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風頭

聽的嘉靖語氣平淡,張璁知道他是擔憂耗費巨大,朝廷無力支應如此大規模的錢法革新,略一沉吟,他便躬身道:“回皇上,胡萬里在信中言及,統一鑄造之銀幣,免除了異地流通之損耗,且攜帶使用便利,一經推出必然大受歡迎,其成色以銀九銅一便可,如此,朝廷鑄造銀幣,便有大利可圖。

再則,回收舊銅錢,回爐重鑄,朝廷確實虧損失嚴重,但虧損只是在初期,大明目前之所以私錢氾濫,主要原因便是銅錢缺乏,一旦朝廷完全掌控了鑄幣權,源源不斷的大量鑄造銅錢,後期不僅能夠補回損失,還有足夠的盈餘。”

嘉靖一聽便明白了胡萬里的意思,以鑄造銀幣來彌補銅錢的虧損,待的完全掌控了鑄幣權,不論是銅錢還是銀幣,朝廷皆可從中大爲盈利!如此做法,朝廷根本不用花費一文,便能從容推行錢法革新,統一大明貨幣,相反,還能從中大賺一筆,徹底廢除私鑄之弊,完全將鑄幣權掌控在朝廷手中!

“如此錢法革新,朝廷受益,百姓受益,實是難得的利國利民之舉。”嘉靖微微笑道:“大明不缺好知縣,卻是難得深悉經濟錢法之官員,秉用,將胡萬里調回京師協助你推行錢法革新如何?”

調胡萬里回京師?張璁對此也不贊同,胡萬里不是一般的門生,日後定然會大有作爲,此時回京,於他而言,自然是一大臂助,但對胡萬里而言,卻並非好事。如今他在京師結黨,嘉靖已是表露出出了不滿,可不能將胡萬里調回京師蹚這趟渾水。

當下,他便躬身道:“回皇上,胡萬里雖是略有小才,卻缺乏磨礪,少有略歷,他本人對此亦深以爲然,再三堅持去地方加以歷練,觀其所上之建言,驛站之弊,地方官話不一,私錢之弊,皆是離京赴任途中或是在地方有所感觸而得,微臣擔憂調其回京,會泯然衆人矣。

況且,錢法革新,非能一蹴而就,須得按部就班,循序漸進,胡萬里如今赴龍溪知縣任不過半年,之前已經改任一次,現今又改,實爲不妥,全國州縣主官一千三百有餘,若皆不安心本職,以圖一言倖進,實非朝廷之福。”

聽他如此說,嘉靖自然明白他的心思,他也頗愛胡萬里之才,當下便笑道:“一言倖進,若皆能如胡萬里這般一心爲國,切中實弊,舉措有力,倖進又何妨?”

聽的這話,張璁心裡一緊,這主子竟然如此挑刺?難道是鐵了心要調胡萬里回京?他不由又喜又憂,喜的是嘉靖對錢法革新如此看重,憂的是胡萬里的仕途怕是堪憂。

嘉靖略微沉吟了一陣,才道:“錢法革新,你準備如何推行?”

見嘉靖轉了話頭,張璁心裡不由暗鬆了一口氣,忙躬身道:“回皇上,胡萬里所上錢法九條切實可行,微臣竊以爲,一旦朝廷泄露風聲革新錢法,統一銅錢,必然刺激銅價暴長,徒增朝廷鑄錢成本。

因此,微臣竊以爲,既要全力革新錢法,首當厲行銅禁,嚴禁私鑄銅器,收回礦山,嚴禁私採,其次頒發則例,嚴厲打擊懲處盜鑄私鑄之風,待略有成效,再推出銀幣鑄造,積累錢財,以爲回收重鑄銅錢之本。”

嘉靖微微點了點頭,道:“朕隨後便下旨,厲行銅禁,收回礦山,至於則例,秉用於刑部商議一番,再行回奏。”微微一頓,他才接着道:“玉不琢不成器,胡萬里也算是難得的經綸濟世之才,多歷練一番亦是好事。

傳旨,福建漳州龍溪知縣胡萬里忠心國事,關心民瘼,勤於王事,着擢爲翰林院侍讀學士,賞工部郎中銜,令其在漳州龍溪試行推廣北方官話。”

翰林院侍讀學士爲從五品,工部郎中是正五品,五品的官員在京師不過是芝麻綠豆大的官兒,不過,翰林院侍讀學士雖然官只從五品,卻是清貴之選,入的翰林,入閣爲相的機會可就大多了,嘉靖如此提拔,顯然是爲日後重用胡萬里做準備,至於工部郎中,那顯然是要胡萬里參與錢法革新。

“微臣遵旨。”張璁忙躬身道,擡起身,他才接着道:“皇上,胡萬里尚有一議。”

還有一議?嘉靖瞥了他一眼,笑道:“可是科考之事?”

