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六章 龍體欠安

還沒有正式入冬,厚厚的雙層氈簾子就已經掛了起來,地龍燒的很旺,暖烘烘的透着一股燥熱的氣息。薛廣濟薛神醫正跪在龍榻之前當今天子診脈……

這位古稀之間的神醫,號稱是大明第一國手,原本是在大旗莊的廣濟醫學院任職,之所以來到江南給陛下診斷,其中還經歷了不少波折。

復隆皇帝正當春秋鼎盛之年,身子骨原本硬朗的很,卻因爲一場大雨落下了病根,不僅“龍體”日漸衰弱,還出現了幻聽幻視的毛病,眼看着身子骨已是一天不如一天了。

不得不承認,復隆皇帝確實是一位勤勉的君主,每日裡三更不眠五更即起,長年累月操持國事雖然是明君的基本條件,但卻對他的病情於事無補,反而日漸嚴重。平日裡還能勉強支撐,在長平公主的輔佐之下照常上朝照常處理繁瑣的政務,但是在上個月十六那一天,他的病情卻突然惡化,在文武百官齊集的朝堂之上,毫無徵兆的突然從御座上栽了下來!

皇帝的身體狀況不行,已成爲所有人的知道的秘密,且不說那些個文武大臣會怎麼想,至少太醫院難辭其咎:皇帝的病情已經持續了這麼久遠,醫治了好幾個月不僅沒有見好,反而嚴重到了這種程度……

自此以後,復隆皇帝就再也沒有上過朝。

北邊的李大帥聽說了這個消息之後,馬上派遣專人護送薛神醫,不遠千里從北地來到江南,爲皇帝陛下診治。

按照常理,既然這天下第一名醫來了,就應該馬上下手診斷,卻足足耽誤了十幾天。

原因在很簡單,皇上的病情干係重大,李吳山派過來的郎中是不是值得信任,還需要掛出一個大大的問號呢。

李吳山和朝廷之間的關係本就維持着一個脆弱而又微妙的平衡,除了用君臣大義壓過李吳山一頭之外,事實上朝廷拿李吳山一點辦法都沒有,還要時時刻刻的提防着他。現如今皇帝病成了這個樣子,天知道李吳山存的是什麼心思,萬一他從中搗鬼怎麼辦?

事關陛下的安危,千萬馬虎不得,所以很多人拒絕讓薛廣濟爲陛下診治,就因爲他是李吳山派遣過來的。爲了這事,朝廷又吵作一團,七嘴八舌說什麼的都有。

眼看着皇帝的身子骨一天不如一天了,最終還是長平公主拍板定音:由薛廣濟爲皇帝診治。

神醫不愧是神醫,一劑湯藥下去,病情立刻有所好轉。

剛剛伏下一劑湯藥,復隆皇帝的氣色大爲好轉,至少胸口已經不那麼憋悶了,呼吸之間顯得順暢了很多。

“萬歲之龍體,分明就是傷了肺陰六經,陽火旺而陰經竭,若是仔細將養本不算什麼大事。奈何卻是一味的陽補,無異於抱薪救火,自然越來越嚴重……”

體陽過於旺盛,還不要命的進補,不補出毛病來那才真的是活見鬼了呢。

按照薛廣濟的說法,淋的那一場雨不過是個誘因,本算不了什麼,也不至於讓皇帝的龍體大損,真正造成惡果的是太醫院的那一幫子庸醫,胡亂進補結果卻是越補越惡,終究鬧出了大毛病,這個病根兒算是落下了。

“自從服用了薛先生的湯藥,朕接連吐出幾口濃湯,頓覺神清氣爽……”

什麼太醫不太醫的,在真實的療效面前,一切都是虛的。事實證明,和薛廣濟相比,太醫院的那些傢伙們完完全全就是一羣吃飯不幹活的酒囊飯袋。

這立竿見影的效果,讓復隆皇帝對薛廣濟的醫術極是佩服,登時就起了招攬之心:“如此神醫國手,遺於民間,實在是委屈了你,朕欲以先生執掌太醫院,先委一個院判之職……”

在復隆皇帝的心目當中,太醫院的那些太醫們,關鍵時刻全都不管用,他們加在一起都不如一個薛廣濟更有作用,所以就想把他招攬過來。

按照大明朝的體制,院判就相當於是太醫院的二把手,正經的六品官。因爲作爲一把手的院使更多是官僚的身份,充其量也就是個“技術官僚”而已,真正履行職責的反而是二把手了。所以,復隆皇帝說這個二把手差不多也就相當於事實上的太醫院一把手了。

