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甲申年

西元1644年,甲申年,大順光中元年,大清昭和二年,北明同治二年,西明太平天國二年,南明監國元年。

甲申,甲申。

如果崇禎皇帝未死的話,這一年應該是崇禎十七年。

不過在李來亨如今所處的世界裡,崇禎皇帝的神主牌位已經值不了幾個錢了。他的生死在剛剛過去的永昌元年裡,是獲鹿大戰中逝去的三位天子中,最無足輕重的一位。

新的秩序正在醞釀,並且即將誕生。這場大決戰,李來亨當然知道的,這場決定天下歸屬的決戰,將比獲鹿之戰更爲恢弘和血腥,在鮮血中,總會有一個政權勝出,勝出者又勢必將要席捲天下了。

從北京到開封,從長安到武昌,從成都到南京,李過李來亨父子、多爾袞、張獻忠和他的義子們、南明的衆正盈朝們,這些英雄、梟雄、霸主、豪傑和愚不可及的蠢物,所有人的聲音、信念和努力,形成一面無形的網,從蒼穹覆蓋下來,於是便註定了中國的山川會怎樣排列,流雲又當如何變幻。

這就是大決戰!

毋庸置疑的大決戰。

李來亨剛剛離開皇宮,就立刻奔往參軍院。現在的參軍院是和兵政府合署辦公,用的是兵備道的衙門做官邸,條件固然簡陋些,但對於習慣了吃冰飲雪的順軍戰士們來說,其實應該說條件是大大的優渥了纔對。

李來亨在宿衛騎士們的跟隨下,才走到兵政府和參軍院官邸的大門口,就遠遠聽到了顧君恩幾乎算得上是咆哮的聲音。

李來亨向張皮綆點評道:“爲顧君恩辦事的參謀們,壽數和腦子,肯定會少掉一樣。”

大決戰將要來臨的壓力完全激發出了顧君恩的激情,他的情緒好像被大火完全點燃了那樣,不僅是跳脫起來,而且是在狂舞着。所有地圖、軍情文書、部隊的編制和兵力情況,這些表圖、文字,錯綜複雜的信息,從顧君恩的眼睛下流過,就成爲了井然有序的數據。

李來亨走了進來,他敲敲門後才說:

“好直實孤之留侯,坐斷軍機,舍你其誰?”

顧君恩處理軍務的效率,的確只能用熱忱和激情來形容。他辦理軍務就像是打完一場仗似的,汗水不停地從額頭上涔涔流下,見到晉王殿下駕到後,纔拿起一條手帕擦了擦臉。

顧君恩矜持地說:“殿下過譽,臣臨陣決機遠遠不如雄麗,衝鋒陷陣當然也不能同搖旗相比,爲殿下統籌大局、總統百官,也……也還不能同樂山相比。”

李來亨知道顧君恩爲人狂傲,即便沒有將平章政事的宰相位置視爲自己的囊中之物,至少也是認爲自己有資格和方以仁平分秋色。

但是李來亨穩定大順政權以後,卻是以方以仁爲獨相,總統百官。這已經是自從朱元璋廢除丞相制度以後,二百年天下所無的恩典了。

此前牛金星雖然也擔任過平章政事,但當時至少名義上還有惠世揚這個大明朝的三朝老臣同爲平章。

現在惠世揚已經到襄陽養老去了,大順便只剩下了方以仁這一位平章政事——堪稱實打實的天下獨相。

顧君恩從來沒覺得自己的能力或地位就比方以仁低了半分,所以方以仁能獨相,他顧好直卻只是本兵,肚子裡頭多多少少是存在一點不滿的。

李來亨知道他的心情,哈哈笑着拍了拍他後背,直言道:

“好直不遜於天下任何一人,你擔心什麼呢?說正題吧,清軍動向如何?明天就是甲申年的正旦了,我們的兵力、糧秣、軍械、輜重、要壘……這一切一切,都是否部署妥當了?”

