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財政緊急策略

第一百五十八章財政緊急策略

原因很簡單,那就是後世有豐富的融資手段。

且不說國債,貸款等行爲,真逼急了,濫發貨幣也是行的。

總之,真到了朝廷赤字太多,是有很多辦法的,看美國的情況就知道了。所以很多時候,朝廷的赤字,僅僅是寫做赤字而已。

並不代表拿不出錢來。

但是古代朝廷可就不一樣,那沒錢是真沒錢。

一旦沒有錢了,是什麼事情都做不了的。

所以一國有九年之儲,實在是農業社會的現實。

國家儲備就是國家命脈,國家財政就是國家血脈,沒有糧食沒有真金白銀,那是說什麼都不行的。

所以在前幾年財政狀況良好的情況之下,朱祁鎮每年財政結餘不過二三百萬兩,可真是大手大腳的花錢。

當然,不能說這錢花的不值。只能說風險太大了。

如果沒有黃河決堤,什麼都好,而今兩件事情一起來,才弄出而今的樣子,但是古代農業都靠天吃飯。

一旦老天爺不高興了,來一個赤地千里,大旱三年,豈不是而今一樣,朝廷的財政也是維持不了數年持續不斷的救災的。

所以九年之儲雖然有一點理想化,卻並非沒有道理的。

朱祁鎮心中暗暗反省,周忱已經開始說他的財政緊急策略了。

周忱說道:“陛下,而今太倉存銀尚有八百萬兩,但是其中六百萬兩都是有去處的,會在今年下半年陸續撥出去。”

“臣已經奏明首輔,藩王所以俸祿全部暫停撥發,共節省糧食三百萬石有齊,臣已經調整各省賦稅,保證今年年底有京倉有六百萬石糧食。”

“現在支付大項,乃是黃河大工,尚欠一千萬兩白銀。”

朱祁鎮聽見這個數字就頭疼。

一千萬兩,內庫數字也不過如此。

如果全部支付內庫就空了,而太倉銀庫之中,也就有二三百萬兩。雖然因爲河北糧食產量增長極快,又砍了朝廷即將要支出的一筆大錢,三百萬石,糧食尚且有一千萬石,倒是夠用。

但是對於應對與瓦刺大戰,這數字就差太多了。

周忱說道:“臣已經連夜清丈各省賬目了,臣準備從南直隸,江西,廣東,四川,湖廣,直隸調集銀兩五百萬兩,極明年春稅,一千萬石糧食,已經各種物資,頂替朝廷需要支出的一千萬兩。”

朱祁鎮大吃一驚,說道:“地方上這麼有錢嗎?”

周忱說道:“陛下,從太宗以來天下承平,地方各有富裕,太宗前期,甚至有地方倉庫不足府庫之用,臣在正江南時,也建各義倉,江南一地,大抵有百萬石之多,至於其他各省,如果籌集五百萬兩是足夠的。”

“只是陛下,強幹弱枝雖然是正道,但是如果將地方收刮殆盡,也不是爲政之道。”

隨即他有一些苦笑說道:“陛下,不到萬不得已,臣也不想如此,臣如今,已經是竭澤而漁,震動天下了。”

其實很多人說明代後期地方政府不作爲,不維護水利工程,不賑濟災民,才鬧到後來不可收拾。

其實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地方政府沒錢。

大明從萬曆年間就開始有嚴重的缺血癥。除卻張居正時期,大明財政已經入不敷出,那大明財政怎麼堅持的?

其中最重要的一個辦法,就是奪地方財政結餘。

這些結餘在太祖皇帝制定製度時候,就是地方開支。

但是在嚴重財政危機情況下,戶部連幾百兩,幾十兩的結餘都不放過,幾乎從縣到府,到省都是空空如也。

所以才面對各種情況,地方政府無力應對,沒有錢是什麼事情也辦不了。、

而今就是這樣。

大明中央財政經過洪宣已經太皇太后秉政時期,大抵恢復過來,太皇太后給朱祁鎮存下的三千多萬兩白銀,就是明證。

而朱祁鎮之後,所用的銀兩,也很少動用地方財政。大多都是中央撥款的。也就是這一次黃河河工,纔開始將地方財政直接算進入河工預算之中。

而今除卻延邊山西,陝西,遼東,剛剛打過一仗廣西,福建,雲南之外,其餘正各省的結餘都一古腦拿過來了。

這其實也不是什麼好事。

比如再出什麼事情,就好像下面人造反,地方上就不可能在沒有得到朝廷支援的情況下,出兵平定。

原因很簡單,沒有錢?

