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閱武學

第一百四十四章大閱武學

金英就是現成了例子。

當初金英可是狠狠的得罪了王振,而今隨着朱祁鎮的權力提升,王振在宮中的權力也越來越大

王振自然不敢對太皇太后怎麼樣。

但是對金英卻有辦法整治。

別的不說,金英的東廠與馬順的錦衣衛雙方的摩擦之中,一直處於下風,甚至出了好幾次紕漏。要不是王振估計到太皇太后在。

金英而今東廠提督的位置就坐不穩。

太皇太后在的時候,尚是如此。

太皇太后一旦不在了,金英的下場可想而知。或許這不是朱祁鎮本意,但是朱祁鎮卻未必能控制的了。

畢竟當初王振一系太監,跟隨朱祁鎮這麼長時間,總是要賞功的,那麼賞功的話,位置從什麼地方來啊?

太皇太后對劉永誠的態度與金英不一樣,可見太皇太后對劉永誠看中。

但是即便太皇太后對劉永誠如此看中,劉永誠更是效忠太宗,宣宗兩代君王,深受信任。朱祁鎮依舊不想讓劉永誠繼續在御馬監了。

所以,就將劉永誠安置到了武學。

雖然張輔主管武學。

但是張輔畢竟是國公,雖然沒有在五軍都督府管事,但是朱祁鎮遇見大事了,都要諮詢張輔,更不要說張輔能忙得求子。

朱祁鎮也就安排劉永誠爲武學祭酒,主管日常事務。

劉永誠躬身而起,就好像一個奴婢一樣站在一次,說道:“陛下,萬金之軀,不可輕擲,此番出行帶的人太少,請允許老奴貼身護衛,老奴雖老,但是三五個人還近不得身,不比這位斬殺阿岱汗的李大川差。”

朱祁鎮說道:“朕豈能不信劉公公,劉公公就在朕身前吧。”

劉永誠見鋒插針,就站在朱祁鎮身邊半步的位置上,如影相隨,就好像是一個影子一般,看來他都習慣這個站位了。當初跟隨太宗皇帝,大抵也是這樣站的。

甚至張輔,孟瑛,朱勇,李賢,這四個人都在劉永誠後面。

朱祁鎮說道:“劉公公。”

劉永誠說道:“老奴在。”

朱祁鎮說道:“擊鼓吧,朕要看看,武學表現如何?”

劉永誠說道:“是。”

隨即劉永誠將朱祁鎮請上點將臺,隨即等人高的大鼓敲響了。

不過片刻之間,幾千士卒從各個方向飛馳而來。將整個校場給站滿了。隨即在劉永誠的命令之下,開始操練。

說實話,朱祁鎮看不明白。

這些學員,一會兒長槍如林,一會兒鐵騎呼嘯,還表演了火銃三段射,各種陣法演練,似乎是因爲校場面積有限,否則能真來一次對練。

朱祁鎮看得覺得很整齊,但是也僅此而已了。

就好像是看閱兵一樣,外行人看一個整齊,只有內行人才解讀武器裝備如何。

朱祁鎮即便看過不少兵書,但是依舊是一個外行。

不過,作爲皇帝他未必需要親臨戰陣,只需知道誰能打就行了,眼前張輔,朱勇,孟瑛,李賢。雖然都是靖難功臣二代,但是全部是上過戰陣的,特別是孟瑛,剛剛漂亮的平了麓川。

朱祁鎮看他們的表現就行了。

朱祁鎮看他們的表情,就知道,這些學員的能力不錯。

朱祁鎮問張輔,說道:“英國公,你覺得他們如何?”

張輔說道:“臣以爲縱然京軍之中,也只有三千營,神機營,五軍營,能與之相比了。”

朱祁鎮聽了,心中暗喜。

無他,張輔所言的三個營,乃是大明京軍的絕對主力,號稱三大營。

當然了,朱祁鎮也知道張輔的話,是要打折扣的,畢竟奉承話誰都會說,但是以朱祁鎮對張輔的瞭解。如果不是這些學員有八分功底,張輔也不敢將馬屁拍成十分的。

朱祁鎮說道:“來人,賞京營學員銀元十枚,英國公與劉公公練兵有功,各自賞賜銀幣千枚。”

在朱祁鎮的挑剔之下,周忱已經將第一批銀幣打造出來了。

與朱祁鎮心中的袁大頭是有所區別的,就還是一個大號銅錢,不過上面沒有了方孔,一邊是大明重寶,另一面正統御作。

只是還沒有放出市場。

不過宮中也常常賞賜金銀幣,而今賞賜學員銀幣,也不算什麼。這也算是朱祁鎮對銀幣流通的一點小測試。

將來會慢慢的將軍餉,俸祿,大明各項開支都兌換成銀幣的。

朱祁鎮對劉永誠說道:“正好,今日諸位都在,令他們各自比試,決出前三甲,朕重重有賞。”

張輔對政治最爲敏感,前三甲這三個字,讓他立即聯想到了很多很多,一時間居然愣住了,倒是劉永誠這個老太監,並不沒有想太多,而今是說道:“陛下,而今學員不少,如果兩兩比試,不知道到了什麼時候了,老奴以爲當初選一番纔是。”

朱祁鎮說道:“哦,如何選?”