張璁躬身道:“回皇上,胡萬里奏請建立農學院,爲大明培養農學人才,並在州縣加設勸農官以指導地方農業,這是其奏疏。”說着,他便雙手呈上奏摺。

農學院?加設勸農官?嘉靖聽的不由大爲好奇,這與科考竟然毫無關係?他記的很清楚,胡萬里上次上疏是建言科考增設農學科目,爲防官員只讀書不務農,上任之後因無實際經驗而胡亂插手地方農事,反而害民,自個着他明白回話,他竟然上了這麼道奏疏?

接過奏疏略略一看,當看到氣候日趨轉寒,繼而引起乾旱嚴重,影響農耕,爲解決百姓溫飽問題,急迫尋找新的扛旱扛寒農作物,增加江南等氣候溫暖之地糧食產量等語,他的神情立刻就凝重了起來。

細細看完,嘉靖一雙淡眉不由微微皺了起來,乾旱是氣候轉寒引起的?這個說法,他還是第一次聽聞,再則,能夠作爲主食的農作物都是數千年優勝劣汰流傳下來的,去哪裡尋找新的能夠扛旱扛寒又能夠作爲主食的農作物?還有,江南歷來皆是精工細作,糧食產量還能提高?

沉吟半晌,他纔看向張璁,道:“秉用對此如何看?”

這事,張璁是希望能夠促成的,但他對胡萬里所言同樣是抱着不相信的態度,當下他便謹慎的道:“回皇上,農爲國之本,農學院收錄士子從事農事研究,對於累試不第之士子而言,不失爲一條出仕之途,利於緩解科舉壓力,亦有利於促進農學之發展,實是兩利。

不過,在州縣增設勸農官,有加重朝廷負擔之嫌,能否改成在府增設勸農官?全國兩京十三省,分統之府不過百有四十,倒不致有多大的負擔。”

嘉靖瞥了他一眼,緩緩的道:“你這是捨本逐末,朕問的是農事,大明如今災害不斷,哪一年天下太平過?旱災水災蟲災風災連年不斷,各地暴動亦是此起彼伏,朕繼位這幾年,哪一年安寧過?

真若是能夠增加江南的糧食產量,北方能夠有新的扛旱抗寒的農作物,各地百姓就不會頻頻做亂,朝廷亦不至於年年賑濟,弄的國庫空虛,農爲國之本,可不能只停留在嘴上。”

聽的他語氣突轉嚴厲,張璁背後登時就驚出一身冷汗,他忙躬身道:“回皇上,微臣實是覺的增加江南的糧食產量,尋找新的扛旱抗寒農作物有些過於虛幻,不切實際。”

虛幻!聽的這個詞,嘉靖的眉頭不由微微一皺,他篤信道教,連長生不老如此虛幻的事情都相信,這點子事情算什麼,當下便道:“事在人爲,天降祥瑞亦時而有之,況乎農作物?倘若天佑大明,必降祥瑞!”

聽的嘉靖突然扯到祥瑞上面去了,張璁頓覺無語,嘉靖卻渾然不覺,兀自說道:“胡萬里這個醒提的好,朕要設壇齋醮,祈求上蒼降下之扛旱抗寒農作物。”

一見這情形,張璁心裡一個激靈,忙躬身道:“皇上,不若着胡萬里在漳州建一個農學院,召集士子研究農事,在漳州找尋扛旱抗寒之農作物。”

聽的這話,嘉靖不由哂笑道:“秉用亦是個敢想的,漳州乃炎熱之地,何來旱抗寒之農作物?罷了,此事着北方各省官員尋找,着胡萬里在漳州研究江南稻穀增產一事。”

“微臣尊旨。”張璁忙躬身道,卻是不敢再多言。

出了宮,張璁便有意着人將胡萬里擢升爲翰林院侍讀學士,賞工部郎中銜的旨意轉告給了周志偉、魏一恭、趙文華等幾個留在京師與胡萬里關係較好的幾個同年。

周志偉、魏一恭、趙文華幾人都是心思靈動之輩,得知這個消息後,立即大肆邀請在京師的一衆同年慶祝。

一衆同科進士中,便是一甲如狀元、榜眼、探花者亦只授予翰林修撰(六品)、編修(七品),二甲三甲就更不用提了,便是進了翰林,亦只是庶吉士,留在各部的主事以及言官皆是六品、七品。

而胡萬里一個外放福建的知縣,不過半年時間便驟然擢升爲翰林院侍讀學士,賞工部郎中銜,比他們足足高了一品,而且還兼着地方知縣,既有實惠,又有清貴之名,而且官銜還比一衆同年高出不少,自然是羨煞了一衆同年。

人人心裡都清楚,這個胡萬里日後的前程不可限量,有一個官運亨通的同年,自然是一件值得慶賀的事情,更何況京官清苦,接到邀請,一衆同年紛紛赴宴。

胡萬里擢升爲翰林院侍讀學士,賞工部郎中銜的消息很快便在京師傳揚開來,京師誰不知道胡萬里是張璁的得意門生?胡萬里被如此破格擢拔,說明了什麼?說明嘉靖帝對張璁仍是恩寵有加,聖眷不衰!

