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馬政

第八十一章馬政

大明馬政之弊,在於哪裡?

在於朝廷讓百姓養馬。

似乎太祖皇帝對大規模官府經營模式,非常討厭。

在很多事情上,都要規避這一點。

在冶鐵也是如此,在養馬之上,也是如此。

太祖皇帝發跡在江南,沒有足夠的養馬地,故而將馬分到民戶中養,作爲一種役存在,還有規定,每年這馬要生多少小馬駒。

最開始一年一隻,幾乎到了馬的生理極限,故而在洪熙年間,改爲兩年一隻。

但是仍然有很多的弊端。

首先的弊端,在朱祁鎮看來,是馬不能當做戰馬。

原因很簡單,百姓家養馬是怎麼樣的,朱祁鎮不用想就知道,但是軍中用的戰馬,是什麼樣的。

可以說,百姓家所養的馬匹,根本不能上陣,只能用來當畜力。

其次,就是官府與百姓混雜,有太多太多的問題。

首先就是賠償了。

養馬並沒有沒有風險的事情,即便在後世很多養殖業都還是有很大的風險,一旦養官府的馬死了,賠償的責任,足夠百姓的傾家蕩產。

還有徵馬。點馬,等等事情。

小老百姓如何,能與官府抗爭。

所謂官字兩張口,只有稍稍從中做一點點手腳,就可以在規則之內,將你折騰的欲仙欲死了。

于謙也給朱祁鎮說過不少馬政的問題。

朱祁鎮早已將馬政當做將來處理的重點之一。

甚至作爲免除馬政的決定。

朱祁鎮並不知道是,馬政這一項惡政,影響之深,所謂山東響馬,很多都是養馬戶,他們爲了承擔養馬的義務,不得不鋌而走險,否則弄不到錢的。

而正德年間,鬧得很大的劉六劉七起義,他們就是養馬戶出身。

甚至後世費了馬政,讓養馬戶教馬價銀,居然在張居正時期,太僕寺居然積累的四百萬兩白銀。

太僕寺就是專門的養馬機構。四百萬白銀可不是一個小數目,可見這些百姓寧肯多交錢,也不願意養馬。

因爲多交錢,錢再多也是有限的,但是養馬,就是一個無底洞,雖然會被敲詐。

不過,朱祁鎮做出廢除馬政的決斷基礎,就是太僕寺各馬監。

而今朝廷所用的馬,大多是各馬監所養,這馬監都在何處,就是西北,還有長城一線,乃至於遼東都有馬監。

不過,朱祁鎮也明白情況。

隨着瓦刺南下,本來是朝廷養馬地的長城外一線,也就是所謂的漠南一帶,後世的內蒙古一帶,已經不在朝廷控制之內。

如去年的大同一戰。

故而朱祁鎮不可能期望,長城外的馬場。那麼西北馬場,就成爲朱祁鎮指望了。西北有不少馬監。

不過,而今山丹衛之失西北的馬場能不能保全,朱祁鎮也不知道。

這樣的情況之下,不管這馬政有多可惡,有多害民,朱祁鎮也不可能動了。以爲你馬匹多少,直接關係到國家的戰略安全。

讓朱祁鎮如何不惱怒非常。

也明白,爲什麼于謙說,楊榮決計不會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

因爲朱祁鎮而今能想明白的事情,楊榮當時就能想明白,僅僅是爲了保證朝廷用馬,西北這一戰,就一定要打了。

不過打仗,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

尤其是這樣的情況之下。楊榮要說通內閣,說服太皇太后了,然後與張輔商議作戰人選,這一切都調配好了。

估計也都是下半年了。

朱祁鎮說道:“西北用兵,於先生以爲當用何人?”

于謙思考了一會兒,說道:“要麼是方政,要麼是蔣貴。武興等將,剛剛放到各地鎮守,不會輕易調動的,最少太皇太后是不允許的。”

“唯有方政在大同,有勝績。蔣貴在松潘也有勝績。”

“而且這兩人都是英國公舊將。”

“跟隨英國公南征交趾,北攻韃靼。”

朱祁鎮心中輕輕一嘆,暗道:“有一個好領導,就是好。”

很多時候,一個人能活多長時間,就意味着他的影響力有多大,在政治之上尤其是這樣的。

張輔的舊將一個個被重用,是朝廷之中,只有張輔一系有人才嗎?

不,是張輔還在,當初靖難大將都不在了。

故而張輔的影響力是文官系統不能拒絕的。

即便是太皇太后也要對張輔多加安撫。

讓張輔的舊將聚集在京師,這是萬萬不可的。太皇太后派出的鎮守的將領,都不能輕動,因爲他們都有政治任務,穩定南方。

看住某些人,比如楚王,比如南京的一些人。

但是張輔的舊將在外征戰,卻是一點問題都沒有。

甚至將來皇帝的位置做穩了,這些人調入京師,也未必不可。

朱祁鎮對王振問道:“張忠來了嗎?”

