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3章 迴歸

第473章 迴歸

就在魯肅啓程前往襄陽之際,奉劉景之命詣許職貢的鄧芝亦拜別天子、公卿,踏上歸途,和他同行的還有攜帶天子策書的謁者、虎賁、羽林等二十餘人。

出城裡許,鄧芝最後回望一眼帝都許昌,相比於東都雒陽、西都長安、南都宛,許昌就顯得太過於平凡了,沒有絲毫“天子氣”,看到它,不禁會讓人懷疑,大漢真的還能夠再興嗎?

至少鄧芝在許昌的這些日子,更加堅定了自己的心,漢室復興的希望不在這裡,而在襄陽。

不過話說回來,此行比鄧芝預計的還要順利,不但劉景被拜爲名號將軍,四安將軍中的安南將軍,封漢昌侯,其所舉諸將軍、太守,乃至僭越表舉交州刺史,天子、曹操無不答應,鄧芝本人也被拜爲襄陽太守。

鄧芝雖不像兩年前劉瑍那樣,以風儀才具傾倒許都,但鄧芝亦非凡庸之輩,其文武兼備,加之出身南陽鄧氏這等與大漢休慼與共的名門世家,並且此次又爲天子帶來了大量的貢品,如荊州之竹紙、酃酒,交州之珍玩、奇物,想不被天子重視都難。

如今國家殘破,財用不足,曹操又厲行節儉,身爲天子,自然要做表率,平日躬儉省約,雖爲天下之主,卻過得頗爲寒酸。

天子畢竟是從小飽經滄桑,住過民舍,吃過野菜,經歷過人間疾苦的落魄天子,倒也沒有養成奢侈之性,只是逢年過節,堂堂天子,連賞賜後宮、百官都常感力不從心,簡直難堪至極。

劉景此番進獻大量寶貨,幾乎將天子私庫塞滿,日後賞賜後宮、百官,總算可以稍稍寬心。天子對劉景感激萬分,鄧芝亦受到優待,數次召見,甚見親近。

按照過往慣例,諸侯使者入京職貢,凡有才幹者,多授兩千石之任。

因荊州各郡太守已經齊備,所以天子在詢問了荀彧、劉艾等人的意見後,分南郡之襄陽、中盧、宜城、邔、鄀諸縣,置襄陽郡,以鄧芝爲襄陽太守。

除了襄陽郡以外,天子,或者說曹操,又改劉景控制下的南陽郡爲南鄉郡,以陽安太守,荊州江夏人李通爲南陽太守。

南陽郡原本就分屬兩家,現在朝廷只是正是定下名分,即南陽郡北爲曹操所屬南陽郡,西、南爲劉景所屬南鄉郡、章陵郡。

曹操不僅任命“荊州地頭蛇”李通爲南陽太守,更以久在南陽,熟悉荊土人情,又與劉景交情深厚的杜襲爲荊州刺史。

用劉景好友、鄉人出任刺、守,使劉景難以發作,進可以以刺史之名,插手荊州事,退可以扼守宛、葉,爲許都屏障。不得不說,曹操手段十分高明,不愧是能夠稱霸中原的一代雄傑。

可惜曹操遠在河北,而河北乃袁氏勢力範圍,如今雙方戰事正酣,亂兵、盜賊四起,安全無從保障,鄧芝終未能北上與曹操見面,內心深感遺憾。

潁川乃京師要地,曹操又屯田安民,百姓倒也能安居樂業,而入南陽地界,所見卻是田野空曠,賊寇肆虐的亂世景象。

所幸鄧芝隨從、護衛及虎賁、羽林超過百人,鎧甲武器精良,一般賊寇不敢打他們注意。

一行人沿淯水一路南下,杜襲接到天子使者到來的消息,立即親率吏民,出城十里相迎。

“宛縣濱於南境,寇賊縱橫,野荒民困,倉庾空虛。宛令杜襲,忠孝彰著,廣施方略,外禦寇虜,內撫百姓,郡境以安,三公議州課第一,遷荊州刺史,封關內侯,今遣謁者授印綬……”謁者當衆大聲宣讀皇帝策書。

杜襲之前就已經從報信之人處先一步知曉,所以在聽到策書遷自己爲荊州刺史,封關內侯,始終神情自若,頗顯從容。

自從得知劉景接連吞併張津、劉表,成爲荊、交二州之主,杜襲便陷入深深的焦慮之中。

作爲至交好友,他深知劉景心懷社稷,志在中國,絕不會偏安一方。

然而現在國家已有曹操,兩人皆命世英雄,非常之人也,天下雖大,卻也容不下兩位英雄。

劉景,友也,曹操,君也,杜襲實在不願見兩人兵戎相見,可是他官止小縣,人微言輕,根本就沒有介入的資格……

幸好!幸好!

他現在一躍成爲了荊州刺史,總算稍有資格周旋二者間,他日後當儘量從中調和,使二人相忍爲國,如此則國之幸甚、民之幸甚,漢室復興亦有望矣!

