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朱書

我和範教授在最後,兩隻搜救犬在我們腳間來回跑動,不同於軍犬,兩隻搜救犬個子並不大,屬於小性犬類,兩隻小狗並不興奮,老實說我更希望是兩隻大型犬,那怕是象小灰那樣笨笨的大狗也不錯,這兩隻更象是寵物犬。

呼吸越來越困難,腳下的水也越來越深,這裡的水很涼,雖然此時的長治已經入冬,風寒刺骨,但一般來說深層地下水溫度相對比較穩定,可是這裡的水雖然沒有結冰,但所觸之處冰涼刺骨。

我們下來時已經考慮到這種情況,都穿着深腰的防水鞋,下半身也罩有防水服,所以並不擔心衣服被浸透,但饒是如此,仍然感到冰冷滲人,而另一方面長時間在封閉空間行軍,上半身已經被汗溼透,這種感覺真算的上是冰火兩重天。

可是再往前走,卻成了死路,前面是一處高大的岩石,通道到這裡戛然而止。所有的人都傻了眼,我們辛辛苦苦走了這麼長時間,竟然走進了死衚衕,憤怒、鬱悶充斥了心頭,徐惠第一次帶隊,竟然帶我們白浪費了這麼長時間,要知道,我們每浪費一分鐘,找到陳世安他們的可能性就越小,林哥也會多一分威脅。

我重重地一腳踹在巖壁上,嘴裡迸出了一句髒話,發泄着心中的鬱悶和不滿。範教授輕輕拍了拍我的肩膀,我一把打開他的手,剛想說話,卻看見石壁上的一個符號,我瞬間愣在哪裡。

這個符號也可以說是字,從上到下線條精細一致,非常繁雜,雖然認不出來,但可以判定這不是天然形成,而是人後天創造的。字刻在黑色的石壁上,早已經被時光磨滅,如果不是燈光的反射,我根本看不出來。

而所有的人都在注視着石壁,不是一個字,而是一串,能看到大約有十幾個字,有幾個字已經無法辨識,只有幾個字還能依稀看的出來大致模樣,這些字很象蚩尤天機碑上的字,又有點象在埃及地下魔宮裡所見的文字,但也很象有人杜撰塗鴉。

範教授的臉色漲的通紅,兩隻手攥的緊緊的,呼吸聽起來異常沉重。這把我嚇了一跳,“這些是什麼文字?上面是什麼意思。”我低聲問道,範教授沒有回道,他在一步步地向後退,李大哥走了過來:“老學究,怎麼了,出了什麼事?”

範教授還是沒有吭聲,他兩眼變得血紅,整個人雖然依舊筆直,但他的兩條腿卻有些發抖。李大哥手如閃電,在範教授的背後拍了兩下,另一隻手在他的腰部點了兩下,範教授長出了一口氣,如大夢初醒一般。

大家都圍了上來,只有蝙蝠站立不動,他擡頭望着洞頂,似乎是在傾聽,但更象發呆。徐惠走了過來,他盯着範教授:“老範,怎麼了?”範教授緩緩地看了我們一眼:“徐隊長,我們走對地方了,我相信陳世安他們來過這裡了,我也相信鐵柺仙也真的來了。”

這小子不回答問題,卻扯起來什麼知道陳世安他們來過了,難道這幾個字是他們留的暗號,可是怎麼看也不象是現寫的,我相信他們也沒有閒情逸致寫這幾個莫名其妙的字。

徐惠僅僅愣了幾秒鐘,他猛地擡起頭,彷彿恍然大悟:“你說這些字是朱書,難道這裡的煤礦開採於遠古時代。”我吃了一驚,這幾個人瘋了吧,朱書,朱書是中國文字史上存在很大爭議的一種文字,它是不是一種**的文字還存着很在的爭議。

朱書也叫扁壺朱書,因爲這種文字最早發現於一張破損的扁壺上,一共兩字,朱書顏料爲硃砂,仔細觀察,文字筆跡是有毛筆筆鋒道的,可知是用毛筆所書。此壺所處的時代爲陶寺文化晚期?(距今4000年左右),比甲骨文還早五百多年。