王振說道:“沒有到了。”

朱祁鎮說道:“派人傳話,說朕多日不見,甚是想念。”

王振立即說道:“是。”

至於是不是真的想念張忠,想來沒有人願意深究,即便是英國公張輔。不過,朱祁鎮並沒有什麼壞心思,他只需細細問一下張輔的打算。

這一次的戰事,雖然不是他主導的,但是卻是樂見其成。

不爲別的。

大明軍隊的戰鬥力到底是怎麼樣的?

朱祁鎮總要看看。

不然他心中沒底,內外都說大明軍隊不如太宗年間了,早已不堪戰,但是不堪戰,到底是不戰到什麼程度。

不同的程度就要有不同的應對辦法。

“不行,”朱祁鎮想道:“僅僅看奏摺。”

朱祁鎮說道:“於先生,你先回順天府處理事務,朕要回宮,有些什麼問一下錦衣衛與東廠。”

于謙立即明白,朱祁鎮有些事情不想讓于謙知道。縱然朱祁鎮將於謙當做心腹,雖然宮中有不少講官,但是這些講官都要論數日,才能爲朱祁鎮講課。與朱祁鎮相對一個上午。

而於謙看似什麼也不教,但是每天下午,朱祁鎮必召于謙入宮,諮詢各種事務。簡直是心腹重臣的待遇。

恐怕他恩師楊士奇,在仁宗潛邸之時,也未必有這樣的待遇。但是即便如此,皇帝有些事情不想讓他知道,也是很正常的。

于謙說道:“臣告退。”

朱祁鎮派人送于謙出宮之後,回到乾清宮立即召金英與馬順過來。

金英與馬順過來的時候,已經是滿頭大汗。

這一段時間,他們可不輕鬆。

對京城的大掃除,已經開始了。各個陰暗的角落裡面,不知道有多少亡命之徒,都被清理出來。

因爲這一次,不僅僅有錦衣衛東廠,還有五城兵馬司,順天府,乃至刑部的參與。

故而抓人是一回事,與這些部門交接是另外一回事。

有太皇太后在,錦衣衛東廠早已不復永樂年間的威風。只能老老實實的與各衙門走程序。如果他們兩個頭目不在,他們下面的人要被刑部官員給欺負死了。

他們只能在哪裡撐場子。

朱祁鎮見兩人,直接將山丹衛之失這一封奏疏砸在兩人面前,說道:“錦衣衛與東廠,乃天家耳目,這一件事,爲什麼卻是內閣報上來的。”

金英與馬順見狀,暗地對視一眼,心中暗暗叫苦。

上面這一位小爺,真以爲錦衣衛與東廠有飛天遁地之能,天下所有的事情都瞞不過錦衣衛與東廠的耳目。

卻不知道錦衣衛東廠也就在兩京有存在感,其他各方面的敏感程度未必比各地官府衛所強多少。

只是這個時候,能這樣解釋嗎?

當然不能。當上司大怒的時候,他們只能一個應對辦法。

兩人連忙磕頭說道:“臣等死罪。”

