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後母

第3章 後母

劉景推開家門,走進地勢開闊的前庭,東面一排房屋乃是客舍,平時空置。西面屋舍則住着賓客宋良一家,屋前有片面積不小的菜地,邊上有雞籠、狗舍、牛欄。

宋良今年四旬出頭,妻子周氏,兩人育有二子一女,長子宋谷年二十、幼子宋錦年十二,幼女宋氏年八歲。

宋良、宋谷、宋錦父子三人如今都在地裡勞作,此刻尚未歸來,庖廚內叮噹作響,顯然是宋妻周氏正在張羅晚飯。

似乎是聽到了外間響動,宋妻周氏探出半個身子,見是劉景外出歸來,急忙擦了擦手,行出廚室,口稱“郎君”。

劉景微一頷首,宋妻周氏並不是一個有城府的人,心事幾乎全部寫在臉上,不過他無意探問究竟,宋良一家名爲客,實則與奴僕無異,生活中哪能處處稱心如意。

劉家前院和後院之間建有一座“硬山式”過廳,過廳兩邊各置配房,劉家人少,賓客惟有宋氏一家,多年來始終無人入住,後來逐漸變成家中儲書之所。經過數代人的努力,兩間配室幾乎被竹簡、帛書堆滿,論及藏書之數,在劉氏族中少有能比。

後院中央立着棚架,栽以瓜豆,鬱鬱蔥蔥,亦可乘涼,正北是一棟“廡殿式”廳堂,並以廊廡連接東西兩側廂房,使三面房屋連成一片。

劉景住在西側,寡嫂和孤兄子居於東邊屋舍,繼母則領着一雙兒女住在北面正寢。

劉景父母兄姐俱亡,如今這五人是他僅剩的親人,日後他將接替亡兄擔負起家庭的重擔。

“子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子曰:“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子曰……”

劉景才進入後院,就聽到廳堂內傳出少年男女琅琅諷誦《論語》之聲。

繼母張氏在堂內望見劉景身影,緩緩步出廳堂,她身着寬大素袍,髮髻堆集在頭頂,如層層疊雲一般,因側觀有彎曲線條,故名盤桓髻。

張氏肌膚白皙,面龐圓潤,去眉,以黑筆畫之,形如柳葉,無論是衣着、髮式、容妝,皆爲時下荊州貴婦間流行裝扮。

可惜雙脣略薄,給人以刻薄之感,很難讓人生出親近之心。

張氏乃京都洛陽人,雖出身官宦家庭,祖輩卻是以販布起家,劉父在世時,雖談不上慈祥仁愛,對待劉遠、劉景兄弟倒也還算不錯,可自從劉父去世,許是失去了管束,許是怨恨上蒼令她年紀輕輕守寡,總之對待劉遠、劉景兄弟是一日惡過一日。

“母親大人,我回來了。”劉景肅容揖道,看似畢恭畢敬,實則頗爲疏離。

張氏面容冷峻,重重“哼”了一聲,開口訓道:“你還知道回來?說是出去走走,活絡筋骨,不想這一去就是大半日,今天天氣晴好,風卻不小,你大病初癒,身體虛弱,萬一引得舊病復發該如何是好?難道你不知家中已經沒有餘錢爲你治病?”

前面的一番話頗有嚴母之風,可惜最後一句令其原形畢露。

不等劉景開口,張氏接着又是一通數落:“汝兄喪事,是我親自操持,自問盡心盡責,伯明下葬之日,口含玉石,被以錦繡,連棺槨都是用世間最上等的豫章木,陪葬器物亦分毫不差。

爲讓汝兄走得安心,家中多年積累幾乎全部耗盡,偏偏你又大病一場,請醫服藥,何處不用錢?家裡便是有再多積蓄也禁不住你兄弟如此破費。”

劉景面容波瀾不驚,再拜說道:“母親大人,一切全都是兒子的錯,兒子向您道歉,請您消消氣,莫要氣壞身子。”

張氏不由一愣,一時間頗有些難以爲繼。過去她訓斥劉景,後者總是一副唯唯諾諾的樣子,而今言語恭順,卻顯得從容不迫,讓她隱隱有了面對其兄劉遠之感,看來這兩年遊學襄陽令他長進不少。