扁壺上書有兩個字符,一個字符確實形態酷似甲骨文和金文中的?“文”字,多數學者認定爲“文”字,沒有太多異議。而在扁壺背面還有一個紅色的字符,爭議就比較多,被認爲是命、堯、邑、唐等。很多人認爲此字形體上接近甲骨文的“堯”字。

陶寺遺址位於山西省襄汾縣陶寺村南,面積300餘萬平方米,是一處重要的以龍山文化遺存爲主的史前遺址。遺址發現於20世紀50年代,1978年至1984年進行了大規模發掘,發掘面積6000餘平方米,主要收穫?是發掘了1300餘座不同時期、不同規格的墓葬,獲得了一大批重要的隨葬品。

2002年,經過第二輪發掘,確認它是我國迄今爲止所發現的史前最大的城址。這些重要的發現,爲研究我國龍山時代的社會面貌提供了全新的資料,對研究我國文明起源具有重要意義

而在此之後,學者們又在一些陶器上發現了類似的文字,因爲這些文字都是由硃砂寫成,所以也被稱爲朱書。目前朱書一共發現四百多個單字,扣除重複的,還有一百四十多字,這些字在學術界裡引起了很大的爭議,一方面它們比起甲骨文更成熟,但另一方面,它的載體卻是比甲骨文要早的多。

國內一些學者認爲朱書是堯時代的文字,一是因爲四千多年前正是傳說中的五帝時代,而堯的活動核心就是在山西。《史記》在其《五帝本紀.正義》中的《宗國都城記》雲:“唐國,帝堯之裔子所封,漢曰太原郡,在古冀州太行恆山之西,其南有晉水。”?中國的第一部斷代史宏著,班固撰的《漢書?地理志》載:“晉陽本唐國,堯始都於此。”專門撰述中國古代名城的《都城記》也說:“晉陽城北二里有唐城,堯所築。”

可是《尚書》載‘堯都平陽‘。堯和堯的部族,不知是出於本部族的開拓精神?還是因爲當時汾河的受阻於霍山而時有水患?他們在太原居留一個時期之後,留下了自己的裔族,留下了已經創下的業績,留下了太原的唐文化和古唐城,又沿着汾河南流的方向繼續遷徙,最終落腳於今日的臨汾盆地———平陽。對此,後來的史書上也有記錄。東漢人鄭玄在其《詩譜》中就說:“堯始居晉陽,後遷河東。”清著名漢書家閻若琚所著《尚書疏證》也說:“堯爲天子實先都晉陽,後遷平陽府。”於是,又有了“堯都平陽”之說。

