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帝王之術

衆人聚集到蘇樓正廳,各個繃着臉皮,好似一坨烏雲壓在頂上散不去。

蘇曜裝病八年,假戲真做,一雙腿基本算廢了。如今真相大白,他還是坐着輪椅,病容憔悴,“方纔探子來報,承陽府嚴兵守關,觀其動向,隨時可能兵發落中。王爺,我們須早做準備。”

正如事先所料,皇帝乍然離宮,百官羣龍無首亂成一片。此時只需蘇曜出面解釋前因,理所當然會變成君瓏挾持皇帝歸京意圖不軌的局面。百官由恐慌變爲怨憤,高喊着要肅清逆賊,還大興盛世安寧。

君瓏往日宿敵之多,昔日隱忍不發是不敢,而今藉此契機,聲討最激烈的便是所謂的君瓏黨。不禁令人想起唐非大廈傾頹的一日,牆倒衆人推,好不諷刺。可君瓏不是唐非,他挾天子以令諸侯,掌握了主動權,孰勝孰敗尤爲可知。

一夕之間,戰爭一觸即發,雙方勢在必行。

李巽目光落向身穿官服的兩人,一人是兵部尚書,董世,另一位是刑部尚書,周胥。

“二位尚書以爲如何?”

董世不太樂觀,“京城兵力約三萬,承陽府單主力軍就有五萬。反觀落中近些年削減兵力,最多隻得三萬,加上行宮大概八千官兵,正面衝突落於我方不利。臣還擔心,貿然行事,是否會將皇上至於危境?”

周胥似有疑慮,一直在打量蘇曜,身爲刑部尚書習慣追根究底,對蘇曜所言總是不太滿意。但他也有自己的打算,沉思半晌道,“君瓏挾天子令諸侯,天子是他的籌碼,想來不敢過分,否則天下羣起攻之,豈不是自掘墳墓。”

李巽道,“依本王之見,一者,落中府與京城只間隔承陽府,承陽府雖包圍半個京都,但無形拉長了戰線,可善加利用。二者,正如周大人所言,君瓏利用皇兄掌控局面,皇兄的處境相對安全。”

“如此宜快不宜慢。”董世進言,“只要壓制住承陽府,便遏制住京城咽喉,反之,一旦君瓏先行一步,落中必將慘敗。只是皇令在先,調度軍隊實屬不易,恐延誤良機。”

所謂皇令,是蘇明辭官後的事。唐非奪了兵權,不忘進言皇帝削減落中兵力,前後反覆三次,是怕蘇明懷恨在心,圖謀生亂。事到如今,這道皇令中有多少是唐非的意思,有多少是君瓏的推波助瀾已經不得而知。

蘇曜提議,“兩方實力懸殊,不可硬拼。按王爺所言,承陽府戰線不夠集中,如能讓臨江府兵力爲我方所用,便可聲東擊西牽制承陽府兵力,他們一旦出現空隙,便是我方機會。陸華莊在臨江府十分有威望,還請陸少主轉告,盡力說服臨江府。”

陸宸道,“君瓏所爲大逆不道,事實擺在眼前,幾句話花不了多大力氣。”

李巽道,“爲求穩妥,本王與兵部尚書各書一封,勞煩師兄務必送至臨江府尹手上。”

陸宸道好,“行,我給想想。世上沒有不透風的強,任他防的再嚴實,傳個消息過去總有辦法。”

李巽頷首,思考了片刻,“本王記得御史大夫姜袁尚在行宮之中。”

“正是。”周胥道,“姜大夫告假還鄉三月,本不在隨行之列。因其歸鄉需經落中,皇上留他暫居行宮,現下還未離去。”

自正名以來,李巽與其有過幾面之緣,“聽聞承陽劉府尹是姜大夫的門生?”

周胥瞭然,“不錯。王爺是想讓姜大夫出面?”

