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鳴炮升堂理政事

行署外人心一日三變,上下浮動,行署內卻融融和暖,一片安詳。

李禧著從東萊趕了過來,送來新的《荷蘭風說書》。洪景來對這還是比較在意的,畢竟最新的歐陸資訊要麼經由澳門,要麼經由長崎,東亞也就只有這兩個最及時的窗口了。

“這是不是您以前看的那個什麼變態?”李禧著還是一樣和洪景來親近。

就算洪景來現在是堂上大監,他照樣在洪景來面前脫靴子,換外套。甚至洪景來喝剩下的糖梨水也一點兒不在意,問過洪景來不喝了,仰脖子就灌了下去。

“今年長崎的生意如何?”洪景來隨意的翻看了起來。

還沒等李禧著回答什麼,洪景來就赫然看到去年五月裡,拿破崙登基稱帝,建立法蘭西第一帝國,永垂史冊的《法蘭西法典》頒佈。

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啊!

“不算太好,聽那邊的洋人說,仗打的兇,生意不好做。”李禧著終於坐下。

“有的掙就好……對了,你這有了大海船,只拿來跑長崎、坊津不合算,有沒有想過去琉球和安南。”

“琉球到是有相熟的船手,安南……”

“我也就是這麼隨便一提。”洪景來其實也有些目的。

安南也就是現在的越南阮朝,有不少法國的勢力,而且去安南比去澳門容易。現而今澳門在廣東香山縣丞的管轄之下,大小洋船入港都要報備。

要是一條朝鮮船開進了澳門,指不定會被上報到燕京。這與例行的“天朝體制”不符,朝鮮船慣例是隻允許去揚子江和寧波地方的。所以沒必要去冒這個風險,引起些外交紛爭。

“若是能尋到熟手,到是可以跑一趟。”李禧著也沒有把話說太滿。

這一塊的海盜勢力那麼猖獗,風險也不小。但是風險越大收益越大,東南亞的香料、白檀、染藥、菸草等等都是朝鮮的稀缺貨。以前只能從燕京購買,既貴且少,靠人背能背幾斤啊,大海船一船幾百噸,跑一趟十年不用再跑。

“這事情且不急,外面的情況你看到了吧?”

“閣郎是說城外的還是城內的?”一談正事,李禧著也立刻斂容。

“自然是城內城外都要看。”

“您吩咐就成了!我絕沒有二話。”

“那我要是讓你從東萊轉運糧米十萬石來原州,平價出售,你可願意?”洪景來知道李禧著不會反對,但是終究還是要和他商量一下。

“我道是什麼事,不過是這樣而已。就算賠上三五萬兩的腳錢又如何,幫您做好這一任官纔是最最要緊。”李禧著毫不猶豫。

這就是真兄弟,一聽洪景來要他做這一趟完全不掙錢,甚至還要賠上許多運費的生意。不僅沒有任何推脫,反而還處處爲洪景來着想。

“哈哈哈哈哈哈,我的李行首喲。”洪景來立刻起身握住了李禧著的手。

現在有了李禧著這位萊商行首的加入,他完全可以通過柳成用調集萊商在慶尚道和全羅道地區龐大的經濟網絡,收購市面上的秋糧,轉運到災區江原道。

那麼洪景來的整個計劃就基本上補全達成,只待發動!

“三石,賑災米還有多少?”洪景來牽着李禧著的手,義氣昂昂的問韓三石。

“城內平價糴米,城外日夜施粥,還能五六日吧。”韓三石早有盤算。

“那漢陽的賑災米可有消息?”

“一點兒消息也無有傳來。”

“很好很好!”

洪景來知道原州的賑災米要耗盡,漢陽的後繼又沒有發來。城內自柳孝源以下的鄉班鄉吏,大小官員又怎麼會不知道,不然他們爲何羣情激奮,生怕洪景來動用官倉的一萬五千石存米。

“鳴炮敲鑼,本官要升堂理事!”

