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政治改革的預想

第一百四十二章政治改革的預想

朱祁鎮說道:“如此就給瓦刺一個面子,讓禮部與他們談吧。”

陳循說道:“陛下,哈密王,亦力把裡王,都已經派人來朝了。陛下可有什麼示下?”

朱祁鎮眼睛瞄了一眼陳循,心中感慨,覺得陳循對他的揣摩至深。既然瓦刺敗退到了西域,即便而今不能動兵,朱祁鎮也不會想讓瓦刺安安分分的休養生息,自然會給他們找些麻煩了。

這個麻煩從什麼地方來,自然是哈密王,亦力把裡這些西域土著部落了。

特別是哈密王與瓦刺之間恩怨情仇,可以厚厚寫一本傳記了。

而今哈密王是也先的外甥。

也正是如此,他才能成爲哈密王,但是這個哈密王決計沒有與瓦刺同坐一條沉船的意思。

至於亦力把裡。朱祁鎮當初就數次遣使與亦力把裡謀求聯合,但是當時亦力把裡的實力,根本不能撼動瓦刺大軍。

總就無疾而終了。

而這樣戰略環境,天崩地坼般的改變。這兩國意見,總是要有一點改變吧。

朱祁鎮說道:“先生當明我意,朕不希望西域只有一家勢力。”

陳循說道:“臣明白,會安排禮部去做的。”

朱祁鎮說道:“正好先生來了,朕也是一些話要與先生說的。”

陳循心中忽然有一種不大好的預感。說道:“陛下請講。”

朱祁鎮說道:“丘浚在西寧做的不錯,朕有意將丘浚調入京師重用。丘浚乃是你的門生,你覺得如何?”

陳循說道:“陛下說笑了,天下進士都是天子門生,豈能是老臣的門生。”陳循心中不住在轉,無數念頭紛雜。

有些事情做的說不的。

大明進士以鄉黨座師爲紐帶,彼此聯合,已經不是什麼秘密了。卻沒有人敢在朱祁鎮面前承認。

陳循倒不是擔心這個。

畢竟,陳循跟隨朱祁鎮時間久了,也明白,當今這個皇帝或許不能說是一等一聰明,卻是一個相當務實的人。

很多事情都瞞不過他的。

而且如果他能處置的事情,皇帝決計不會放過,但是有些根深蒂固,不可輕易動搖的問題,皇帝也會學着看不見。

陳循他在想丘浚。

丘浚雖然是一科狀元,專司茶馬御史,坐鎮西寧,在西寧一地,他雖然不是知州,但是權力在知州之上。

就好像在揚州,巡鹽御史雖然不是地方官,但是揚州地方官又有誰看小看一眼?

但是這個官職放在西寧,是頂頂重要,放在陝西也是有權力的,但是放在天下,卻根本不值一提。

皇帝爲什麼偏偏要提起他了。

而且皇帝真的要欣賞提拔丘浚,根本不用詢問他,一封聖旨下來,內閣還能駁回不成。

陳循忽然想起了什麼?臉色微微一變,眼瞼微微一沉,心中暗道:“莫非------”

不過片刻之間,陳循已經理清楚的思路說道:“丘浚在西寧做事的確不錯。陛下看得上他,乃是他的服氣,卻不知道陛下準備讓他擔任什麼缺?”

朱祁鎮說道:“擔任什麼缺,你下去安排一下就行了,只是他當時殿試所寫的文章,可謂字字珠璣,真國策也,朕思來想去,總是覺得看不明白,想讓他回京,開經筵。講講生聚之道。”

陳循臉色再也維持不住了。

陳循此刻如果還不清楚朱祁鎮說話的潛臺詞,那他就不配在大明首輔的位置上,做了這麼多年了。

朱祁鎮看似說一個簡單的官員調動。

其實說的是兩個字:“變法。”

朱祁鎮之所以看中丘浚,就是丘浚文章之中,能被朱祁鎮提煉出變法的思想。

朱祁鎮讓丘浚在身邊一段時間之內,就丘浚殿試的文章爲題目,多次與丘浚討論。在丘浚的文章之中,有這樣一段話:“人君居聖人大寶之位,當體天地生生之大德,以育天地所生之人民,使之得所生聚,然後有以保守其莫大之位焉。然人之所以生,必有所以養而後可以聚之,又在乎生天下之財,使百物足以給其用,有以爲聚居衣食之資而無離散失所之患,則吾大寶之位可以長保而有之矣。然有財而不能理,則-民亦不得而有之。所謂理財者,制其田裡,教之樹畜,各有其有而不相侵奪,各用其用而無有虧欠,則財得其理而聚矣。”