謁者宣讀完策書,連同印綬一起交到杜襲手裡,口中祝賀道:“恭喜杜荊州,刺史總統諸郡,賦政於外,古之方伯也。望杜荊州不負陛下、曹公之殷盼,爲國安定南疆,肅齊萬里……”

這些場面話杜襲也就一聽,不會真當真,他雖爲刺史,實則下轄不過南陽一郡,要想荊州不亂,關鍵不在他,而在劉景。

“劉仲達心存忠國,執義徵暴,清定江漢,功在社稷,乃國之屏障也。日後吾自當與其和衷共濟,以安荊楚,使國家不以南方爲念。”這話杜襲既是回覆謁者,也是說給鄧芝聽的。

鄧芝心領神會,上前祝賀杜襲道:“恭喜使君。出行前,將軍曾心有憂慮,今荊州無主,若國家能夠委任如鍾司隸(司隸校尉鍾繇)、劉揚州(揚州刺史劉馥)這等賢臣爲荊州刺史,自然是社稷之福,若所託非人,則恐壞國家大事。如今使君入主荊州,將軍若知,必轉憂爲喜。”

“同喜,聞足下被拜爲襄陽太守,足下年未三十,卻居兩千石之任,日後必爲國家良輔。”

杜襲又道:“足下不必急於起程,不妨在此暫住一晚,正好我有很多事要和劉仲達商量,書信不能盡詳,你可代爲轉達。”

“好。”鄧芝頷首道。

杜襲當即安排天子使者下榻都亭休息,而後邀鄧芝入官舍,兩人共坐一席,聊至深夜。

翌日,鄧芝及天子使者告別杜襲,繼續沿淯水南下,經章陵,跨漢川,回到襄陽。

(本章完)

第512章 伏兵第90章 朝會第499章 縊殺第103章 營壘第228章 斬首第294章 輕鬆第47章 衝突 (三千字)第184章 七夕第181章 棄嬰第22章 交談第86章 醉鄉居第221章 矢石第153章 龔氏第91章 壁畫第60章 跋扈第145章 離開第77章 赤驥第367章 跛馬第161章 良法第100章 大船第72章 偷長第531章 放歸第536章 邀請第11章 帶經耕鋤第536章 邀請第230章 敗走第380章 津鄉第433章 堅韌第161章 良法第279章 連雨第288章 義士第326章 相遇第425章 中箭第220章 拍擊第169章 奔襲第165章 猛將第290章 可惜第210章第341章 衝鋒第324章 膝席第76章 新左史第230章 敗走第308章 遺願第120章 茂才第511章 開戰第8章 腫足第317章 祭祖第314章 賢妻第273章 攻城(上)第394章 夜襲第118章 劉表第174章 滅族第415章 龐統第406章 打擊第196章 招攬第84章 魚梁洲第224章 潰敗第504章 進兵第109章 難題第374章 圍攻第422章 出陣第373章 盟約第226章 死第31章 蔡升第135章 歸來第312章 心意第169章 奔襲第86章 醉鄉居第399章 攻城(3)第361章 巨樓第493章 猝遇第46章 馬周第408章 試探第273章 攻城(上)第235章 軍市第210章第261章第502章 選將第35章 馬周第251章 入主第539章 所求第154章 縣舍第76章 新左史第489章 太史慈第25章 吏舍第133章 鄧芝第408章 試探第448章 下馬威第89章 桃板第263章 水戰(下)第383章 李嚴第460章 趙戩第40章 悲歌第392章 落幕第316章 禁酒第388章 突破第36章 劉瑍第92章 先賢第93章 墓祭第198章 招降
第512章 伏兵第90章 朝會第499章 縊殺第103章 營壘第228章 斬首第294章 輕鬆第47章 衝突 (三千字)第184章 七夕第181章 棄嬰第22章 交談第86章 醉鄉居第221章 矢石第153章 龔氏第91章 壁畫第60章 跋扈第145章 離開第77章 赤驥第367章 跛馬第161章 良法第100章 大船第72章 偷長第531章 放歸第536章 邀請第11章 帶經耕鋤第536章 邀請第230章 敗走第380章 津鄉第433章 堅韌第161章 良法第279章 連雨第288章 義士第326章 相遇第425章 中箭第220章 拍擊第169章 奔襲第165章 猛將第290章 可惜第210章第341章 衝鋒第324章 膝席第76章 新左史第230章 敗走第308章 遺願第120章 茂才第511章 開戰第8章 腫足第317章 祭祖第314章 賢妻第273章 攻城(上)第394章 夜襲第118章 劉表第174章 滅族第415章 龐統第406章 打擊第196章 招攬第84章 魚梁洲第224章 潰敗第504章 進兵第109章 難題第374章 圍攻第422章 出陣第373章 盟約第226章 死第31章 蔡升第135章 歸來第312章 心意第169章 奔襲第86章 醉鄉居第399章 攻城(3)第361章 巨樓第493章 猝遇第46章 馬周第408章 試探第273章 攻城(上)第235章 軍市第210章第261章第502章 選將第35章 馬周第251章 入主第539章 所求第154章 縣舍第76章 新左史第489章 太史慈第25章 吏舍第133章 鄧芝第408章 試探第448章 下馬威第89章 桃板第263章 水戰(下)第383章 李嚴第460章 趙戩第40章 悲歌第392章 落幕第316章 禁酒第388章 突破第36章 劉瑍第92章 先賢第93章 墓祭第198章 招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