李巽道,“承陽府人居密集,官兵一旦攻入難免死傷。若能得承陽府支持,自是最好。”

周胥眼神讚許,“王爺仁心,百姓之幸。自當如此爲佳。”

事不宜遲,幾人分頭行事。蘇曜與董世開始商討戰力部署,陸宸外出聯絡莊中人馬,李巽與周胥則回永樂行宮安頓百官,負責統籌全局。

剛到霽月堂,一名宮女急匆匆領了太監陳總管進來,老遠就喊,“哎呦,襄王爺,幸好您在,宮裡派人來傳旨了,奴才還想找您去呢。”

陳總管因做君瓏替身被蘇家所擒,由李巽出面才被放回行宮繼續當差,現下他感恩戴德,事事殷勤,竟不是自己是什麼身份。不過放眼行宮,皇帝一走,太師一走,祁王慘死,淮親王潛心禮佛不問朝政,玉郡王又是外姓王爺,剛復位的襄王理所當然成了名副其實的正主。

李巽一聽聖旨,心一緊,很快猜到了這道聖旨的內容,定是安撫衆臣。

眼下計劃兵發京城,打的是清君側的旗號,如果君瓏師出有名,他們就沒有發兵理由。可若是截下這道聖旨,不論陳總管,周胥在場……即便是最後成了,那個位子坐的也名不正言不順。

篡位造反不是小事,李巽爲難,是否僅剩一條路可選?

陳總管伴君多年,最擅長察言觀色,見李巽久久沒回應,知道自己出現的不是時候,連忙改口道,“王爺,您若有要事與周大人商議,奴才一會兒再來?”

察言觀色也是刑部的長處,周胥道,“聖旨是給王爺的?”

陳總管答說,“是曉諭百官的聖旨,奴才當然先給王爺送來。”

見周胥問及,李巽眼神愈發犀利。

周胥領略一二,煞有其事道,“眼下局勢混亂,恐行宮再出內鬼,聖旨不可輕傳。正好,本官方纔正與王爺商議,陳總管不如先將聖旨留下,待王爺閱後再行通傳。情急之時,規矩當有變通。”

事發當日,陳總管就知大事不妙,當然答允,“如此便先交予王爺。”說罷,雙手奉上。

周胥接過聖旨,不動聲色的打發了閒雜人等,獨自留下。

霽月堂僅剩兩人,氣氛格外凝重。面對即將繃斷的弦,周胥竟是不動聲色的直直跪到堂中,絲毫沒有文人酸氣,一句話帶着大義凜然之氣說得坦誠布公,“王爺,臣在此,聖旨也在此,任憑處置。”

李巽略有驚訝表露,冷靜一思,不敢低估周胥的本事,況且如今還未到萬不得已之時,“周大人既然打發了陳總管,必是有所考慮。在本王決定之前,周大人不妨先把意思擺明。”

周胥首肯,依舊痛快,“臣斗膽問王爺,清君側之外,您是否還打算清君?”

李巽遲疑片刻,正視於他,“皇者在上,爲民謀利,而非圖民之利,皇兄所作所爲,難以稱得明君。單刑部一司,幾樁案件未決,又有幾樁是皇帝以權謀私,周大人定然必比本王清楚。”他直面周胥,“話說至此,周大人應當明瞭。”

周胥點點頭,“臣明瞭。”

李巽瞥了一眼他手中的聖旨,“那周大人決議如何?”

“若是臣執意要將聖旨曉諭百官,王爺是否會取臣性命?”周胥反問。方纔陳總管道明來意的一瞬間,他確實感覺到了來自身旁的殺意。

李巽眉目不動,凝視良久,見周胥直挺挺跪在面前,不覺徐徐嘆了口氣,“周大人助我良多,本王不願殺你,可迫使一人辭官歸鄉的藉口還是有的。”

周胥聽罷,面露愁色,卻是不顧身份斥責了一句,“當真兒戲!”

李巽詫然,聽周胥繼續道,“仁德仁心固然重要,一味仁慈卻是軟弱。王爺可想過,臣歸鄉之後不死心,即便撼動不了皇位,於民間造謠生事,胡言爾爾,您可還坐的踏實?成大事者不拘小節,該果決時萬不可心慈手軟。臣若真是鐵了心與您爲難,方纔一瞬猶豫,您已然錯失良機。”

李巽領會深意,連忙伸手將他扶起,“本王閱歷不比大人,且江湖之道於宮廷權術差異甚大。若無您在旁提點,本王如履薄冰,不知大人可願助我一臂之力?”

周胥道,“有關皇上德行,臣數次進言,每每無功而返。其在位數年,不只百姓遭殃,官場亦是烏煙瘴氣。尤其刑部,多少冤案,他不過問也罷,金口一開,偏要臣下陪着一遭昏庸,委實荒唐!”他感慨無限,“蒙先帝看中,臣二十歲任刑部侍郎,二十五升任刑部尚書,到今將近四十年。原本的刑部乃正氣之地,而今淪爲污池,簡直不堪入目。”

“本王曾聽父皇談及,周大人乃斷案之奇才,不及而立已官至尚書位。”

“臣與王爺說過,人老了,還想豪氣一回。既然皇上不聽忠言,罔顧百姓江山,臣只好另覓明君。只要保我大興安然盛世,也算不負先帝所託。”周胥捧出奏摺跪下,“臣願爲王爺效犬馬之勞。”

李巽再一次鄭重扶起他,“但願本王不負大人信任。”他將前情一番詳談。

周胥謹慎用手勢壓住聲,“此事還有誰人知曉?”

