礙於情面,甘受別人的利用。

吳佩孚早在樑士詒北上時,就擔心樑會上臺,曾致電浙江督軍盧永祥:“前此樑士詒赴粵與陳炯明接洽,亦與孫文有所晤談,此次擬出組閣,將合粵、皖、奉爲一爐,壟斷鐵路,合併中央,危及國家,殊堪懍慄。第恐奉張不察,深受其愚,則樑閣實現之日,即大局翻騰之時。昨電曹使謂樑如組閣,長江各督均不贊成,並望聘老擔任。如不就,則以顏久代爲宜。特聞。”

第538章 光榮同樣屬於胡適第187章 唐繼堯第130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199章 浙江繼廣東之後第93章 南北議和第460章 第三次婚姻第607章 寓居紐約第616章 商山四皓第182章 開張第302章 極有心計之人第344章 北歸第554章 出任中國公學校長第159章 樑士詒的預言第403章 歷史不會忘記第331章 歷史是在前進的第293章 西原借款第41章 東南互保第335章 徐世昌還是真心想和的第451章 百花齊放第209章 陳宦其人第292章 馮國璋和段祺瑞第491章 求博第366章 湘軍“援鄂”第272章 張勳復辟第275章 洪流滾滾第82章 一明一暗第510章 胡適和韋蓮司第523章 胡適的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第42章 接任直隸總督第215章 和觀音同日出生第453章 從未被人忘記第33章 告密第133章 二次革命第312章 安福國會第438章 囊括大典,網羅衆家第565章 胡適的回覆第452章 北大不是世外桃源第431章 勤工儉學第346章 驅張第461章 國內的政治形勢轉折之時第25章 找事做第10章 選擇和機遇第355章 說來話長第409章 怪八股第127章 應桂馨與洪述祖第252章 人事安排第295章 難產的國務總理第109章 加封一等候爵第511章 完婚第420章 加入暗殺團第236章 大蘿蔔章第479章 新人物第591章 胡適和陳光甫第261章 張作霖第387章 最大問題第311章 閻王票子第226章 風雲激盪中的黎元洪第495章 胡適與辛亥革命第72章 六字箴言第393章 羣雄逐鹿第612章 維持“法統”第450章 越縵堂日記第463章 始料不及第334章 南北雙方的第二次和談第506章 留學日記第402章 決心南下第311章 閻王票子第221章 得遇明主第52章 段芝貴賄買高位第242章 倒黎大潮第486章 學寫詩第205章 馮國璋的如意盤算第564章 梁漱溟的質疑第537章 西方的孔子第411章 點翰林第334章 南北雙方的第二次和談第483章 報考中國公學第527章 呼籲大學開女禁第56章 禍從口出第227章 洪山寶塔會議第3章 科舉之路第428章 大學令第166章 實情第85章 殿前作答第470章 老驥伏櫪第32章 袁世凱的選擇第364章 非常選舉第503章 杜威的哲學思想第260章 湖北和奉天那些事第303章 嶽州攻防戰第188章 熔岩涌動第115章 唐紹儀其人第229章 首義之夜第293章 西原借款第244章 瀛臺“楚囚”第599章 北大開學第365章 兩湖的亂局第560章 桃李芬芳第363章 四川自治和貴州民九事件第112章 兵變
第538章 光榮同樣屬於胡適第187章 唐繼堯第130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199章 浙江繼廣東之後第93章 南北議和第460章 第三次婚姻第607章 寓居紐約第616章 商山四皓第182章 開張第302章 極有心計之人第344章 北歸第554章 出任中國公學校長第159章 樑士詒的預言第403章 歷史不會忘記第331章 歷史是在前進的第293章 西原借款第41章 東南互保第335章 徐世昌還是真心想和的第451章 百花齊放第209章 陳宦其人第292章 馮國璋和段祺瑞第491章 求博第366章 湘軍“援鄂”第272章 張勳復辟第275章 洪流滾滾第82章 一明一暗第510章 胡適和韋蓮司第523章 胡適的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第42章 接任直隸總督第215章 和觀音同日出生第453章 從未被人忘記第33章 告密第133章 二次革命第312章 安福國會第438章 囊括大典,網羅衆家第565章 胡適的回覆第452章 北大不是世外桃源第431章 勤工儉學第346章 驅張第461章 國內的政治形勢轉折之時第25章 找事做第10章 選擇和機遇第355章 說來話長第409章 怪八股第127章 應桂馨與洪述祖第252章 人事安排第295章 難產的國務總理第109章 加封一等候爵第511章 完婚第420章 加入暗殺團第236章 大蘿蔔章第479章 新人物第591章 胡適和陳光甫第261章 張作霖第387章 最大問題第311章 閻王票子第226章 風雲激盪中的黎元洪第495章 胡適與辛亥革命第72章 六字箴言第393章 羣雄逐鹿第612章 維持“法統”第450章 越縵堂日記第463章 始料不及第334章 南北雙方的第二次和談第506章 留學日記第402章 決心南下第311章 閻王票子第221章 得遇明主第52章 段芝貴賄買高位第242章 倒黎大潮第486章 學寫詩第205章 馮國璋的如意盤算第564章 梁漱溟的質疑第537章 西方的孔子第411章 點翰林第334章 南北雙方的第二次和談第483章 報考中國公學第527章 呼籲大學開女禁第56章 禍從口出第227章 洪山寶塔會議第3章 科舉之路第428章 大學令第166章 實情第85章 殿前作答第470章 老驥伏櫪第32章 袁世凱的選擇第364章 非常選舉第503章 杜威的哲學思想第260章 湖北和奉天那些事第303章 嶽州攻防戰第188章 熔岩涌動第115章 唐紹儀其人第229章 首義之夜第293章 西原借款第244章 瀛臺“楚囚”第599章 北大開學第365章 兩湖的亂局第560章 桃李芬芳第363章 四川自治和貴州民九事件第112章 兵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