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0章 光祿院(五)

作爲一名攪局者,李紹翼出京師,踏上了旅程。

一般而言,從京師至荊州,都從通州乘船,經運河一路至揚州,然後再逆長江而上,抵達荊州。這一路下來,恐怕要花個把多月。

這個把月下來,恐怕荊州已經將所有的事情都搞定,哪裡還輪得到他攪局?

所以,李紹翼從京師直接做馬車南下,經保定至河南,在河南葉縣時,李紹翼還特意乘坐了馬拉車廂,享受風馳電掣的感覺。

在方城時,李紹翼才坐船,過漢漳運河,直抵荊州。

李紹翼倒有攪局者的自覺,一路盤算如何應對荊州方面的冷淡及阻擾。哪想到,到了荊州後,非但沒有受到冷遇,還得到了林純鴻的熱情招待。

林純鴻甚至還當着各路人馬的面,手指李紹翼,暢言道:“李侍郎,有經天緯地之才,本候傾慕已久。禹州別離後,至今已有數年,今日當與李侍郎好好敘舊!”

李紹翼搞不清楚林純鴻葫蘆裡賣的什麼藥,也打哈哈將林純鴻讚美一番,還不忘回顧禹州密切合作剿匪的往事。

各路人馬當然知道李紹翼前來荊州所爲何事,剛纔還擔心荊州與李紹翼火星四射,鬧得不可開交呢,現在見兩人相談甚歡,終於放下心來。

招待已畢,張道涵、朱之瑜邀請李紹翼加入特別工作小組,李紹翼婉拒道:“皇上令下官巡視地方,也就是走走看看,並未讓下官插手地方事務。”

李紹翼將“地方”二字說得非常重,其中的意思不言而喻:設立諫官制度,他會在一旁監督,若荊州守着地方的本份,他不會去管,若荊州試圖向中樞權力伸手,說不得了,他一定會插手。

張道涵和朱之瑜不以爲意,任李紹翼在荊州四處走動。

李紹翼說不會插手,等於放屁,轉眼就將承諾忘在了腦後。待他安歇下來後,黃宗羲、顧炎武二人來訪,李紹翼就着張道涵設計的程序,指手畫腳道:

“特別工作小組九人中,林純鴻擔任組長,荊州的人佔了四人,若算上洪齊雲,就是五名,既然如此,什麼事還不是他們說了算?林純鴻倒是奸猾,既獲得好名聲,又有了實質好處!”

黃宗羲、顧炎武一聽李紹翼的話,不由得心裡暗自嘆氣:林純鴻好像沒有從此事獲取聲望的打算,也從來沒有宣稱放棄主導權,正所謂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黃宗羲問道:“還請問李侍郎,楊閣老目前到底是什麼態度?”

李紹翼嘆道:“能有什麼態度?走一步看一步吧。若諫官制度設計對朝廷有利,楊閣老自不會固步自封,當着力推行至全國;若制度對朝廷有一絲一毫的侵害,楊閣老當抗爭到底。所以,李某還請兩位爲蒼生計、爲朝廷計,據理力爭,不要損害朝廷!”

黃宗羲和顧炎武都道:“不用李侍郎吩咐,我等自會如此!”

黃宗羲和顧炎武辭別後,各路名士相繼拜訪李紹翼,李紹翼皆好言撫慰,要求各位爲朝廷據理力爭。

……

李紹翼抵達荊州,只不過是小小的插曲,諫官制度的設計,正穩步向前。

當三份方案出臺後,特別工作小組進行了第一次統籌會議,就諫官機構的架構進行了第一次合議。

有趣的是,中書府和監察府見將諫官機構至於本部管轄下的希望不大,都提議增設諫官機構,獨立於中書府、監察府和都督府之外,成爲第四大獨立機構。這倒與林純鴻的構想不謀而合。

至於名字,林純鴻提議叫光祿院,衆人大喜,都認爲這個名字好。

相對應的,在各省、各府、各縣,中書府和監察府都認爲有必要設立各級光祿院,對各級行政機構、監察機構行使顧問權。

而黃顧二人也贊同設立各級光祿院,但反對在荊州設立最高級光祿院,建議由監察府對各級光祿院的工作進行登記備案。

黃顧二人的用意,與會的當然心知肚明:若設立最高級光祿院,從名義上來說,就在搶奪朝廷的中樞權,最終會讓朝廷聲望受損。

黃顧二人的提議,遭到大家的一致反對,皆認爲:荊州之決策,關係到大明絕大部分區域的福祉,荊州不僅需要諫官,而且需要水平相當高的諫官。

朱之瑜試圖說服黃顧二人:“兩位明鑑,荊州雖爲大明朝廷地方機構之一,卻管控着大明絕大部分地域,這是事實,還請兩位不要視而不見。名義是名義,若光爲了名,影響千千萬萬黎民的福祉,則有因小失大之嫌!”

