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襄陽

第114章 襄陽

長沙郡治下共有十四縣,而郡城臨湘以北,僅有羅縣、益陽、下雋、漢昌四縣,劉景船隊從臨湘啓程出發,順湘水北上,直至離開長沙境內、進入長江,途中只會經過羅縣一地。

羅縣距離臨湘約二百里,漢代舟船在江中順流而行,輕船每日可行八九十里,重船每日可行六七十里,劉景船隊皆載滿人、貨,無疑歸於重船之列,需要至少三天才能航行到羅縣。

不過湘水作爲長沙的母親河,沿途兩岸歷來人煙稠密,倒也不用擔心找不到地方過夜。

現今羅縣縣長乃是與他積怨甚深的吳巨,此人還兼領長沙北部都尉,掌握兵權,雖然劉景知道他未必敢如何,但小心無大錯。在途經羅縣境內休整時,他下令船隊嚴加戒備,購買補給後,次日一早便匆匆離開。

吳巨是真不知道也好,是假裝糊塗也罷,總之他始終保持沉默,沒有藉機生事。

劉景船隊又航行兩日,進入洞庭水域,由於不遠處的巴丘就有大批長沙駐軍,是以此地雖有強盜賊寇出沒,卻不成氣候,總體來說,這一段航程還算安全。

區雄就在巴丘服刑,當然,他是長沙豪傑大人,名義上是服刑,實則是入軍中爲部伍。

聽人說區雄目前正在守江,船隊經過巴丘時,劉景並沒有看到他的人影。

一過巴丘,便入了長江水域。接下來前往襄陽,有兩條路,一條是順長江而下,再經由漢水北上襄陽。另一條路則是直接通過雲夢澤北上,經由夏水入漢水至襄陽。

第二條路遠比第一條路快捷,只是缺點也很明顯,首先夏水並非時時暢通,故泰山太守應劭所著《十三州記》記載:“江別入沔爲夏水,源夫夏之爲名,始於分江,冬竭夏流,故納厥稱。”夏水夏流冬竭,頗有不便之處。另外雲夢澤盜匪極多,走這條“捷徑”需要承擔不小的風險。

劉祝之前就是貪圖這條“捷徑”省時省力,去時又不曾吃大虧,以致船隊返回時麻痹大意,前後數次遭到雲夢澤水賊的圍攻,死傷達二十餘人。

面對劉祝的請示,劉景毫不猶豫下令船隊順江而下,走相對安全的長江、漢水路線。他倒不是害怕與雲夢澤水賊交戰,他此番帶來了三艘鬥艦、三百士卒,雲夢澤水賊若是敢對他的船隊意圖不軌,撲上來撕咬,絕對會崩掉一嘴牙齒。

他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爲他這次乃是爲迎接未婚妻而來,這樣的大喜日子裡,戰鬥能避開就儘量避開,見血死人,終歸是一件不太吉利的事情。

進入長江,船隊的行進速度相比湘水時,提升了差不多有三成之多,船隊在沙羨經停一日,轉入漢水。

因爲是重船溯流,劉景船隊在漢水的行進速度大幅下降,經過多日航行,等到抵達襄陽時,已經是九月下旬。

襄陽城的前身是楚北津戍,乃是一個大型軍事渡口,其北臨漢水、南接襄水,夾於二水之間,東北一帶“皆緣城爲堤,以防潰決,謂之大堤。”漢水北岸又有樊城,週迴四里,與襄陽城隔江對峙,互爲犄角,盡有地勢之利,可謂是天下首屈一指的堅城。

其實襄陽是一個非常年輕的城市,直到西漢時期才置縣,一共才幾百年時間,還沒有漢朝歷史久遠,原本名聲不著,規模有限,並不被世人熟知。

荊州之中心,在帝鄉南陽;南郡之中心,在江陵;漢水之中心,在鄧縣。相比而言,襄陽僅僅只是一個不起眼的小縣城。

而隨着劉表單騎入荊州,將治所遷至襄陽後,其地位纔開始凸顯出來,如今襄陽毫無疑問是荊州的中心。

應該說劉表的眼光非常準,未來數十年,風雲際會的三國時期,襄陽將會一躍成爲天下矚目的焦點,這裡發生了太多太多可歌可泣的故事。而今有了劉景這個變數,未來又將會如何呢?

船隊停於襄陽城北漢水邊,劉景雙腳重重踩上陸地,不由長舒一口氣,這一路上是沒遇到什麼危險,可連續二十幾日的長途航行,還是讓他心裡大感吃不消。

相比之下,劉亮就顯得輕鬆多了,他過去沒少隨父親泛舟瀏水、捕魚捉蝦,因此分外從容。蔡升也還好,唯獨馬周,他是一個天生畏水的旱鴨子,這一路上可把他折騰壞了,如果不是怕人笑話,他絕對會毫不猶豫下船乘馬,獨自走陸路來襄陽。

從船上放下數輛車馬,劉景帶上衆多禮物,進入襄陽,除了蔡升、馬周、劉亮外,他只帶了二十名士卒隨行。一來船上寶貨衆多,需要留下足夠的士卒護衛船隊,二來也是避免引起襄陽方面的不快,畢竟三百名士卒確實有些過於扎眼。