“好嘞!”衆人齊聲應答。

換上大紅紗羅織花公服,胸前孔雀金絲補,烏紗帽端正戴起。洪景來一副大明漢官威儀,待行署外號炮鳴響十一聲,操場上王命令旗升起。

舉原州城內外皆是知曉,欽命監賑京畿、江原兩道副使,協理兵營貢糧事務,承政院同副承旨洪景來大監視事!

不論是號稱去了甯越的原州牧使柳孝源,還是暫居原州城中包含孔尚炫在內的鄉班地主,抑或是心懷惴惴生怕洪景來挪用官倉的官吏差役,一下子都和正感恩於洪景來實心施賑的百姓們一樣,把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到了行署。

不管衆人如何心思,洪景來不作他想,步入前堂,鑼聲停歇,立刻就有鄉班再次前來請願,也有吏員差役前來求問官倉米如何區處。

收下了稟帖狀紙,接見頭腦代表,洪景來做足了官面功夫,一副親近“鄉賢”的模樣。

待各項事宜堂上通稟完畢,洪景來退往後堂花廳,能有資格進入花廳的自然只有像孔尚炫這樣的大鄉紳,以及原州頭面上的中下層官吏。

“諸位來意,本官俱已知悉,還請稍待,容本官喘息一二。”目前一副和煦的樣子,讓在座的鄉班鄉吏有些稀奇。

“大人諸務龐雜,盡且歇息,我等在此等候便可。”

大家都是場面上的人,沒有人會給臉不要臉的。現在洪景來敬他們一尺,他們自然是要尊洪景來一丈的。就算洪景來真的把他們晾在這兒一個時辰,他們也不會有多少怨言,身份等級明擺着呢。

“哈哈哈哈,不妨事不妨事。現在本官就把當下的事情,攏起來通說了。”洪景來喝了口水,又擦了一把臉。

座下的衆人屏息靜氣,都等着洪景來的說法。畢竟明面上他們是不能和口含天憲的欽使對抗的,洪景來的決定就代表着漢陽的朝廷。

“一來,朝廷的賑災糧米還沒撥付,災情如火,一日不能不救。二來嘛,眼下州內官倉尚有糧米萬五千石,所以本官准備借來一用。”

話音剛落,廳內人等神色果然各個變幻。縱使城府高深之輩,面色如常,卻也是眼光轉透,有些莫名。

“不過諸位放心,本官不會白白調用官倉米!”