劉永誠說道:“陛下,下面所有學員,都是以軍法治之,有些人入學時間長,即便陛下今日不來,過一段時間老奴也要啓奏陛下,令他們這些人去五軍都督府襲職。”

“不夠格襲職的人,就不要讓他們參加這一次比試了。”

“即便如此,一時間半會兒,也結束不了,不如陛下親試之兵法,令他們當場作答,選出前一百名,然後兩兩比試,就用不了太多時間了。”

朱祁鎮聽了,點點頭。他也知道武學並非不講文化課的,甚至這還是重點之一,因爲襲職這事情,是有兵部參與的,所以襲職的時候,也是要寫文章,要求精通兵法。

不過由於兵部的考官們不精通兵法,後世一度讓這些人先寫一篇八股出來。雖然要求不高,但是也要精通孔孟之道。

當然了,現在大明還沒有到這個地步。但是該有動筆能力,還是要有的。

朱祁鎮也覺得這是必考項,他並不覺得真正大明將領,目不識丁是對的,比如張輔,張輔固然是名將,但是張輔的文章也是不錯的,如果不是張輔的家學淵源,張忠也寫不出了一篇讓滿朝上下無話可說的封建策。

裡面政治思想如何,先不說,單單是文筆不好,連上朝廷議論的可能都沒有。

只是朱祁鎮沒有想到,他今日隨口一句話,居然定下來大明軍事聖地,大明武學最高榮譽的武進士的考試流程。

後世雖然多有更張,但是先文試,後武試總原則沒有變化。

所有人之中,或許只有張輔有感覺。

他預感,天下名將出勳貴的局面,或許要成爲天下名將出武學了。而這一次出現的前三甲,更是至關重要。

張輔一時間有些恨自己膝下空虛,否則他一定想盡一切辦法,將前三甲之一,攬入英國府中。

朱祁鎮不知道,張輔其實將他的想法揣測的差不多。

他心中沉吟片刻,定下了考試題目,這題目極大,問:“太宗皇帝五次徵北,而今瓦刺又起,如何清淨沙漠、一勞永逸。”