劉祝則留在船上主持大局。

劉景乘坐的並非普通馬車,而是長沙郡府的軺車,軺車乃是傳車的一種,又持“尺五寸木傳信”,因此襄陽郭門的門卒稍稍檢查了一下,就對劉景車隊放行。

劉景坐在車中,順窗望外,遙望襄陽城郭風光,與記憶一一對照。

前身在襄陽遊學兩載,曾先後寄宿賴恭、宋忠、潘濬家中,他這次隨從甚多,當然不能再住他人家裡,民間逆旅環境奇差,遠不如官方都亭。

雖說他這次帶的人是有些多,可憑藉他長沙郡主簿的身份,應該不會被都亭拒之門外。

劉表入主荊州以來,時局頗爲安寧,無戰亂之憂,關中、兗、豫來投者絡繹不絕。

爲了容納這些海內之士,劉表另擇一塊空地,建起一座規模十倍於過去的都亭,院落屋宇,鱗次櫛比,一時之間,進出於都亭者皆衣冠士大夫。

劉景車隊順利抵達新都亭,遞交傳信,沒過多久,都亭亭長便匆匆趕至。

劉仲達之名,他可謂如雷貫耳,這一年來,都亭中的南北士子常常談及劉仲達之名,稱其爲荊南士之冠冕。這樣的大人物,此來襄陽,必會受到劉表的召見,他哪敢不用心接待。

(本章完)

第292章 救治第403章 破城第66章 徙邊第133章 鄧芝第498章 城破第421章 三英第257章 爭執第220章 拍擊第389章 戰死第286章 軍令第522章 變故第407章 烽火第32章 求字第465章 出使第293章 奇策第61章 鞭笞第462章 郊迎第265章 再勝第364章 使者第368章 江東第408章 試探第273章 攻城(上)第417章 柤中第230章 敗走第498章 城破第446章 入城第424章 入陣第500章 敗慈第234章 耀功第361章 巨樓第117章 清茶第289章 倒戈第444章 東曹掾第266章 兵臨第14章 市井第325章 泉陵第505章 周鳳第320章 來投第126章 六禮第86章 醉鄉居第91章 壁畫第430章 落幕第116章 再見第526章 薄行第35章 馬周第302章 富貴還鄉第390章 責備第398章 攻城(2)第191章 計議第69章 胸襟(三千字)第366章 歎服第107章 轟動第193章 耒陽第6章 葛生第242章 三爵第61章 鞭笞第453章 攔路第446章 入城第67章 掌權第63章 突襲第294章 輕鬆第35章 馬周第421章 三英第263章 水戰(下)第522章 變故第516章 夜取第144章 褚方第110章 主簿第497章 來投第157章 仁和第387章 夏口第545章 對策第439章 文聘第195章 韓廣第331章 倚仗第526章 薄行第484章 丹陽第192章 開戰第342章 陷陣第468章 射策(下)第78章 曬書第484章 丹陽第282章 建言第209章 攻城第386章 面曹第204章 曲轅第453章 攔路第529章 詔書第447章 高義第473章 迴歸第418章 預備第496章 鐵壁第239章 嚴法第376章 出征第511章 開戰第154章 縣舍第203章 魄力第470章 策論第195章 韓廣第370章 同州
第292章 救治第403章 破城第66章 徙邊第133章 鄧芝第498章 城破第421章 三英第257章 爭執第220章 拍擊第389章 戰死第286章 軍令第522章 變故第407章 烽火第32章 求字第465章 出使第293章 奇策第61章 鞭笞第462章 郊迎第265章 再勝第364章 使者第368章 江東第408章 試探第273章 攻城(上)第417章 柤中第230章 敗走第498章 城破第446章 入城第424章 入陣第500章 敗慈第234章 耀功第361章 巨樓第117章 清茶第289章 倒戈第444章 東曹掾第266章 兵臨第14章 市井第325章 泉陵第505章 周鳳第320章 來投第126章 六禮第86章 醉鄉居第91章 壁畫第430章 落幕第116章 再見第526章 薄行第35章 馬周第302章 富貴還鄉第390章 責備第398章 攻城(2)第191章 計議第69章 胸襟(三千字)第366章 歎服第107章 轟動第193章 耒陽第6章 葛生第242章 三爵第61章 鞭笞第453章 攔路第446章 入城第67章 掌權第63章 突襲第294章 輕鬆第35章 馬周第421章 三英第263章 水戰(下)第522章 變故第516章 夜取第144章 褚方第110章 主簿第497章 來投第157章 仁和第387章 夏口第545章 對策第439章 文聘第195章 韓廣第331章 倚仗第526章 薄行第484章 丹陽第192章 開戰第342章 陷陣第468章 射策(下)第78章 曬書第484章 丹陽第282章 建言第209章 攻城第386章 面曹第204章 曲轅第453章 攔路第529章 詔書第447章 高義第473章 迴歸第418章 預備第496章 鐵壁第239章 嚴法第376章 出征第511章 開戰第154章 縣舍第203章 魄力第470章 策論第195章 韓廣第370章 同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