黃顧二人堅持認爲,朝廷中樞地位不容覬覦,這點絕不能讓步。

合議一下子陷入僵局,暫時休會。

私下裡,鄭鴻逵找到黃顧二人,勸諫道:“好不容易讓江陵侯開了口子,讓我等有參與制度設計的機會。若兩位繼續堅持不讓步,讓江陵侯改變初衷,我等連參與的機會都沒了,到時候還不是荊州說了算?弊大於利!”

黃顧二人對鄭鴻逵的勸諫不置可否,只是將今日之爭議彙報至李紹翼處。李紹翼對二人大加讚賞,建議兩人堅定立場,不要退讓。

張道涵、朱之瑜、李崇德、彭新等人對林純鴻引入黃顧二人本就不滿,現在更是對黃顧二人油鹽不進抱怨不斷。

彭新提議道:“不如明日投票,讓他們說不出話來!”

張道涵、朱之瑜、李崇德也有此意,甚至還琢磨着,如果以後意見有分歧,就投票解決,乾脆把黃顧二人氣走了事。

四人皆以期待的眼神瞅着林純鴻。

林純鴻道:“這是因小失大。好不容易藉着黃顧二人,將天下名士召集至荊州,共商國事,荊州也有了中樞的氣象。若真氣走了黃顧二人,荊州算是大跌顏面。”

張道涵四人默然,心裡卻不約而同地抱怨道:早知如此,當初何必將黃顧二人留下來?

哪想到,林純鴻接着說道:“左右不過是顧問權,交給朝廷又何妨?明日,咱們退讓一步,提出由朝廷按照我們的討論出的方案設立最高級光祿院,地點就在北京!”

張道涵四人一聽,愣了愣,盡皆大喜,言道:“楊嗣昌要是不嫌蒼蠅多,給他又何妨?”

……

第二日,張道涵提出最高級光祿院必須設立,就由朝廷在北京設立的建議後,讓黃顧二人一下子陷入兩難境地。

黃顧二人當然認可朱之瑜的話,荊州現在雖無中樞之名,卻有中樞之實,光祿院設在北京,最高級光祿院設立的好處蕩然無存。

再則,朝廷已有都察院,光祿院的職權與都察院部分重合,皇上和楊嗣昌會同意在耳邊再添一些蒼蠅呱噪嗎?

顧炎武心思機敏,立即提議道:“不如仿照大明銀行,奏請朝廷按照我們討論出的方案,將光祿院設立在揚州。”

設立在揚州,固然比設立在荊州麻煩,這也是當前最合適的解決方案,衆人都不反對。

於是,關於光祿院的架構,最終達成一致,開始討論諫官從何處而來。

這點實質沒什麼好商量的,鄭鴻逵、洪齊雲認爲,大商人開設工坊、轉運貨物,爲地方做出了傑出貢獻,對地方行政、監察機構的弊病體會最爲深刻,理所當然地具備諫官資格。

黃宗羲、顧炎武認爲,有功名之士在地方上聲望高,受到老百姓的敬重和追捧,也應該具備諫官資格。

張道涵等人則認爲,行政、監察機構精於俗務,時常深入百姓羣中調研,對哪些人具備顧問的能力最爲了解,應該由行政、監察機構任命諫官。

三方迅速達成妥協,大工坊主、有功名之士、官府任命的各佔三分之一。

林純鴻看着這個方案,暗中哭笑不得:自己嘔心瀝血建立的荊州政權,最終還是成了大工坊主、士大夫及新貴把持的政權,至於普通工人、農民,壓根就沒有表達自己觀點的機會。

也許,這就是大勢,就連林純鴻也不知道如何讓工人和農民發聲,爭奪應該屬於他們的權力。

基於此,林純鴻沒有干涉的意思,只是提出:每位烈士,必須有一名家屬成爲諫官;被工程院獎勵過的工匠、技術人員也必須成爲諫官。

這點,大家都不反對。畢竟,這些人都爲大明做出傑出貢獻,應該從政治地位上進行照顧。

諫官的構成業已解決,諫官如何產生纔是討論的重中之重。畢竟,每個縣的諫官數量有限,而大工坊主、有功名之人車載斗量,不可勝數。

黃宗羲、顧炎武堅持通過考試來選拔諫官,以確保諫官的質量。鄭鴻逵和洪齊雲則堅決反對,主張在各自的羣體中推舉產生。

張道涵等人結合雙方的訴求,力主由各縣教諭組織考試,合格者擁有成爲諫官的資格,然後再由各自的羣體推舉產生。

張道涵的方案,得到了衆人的贊同,皆大歡喜。

三分之一、推舉……林純鴻心裡默唸着這幾個關鍵詞,琢磨着:恐怕再過個十年、數十年,現代意義上的政黨就要產生了!