而且即便各省的財政結餘加起來,也不足一千萬兩,周忱的命令中,又有讓以物資抵扣。

是的,雖然河工需要這麼多錢,但這個錢其實是一個估值,便於結算而已,並不是說,都要銀子。直接給物資就行了。

但是周忱久在地方實在明白一件事情。

那就是大明算預算的時候,很少將人力算進去,也就是運輸一般是徵用百姓無償徭役。

運糧食的耗損就夠嚇人了,但其實有比用糧食耗損更嚇人的,比如深山採木,號稱千人進山五百歸。

黃河大工要的各種物資,從各省運道工地上來,長途跋涉,不知道要累死多少百姓。這也是朱祁鎮興大工耗費高的原因。

除非人工之外,朱祁鎮一般就是直接當地採買。而不是百姓去服徭役從採石,伐木,到修建大堤一條龍服務。

所以,周忱爲什麼說這是竭澤而漁,震動天下了。

這個政策,其實就是將黃河大工的餘款,分攤給南方很多身份了。或許這個辦法,對他們來說並不公平。

但在中樞也是沒有辦法了。

朱祁鎮深吸一口氣,說道:“且苦百姓兩年。熬過這兩年就好辦了。”

大明財政收入還是很高的,特別是以海關稅,鹽稅,爲首收入每年有一千二三百萬兩有餘,糧食收入一年二千五百萬石有餘,以前是太祖定額,兩千三百萬石,但是河北在大修水利之後,已經多了兩百萬石的定額。

所以,只要朱祁鎮管住自己的手腳,只需一兩年時間,大明財政就會恢復過來。

朱祁鎮說道:“如此一來,朝廷手中這一千萬兩銀子,就要支撐到明年夏稅之後了?”

周忱說道:“陛下不是,而是明年一年。夏稅一般是從秋期開始徵收,到第二年春天收起,然後起運。”

朱祁鎮忘記了這一個時間差,也就是從現在開始,到正統十四年末,南方各省的糧食都不會入北京的倉庫了。

至於去年賦稅。

大部分已經減免了,沒有減免也都填補了各地賑災的窟窿,剩下也就沒有多少了。

朱祁鎮說道:“如果與瓦刺決裂,朝廷與瓦刺決戰的時期,不是今年冬天,就是明年春天,這一千萬兩,如何夠用?”

朱祁鎮還沒有說其他開支的。

朝廷的錢還不能僅僅用在打仗之上的,還有其他必要的開支。畢竟天下官員的俸祿,皇陵的維護,乃至於水利設施的維護,等等,大明一朝廷,家大業大,有些不可能壓縮的開支太多了。

一千萬兩是不可能全部放在戰爭經費的,怎麼光打仗了,其他家當都不管不顧了。

周忱說道:“臣還有幾個注意,第一就是改變鹽稅與海關稅的上繳週期,從本月開始,各海關已經鹽運司賦稅一月一上繳。當月結,次月就要上繳京師,不得有誤。”