李巽道,“本是蘇曜挑頭,師兄在場。除了您,本王未曾與旁人說過。”

“小心駛得萬年船,王爺萬不可再提。另外還需提防蘇曜。”周胥愁思醞釀,“此人心性如野馬,不好駕馭。目的一致時,不失爲利器,可若旁生衝突,他必是倒戈相向第一人。尤其蘇家擁有獨立勢力,切不可給予可乘之機。”

不愧爲中央重臣,此言一陣見血,李巽向來防備心重,深以爲然,“多謝大人提醒,本王自有分寸。”

“不過眼下應先解決當頭之患。”周胥道,“王爺提議讓姜袁前往承陽說服劉恪,臣以爲可行,既能周全百姓,又能解除我方危機。倒不拘君瓏找了如何藉口,挾持天子回京,已然坐實了意圖造反的罪名。問題是承陽府戒嚴,姜袁如何入內?”

李巽倒有一個想法,“臨江府戒嚴,師兄照樣得以傳信,因爲陸華莊有獨特的聯絡方式。君瓏何等聰明之人,肯定早有安排。”

周胥的想法不謀而合,“臣正想提議,柳文若或可利用。如果他知曉內幕,能讓姜袁進入承陽,我們不惜用些手段。”他主動請纓,“王爺,不如交予臣來辦,臣在刑部多年,審一個人的辦法還是有不少。”

李巽猶豫了一會,頷首。

霽月堂外明媚天,午後炎熱,樹上知了叫喚得更歡了。

屋檐下的陰涼處,漪漣滲了一身的汗,不知是暑熱所致,還是緊張。她抿着嘴,護着懷裡的東西,是唯一能令姜袁進入承陽府的東西,而今成了心頭大患。

她是肯定要見君瓏一面,料定陸宸和李巽不會同意,必須悄悄進行。此一來,定會陷柳文若於危境,若是放出假線索,又不知會害了多少人。

於知了亂鳴中躊躇半晌,漪漣望天深吸一口氣,毅然推門而入。

兩人的交談被打斷,李巽尤爲驚詫,“阿漣!”

除了門前那幾步,他沒有聽見多餘的腳步聲,不禁提着一顆心,“你來多久了?”

“剛到。”漪漣故作鎮定,“說什麼了不得的事,大白天還關着一扇門。”

周胥幫襯道,“臣與王爺正商討統籌之事,尚未定論,不應與外人道。”

漪漣神情再尋常不過,“正巧,幫我哥帶句話,他已經找到法子將消息傳出去,不過要他親自牽線,讓你們趕緊定個時間,宜早不宜遲。兩方配合得當才能左右夾擊,不然打草驚蛇還鬧笑話。”

兩人聽完當即陷入沉思。

周胥不擅作戰,想法是刑部一套,“眼下佈局初成,沒有十分把握,貿然出兵怕是不好。”

漪漣補了一句大實話,“承陽府已經嚴陣以待,不出兵是等死。”

周胥苦無對策。

李巽心裡已有計較,“方纔已與董尚書商討一法,可直接於邊境落雁城集結兵力。一來臨近承陽關口,敵方動靜瞭然,若他們先發制人,我們不至於無法應對。二來兩府交界處有片樹林,可做我方掩護,亦可干擾敵方判斷,拖延時間。”

周胥深思熟慮後點頭贊同。

李巽決議道,“告訴董世、蘇曜立刻準備,安排斥候先行探路,已集結的兵馬遷往落雁城待命,等候下一步指示。”