看似這一段話,類似於道德文章,乃是正確的廢話。

但是在朱祁鎮看來,雖然並不完全,但卻也可以作爲變法的總綱之一。

在這一段話之中,朱祁鎮分析出幾個提綱。

第一,否定了天下財政有定數,不在官則在民。這一點是用來反對王安石變法的赤幟。

第二,那就是提出積極的財政主張,就是人君,或者政府,必須用辦法養民,使之有所生聚。看似很簡單,其實如果發散開來,就是而今政府一定要保持就業率的政策延伸。

第三,就是否定了百姓求利是不對的理論,甚至以各有其有不相侵,朱祁鎮可以延伸出一部民法典來,專門處理一些商業上的糾紛。

如此一句一句一條一條。

都能給朱祁鎮發揮的餘地,而且很多地方與朱祁鎮之前的政策,也是暗合的,積極的財政政策,不是朱祁鎮登基以來,一直在做的事情嗎?

在打敗瓦刺之前,朱祁鎮不敢深入大明體制的改革。

一切一切的改革都是爲了打敗瓦刺。

在大明百官之中,不過是因爲戰事的權宜之策而已。

而今瓦刺已經不是大明最大威脅了。

朱祁鎮的君權已經樹立了。

朱祁鎮忠於可以光明正大的推出自己的想法了。這是他一直隱藏在內心深處的願望,也是一件比征伐瓦刺,列郡漠北更加重要的事情。

當然了,想要做一件事情,他還是要技巧的。

他首先要做的是,得到首輔的支持。

陳循未必理解朱祁鎮要做的事情,但是對朱祁鎮想要變法的事情,卻是最明白不過了,此刻陳循心中猛地生出一個念頭,那就是不如歸去。

陳循也貪戀權位,但是更明白自古以來變法從來是一件大事,是一件殘酷的政治紛爭的開始,而陳循在首輔這個位置上,躲無可躲,避無可避。

當四面八方之風,就內外夾擊之處。

一個不好,千載之下,就與王安石並列了。

要知道,王安石的評價是到了近現代才翻案了,再此之前,大部分古代史家都將王安石當成了北宋滅亡的罪魁禍首。

一瞬間,他覺得首輔的位置,簡直滾燙的烙鐵。

而且他如果這個時候退下來,不管他在內閣首輔任上權力幾何,做過多少事,單單是在他任期之內,大明打出了燕然大捷,足夠他吹上一輩子牛了,後世也不得不將他列爲大明的名臣之列。

wWW .тTkan .℃o

退一步名利雙收,進一步很可能四分五裂。裡外不是人。

一瞬間,陳循心中暗道:“不如歸去。不如歸去。”

不過,他雖然這樣想,但是也不敢直接與皇帝頂,說道:“既然如此,就讓他入翰林院吧。”

朱祁鎮心中微微鬆了一口氣,心中暗道:“陳循果然聽話。”

朱祁鎮也知道這事關重大,有首輔的支持與沒有首輔的支持,推行起來,是完全不一樣的局面。見陳循如此聽話,說道:“如此甚好,這一次北伐大勝,先生主持內閣功勞之大,無人可比,只是朝廷法度,不好破壞,朕暫且爲先生計下,當先生致仕之時,必爲先生封爵,世襲枉顧,與我家共享富貴。”