跪在龍榻之前的薛廣濟先是叩頭謝恩,然後就婉拒了天子的美意,給出的理由極其充分:“草民謝過陛下厚恩,卻是不然。草民在北地任醫院院院首,雖不是正式的官職,卻在教授萬千弟子,圖的是天下人之康健,實不敢以一人而廢天下……”

這話說的……其實有點過於直率了,甚至有點刺耳,但話糙理不糙,不僅很有道理,而且理由充分。

現在的廣濟醫學院,已經成爲吳山軍校體系之內最大的一個分支,光是正式在冊的學生就是有三千多人,這些人學業有成之後,一定會分散到四面八方,爲全天下的康健服務。這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說破了天去也不能阻攔。

爲了皇帝一個人,就留在江南,可不是就“因一人而廢天下”了嘛。

到了薛廣濟這個年紀,功名利祿什麼的早就看淡了,他圖的是千百年之後的身後之名,懷着追趕甚至超越李時珍的宏偉抱負,爲全天下人謀福祉,富貴功名怎麼可能留得住他?

雖然薛廣濟如此直白的拒絕讓復隆皇帝很不高興,但他卻知道民爲貴社稷次之君爲輕的道理,實在不好爲了自己一個人的病情就和天下人爭利,正要開口說點什麼,旁邊的長平公主卻搶先開口了:

“薛神醫今天開的什麼方子?”

“照舊是前番的方子。”薛廣濟說道:“黃蓮爲君,川貝爲臣,各取四錢,以三碗水熬成一碗,以冬梨汁輔服即可。”

和太醫們開的那些讓人眼花繚亂不知所云的藥方相比,薛神醫開的這個方子簡單到了極限,僅僅之後黃蓮、川貝兩味藥物,然後輔佐以冬梨汁就可以了。

就是這麼簡單的一個藥方,卻對皇帝的病情有着立竿見影的奇效,想不服都不行。

“萬歲的病情本不爲甚,只是一味進補給耽擱了,再加上操勞過劇,纔會惡化成今日這般模樣。”薛廣濟淡淡的說道:“人蔘吃死人無罪,黃蓮醫好病無功,說的就是這個道理了。”

皇帝的病情是事關天下的大事,肯定會玩兒命就進補,拿人蔘、茯苓之類的大補大發之物當飯吃,就算是體壯如牛的彪形大漢也架不住這麼折騰,不事勞作不做鍛鍊的皇帝那還能好得了嗎?

明明三文不值兩文的藥物就能把病治好,偏偏要弄一大堆補藥出來……藥物這種東西,不是說價格昂貴就一定是好的,最要緊的是對症下藥,在很多時候苦澀的黃蓮反而比人蔘之類的補藥更有實用價值。

“按照草民開具的方子,連服二十天,當有效果。”薛廣濟說道:“然藥劑終究只是佐使之物,萬歲的病情……恕草民斗膽直言,同樣的病情若是落在貧寒百姓的身上,早已痊癒了。蓋是因爲升斗民每日操勞,日夜活動筋骨,自然可收固本培元之效,陛下久在深宮不事勞作,又操勞日甚,元氣早已不固,唯有少操心多勞力,早晚之間多出去走動走動,終究沒有壞處……”

薛廣濟說的這一番話其實很容易理解:我的藥方子只能治標不能治本。

同樣的病情落在一般的老百姓身上,根本就不算個事兒。因爲普通的市井民需要經常勞作,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方式可以起到強身健體的效果。你這個當皇帝的久居深宮,身體狀況還不如一般人呢,又經常焦慮操心,免疫力下降的非常厲害,稍微有點病災就招架不住。

薛神醫的意思就是讓皇帝多多活動多多運動,自身的免疫力提高了比服用什麼樣的藥物都更好使。

總而言之就是一句話:皇帝的病情並不是很嚴重,只要平時多加鍛鍊自然而然就是會好轉起來。

這一層意思,長平公主已經聽的非常透徹了。

“薛先生醫治有功,賞。”

長平公主一聲令下,當場賞給了薛廣濟六匹錦緞。

客客氣氣的把薛廣濟打發走之後,長平公主馬上下令:“來人,爲萬歲更衣……”

“做甚?”