第一百四十五章 山東的滅頂之災第六十章 久旱甘霖第一百七十一章 喜寧第一百一十二章 議麓川三第九十九章 阿次帖木兒的藍圖第一百四十九章 昆圖的法會第九十二章 堅持不懈埋子第五十三章 于謙歸來第一百三十三章 瓦刺臨邊第九十三章 小夫妻第五十二章 于謙的去向第一百六十五章 武興第一百零四章 鐵甲鏗鏘第一百零五章 日本行第二十七章 田賦第八十七章 江南士紳家族第三十五章 治交趾策第八十四章 李家的決定第三十三章 生吃蝗蟲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之將死第三章 會昌伯孫家第十二章 軍議第一百零三章 海西攻防戰第一百零五章 銀荒第一百七十一章 喜寧第一百零八章 倭寇疑雲第九十二章 堅持不懈埋子第五十五章 斬盡天下不平事第一百二十一章 拜將第一百五十四章 老臣楊士奇第四十七章 開海方案第八十章 其次伐交第八十七章 胥吏之害第六章 困境第一百一十六章 易知單第八十四章 工業化的種子第一百六十二章 太皇太后的堅決第十五章 香港第二十六章 陳文的殺手鐗第六十二章 大明朝鮮女真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統勳貴第一百零五章 日本行第九十五章 大雲南第九十六章 鎮守雲貴方略第七十章 諸子第二十八章 決戰前奏第六十五章 肇州血戰第二百零五章 希望的煙塵第三十三章 生吃蝗蟲第九十七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九十八章 風波定第七十九章 歃血爲盟第一百三十一章 私鹽產業鏈第二章 財政危機的延續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方鐵都第一百三十二章 給石亨新的選擇第一百一十章 各自退兵第一百二十九章 如鯁在喉第一百六十五章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第一章 海內老臣心第二百一十五章 孝子朱儀第一百四十三章 早膳第五十五章 於公入陝第四十章 武學派系的雛形第一百三十四章 施禮生死第一百三十五章 也先窺邊第一百六十六章 戰略決議第七章 議政第六十五章 肇州血戰第一百七十章 東廠內第一百四十八章 十二渠圖第八十章 冼景主持天理報第五章 天馬來兮從西極第一百四十章 瓦刺使團第一百二十四章 燕然大捷的轉折點第一百零三章 海西攻防戰第一百零九章 麓川二第五十五章 諸將第七十章 肇州破敵第六十三章 水路救援第一百五十七章 易相第九十章 貝琳第四十四章 石炭二第十二章 長樂未央不夜城第八十九章 太皇太后的考驗第七十三章 試行天下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皇太后最後教誨第四十一章 石亨第一百七十一章 束水攻沙第四十七章 西虜寇邊第三十四章 黎思誠第四十章 薪火相傳第八十二章 錢夫人之心第二百四十八章 報仇第一百四十五章 山東的滅頂之災第一百三十一章 私鹽產業鏈第八十九章 御前會議之餘音第三十三章 瓦刺的兵器來源第一百零五章 朝鮮延邊之戰
第一百四十五章 山東的滅頂之災第六十章 久旱甘霖第一百七十一章 喜寧第一百一十二章 議麓川三第九十九章 阿次帖木兒的藍圖第一百四十九章 昆圖的法會第九十二章 堅持不懈埋子第五十三章 于謙歸來第一百三十三章 瓦刺臨邊第九十三章 小夫妻第五十二章 于謙的去向第一百六十五章 武興第一百零四章 鐵甲鏗鏘第一百零五章 日本行第二十七章 田賦第八十七章 江南士紳家族第三十五章 治交趾策第八十四章 李家的決定第三十三章 生吃蝗蟲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之將死第三章 會昌伯孫家第十二章 軍議第一百零三章 海西攻防戰第一百零五章 銀荒第一百七十一章 喜寧第一百零八章 倭寇疑雲第九十二章 堅持不懈埋子第五十五章 斬盡天下不平事第一百二十一章 拜將第一百五十四章 老臣楊士奇第四十七章 開海方案第八十章 其次伐交第八十七章 胥吏之害第六章 困境第一百一十六章 易知單第八十四章 工業化的種子第一百六十二章 太皇太后的堅決第十五章 香港第二十六章 陳文的殺手鐗第六十二章 大明朝鮮女真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統勳貴第一百零五章 日本行第九十五章 大雲南第九十六章 鎮守雲貴方略第七十章 諸子第二十八章 決戰前奏第六十五章 肇州血戰第二百零五章 希望的煙塵第三十三章 生吃蝗蟲第九十七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九十八章 風波定第七十九章 歃血爲盟第一百三十一章 私鹽產業鏈第二章 財政危機的延續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方鐵都第一百三十二章 給石亨新的選擇第一百一十章 各自退兵第一百二十九章 如鯁在喉第一百六十五章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第一章 海內老臣心第二百一十五章 孝子朱儀第一百四十三章 早膳第五十五章 於公入陝第四十章 武學派系的雛形第一百三十四章 施禮生死第一百三十五章 也先窺邊第一百六十六章 戰略決議第七章 議政第六十五章 肇州血戰第一百七十章 東廠內第一百四十八章 十二渠圖第八十章 冼景主持天理報第五章 天馬來兮從西極第一百四十章 瓦刺使團第一百二十四章 燕然大捷的轉折點第一百零三章 海西攻防戰第一百零九章 麓川二第五十五章 諸將第七十章 肇州破敵第六十三章 水路救援第一百五十七章 易相第九十章 貝琳第四十四章 石炭二第十二章 長樂未央不夜城第八十九章 太皇太后的考驗第七十三章 試行天下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皇太后最後教誨第四十一章 石亨第一百七十一章 束水攻沙第四十七章 西虜寇邊第三十四章 黎思誠第四十章 薪火相傳第八十二章 錢夫人之心第二百四十八章 報仇第一百四十五章 山東的滅頂之災第一百三十一章 私鹽產業鏈第八十九章 御前會議之餘音第三十三章 瓦刺的兵器來源第一百零五章 朝鮮延邊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