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佛山鐵業

第七十六章佛山鐵業

所以,冼景要當機立斷將這一件事情給敲定了。將來即便是雙方都知道了,木已成舟,也很難改變了。

冼景說道:“父親,我知道你想將這家業,一代代傳承下去,這是我冼景的祖業,但是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孩兒去過遵化鐵廠,哪裡一天所產的鐵料,勝過我家大半年所產。縱然整個佛山加起來,也比不上遵化鐵廠。”

“而且遵化鐵廠每年給宮中供應數百萬兩銀子,而今遵化鐵廠已經雄霸北方,如果我家再不思變化,將來朝廷一旦在南方修建出一個鐵廠,到時候我家何以爲生,那些蘇鐵,晉鐵就是我家的前車之鑑。”

冼家家主對這個危機,並不是沒有了解的。這也是他爲什麼要讓子弟讀書的原因。

在這個時代來說,財富都是虛的,唯有權力纔是真的。

有了權力沒有了冶鐵的祖業,也不打緊。無非是換一個來錢的路子而已。

冼家家主長嘆一聲說道:“那又如何,你這個辦法就能保全家業嗎?”

冼景說道:“總要試一試,能保全是最好不過了,如果不能保全,我家也要早日改易纔是。”

冼家家主嘆息一聲,說道:“談何容易。”

在後世一個公司改變主業都是非常困難的,一個不小心,就此雨打風吹去了,成爲了明日黃花。

在這個時代,一個家族改變主業只會更難。

無他,在後世好歹還有一些新興行業,但是在這個時代,很少有什麼新興的行業,改行,就意味着要從別人的碗了搶肉吃。

甚至嚴重到兩邊私下械鬥都有可能。

冼家從元末在佛山鐵業之中站穩腳跟,而今三代人,各種紛爭不知道見過了多少,自然知道這其中殘酷。

如果可以,冼家家主纔不願意改行。

冼家家主一咬牙,說道:“來人,給其他十二家家主下帖子,就說老頭子我在火神廟,與他們有事想商。”

佛山最開始建立起來的地方,並不是冶鐵爐,或者莊園院子什麼的,而是一座廟,就是火神廟。

拜得就是打鐵這個行業的神邸。

而在火神廟之中,商業大事也是都是非常大的事情。

無他,如果按冼景所言,建立起一個大鐵廠,投資之大,不是冼家一家能夠撐起來的,必須佛山鐵業聯合起來。纔有可能成功。

很快十三家都在火神廟之中匯合了。

先給火神娘娘上了香之後,十幾個老頭就在廟前說起了話來。

冼家家主根本不多話,一示意讓冼景出來說話。

冼景給各位長輩行禮之後,纔將這一次聚會的目的說了出來。

“咳咳,”一個老頭說道:“冼秀才,你說的我都知道,我老黃就是一個打鐵的,你說的太玄了不是不大信的,什麼遵化鐵廠,能產那麼多鐵,幾十萬斤,幾百萬斤?難不成他們的鐵就是老天爺給拉出來的嗎?”

“這些東西我參和可以嗎?”

冼家家主眼瞼微微一挑說道:“當然可以了。”

隨即有一個人走了,一個人走了就引得好幾個人走了。最後只剩下七個人。

冼家家主在佛山有些威望,但也到不了一言九鼎的地步,而且佛山鐵業之中,並沒有矛盾,所謂同行是冤家。

他們作爲佛山人,一致對外,有事情可以商量,自然是可以的。但是同樣的問題,也是一樣的。

他們的利益都在佛山,在維護這個上面是一致的,但是具體到生意上,豈能沒有一點點矛盾。

甚至可以說矛盾還不小的。

重要的是新來一派與佛山老一派之間。

冼家雖然來到佛山已經三代了,但是總體上來說,還是外來戶。而且佛山鐵業擴大之中,也引得其他地方的冶鐵的人,紛紛遷到了佛山。

這種矛盾也是自然的。

“好了,該走了都走了。”一個老頭說道:“小冼,這是你的意思,還是別人的意思?”