顧君恩看着李來亨,臉上不免有些憂愁:

“殿下下令聚兵十萬於開封,現在除了殿前軍在山東,殿中軍一部在潼關、一部在太原,其餘五軍的精兵強將,已經悉數集中於開封。

只是參軍院做了推演,多數人都認爲聚兵開封,雖然可以起到集中兵力的作用,可是緩不濟急,一旦清軍的兩個拳頭自東西方向夾擊過來,待我軍防守反擊的時候,大順疆土恐怕已經喪失過半了。

這對於我軍的軍心士氣,肯定會造成極其不利的影響。接連失地之下,即便擁有了兵力集中的優勢,到時候大軍士氣不振,也未能能夠做到些什麼。”

李來亨帶着衆人坐下,他自己也看過參軍院送上來的種種軍務文書。而且李來亨看過的材料,都是先由顧君恩統計和分析過一遍的東西,所以正常來講,他們兩人的用兵思路應該是比較接近纔對。

可在顧君恩看來,李來亨在年前要求集中優勢兵力到開封的情況,實在有些不合乎於兵法。

“殿下,兵法上說,勿以軍重而輕敵,勿以獨見而違衆,勿以辯說爲必然……”

李來亨大笑道:“好直是想說,這三個勿字,孤都佔全了嗎?”

顧君恩趕忙說:“臣斷無此意。”

李來亨嘿嘿笑道:“哎呀,好直,不要信口開河。你的意思孤全明白,但這場夾河之戰,東虜是勢在必得,多爾袞又必須短期內求取速戰速決的速勝結果。可以說就大勢來說,局面其實是有利於大順,因此孤才認爲,這一場決戰,不僅僅是大順軍反擊的轉折點,而且將是一個痛殲滿洲人主力的大好機會。”

顧君恩苦笑道:“殿下欲以此戰爲唐太宗之虎牢否?但多爾袞恐怕不是王世充、竇建德之流,而且我們不能不忽視江南啊。”

李來亨卻不以爲意地說:

“江南自永昌元年生變以來,如今李建泰、高起潛、劉澤清、蘇觀生等人慾奉唐王監國而不成,這已經不是什麼秘密了。

連我們這些遠在河南的人都知道,江南人又豈會不知?

孤聽說馬士英領銜三鎮,以劉良佐、高謙、黃得功之兵叱吒於金陵,擁福王稱帝,估計正式改元建號,也就是這幾天的事情了。

可他們明知道李建泰、高起潛、劉澤清、蘇觀生之輩有擁唐之議,鄭氏、黃鳴俊、朱大典、錢謙益有擁潞之議,現在兵入金陵,卻沒有動這些人裡的任何一人。

難道真的是因爲馬士英寬宏大量嗎?無非是三鎮兵雖然佔據優勢,但尚且不能徹底壓倒其餘各派勢力而已。

嚴薪已派不少人馬潛伏江南,據他估計,福王改元建號之日,江南又免不了發生數場內釁。所以啊,好直,你擔心江南方面,實在是過慮!”