“神醫不是說了麼?要萬歲多出去走動走動,我陪着萬歲去御花園遊覽……就是走動走動,多活動活動筋骨總是好的。”

“也好,擺駕御花園……”

長平公主當即就笑了:“不必擺駕了,單純就是爲了讓萬歲走動出汗的,若是乘着步輦,左右有人攙扶,還怎麼活動筋骨?你呀,就是養尊處優的太久了,都出點力氣出點汗水,什麼樣的風寒災病也就沒有了……”

姐弟二人出了正殿,步行繞過了春和宮,來到了御花園,身後還跟着一大羣太監宮女,捧着坐器、手爐、唾筒子等等一應的雜物。

正是花草枯黃萬木蕭瑟的時節,御花園裡完全就是一派深秋的肅殺景色,其實也沒有什麼好看的景緻。好在根本就不是爲了觀景,而是爲了鍛鍊身體。

姐弟二人漫無目的的在御花園裡遊走着,有一句沒一句的閒聊着:“李吳山伐朝鮮的摺子已經到了吧?”

長平公主答道:“剛剛到。”

“這是先斬後奏之舉啊,朝廷應該如何應對?應該如何回覆朝鮮使臣?”

李吳山出兵伐朝鮮這個事兒,早就光復了瀋陽之後就已經正式開始了,現在已經過了四五十天的時間,事實上張三娃已經率領大旗軍的東路軍開赴到了漢陽一帶(這個漢陽不是湖廣的那個漢陽,而是漢城,今天的首爾。)

這個事情在輿論上弄的很熱鬧,現如今復隆皇帝的案頭就擺放着兩份奏摺。

最先到的那一份是朝鮮使臣帶過來的,另外一份則是出自李吳山之手。

按照朝鮮使臣的說法:張三娃率領五萬大軍,悍然入侵,朝鮮上下大爲震動,不知所謂何來,懇請上國皇帝下令,讓李吳山撤兵,以全藩國之義,以安屬民之心……

亂七八糟的話說了一大堆,其實就是隻有兩層意思:直到現在都不知道大旗軍爲什麼要侵略我們,再就是希望上國天朝嚴加約束大旗軍,讓他們趕緊退回到鴨綠江對岸去。

而李吳山的奏摺則完全是另外一種說法:有股僞清餘孽竄逃入了朝鮮,所以他才命令張三娃越境追擊。過去之後才發現朝鮮政壇混亂,外戚和地方豪強挾持了朝鮮王室,所以他就順手幫助朝鮮“勤王”了。

這兩份奏摺說的是同一件事情,但口徑則完全相反,一個說是入侵,一個說的“勤王”,根本就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事實真相到底是什麼樣子那就無從得知了。

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必然是有一方在撒謊。

其實吧,這種事,哪怕是用腳丫子想想,也可以得出一個正確答案:李吳山在睜眼說瞎話呢。

這倒不是說復隆皇帝信不過李吳山而信得過朝鮮人,而是鐵一般的事實就擺在眼前。

長久以來,朝鮮就是大明朝的藩屬國,年年納貢歲歲稱臣,每年進攻的高麗婢不在少數,態度極爲恭敬。而大明朝也在事實上履行了宗主國的義務,萬曆年間就曾經應朝鮮國的請求,派遣大軍出動,唱了一出“衛朝抗倭”的大戲。雖然付出了沉重代價,總算是全了宗主國和藩屬國之間的關係,將入侵的倭寇給打跑了。

事實上,就算是在崇禎年間,大明朝已經失去了對東北方向上的控制之後,朝鮮的表現還算是恭敬。即便是在“大清國”兩次征伐朝鮮的情況下,沒有了外援的朝鮮依舊只是奉“大清”爲“兄國”,但卻拒不承認當時的皇太極的皇帝身份,已經算是給大明朝留足了面子。

即便是在大清國的全盛時期,朝鮮雖然承認了清廷,卻沒有承認清廷統治者的法理地位,只承認他們是王,而不承認是皇帝。現如今大清國已經熄火塌架了,朝鮮更不可能傻子到和大明朝爲敵的地步。

或許李吳山知道這樣的藉口實在無法交代,所以沒有說朝鮮有敵對的心思,而是隨便找了個藉口,說是幫助朝鮮“勤王”去了。

這個藉口或許稍好一點兒,但同樣荒誕可笑:你李吳山是大明朝的臣子,無論朝鮮發生什麼,那都是他們的事兒。就算是朝鮮有外戚作亂,就算各地的實力派對朝鮮王室不夠尊重,也用不着你去勤王吧?