禮儀新寵夏言的風頭立時便被胡萬里掩蓋!

第378章 虧大了第418章 來客第118章矛盾第56章 科舉革新第263章 不爲所動第285章 掛冠而去第22章 禮物第373章 生意經第60章 下聘第276章 肉靶第173章改制第125章姑妄言之第406章 堅守第90章 一把火第469章 偷天換日(三十)第170章金星晝現第36章 三字真經第340章 瘋了第 431章 聯盟第33章 驛傳之弊第88章 各有盤算第30章 靠身文書第 168章考驗第263章 不爲所動第299章 廠衛陰影第423章 暗度陳倉第10章 三寸金蓮第465章 偷天換日(二十六)第38章 收禮第377章 三宣六慰第299章 廠衛陰影第82章 豁出去第253章 兩頭示好第24章 穩定人心第192章另有意第335章 送上門的機會第45章 南京(一)第423章 暗度陳倉第392章 跋扈第490章 東興銀行第66章 琉球第338章 招安條件第226章 化解第120章加快進度第128章家難當第150章收買人心第257章 出行第26章 明朝海禁第46章 南京(二)第426章 飛剪第29章 親隨第280章 辭官之道第461章 偷天換日(二十二)第221章 東廠第358章 跳出三界外第217章 彈劾第293章 被坑第302章 下馬威第237章 沒白來第384章 出征第65章 明朝火器第357章 反過來想第95章 計劃第216章 化害爲利第55章 師爺第470章 雄辯第225章 劍走偏鋒第443章 偷天換日(四)第197章 三彈張璁第218章 踢皮球第124章 分功第479章 主動歸附第192章另有意第55章 師爺第361章 特區第144章引狼入室第273章 造船廠第108章 錢法九條第399章 佳人來第256章 走親戚第425章 新軍裝第44章 新授官職第491章 斬草除根第320章 南鎮撫司第171章擢升第110章 離衙第237章 沒白來第35章 建言第114章 籠絡第139章求人不如求己第374章 野心第404章 呂宋橫財第25章 色藝雙全第213章 守備中官第245章 報應不爽第221章 東廠第18章 分歧第463 偷天換日(二十四)第478章 四面圍攻第166章獅子大開口
第378章 虧大了第418章 來客第118章矛盾第56章 科舉革新第263章 不爲所動第285章 掛冠而去第22章 禮物第373章 生意經第60章 下聘第276章 肉靶第173章改制第125章姑妄言之第406章 堅守第90章 一把火第469章 偷天換日(三十)第170章金星晝現第36章 三字真經第340章 瘋了第 431章 聯盟第33章 驛傳之弊第88章 各有盤算第30章 靠身文書第 168章考驗第263章 不爲所動第299章 廠衛陰影第423章 暗度陳倉第10章 三寸金蓮第465章 偷天換日(二十六)第38章 收禮第377章 三宣六慰第299章 廠衛陰影第82章 豁出去第253章 兩頭示好第24章 穩定人心第192章另有意第335章 送上門的機會第45章 南京(一)第423章 暗度陳倉第392章 跋扈第490章 東興銀行第66章 琉球第338章 招安條件第226章 化解第120章加快進度第128章家難當第150章收買人心第257章 出行第26章 明朝海禁第46章 南京(二)第426章 飛剪第29章 親隨第280章 辭官之道第461章 偷天換日(二十二)第221章 東廠第358章 跳出三界外第217章 彈劾第293章 被坑第302章 下馬威第237章 沒白來第384章 出征第65章 明朝火器第357章 反過來想第95章 計劃第216章 化害爲利第55章 師爺第470章 雄辯第225章 劍走偏鋒第443章 偷天換日(四)第197章 三彈張璁第218章 踢皮球第124章 分功第479章 主動歸附第192章另有意第55章 師爺第361章 特區第144章引狼入室第273章 造船廠第108章 錢法九條第399章 佳人來第256章 走親戚第425章 新軍裝第44章 新授官職第491章 斬草除根第320章 南鎮撫司第171章擢升第110章 離衙第237章 沒白來第35章 建言第114章 籠絡第139章求人不如求己第374章 野心第404章 呂宋橫財第25章 色藝雙全第213章 守備中官第245章 報應不爽第221章 東廠第18章 分歧第463 偷天換日(二十四)第478章 四面圍攻第166章獅子大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