冼景說道:“我與夫子談過之後,夫子給我的建議,我想成與不成總要試一試吧,豈不辜負了夫子一番美意。”

“可是白沙陳夫子?”有人問道。

“正是。”冼景說道。

陳獻章的名頭在廣東這一片還是很響亮的,大家都信服他。這也是大明基層常有的狀態。

很多人 都信服讀書人。

讀書人佔據了傳統的話語權。

冼景擡出了白沙陳夫子之後,立即省卻了他很多口舌。

幾個老頭商議之後,說道:“老冼,並不是我們不答應,只是這八字還沒有一撇,說這個就太早了一點。總要北京那邊走通了,我們纔好支持。”

冼家家主說道:“好,就等幾位老兄弟這一句話了。小犬此去京師,如何什麼事情都沒有辦成,那就什麼也不說了,就當老兄弟我放了個屁,到時候我請幾位老兄弟吃酒賠罪,但是如果小犬此去北京,總辦下來一點什麼。你們這些做叔叔的總要說點什麼吧。”

“三萬兩。”一個黃姓老者說道:“這是我黃家能擠出來的所有了。”

幾個人商議一下,你兩萬兩,我一萬兩,都給願意爲這個鐵廠出錢。合股將這鐵廠給幹起來。

這個時代的商人都是很講誠信的,只要開了口,就是一個唾沫一個釘,決計沒有改變的意思。

不一會,就籌集了十萬兩,再加上冼家能出的幾萬兩,也就十幾萬兩。

這一筆錢也不算是一筆小錢了。

也是佛山鐵業一半的家底了。

這一件事情就這樣定下來了。

冼家家主回到冼家之後,對冼景說道:“我冼家三代積累的人脈有財富都壓在上面了。此事萬萬不可失敗。”

真以爲冼景一番話,就能讓人願意出十萬兩白銀,不是,那是冼家三代人的信用。

如果冼景不能將這一件事情做下來,或許別人不會說什麼,但是冼景就成爲了鄉里的笑柄,雖然不至於一輩子擡不起頭來,但是冼景想要在佛山鐵業之中出頭,就難上加難了。

畢竟冼景好高騖遠,難成大事的印象,已經被父老所知。而在大明很多地方,都是熟人社會,父老們的話語權相當大。一旦他們這樣說,冼景雖然不知道社會性死亡,但也大不被人看得起來。

冼景一撩衣袍,跪在地上,說道:“請父親放心,我定然將這一件事情做成。”

很多人都有自己一輩子想要做成的事情,冼景就是這樣的,自從他在遵化鐵廠見過之後,就有一種想法,那就是我一定要做到這樣的事情。

爲了這一件事情,他寧可壓上自己的太多太多的東西。

也無怨無悔。

冼家家主看了他一眼,說道:“起來吧,去賬房取五萬兩銀子,帶在身上,到京師打點用,記住,不要不捨得花錢。但也不要隨意露白,還有家中幾個能打的都帶在身邊。這一路走海路,多加小心。”

冼家家主對這個兒子,一時間有無數的話要說,但都說不出來,只是說出了一些老生常談的叮囑。

其實冼家最大開支,或者是這個時代商人最大開支,永遠是打點官府,或者是給達官顯貴送禮。

很多大商人被人勒索的傾家蕩產也是有的是。沒有後臺的商人就是這麼可憐。

所以冼家家主一口氣將冼家的家底幾乎掏空,就是花在打點之上。

冼景也不是書呆子,他在經營之上,也是很有長才的,說道:“請父親放心,北京的事情,我一定處理的妥妥當當的。”