第640章 兩家商號(三)第519章 口諭第343章 少一個吹枕邊風的第445章 詭道第103章 京師耳目第520章 試探第607章 三份方案第672章 廣南布政使司第605章 阿濟格的對策第498章 賭性第605章 阿濟格的對策第528章 置之死地第52章 軍痞勾結第320章 消耗戰第664章 滅國之戰(九)第262章 主動出擊第9章 專事伐木第499章 作勢築城第371章 局中的盧象升第1章 垂髫小兒第300章 汝窯天青瓷第319章 兩條長蛇第632章 封狼居胥(六)第677章 目標在歐羅巴第246章 良玉授首第490章 亂中動兵第214章 運籌帷幄第137章 海軍基地第428章 籌碼的心思第323章 蘇格蘭風笛第603章 參軍聯席署第277章 晉商身影第451章 陷落第448章 等待第151章 南召受阻第285章 開解屬下第212章 大艦巨炮第606章 好處多多第521章 濟南第155章 告身失竊第596章 妥協與堅持第300章 汝窯天青瓷第419章 東洋艦隊第525章 德州第320章 消耗戰第176章 納妾風波(一)第466章 自發第633章 禁衛軍第587章 西北劇變(二)第577章 撬動時局(三)第225章 滔天禍事第589章 西北劇變(四)第614章 蹊蹺之處第483章 借債風波(五)第38章 惠王出手第525章 德州第376章 楊嗣昌的密信第318章 算盤與海戰第450章 血肉土山第634章 一戰成名第527章 重裝騎兵第546章 另一個失敗者第381章 追剿李定國第653章 朝廷變局(三)第275章 圖窮匕見第678章 風起西洋第499章 作勢築城第586章 西北劇變(一)第541章 雷霆決戰(六)第238章 桐柏事變第173章 馬伕卻敵第251章 朝廷亂象第467章 淡馬錫第602章 武衛軍第123章 海洋戰略第647章 遼東變局(二)第49章 保衛貨棧第216章 背主起事第168章 牛刀小試第130章 義子鬥氣第453章 聖地亞哥第562章 戰馬(六)第182章 遊戲規則第457章 盛京第309章 雙重誘餌第188章 重組軍情司第203章 婁東張溥第224章 我要留在大明第191章 戰爭潛力第186章 彭新履新第83章 遼州之戰第602章 武衛軍第94章 圍魏救趙第254章 被逼死鬥第13章 按部就班第329章 軍事安排第357章 架在爐火上烤第531章 屠殺第8章 先利其器第30章 山雨欲來
第640章 兩家商號(三)第519章 口諭第343章 少一個吹枕邊風的第445章 詭道第103章 京師耳目第520章 試探第607章 三份方案第672章 廣南布政使司第605章 阿濟格的對策第498章 賭性第605章 阿濟格的對策第528章 置之死地第52章 軍痞勾結第320章 消耗戰第664章 滅國之戰(九)第262章 主動出擊第9章 專事伐木第499章 作勢築城第371章 局中的盧象升第1章 垂髫小兒第300章 汝窯天青瓷第319章 兩條長蛇第632章 封狼居胥(六)第677章 目標在歐羅巴第246章 良玉授首第490章 亂中動兵第214章 運籌帷幄第137章 海軍基地第428章 籌碼的心思第323章 蘇格蘭風笛第603章 參軍聯席署第277章 晉商身影第451章 陷落第448章 等待第151章 南召受阻第285章 開解屬下第212章 大艦巨炮第606章 好處多多第521章 濟南第155章 告身失竊第596章 妥協與堅持第300章 汝窯天青瓷第419章 東洋艦隊第525章 德州第320章 消耗戰第176章 納妾風波(一)第466章 自發第633章 禁衛軍第587章 西北劇變(二)第577章 撬動時局(三)第225章 滔天禍事第589章 西北劇變(四)第614章 蹊蹺之處第483章 借債風波(五)第38章 惠王出手第525章 德州第376章 楊嗣昌的密信第318章 算盤與海戰第450章 血肉土山第634章 一戰成名第527章 重裝騎兵第546章 另一個失敗者第381章 追剿李定國第653章 朝廷變局(三)第275章 圖窮匕見第678章 風起西洋第499章 作勢築城第586章 西北劇變(一)第541章 雷霆決戰(六)第238章 桐柏事變第173章 馬伕卻敵第251章 朝廷亂象第467章 淡馬錫第602章 武衛軍第123章 海洋戰略第647章 遼東變局(二)第49章 保衛貨棧第216章 背主起事第168章 牛刀小試第130章 義子鬥氣第453章 聖地亞哥第562章 戰馬(六)第182章 遊戲規則第457章 盛京第309章 雙重誘餌第188章 重組軍情司第203章 婁東張溥第224章 我要留在大明第191章 戰爭潛力第186章 彭新履新第83章 遼州之戰第602章 武衛軍第94章 圍魏救趙第254章 被逼死鬥第13章 按部就班第329章 軍事安排第357章 架在爐火上烤第531章 屠殺第8章 先利其器第30章 山雨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