其實這個問題,與其說朱祁鎮是問下面的人,不如說表明自己的信念。

這個大問題,指望下面的人能回答下來,簡直是搞笑。朱祁鎮自己都想不明白。但是他要讓很多人知道,他,朱祁鎮是對草原動武的。

畢竟而今,他已經不是數年之前的幼主了。瓦刺的威脅越來越大的同時,朱祁鎮覺得他應該讓滿朝文武有一個心理準備了。

一時間校場之上,放滿了方桌,一個學員一張桌子,一個個眉頭緊皺,抓耳撓腮,顯然被朱祁鎮這個題目給難住了。

第二十九章 武學開學第六十章 北方戰略構想二第二百二十二章 來者猶可追第十一章 甲光向日金鱗開第六十八章 鐵路伏筆第二十八章 朱見濬與權力第一次接觸第九十四章 內外新結構第七十二章 嫁公主的難題第一百九十五章 張輔的落幕第一百三十七章 蒸汽機的窘境第七十七章 有驚無險第一百零三章 往事二第四十二章 流放海西第十五章 李實的辦法第六十二章 楊信的失望第十二章 徐有貞眼中的機會第一百二十章 兵部戶部之爭第一百二十八章 楊文正第一百零九章 倭寇出沒第二百四十八章 報仇第八十六章 西北亂局第九十九章 亦失哈最後的演出第八章 斷事官第一百三十四章 朱祁鎮的第一把火第五十六章 襄國第一百一十一章 人間再無亦失哈第十九章 破朝鮮之策第一百五十章 重啓遵化鐵廠第二十五章 會試第十七章 王恕的猶豫第五十三章 粉身碎骨渾不怕第二章 塞上江南第七十七章 有驚無險第六十二章 大赦詔第一百零九章 天下徽商第一百二十四章 情報速報第一百三十五章 也先窺邊第八十六章 西北亂局第一百九十八章 顧興祖逃第一百四十一章 瓦刺貢馬第五十四章 圍剿之策第七十八章 皇帝與楊溥第二百一十三章 成國公的死訊第四十二章 風雲會聚第七十二章 汪氏第二十八章 天理報第一百一十一章 錚錚鐵騎鳴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賢思路第一百四十八章 十二渠圖第二十章 應對安南之策第一百六十六章 正統四年的大水第一百二十三章 地震二第七十章 父子第一百一十九章 瓦刺的外交試探第五章 都是壞消息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謀主第八十二章 南浦溪之戰第十五章 預修大典第五十章 曲阜大學第三十章 風雲暗藏第二十三章 阿刺知院之死第七十八章 祖孫盡釋前嫌第三十六章 真假第五十八章 朱祁鎮的執念第六十八章 徵日本之問第一百四十八章 臨危受命的于謙第四十九章 京倉大火第八十九章 于謙的西北政策第六章 困境第十章 魯蘇之爭第十四章 糧食危機第八十八章 衛所改革試點第六十二章 大赦詔第九章 劉定之與李賢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明壽幾何?第一百四十五章 青年才俊第一百五十七章 易相第二百五十一章 善後第五十九章 暗潮第一百三十九章 石彪的決然第五十九章 清丈土地的內情第一百五十一章 馳道與運河第九十三章 當今日本第一百三十四章 張輔之意第六十四章 田制第十五章 遺詔二第二十六章 朝鮮之戰的帷幕第八十章 經筵第七十一章 男兒自是重危行第六十七章 魏國公入處州城第一百三十九章 石彪的決然第四十六章 千金贈君子第五十一章 曬鹽法的進展第一百二十三章 也先死了?第四十七章 西虜寇邊第一百三十一章 建州女真的末日第六十六章 突擊兀良哈第九十六章 鎮守雲貴方略第一百零三章 廢天皇第一章 瑞雪兆豐年
第二十九章 武學開學第六十章 北方戰略構想二第二百二十二章 來者猶可追第十一章 甲光向日金鱗開第六十八章 鐵路伏筆第二十八章 朱見濬與權力第一次接觸第九十四章 內外新結構第七十二章 嫁公主的難題第一百九十五章 張輔的落幕第一百三十七章 蒸汽機的窘境第七十七章 有驚無險第一百零三章 往事二第四十二章 流放海西第十五章 李實的辦法第六十二章 楊信的失望第十二章 徐有貞眼中的機會第一百二十章 兵部戶部之爭第一百二十八章 楊文正第一百零九章 倭寇出沒第二百四十八章 報仇第八十六章 西北亂局第九十九章 亦失哈最後的演出第八章 斷事官第一百三十四章 朱祁鎮的第一把火第五十六章 襄國第一百一十一章 人間再無亦失哈第十九章 破朝鮮之策第一百五十章 重啓遵化鐵廠第二十五章 會試第十七章 王恕的猶豫第五十三章 粉身碎骨渾不怕第二章 塞上江南第七十七章 有驚無險第六十二章 大赦詔第一百零九章 天下徽商第一百二十四章 情報速報第一百三十五章 也先窺邊第八十六章 西北亂局第一百九十八章 顧興祖逃第一百四十一章 瓦刺貢馬第五十四章 圍剿之策第七十八章 皇帝與楊溥第二百一十三章 成國公的死訊第四十二章 風雲會聚第七十二章 汪氏第二十八章 天理報第一百一十一章 錚錚鐵騎鳴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賢思路第一百四十八章 十二渠圖第二十章 應對安南之策第一百六十六章 正統四年的大水第一百二十三章 地震二第七十章 父子第一百一十九章 瓦刺的外交試探第五章 都是壞消息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謀主第八十二章 南浦溪之戰第十五章 預修大典第五十章 曲阜大學第三十章 風雲暗藏第二十三章 阿刺知院之死第七十八章 祖孫盡釋前嫌第三十六章 真假第五十八章 朱祁鎮的執念第六十八章 徵日本之問第一百四十八章 臨危受命的于謙第四十九章 京倉大火第八十九章 于謙的西北政策第六章 困境第十章 魯蘇之爭第十四章 糧食危機第八十八章 衛所改革試點第六十二章 大赦詔第九章 劉定之與李賢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明壽幾何?第一百四十五章 青年才俊第一百五十七章 易相第二百五十一章 善後第五十九章 暗潮第一百三十九章 石彪的決然第五十九章 清丈土地的內情第一百五十一章 馳道與運河第九十三章 當今日本第一百三十四章 張輔之意第六十四章 田制第十五章 遺詔二第二十六章 朝鮮之戰的帷幕第八十章 經筵第七十一章 男兒自是重危行第六十七章 魏國公入處州城第一百三十九章 石彪的決然第四十六章 千金贈君子第五十一章 曬鹽法的進展第一百二十三章 也先死了?第四十七章 西虜寇邊第一百三十一章 建州女真的末日第六十六章 突擊兀良哈第九十六章 鎮守雲貴方略第一百零三章 廢天皇第一章 瑞雪兆豐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