綜上所述,可以肯定李吳山是在撒謊,無論他找什麼樣的藉口,都掩飾不住入侵朝鮮的事實。

更何況,早在洪武年間,太祖皇帝朱元璋就把已把朝鮮列爲“不徵之國”了,現在你李吳山的軍隊卻悍然入侵,朝鮮都已經把“報告”打到皇帝這邊來了,肯定不能裝聾作啞,必須做出反應。要不然的話,宗主國的顏面何存?連一個臣子都約束不住,皇帝的尊嚴何在?

“下旨,嚴令李吳山撤兵……”

“不可!”長平公主說道:“這個時候讓李吳山撤兵,似有不妥呀,萬歲還應該更慎重一些……”

“怎麼?李吳山還敢公然抗旨不成?”

“公然抗旨那倒不至於,但我估計,忠勇公必然會陽奉陰違……”長平公主幽幽的說道:“入侵朝鮮屬國,絕非偶然,定是早有預謀。以大旗軍之戰力,朝鮮是萬萬擋不住的……”

雖說入侵朝鮮的僅僅只大旗軍的東路一部,但這部分人馬橫掃遼東氣勢正盛,一路勢如破竹早就打到了漢陽國都,憑朝鮮那些連鐵質武器都湊不齊的軍隊,不存在和大旗軍爭鋒的可能。就算是朝廷現在就下旨,嚴令李吳山撤軍,肯定也早就來不及了。

雖然李吳山不敢公然違旨,其實他根本就不必那麼做,只需要在書文往來過程中耍點手段,稍微拖延一下時間,用不了多久就能把朝鮮推平了。到時候朝廷只能捏着鼻子接受這個既成事實!

公然入侵態度還算恭順的藩屬國,這是一件大事,李吳山還玩了一出先斬後奏的把戲,完全就沒有朝廷放在眼裡,但朝廷又能有什麼辦法呢?

朝鮮是,朝廷的體面是大啊!

“唯今之計,只有默認了李吳山的所做所爲,若我所料不錯,事後李吳山必然會上一個請罪的摺子……”

先把朝鮮事實佔領了,然後再自請罪責,也算是顧全了朝廷的臉面,這種事兒只要李吳山不是傻子就知道應該怎麼做。等他的請罪摺子遞到江南的時候,就說明已經徹底完成了對朝鮮的全境佔領。

但是,朝廷畢竟是朝廷,不能眼看着朝廷的藩屬國變成他李吳山的藩屬國。

“朝鮮與江南相隔千山萬水,交通不暢,擋是肯定擋不住的,只有趕緊派遣一個人,作爲事朝宣慰使去到那邊,以朝廷名義行事……”

就算你李吳山在事實上佔領的朝鮮,朝廷也肯定會派個代表過去,一來是爲了彰顯存在顧全朝廷的臉面,再者也是爲了不讓大旗軍在朝鮮爲所欲爲。

但這個事朝宣慰使的人選,不那麼好選呀!