令下之後,漪漣不敢多留,帶着李巽口信,火速趕去蘇樓。

第97章 禍起蕭牆第98章 將計就計第28章 再交鋒第31章 曾入夢第72章 扭轉乾坤第17章 劫後餘生第90章 蘇家詭疑第102章 舊宅秘會第100章 蘇樓邪事第73章 巔峰角逐第56章 蒼梧來信第82章 北樓懸燈第21章 妖鬼真身第20章 巷中魅影第79章 離世酒第46章 玲瓏心第54章 素手染血第11章 信仰伏羲第123章 江山君子第45章 換容術第68章 青花瓷筆第28章 再交鋒第31章 曾入夢第119章 一紙契約第108章 成王敗寇第19章 安寧村第63章 何去何從第32章 證據確鑿第67章 他鄉故知第55章 畫藏玄機第39章 決意入京第75章 鬼差定局第123章 江山君子第102章 舊宅秘會第77章 隔窗話第102章 舊宅秘會第8章 帳中香第108章 成王敗寇第38章 君本榮華第115章 宮城內外第23章 再現端倪第14章 多了誰?第106章 顛覆黑白第91章 雙刃劍第62章 府衙變故第120章 心上漣漪第22章 陳年冤情第19章 安寧村第49章 蒼梧仙釀第32章 證據確鑿第83章 不可言傳第29章 三堂夜審第90章 蘇家詭疑第117章 愛離別第1章 古怪石屋第51章 晴時雨第82章 北樓懸燈第96章 風雨滿樓第66章 九疑仙家第83章 不可言傳第113章 傾盡所有第111章 驚鴻初見第60章 一葉知秋第4章 三堂紛爭第39章 決意入京第7章 鬼作案第4章 三堂紛爭第90章 蘇家詭疑第20章 巷中魅影第23章 再現端倪第116章 木筆香第12章 尋芳齋第52章 裝神弄鬼第112章 帝王之術第56章 蒼梧來信第87章 霽月衷情第123章 江山君子第82章 北樓懸燈第45章 換容術第65章 退兵之策第13章 香中蹊蹺第40章 送行千里第101章 憑空匿跡第6章 奪命祭祖第83章 不可言傳第59章 廢廟驚魂第103章 雙面埋伏第88章 命斷楓樹第40章 送行千里第53章 稀奇來客第63章 何去何從第50章 血祭蛇仙第30章 顛倒求證第38章 君本榮華第80章 河山歸屬第94章 燭色流連第80章 河山歸屬第110章 皇家天性第71章 白雪衣
第97章 禍起蕭牆第98章 將計就計第28章 再交鋒第31章 曾入夢第72章 扭轉乾坤第17章 劫後餘生第90章 蘇家詭疑第102章 舊宅秘會第100章 蘇樓邪事第73章 巔峰角逐第56章 蒼梧來信第82章 北樓懸燈第21章 妖鬼真身第20章 巷中魅影第79章 離世酒第46章 玲瓏心第54章 素手染血第11章 信仰伏羲第123章 江山君子第45章 換容術第68章 青花瓷筆第28章 再交鋒第31章 曾入夢第119章 一紙契約第108章 成王敗寇第19章 安寧村第63章 何去何從第32章 證據確鑿第67章 他鄉故知第55章 畫藏玄機第39章 決意入京第75章 鬼差定局第123章 江山君子第102章 舊宅秘會第77章 隔窗話第102章 舊宅秘會第8章 帳中香第108章 成王敗寇第38章 君本榮華第115章 宮城內外第23章 再現端倪第14章 多了誰?第106章 顛覆黑白第91章 雙刃劍第62章 府衙變故第120章 心上漣漪第22章 陳年冤情第19章 安寧村第49章 蒼梧仙釀第32章 證據確鑿第83章 不可言傳第29章 三堂夜審第90章 蘇家詭疑第117章 愛離別第1章 古怪石屋第51章 晴時雨第82章 北樓懸燈第96章 風雨滿樓第66章 九疑仙家第83章 不可言傳第113章 傾盡所有第111章 驚鴻初見第60章 一葉知秋第4章 三堂紛爭第39章 決意入京第7章 鬼作案第4章 三堂紛爭第90章 蘇家詭疑第20章 巷中魅影第23章 再現端倪第116章 木筆香第12章 尋芳齋第52章 裝神弄鬼第112章 帝王之術第56章 蒼梧來信第87章 霽月衷情第123章 江山君子第82章 北樓懸燈第45章 換容術第65章 退兵之策第13章 香中蹊蹺第40章 送行千里第101章 憑空匿跡第6章 奪命祭祖第83章 不可言傳第59章 廢廟驚魂第103章 雙面埋伏第88章 命斷楓樹第40章 送行千里第53章 稀奇來客第63章 何去何從第50章 血祭蛇仙第30章 顛倒求證第38章 君本榮華第80章 河山歸屬第94章 燭色流連第80章 河山歸屬第110章 皇家天性第71章 白雪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