劉景悄然擡起頭,視線越過張氏,望向廳內,只見一對面容清秀的總角男女跽於坐榻,手捧竹簡遮住面鼻,眼睛忽閃忽閃地望着他。此二人便是張氏所出,劉景同父異母弟妹,弟名劉和,小字阿若,今年十一歲,妹名劉饒,小字阿離,今年十歲。

記憶中劉景對張氏沒有多少感情,更多的是敬畏、懼怕,倒是與她所生的弟弟、妹妹感情極爲要好。

Www▪тTk án▪℃O

彷彿是從劉景的眼神中得到鼓勵,小兄妹相視一眼,齊齊下了坐榻,屣履奔出。

不過張氏顯然並不打算給雙方親近的機會,回頭呵斥一雙兒女道:“放肆!誰準你們擅自出門,回去繼續讀書!”

劉和、劉饒兄妹素來懼怕張氏,好似老鼠見了貓,縮着頭退了回去,一步一回眸,可憐兮兮的小模樣很是憐人。

劉景衝弟弟、妹妹溫和的笑了笑,他們身上流淌着一樣的血液,難道能永遠阻止他們親近嗎?隨即向張氏提出告退。

漢代不比後世,家居分外簡樸,樣式大同小異,劉景臥室陳設幾可爲代表,門後立着一面木製鏤雕彩繪屏風,其上花鳥魚蟲、栩栩如生。

西面正對門是一張古樸陳舊的寬大木牀,牀兩側豎屏、四周設帳,衣桁立於牀頭、憑几置於牀下。

書案陳列於房間南側,外曲柵足,案後有榻,北面靠牆處則堆放着竹笥、藤篋等衣物箱,房間物事屈指可數,一目瞭然。

脫去麻履,拍掉鞋底的浮土,而後懸掛在牆壁上,劉景赤足來到書案前坐下。案上擺放着一卷展開的帛書,內容是《楚辭·招魂篇》:“朕幼清以廉潔兮,身服義而未沬。主此盛德兮,牽於俗而蕪穢。上無所考此盛德兮,長離殃而愁苦……”

此書是由劉向整理、王逸補註的《楚辭章句》,乃是首部完整詮釋《楚辭》之作。

劉向是前漢經學大家,王逸則爲本朝安、順帝時期名士,荊州南郡人。其子王延壽亦才華不凡,在當時很有名。之所以特別提到此人,是因爲他和劉景同病相憐,也是年紀輕輕溺斃於湘水。

劉景慢慢合上帛書,腦中回憶遊學襄陽的經歷,前身有着讓人羨慕的人脈資源,卻絲毫不懂珍惜,對讀書興趣不濃,整日安於玩樂,抄錄王逸注《楚辭章句》等書是他幹過爲數不多的正經事。

想到從襄陽抄錄的書籍還未收入家中書庫,反正距離晚飯還有一段時間,便起身去隔壁室中整理書籍,將之搬入書庫。

前前後後忙碌小半個時辰,弄得他滿頭汗水,等到緩過氣來,劉景目光投向眼前一排排整齊堆滿竹簡、帛書的書架上。

毫不誇張的說,這些書籍拿到市井販賣,即便換不回萬金,也能換回一筆天文數字的錢財,足以讓他享受一生。

不過沒人會傻到用書去換錢,時下可沒有印刷技術,這是“遺子黃金滿籯,不如一經”的年代。唐代名臣杜暹在自己的藏書之所寫道:“清俸買來手自校,子孫讀之知聖道,鬻及借人爲不孝。”將賣書與借書視爲不孝。數百年後尚且如此,更何況今時今日,這個時代書籍比任何東西都要珍貴。

劉景從書架上取出一卷書,緩緩打開,此書是大儒賈逵的著作《春秋左氏傳解詁》。

當年關中大儒馬融學貫古今,遍注諸經,欲注《左氏春秋》,卻看到賈逵、鄭衆之注,觀罷嘆道:“賈君精而不博,鄭君博而不精;既精既博,吾何加焉。”