第一百四十七章 岌岌可危第一百五十四章 恐怖威懾第二百八十五章 保密工作第四百二十九章 根本大計第九十八章 結黨第八十六章 夫妻夜話第三百八十一章 都有證據第四百八十八章 軍爺第五百八十章 鬢滿霜第十二章 我最懂你第一百一十章 荒堂之君第一百零二章 兵鋒所指第九十三章 手中筆掌中刀第五十三章 開路先鋒第四十九章 最後的囑託第四百七十六章 龍體欠安第八十一章 生意人第一章 吃大戶第二百八十八章 腐敗跡象第二十四章 人民戰爭第二十四章 人民戰爭第一百零八章 妖夢入懷第六十一章 城頭變換大王旗第一百四十一章 排筏子弟第三章 野狼崽子第四百五十六章 人心思定第一百二十四章 原來是他第二十九章 所圖者大第二百七十九章 迥異之處第五百六十八章 新老結合第一百八十四章 生產關係第二百六十章 皇商第四百三十二章 醫者之心第一百六十七章 殘兵敗將第三百零二章 潰局第三百三十三章 真空地帶第四百三十九章 同始同終第五百五十七章 歷史的備份第五百七十五章 南北開戰第一百六十三章 大戰伊始第二百八十五章 保密工作第三百二十三章 灰飛煙滅第四百五十七章 黃河渡口第一百七十三章 內憂外患第二百零六章 武穆遺風第一百六十五章 鐵血宦官第八十七章 聯弱抗強第六十一章 城頭變換大王旗第五百二十七章 陳茂當官第三百二十八章 烏雲壓城第四百一十三章 神仙日子第三百六十二章 我是臥底第四百五十二章 不給面子第四百二十五章 復隆新政第八十四章 敵我不明第五百二十三章 夜襲第四十二章 糟老頭子第一百六十四章 形勢危急第二百七十七章 收爲己用第二百九十二章 又坑隊友第三百八十二章 私心雜念第一百四十一章 排筏子弟第五十二章 擋路者死第九十二章 小家子氣第一百七十四章 小人物第二百四十七章 你們和我們第三百五十二章 暗隙第四百七十六章 龍體欠安第五百一十二章 請降第一百二十四章 原來是他第三百三十五章 獲救第一百三十三章 會師第五百三十九章 誓言之重第四百七十三章 你猜對了第一百五十九章 闖宮之變第四百九十六章 光棍皇帝第十五章 民團,民團第三百一十七章 大夢初醒第八十二章 只爲求財第一百六十八章 仗義牛柱第二百六十章 皇商第一百一十七章 犧牲之決心第三百八十七章 醉翁之意第四百六十七章 煙消雲散第五十章 死社稷第四百八十九章 勞動改造第三十四章 奏對第五百六十八章 新老結合第二百一十一章 操控輿論第一百五十五章 二人之力第二百一十七章 自作主張第一百六十一章 交易第三百八十三章 唯命是從第二章 狼藉壽宴第五百一十六章 學堂內外第四十九章 最後的囑託第三百四十一章 左膀右臂第三百五十一章 英雄兄弟第六十一章 城頭變換大王旗第二百七十八章 有樣學樣
第一百四十七章 岌岌可危第一百五十四章 恐怖威懾第二百八十五章 保密工作第四百二十九章 根本大計第九十八章 結黨第八十六章 夫妻夜話第三百八十一章 都有證據第四百八十八章 軍爺第五百八十章 鬢滿霜第十二章 我最懂你第一百一十章 荒堂之君第一百零二章 兵鋒所指第九十三章 手中筆掌中刀第五十三章 開路先鋒第四十九章 最後的囑託第四百七十六章 龍體欠安第八十一章 生意人第一章 吃大戶第二百八十八章 腐敗跡象第二十四章 人民戰爭第二十四章 人民戰爭第一百零八章 妖夢入懷第六十一章 城頭變換大王旗第一百四十一章 排筏子弟第三章 野狼崽子第四百五十六章 人心思定第一百二十四章 原來是他第二十九章 所圖者大第二百七十九章 迥異之處第五百六十八章 新老結合第一百八十四章 生產關係第二百六十章 皇商第四百三十二章 醫者之心第一百六十七章 殘兵敗將第三百零二章 潰局第三百三十三章 真空地帶第四百三十九章 同始同終第五百五十七章 歷史的備份第五百七十五章 南北開戰第一百六十三章 大戰伊始第二百八十五章 保密工作第三百二十三章 灰飛煙滅第四百五十七章 黃河渡口第一百七十三章 內憂外患第二百零六章 武穆遺風第一百六十五章 鐵血宦官第八十七章 聯弱抗強第六十一章 城頭變換大王旗第五百二十七章 陳茂當官第三百二十八章 烏雲壓城第四百一十三章 神仙日子第三百六十二章 我是臥底第四百五十二章 不給面子第四百二十五章 復隆新政第八十四章 敵我不明第五百二十三章 夜襲第四十二章 糟老頭子第一百六十四章 形勢危急第二百七十七章 收爲己用第二百九十二章 又坑隊友第三百八十二章 私心雜念第一百四十一章 排筏子弟第五十二章 擋路者死第九十二章 小家子氣第一百七十四章 小人物第二百四十七章 你們和我們第三百五十二章 暗隙第四百七十六章 龍體欠安第五百一十二章 請降第一百二十四章 原來是他第三百三十五章 獲救第一百三十三章 會師第五百三十九章 誓言之重第四百七十三章 你猜對了第一百五十九章 闖宮之變第四百九十六章 光棍皇帝第十五章 民團,民團第三百一十七章 大夢初醒第八十二章 只爲求財第一百六十八章 仗義牛柱第二百六十章 皇商第一百一十七章 犧牲之決心第三百八十七章 醉翁之意第四百六十七章 煙消雲散第五十章 死社稷第四百八十九章 勞動改造第三十四章 奏對第五百六十八章 新老結合第二百一十一章 操控輿論第一百五十五章 二人之力第二百一十七章 自作主張第一百六十一章 交易第三百八十三章 唯命是從第二章 狼藉壽宴第五百一十六章 學堂內外第四十九章 最後的囑託第三百四十一章 左膀右臂第三百五十一章 英雄兄弟第六十一章 城頭變換大王旗第二百七十八章 有樣學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