38.國立仁川北學校25.至親骨肉五百兩26.檢看大船驚一場41.大監戲言願通榜50.東洋市場尚可爲20.商量鑄幣機等項33.一場機遇在眼前17.盤算時日業已近25.四方同慶祝大婚25.走馬上任無波瀾24.義理二字勢如山19.京仁鐵道方初興17.一步千鈞行難重19.京仁鐵道方初興26.檢看大船驚一場22.龍川飄民出送來25.惠慶宮惠嬪洪氏30.難得一見李書久26.一哭能解萬般難4.辛酉大獄牽連廣18.抄家八道得暴富28.協濟上官得美評33.沈西平舉郡來投20.趙萬永千里來投29.紅頂皇商富貴傳31.楓皋對我換顏色7.東萊有貢駭聽聞10.時代已變望周知16.可惜宣紙不經用18.敵來我往爭勝機10.殿上爭鋒憑口舌15.暫宿荒村野店中31.漢陽一朝傾倒盡34.裹挾民壯謀瑞興36.官授堂上副承旨11.燕行之路不輕鬆38.一字避諱生煩惱31.過往從無新生意36.生活就是互相借26.金斗吉尋得出路10.延攬吉州契兄弟2.韓五石衣錦還鄉45.調虎離山拆僻派1.洪妃鬆口聯姻事16.五峰山別有乾坤17.韓丞教我取任賄13.威水廠兩案併發37.登用實學諸子弟35.幕府尚有有識士44.鷹山公可資借鑑29.紅頂皇商富貴傳18.解脫煩惱歸家鄉19.身在局中卻無力2.天下第一關與官20.繼位禮成大業定26.唯獨百姓不能食41.兵臨昌慶弘化門4.偏生前月興教案47.下臣萬不敢受書36.生活就是互相借33.大同世界奇妙遊11.軍心正是可用時5.漢陽喚京亦如何37.德川家齊頗不快1.五峰鐵山初始興13.金斗吉精明會算17.天平一朝換傾倒16.結親王室以緩和19.當年善緣結善果35.大赦八道官奴婢8.漢陽血淚發家史25.先擒後放通消息37.宮門外羣龍無首32.洪大爾來何其遲14.金昌始縱火拒捕11.九人蒸汽機小組4.偏生前月興教案4.李禧著舉兵響應16.無人可得自由生18.三足鼎立最安穩11.實則閣郎頗不同32.爲鄭神師所裹挾11.山戶生活不容易5.訓練營倉促出兵5.冊立大禮賞賜豐4.年輕人還需努力24.樸臺插手賑災事7.初議人選復着難13.想宮中如何應對18.異變陡生宮門外6.曹允大告老還鄉9.得手白銀一千九32.一言顛倒黑白間6.朝中有人好定案21.李書久一力攪局17.廢莊還民 版籍納公13.豆板倭銀新出爐17.韓丞教我取任賄29.漢陽有使傳信來21.我與小趙論行止
38.國立仁川北學校25.至親骨肉五百兩26.檢看大船驚一場41.大監戲言願通榜50.東洋市場尚可爲20.商量鑄幣機等項33.一場機遇在眼前17.盤算時日業已近25.四方同慶祝大婚25.走馬上任無波瀾24.義理二字勢如山19.京仁鐵道方初興17.一步千鈞行難重19.京仁鐵道方初興26.檢看大船驚一場22.龍川飄民出送來25.惠慶宮惠嬪洪氏30.難得一見李書久26.一哭能解萬般難4.辛酉大獄牽連廣18.抄家八道得暴富28.協濟上官得美評33.沈西平舉郡來投20.趙萬永千里來投29.紅頂皇商富貴傳31.楓皋對我換顏色7.東萊有貢駭聽聞10.時代已變望周知16.可惜宣紙不經用18.敵來我往爭勝機10.殿上爭鋒憑口舌15.暫宿荒村野店中31.漢陽一朝傾倒盡34.裹挾民壯謀瑞興36.官授堂上副承旨11.燕行之路不輕鬆38.一字避諱生煩惱31.過往從無新生意36.生活就是互相借26.金斗吉尋得出路10.延攬吉州契兄弟2.韓五石衣錦還鄉45.調虎離山拆僻派1.洪妃鬆口聯姻事16.五峰山別有乾坤17.韓丞教我取任賄13.威水廠兩案併發37.登用實學諸子弟35.幕府尚有有識士44.鷹山公可資借鑑29.紅頂皇商富貴傳18.解脫煩惱歸家鄉19.身在局中卻無力2.天下第一關與官20.繼位禮成大業定26.唯獨百姓不能食41.兵臨昌慶弘化門4.偏生前月興教案47.下臣萬不敢受書36.生活就是互相借33.大同世界奇妙遊11.軍心正是可用時5.漢陽喚京亦如何37.德川家齊頗不快1.五峰鐵山初始興13.金斗吉精明會算17.天平一朝換傾倒16.結親王室以緩和19.當年善緣結善果35.大赦八道官奴婢8.漢陽血淚發家史25.先擒後放通消息37.宮門外羣龍無首32.洪大爾來何其遲14.金昌始縱火拒捕11.九人蒸汽機小組4.偏生前月興教案4.李禧著舉兵響應16.無人可得自由生18.三足鼎立最安穩11.實則閣郎頗不同32.爲鄭神師所裹挾11.山戶生活不容易5.訓練營倉促出兵5.冊立大禮賞賜豐4.年輕人還需努力24.樸臺插手賑災事7.初議人選復着難13.想宮中如何應對18.異變陡生宮門外6.曹允大告老還鄉9.得手白銀一千九32.一言顛倒黑白間6.朝中有人好定案21.李書久一力攪局17.廢莊還民 版籍納公13.豆板倭銀新出爐17.韓丞教我取任賄29.漢陽有使傳信來21.我與小趙論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