第13章 再見玉玲瓏第44章 清蒸紅燒總相宜第十四卷一百零二章 債第12章 無聲飛機第2章 莫先生第1章 走不出的夢境第90章 突起變故第十四卷七十六章 唐然之死第21章 法師驅鬼第43章 軒轅世家第十四卷五十九章 誰是奸細第42章 山魈第24章 軒轅天劍第83章 小小殿大乾坤第十四卷四十九章 似曾來過第28章 石油重鎮塞里爾第6章 手拿菸袋的苗王第44章 雕像第73章 河伯第18章 天涯何處不相逢第25章 原來是你第74章 指路第12章 俄國人第2章 莫先生第23章 溫泉山莊第23章 屠龍祭天第40章 拉撒路效應第41章 修羅場第58章 相逢第29章 在山谷中穿行第29章 俄國人的故事第37章 誤解第十四卷六十一章 麝香的味道第65章 病態的美第3章 倉頡書第12章 龐然大物第十四卷三十九章 金九龍的女兒第25章 魔鬼城第73章 偷窺第66章 拒絕神的恩賜第65章 接應第39章 誘餌第十四卷五十五章 最後的選擇第72章 交換第十四卷九十章 青色龍珠第8章 龍家第十四卷八十章 蛇身人首第30章 合作第64章 分子生物學第15章 同歸於盡第73章 誰創造了上帝第35章 青龍老人第31章 外面是誰第95章 痛苦的交流第53章 划算的買賣第60章 女媧娘娘第79章 來自遙遠的地方第65章 接應第92章 又見屠人場第74章 危險的任務第53章 誰能解釋第18章 天涯何處不相逢第十四卷十五章 殺人者第79章 強大的力量第2章 我是小白鼠第74章 吃與不吃第3章 突襲第72章 龍佩第6章 做個飽死鬼第22章 被神遺忘的民族第38章 金蛇第24章 又見敦爾克第22章 狼羣第69章 相同的夢第20章 襲擊第8章 上帝的武裝第3章 老爺山第64章 鴿子魚第29章 重陽宮第66章 龍族第十四卷二十章 驚人發現第63章 絕不下跪第38章 鬼蜮第69章 誰是黃雀第十四卷二十三章 記憶中的地第11章 阿波菲斯第34章 又見故人來第21章 石棺第69章 生命與尊嚴第10章 愛吃的唐詩第十四卷六十一章 麝香的味道第5章 酒後的痛哭第52章 騙局第1章 燦爛銀河第71章 粉紅青年第5章 憤怒的肌肉宋第48章 躲在水櫃裡的人第75章 監控第65章 捨棄第97章 無路可逃
第13章 再見玉玲瓏第44章 清蒸紅燒總相宜第十四卷一百零二章 債第12章 無聲飛機第2章 莫先生第1章 走不出的夢境第90章 突起變故第十四卷七十六章 唐然之死第21章 法師驅鬼第43章 軒轅世家第十四卷五十九章 誰是奸細第42章 山魈第24章 軒轅天劍第83章 小小殿大乾坤第十四卷四十九章 似曾來過第28章 石油重鎮塞里爾第6章 手拿菸袋的苗王第44章 雕像第73章 河伯第18章 天涯何處不相逢第25章 原來是你第74章 指路第12章 俄國人第2章 莫先生第23章 溫泉山莊第23章 屠龍祭天第40章 拉撒路效應第41章 修羅場第58章 相逢第29章 在山谷中穿行第29章 俄國人的故事第37章 誤解第十四卷六十一章 麝香的味道第65章 病態的美第3章 倉頡書第12章 龐然大物第十四卷三十九章 金九龍的女兒第25章 魔鬼城第73章 偷窺第66章 拒絕神的恩賜第65章 接應第39章 誘餌第十四卷五十五章 最後的選擇第72章 交換第十四卷九十章 青色龍珠第8章 龍家第十四卷八十章 蛇身人首第30章 合作第64章 分子生物學第15章 同歸於盡第73章 誰創造了上帝第35章 青龍老人第31章 外面是誰第95章 痛苦的交流第53章 划算的買賣第60章 女媧娘娘第79章 來自遙遠的地方第65章 接應第92章 又見屠人場第74章 危險的任務第53章 誰能解釋第18章 天涯何處不相逢第十四卷十五章 殺人者第79章 強大的力量第2章 我是小白鼠第74章 吃與不吃第3章 突襲第72章 龍佩第6章 做個飽死鬼第22章 被神遺忘的民族第38章 金蛇第24章 又見敦爾克第22章 狼羣第69章 相同的夢第20章 襲擊第8章 上帝的武裝第3章 老爺山第64章 鴿子魚第29章 重陽宮第66章 龍族第十四卷二十章 驚人發現第63章 絕不下跪第38章 鬼蜮第69章 誰是黃雀第十四卷二十三章 記憶中的地第11章 阿波菲斯第34章 又見故人來第21章 石棺第69章 生命與尊嚴第10章 愛吃的唐詩第十四卷六十一章 麝香的味道第5章 酒後的痛哭第52章 騙局第1章 燦爛銀河第71章 粉紅青年第5章 憤怒的肌肉宋第48章 躲在水櫃裡的人第75章 監控第65章 捨棄第97章 無路可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