第一百五十八章 財政緊急策略第二十九章 武學開學第一百三十四章 出巡第一百二十六章 內閣變化第一百五十三章 郕王入武學第一百三十八章 封爵風波第二百五十章 京觀第二十二章 天災與人禍孰重?第二十四章 海運現狀第七十一章 大朝會第六十八章 定婚事第二章 雲南局勢第二十二章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第三十一章 蠢蠢欲動的安南第一百九十五章 張輔的落幕第八十五章 尚書們的疑惑第一百二十章 屠萬是爲雄第一百一十六章 易知單第七十八章 祖孫盡釋前嫌第六十九章 婚事第九十八章 藏地第一百二十章 韓鐵城到寧化第一百一十章 約期第二十章 郕王之意第七十四章 緩與急第八十三章 武進惲家第一百一十四章 議麓川五第三十七章 北京城的營造第六十一章 郭登到第一百三十九章 張郎遺策第六十二章 大明朝鮮女真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閱武學第六十二章 肇州第四十三章 石炭第二百零七章 明軍步騎vs瓦刺騎兵第五十九章 松潘舊事第十章 老臣于謙第六十一章 郭登到第十五章 香港第一百五十七章 襄王出京第九十九章 潯州城下第二百二十二章 來者猶可追第六十一章 郭登到第二十五章 會試第十二章 徵朝鮮之議第十八章 西域近況第一百九十六章 哀兵第七十六章 佛山鐵業第七十三章 礦業第八十九章 陸永的抗爭第二百一十八章 罪己詔第六章 困境第三十五章 治交趾策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生一場大夢第八十五章 日食不至第一百五十章 重啓遵化鐵廠第六十八章 三元及第第一百一十三章 北伐第一百二十五章 楊溥之死第九章 周忱的接班人第一百六十四章 太皇太后崩第六十八章 鐵路伏筆第五十章 官茶與商茶第一百六十八章 誰是叛徒?第五十八章 豐收第九十章 少府第十章 開發東北第一步第一百一十六章 巡邊的準備第一百七十章 海河方案第一百一十章 各自退兵第三十三章 另外一扇門第七十章 懸危之計第六十七章 銀幣銅錢兩級體系第十章 王直入閣第二十一章 儒家激進派第三章 都掌蠻第九十八章 來自江西的暗箭第一十三章 請修大明會典以安社稷疏第三十六章 真假第一百零五章 銀荒第四十五章 大捷傳來第五十三章 粉身碎骨渾不怕第三十六章 真假第九十六章 殘破京都第一百零五章 朝鮮延邊之戰第一百一十五章 羅倫之心第一百四十一章 錦衣衛的手段第三章 西南風波起第四十二章 樹上開花第二章 雲南局勢第九十六章 殘破京都第三十三章 另外一扇門第九十章 近乎破產的草原經濟第四十六章 重構東北戰略第一百二十九章 慶都公主駙馬第二十六章 朝鮮之戰的帷幕第五十三章 福建亂局第五十章 瓦刺二第一百六十二章 安定西南之策第一百二十九章 如鯁在喉
第一百五十八章 財政緊急策略第二十九章 武學開學第一百三十四章 出巡第一百二十六章 內閣變化第一百五十三章 郕王入武學第一百三十八章 封爵風波第二百五十章 京觀第二十二章 天災與人禍孰重?第二十四章 海運現狀第七十一章 大朝會第六十八章 定婚事第二章 雲南局勢第二十二章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第三十一章 蠢蠢欲動的安南第一百九十五章 張輔的落幕第八十五章 尚書們的疑惑第一百二十章 屠萬是爲雄第一百一十六章 易知單第七十八章 祖孫盡釋前嫌第六十九章 婚事第九十八章 藏地第一百二十章 韓鐵城到寧化第一百一十章 約期第二十章 郕王之意第七十四章 緩與急第八十三章 武進惲家第一百一十四章 議麓川五第三十七章 北京城的營造第六十一章 郭登到第一百三十九章 張郎遺策第六十二章 大明朝鮮女真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閱武學第六十二章 肇州第四十三章 石炭第二百零七章 明軍步騎vs瓦刺騎兵第五十九章 松潘舊事第十章 老臣于謙第六十一章 郭登到第十五章 香港第一百五十七章 襄王出京第九十九章 潯州城下第二百二十二章 來者猶可追第六十一章 郭登到第二十五章 會試第十二章 徵朝鮮之議第十八章 西域近況第一百九十六章 哀兵第七十六章 佛山鐵業第七十三章 礦業第八十九章 陸永的抗爭第二百一十八章 罪己詔第六章 困境第三十五章 治交趾策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生一場大夢第八十五章 日食不至第一百五十章 重啓遵化鐵廠第六十八章 三元及第第一百一十三章 北伐第一百二十五章 楊溥之死第九章 周忱的接班人第一百六十四章 太皇太后崩第六十八章 鐵路伏筆第五十章 官茶與商茶第一百六十八章 誰是叛徒?第五十八章 豐收第九十章 少府第十章 開發東北第一步第一百一十六章 巡邊的準備第一百七十章 海河方案第一百一十章 各自退兵第三十三章 另外一扇門第七十章 懸危之計第六十七章 銀幣銅錢兩級體系第十章 王直入閣第二十一章 儒家激進派第三章 都掌蠻第九十八章 來自江西的暗箭第一十三章 請修大明會典以安社稷疏第三十六章 真假第一百零五章 銀荒第四十五章 大捷傳來第五十三章 粉身碎骨渾不怕第三十六章 真假第九十六章 殘破京都第一百零五章 朝鮮延邊之戰第一百一十五章 羅倫之心第一百四十一章 錦衣衛的手段第三章 西南風波起第四十二章 樹上開花第二章 雲南局勢第九十六章 殘破京都第三十三章 另外一扇門第九十章 近乎破產的草原經濟第四十六章 重構東北戰略第一百二十九章 慶都公主駙馬第二十六章 朝鮮之戰的帷幕第五十三章 福建亂局第五十章 瓦刺二第一百六十二章 安定西南之策第一百二十九章 如鯁在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