百年來,《左傳》名家輩出,各抒己見,然而賈逵註解的《左傳》依舊不失爲上佳之選。

劉景前世在大學時讀過《左傳》,只是相比之下,他還是更喜歡司馬光的著作《資治通鑑》。

甚至在他生命即將走到終點的時候,都在看這本書,而他清楚的記得,自己最後的記憶片段,是建安五年的尾聲:

“劉表攻張羨,連年不下。羨病死,長沙復立其子懌。表攻懌及零、桂,皆平之。”

而此戰起自於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如今,已是興平二年(公元195年),留給他的時間不多了,若不想被歷史巨浪吞沒,就要早早未雨綢繆。

(本章完)

第184章 七夕第224章 潰敗第80章 蹲守(感謝堂主卿塵)第290章 可惜第204章 曲轅第318章 放歸第285章 敗逃第359章 八月第83章 預言第323章 爲壽第470章 策論第349章 璽書第453章 攔路第213章 女誡第42章 點評第82章 圍攻第370章 同州第193章 耒陽第281章 面見第406章 打擊第459章 焚橋第75章 百石第541章 有望第246章 名字第210章第91章 壁畫第203章 魄力第425章 中箭第171章 結束第399章 攻城(3)第376章 出征第162章 免役第355章 立春第114章 襄陽第461章 守節第95章 別部司馬第197章 喜事第156章 邀請第188章 三年第241章 蔣琬第487章 盛匡第55章 鄧瑗第72章 偷長第210章第82章 圍攻第316章 禁酒第407章 烽火第272章 魏延第459章 焚橋第99章 王彊第403章 破城第223章 習珍第425章 中箭第25章 吏舍第123章 赴宴第370章 同州第52章 歸家第450章 官學第246章 名字第111章 歸來第285章 敗逃第525章 劉曄第345章 騎兵第519章 抵達第455章 投降第393章 破城第349章 璽書第218章 樓船第8章 腫足第533章 勸止第217章 牀弩第368章 江東第193章 耒陽第447章 高義第430章 落幕第449章 隱戶第286章 軍令第227章 火攻第531章 放歸第359章 八月第154章 縣舍第207章 合兵第370章 同州第527章 有君第483章 定議第500章 敗慈第450章 官學第411章 不義第459章 焚橋第331章 倚仗第450章 官學第177章 施恩第427章 身當第171章 結束第540章 國士第250章 說服第80章 蹲守(感謝堂主卿塵)第161章 良法第229章 鳴金第186章 八月
第184章 七夕第224章 潰敗第80章 蹲守(感謝堂主卿塵)第290章 可惜第204章 曲轅第318章 放歸第285章 敗逃第359章 八月第83章 預言第323章 爲壽第470章 策論第349章 璽書第453章 攔路第213章 女誡第42章 點評第82章 圍攻第370章 同州第193章 耒陽第281章 面見第406章 打擊第459章 焚橋第75章 百石第541章 有望第246章 名字第210章第91章 壁畫第203章 魄力第425章 中箭第171章 結束第399章 攻城(3)第376章 出征第162章 免役第355章 立春第114章 襄陽第461章 守節第95章 別部司馬第197章 喜事第156章 邀請第188章 三年第241章 蔣琬第487章 盛匡第55章 鄧瑗第72章 偷長第210章第82章 圍攻第316章 禁酒第407章 烽火第272章 魏延第459章 焚橋第99章 王彊第403章 破城第223章 習珍第425章 中箭第25章 吏舍第123章 赴宴第370章 同州第52章 歸家第450章 官學第246章 名字第111章 歸來第285章 敗逃第525章 劉曄第345章 騎兵第519章 抵達第455章 投降第393章 破城第349章 璽書第218章 樓船第8章 腫足第533章 勸止第217章 牀弩第368章 江東第193章 耒陽第447章 高義第430章 落幕第449章 隱戶第286章 軍令第227章 火攻第531章 放歸第359章 八月第154章 縣舍第207章 合兵第370章 同州第527章 有君第483章 定議第500章 敗慈第450章 官學第411章 不義第459章 焚橋第331章 倚仗第450章 官學第177章 施恩第427章 身當第171章 結束第540章 國士第250章 說服第80章 蹲守(感謝堂主卿塵)第161章 良法第229章 鳴金第186章 八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