雖然鹽稅與各海關賦稅,有一千多萬兩,但是並不是說這一千多萬兩是在各地收齊之後一千多萬兩一起壓運到北京的。

而是分各衙門單獨押運的,海關稅分好幾個港口。鹽稅分各鹽運司。

第四章 都掌蠻之滅第七十六章 佛山鐵業第九十九章 阿次帖木兒的藍圖第一百零九章 天下徽商第一百零三章 廢天皇第九十六章 軍工的發展第一百五十七章 易相第一百五十一章 兵部尚書的人選第一百九十一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第十九章 修德養望馬性和第一百五十九章 孟養風雲第一百四十九章 黃河大工第三十一章 試探安南第九十一章 公主下嫁第一百二十八章 捷報傳來第八十七章 錢氏第二百四十章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第八十一章 會寧伯李家第三章 災年第四章 可憐的王振第四十七章 鐵壁鎮南第一百三十七章 龍城飛將第八章 千秋萬壽宴第四十五章 石炭三第八十二章 西寧讀書人第七十三章 大宴第二十六章 京城飛報第四十七章 肇州得失第二十七章 鴨綠江畔第三十六章 京營出京第三十四章 王振之死第十八章 令人頭疼的孫太后第一百零八章 銀鋪第二十七章 北薛南吳第二十八章 李時勉的倔強第一百一十 章 議麓川第一百零七章 楊溥秉政第一百四十八章 識趣的襄王第一百六十七章 內閣調整第二十一章 仁政第十章 王直入閣第一百零四章 周忱第一百零三章 韓雍的手段第二章 雲南局勢第一百二十一章 錢法第九十三章 武器生產體系第三十九章 國事家事二第三十章 風雲暗藏第四十七章 西虜寇邊第一百五十三章 郕王入武學第一百二十七章 巡城三第五十五章 送別第八十六章 合流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寧之會第二十二章 鴻門宴第四十七章 西虜寇邊第九十二章 百官條例之內閣第六十七章 魏國公入處州城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的猶豫第三十六章 南方衛所第十七章 江南大雪連四旬第二百四十九章 殺俘第一百三十三章 傳國玉璽第一百一十七章 橫絕大漠第二百一十四章 周忱的堅持第三十章 江華島水戰第一百八十二章 吳瑾揚名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生一場大夢第一百一十二章 議麓川三第九章 內閣增補第八十章 冼景主持天理報第一百零三章 韓雍的手段第一百二十二章 治政學院第六十九章 多事之秋第二十九章 辟雍之殿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謀主第五十六章 朝鮮兩班序章 我, 朱祁鎮第一百三十五章 也先窺邊第十八章 鐵面講官第一百二十三章 也先死了?第四十四章 憑祥城下第五十二章 礦亂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的猶豫第一百七十七章 烽火傳京師第一百零七章 掀牌第一百零八章 麓川第三章 會昌伯孫家第十一章 孫氏第五章 太后二第八十二章 武進縣第一百二十五章 楊溥之死第四章 可憐的王振第六十八章 諸子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城四第一百三十三章 盧溝河第一百二十六章 巡城二第五十七章 馳道利弊第一百一十八章 太醫學院第一百二十一章 拜將
第四章 都掌蠻之滅第七十六章 佛山鐵業第九十九章 阿次帖木兒的藍圖第一百零九章 天下徽商第一百零三章 廢天皇第九十六章 軍工的發展第一百五十七章 易相第一百五十一章 兵部尚書的人選第一百九十一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第十九章 修德養望馬性和第一百五十九章 孟養風雲第一百四十九章 黃河大工第三十一章 試探安南第九十一章 公主下嫁第一百二十八章 捷報傳來第八十七章 錢氏第二百四十章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第八十一章 會寧伯李家第三章 災年第四章 可憐的王振第四十七章 鐵壁鎮南第一百三十七章 龍城飛將第八章 千秋萬壽宴第四十五章 石炭三第八十二章 西寧讀書人第七十三章 大宴第二十六章 京城飛報第四十七章 肇州得失第二十七章 鴨綠江畔第三十六章 京營出京第三十四章 王振之死第十八章 令人頭疼的孫太后第一百零八章 銀鋪第二十七章 北薛南吳第二十八章 李時勉的倔強第一百一十 章 議麓川第一百零七章 楊溥秉政第一百四十八章 識趣的襄王第一百六十七章 內閣調整第二十一章 仁政第十章 王直入閣第一百零四章 周忱第一百零三章 韓雍的手段第二章 雲南局勢第一百二十一章 錢法第九十三章 武器生產體系第三十九章 國事家事二第三十章 風雲暗藏第四十七章 西虜寇邊第一百五十三章 郕王入武學第一百二十七章 巡城三第五十五章 送別第八十六章 合流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寧之會第二十二章 鴻門宴第四十七章 西虜寇邊第九十二章 百官條例之內閣第六十七章 魏國公入處州城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的猶豫第三十六章 南方衛所第十七章 江南大雪連四旬第二百四十九章 殺俘第一百三十三章 傳國玉璽第一百一十七章 橫絕大漠第二百一十四章 周忱的堅持第三十章 江華島水戰第一百八十二章 吳瑾揚名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生一場大夢第一百一十二章 議麓川三第九章 內閣增補第八十章 冼景主持天理報第一百零三章 韓雍的手段第一百二十二章 治政學院第六十九章 多事之秋第二十九章 辟雍之殿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謀主第五十六章 朝鮮兩班序章 我, 朱祁鎮第一百三十五章 也先窺邊第十八章 鐵面講官第一百二十三章 也先死了?第四十四章 憑祥城下第五十二章 礦亂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的猶豫第一百七十七章 烽火傳京師第一百零七章 掀牌第一百零八章 麓川第三章 會昌伯孫家第十一章 孫氏第五章 太后二第八十二章 武進縣第一百二十五章 楊溥之死第四章 可憐的王振第六十八章 諸子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城四第一百三十三章 盧溝河第一百二十六章 巡城二第五十七章 馳道利弊第一百一十八章 太醫學院第一百二十一章 拜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