第十一章 兗州軍民第五十三章 最強之人高謙第十九章 北上商洛山(上)第六十七章 受國之垢,是爲社稷主第七十一章 郝搖旗的三堵牆第十六章 李自成(上)第五十一章 何面目歸見陛下第六十九章 北來之煙第三十五章 裱糊匠史可法第十七章 無派第五十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三)第六章 營田使第八十八章 大清的王爺第八十九章 體制第三章 李天下第一百八十三章 嗷,得國之正第三十一章 洛陽春光好(八)第八十一章 闖獻曹會師第八十二章 依舊大順第五十章 峨眉峰李遠第一百一十四章 絕北道第九十六章 鳥銃對輕炮第一百零九章 拜謝李過第二十九章 朝鮮第六十六章 倫理梗第九章 牛相第五十章 滿城之戰第九十四章 天下與我何加焉第一百七十章 四海之內皆兄弟第一百二十三章 萬炮齊發第二十一章 勤王討賊第七十四章 旅蒙商第一百二十五章 孫傳庭在西線第六十五章 朕不爲寡人第三十八章 八旗的逆襲第六十八章 南水門第二十五章 大戰將至第五十三章 最強之人高謙第二十六章 絕不引虜入邦第一百二十七章 誓死保衛晉王妃第一百零一章 天氣晴朗夏雨正涼第十二章 李來亨沒有離婚第四十五章 遼澤第一百四十七章 九朝神都空惆悵第一百零七章 火燒阿山第八十九章 不滅此胡,何復爲人第十一章 制式銀幣第一百零五章 張國武第六十二章 奪嫡之爭第三十八章 必要的“暴行”第十五章 袁時中之心第三十三章 推行營莊制第一百零五章 張國武第三十六章 大順的水利第六章 裕州人第九十九章 闖軍水師第四十八章 中夜決堤使南灌第四十四章 李來亨的秘策(一)第九十八章 我之左驍衛第五十一章 義王的實力第四十三章 刀伊入寇第一百零六章 揚武劍第二十八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六)第五十一章 猛士許都第四十一章 殿前軍增援山東第十三章 君父之仇第一百四十九章 瘋狂辱多爾袞第一章 幼辭在開封第七十章 聯結小袁營第九十三章 青丘故事第八十三章 歷史開始了第八章 濟南之屠第一百零一章 誰是泥菩薩呢第四十章 萬曆以來所未有的大捷第二十章 李來亨爲誰前驅第六十四章 和碩特戰爭第五十五章 復興陝西第二十二章 始興王第三十三章 推行營莊制第三十一章 踏過士紳街第一百三十五章 弘光皇帝御駕親征第一百零七章 我大明同治中興了第五十八章 高郭進兵第一百三十章 毀滅滿洲人第一百三十三章 雁門之戰以後第一百四十章 延安使者第一百四十二章 中國的衣冠肝膽第九十六章 江山靠誰守第一百四十章 密集陣第十七章 李自成(下)第六十七章 軍議(下)第四十五章 雷霆一棒第一百七十二章 最後的明軍第三十八章 八旗的逆襲第六十四章 左良玉之賊第九十八章 上蔡亂局(一)第三十八章 西明第五十六章 賀鎮精騎(三)第八十六章 劉芳亮做出決策第六章 純良的雙喜哥
第十一章 兗州軍民第五十三章 最強之人高謙第十九章 北上商洛山(上)第六十七章 受國之垢,是爲社稷主第七十一章 郝搖旗的三堵牆第十六章 李自成(上)第五十一章 何面目歸見陛下第六十九章 北來之煙第三十五章 裱糊匠史可法第十七章 無派第五十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三)第六章 營田使第八十八章 大清的王爺第八十九章 體制第三章 李天下第一百八十三章 嗷,得國之正第三十一章 洛陽春光好(八)第八十一章 闖獻曹會師第八十二章 依舊大順第五十章 峨眉峰李遠第一百一十四章 絕北道第九十六章 鳥銃對輕炮第一百零九章 拜謝李過第二十九章 朝鮮第六十六章 倫理梗第九章 牛相第五十章 滿城之戰第九十四章 天下與我何加焉第一百七十章 四海之內皆兄弟第一百二十三章 萬炮齊發第二十一章 勤王討賊第七十四章 旅蒙商第一百二十五章 孫傳庭在西線第六十五章 朕不爲寡人第三十八章 八旗的逆襲第六十八章 南水門第二十五章 大戰將至第五十三章 最強之人高謙第二十六章 絕不引虜入邦第一百二十七章 誓死保衛晉王妃第一百零一章 天氣晴朗夏雨正涼第十二章 李來亨沒有離婚第四十五章 遼澤第一百四十七章 九朝神都空惆悵第一百零七章 火燒阿山第八十九章 不滅此胡,何復爲人第十一章 制式銀幣第一百零五章 張國武第六十二章 奪嫡之爭第三十八章 必要的“暴行”第十五章 袁時中之心第三十三章 推行營莊制第一百零五章 張國武第三十六章 大順的水利第六章 裕州人第九十九章 闖軍水師第四十八章 中夜決堤使南灌第四十四章 李來亨的秘策(一)第九十八章 我之左驍衛第五十一章 義王的實力第四十三章 刀伊入寇第一百零六章 揚武劍第二十八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六)第五十一章 猛士許都第四十一章 殿前軍增援山東第十三章 君父之仇第一百四十九章 瘋狂辱多爾袞第一章 幼辭在開封第七十章 聯結小袁營第九十三章 青丘故事第八十三章 歷史開始了第八章 濟南之屠第一百零一章 誰是泥菩薩呢第四十章 萬曆以來所未有的大捷第二十章 李來亨爲誰前驅第六十四章 和碩特戰爭第五十五章 復興陝西第二十二章 始興王第三十三章 推行營莊制第三十一章 踏過士紳街第一百三十五章 弘光皇帝御駕親征第一百零七章 我大明同治中興了第五十八章 高郭進兵第一百三十章 毀滅滿洲人第一百三十三章 雁門之戰以後第一百四十章 延安使者第一百四十二章 中國的衣冠肝膽第九十六章 江山靠誰守第一百四十章 密集陣第十七章 李自成(下)第六十七章 軍議(下)第四十五章 雷霆一棒第一百七十二章 最後的明軍第三十八章 八旗的逆襲第六十四章 左良玉之賊第九十八章 上蔡亂局(一)第三十八章 西明第五十六章 賀鎮精騎(三)第八十六章 劉芳亮做出決策第六章 純良的雙喜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