第一百零二章 皇帝的位置第七十八章 皇帝與楊溥第六十八章 鐵路伏筆第三十六章 京營出京第一百一十四章 各方雲動第一百五十二章 親親之道第二十八章 工部兩尚書第三十五章 午間休息第一百一十四章 海運三難第一百二十三章 地震二第二百一十八章 罪己詔第一百四十一章 藩王危機第一百零四章 桂西餘聲第六十九章 水師主導權第五十一章 頓兵城下第三十四章 沐昂折戟第四十四章 瓦刺退兵第二百四十一章 失控的局勢第九十七章 開海九第一百七十一章 束水攻沙第一百零三章 往事二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統勳貴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心思第八十五章 蔣貴第一百一十三章 北伐第六章 困境第一百一十九章 長遠之計第七十九章 北京的工業體系第九十二章 拼命娶公主第十九章 破朝鮮之策第一百一十三章 朝廷風雲變第七十五章 于謙奏對第六十一章 鬆陰城第一百零九章 甘肅在行動第一百二十三章 黃河危局第三十七章 善後第三十六章 南方衛所第一百零五章 朝鮮延邊之戰第二百二十五章 宣大戰局第一百一十四章 寧化縣現狀第八十五章 族產第十四章 主導權第四十二章 流放海西第四十章 薪火相傳第五十二章 礦亂第三十三章 有變第一百四十六章 西域攻伐總戰略第八十九章 于謙的西北政策第三十七章 北京城的營造第一百一十七章 雨季的來臨第一百一十四章 海運三難第七十章 年關第五十二章 礦亂第一百零六章 射柳第一百四十二章 楊洪巡邊第五十三章 于謙歸來第四十九章 煙火羣山第一百二十七章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第七十一章 男兒自是重危行第七十一章 馳道第一百八十一章 大同城下第一百三十九章 石彪的決然第一百二十二章 安南後繼第二百三十八章 挖出精銳第三十八章 五世說第一百零三章 太皇太后最後退步第七十六章 聯姻蒙古第一百零六章 巡撫日本端木瑞第一章 襄王金冊第一百四十八章 內閣人選的紛爭第四十二章 最後一課第一百四十六章 京衛武學第九十四章 成國公反制計劃第一百四十三章 捏圓第四十七章 鐵壁鎮南第八十六章 西北亂局第六十四章 肇州攻防戰第二百二十五章 宣大戰局第九十二章 堅持不懈埋子第九十五章 大明軍制第九十九章 不可讓楊士奇沒有好結果第一百一十五章 羅倫之心第四十六章 海關銀第一百一十一章 人間再無亦失哈第一章 天盛大可汗也先第六十二章 于謙入京第一百五十章 破釜沉舟第一百零八章 麓川第四十四章 李時勉到第九十章 貝琳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大旱第十七章 江南大雪連四旬第四章 朱祁鎮的算計第三十二章 天下大蝗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寧之會第一百零六章 巡撫日本端木瑞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統十四年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賢思路第十五章 遺詔二第三十一章 試探安南
第一百零二章 皇帝的位置第七十八章 皇帝與楊溥第六十八章 鐵路伏筆第三十六章 京營出京第一百一十四章 各方雲動第一百五十二章 親親之道第二十八章 工部兩尚書第三十五章 午間休息第一百一十四章 海運三難第一百二十三章 地震二第二百一十八章 罪己詔第一百四十一章 藩王危機第一百零四章 桂西餘聲第六十九章 水師主導權第五十一章 頓兵城下第三十四章 沐昂折戟第四十四章 瓦刺退兵第二百四十一章 失控的局勢第九十七章 開海九第一百七十一章 束水攻沙第一百零三章 往事二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統勳貴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心思第八十五章 蔣貴第一百一十三章 北伐第六章 困境第一百一十九章 長遠之計第七十九章 北京的工業體系第九十二章 拼命娶公主第十九章 破朝鮮之策第一百一十三章 朝廷風雲變第七十五章 于謙奏對第六十一章 鬆陰城第一百零九章 甘肅在行動第一百二十三章 黃河危局第三十七章 善後第三十六章 南方衛所第一百零五章 朝鮮延邊之戰第二百二十五章 宣大戰局第一百一十四章 寧化縣現狀第八十五章 族產第十四章 主導權第四十二章 流放海西第四十章 薪火相傳第五十二章 礦亂第三十三章 有變第一百四十六章 西域攻伐總戰略第八十九章 于謙的西北政策第三十七章 北京城的營造第一百一十七章 雨季的來臨第一百一十四章 海運三難第七十章 年關第五十二章 礦亂第一百零六章 射柳第一百四十二章 楊洪巡邊第五十三章 于謙歸來第四十九章 煙火羣山第一百二十七章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第七十一章 男兒自是重危行第七十一章 馳道第一百八十一章 大同城下第一百三十九章 石彪的決然第一百二十二章 安南後繼第二百三十八章 挖出精銳第三十八章 五世說第一百零三章 太皇太后最後退步第七十六章 聯姻蒙古第一百零六章 巡撫日本端木瑞第一章 襄王金冊第一百四十八章 內閣人選的紛爭第四十二章 最後一課第一百四十六章 京衛武學第九十四章 成國公反制計劃第一百四十三章 捏圓第四十七章 鐵壁鎮南第八十六章 西北亂局第六十四章 肇州攻防戰第二百二十五章 宣大戰局第九十二章 堅持不懈埋子第九十五章 大明軍制第九十九章 不可讓楊士奇沒有好結果第一百一十五章 羅倫之心第四十六章 海關銀第一百一十一章 人間再無亦失哈第一章 天盛大可汗也先第六十二章 于謙入京第一百五十章 破釜沉舟第一百零八章 麓川第四十四章 李時勉到第九十章 貝琳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大旱第十七章 江南大雪連四旬第四章 朱祁鎮的算計第三十二章 天下大蝗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寧之會第一百零六章 巡撫日本端木瑞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統十四年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賢思路第十五章 遺詔二第三十一章 試探安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