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汝南行(下)

對着木櫺的窗口,周馥向外看着,陰沉的目光和緊抿的嘴角透露出了一點他內心的陰翳。

自被司馬睿擊敗後,他就奔回了安成。

沒有任何人找他麻煩,彷彿司馬睿也知道點到即止,並未窮追猛打,畢竟安成周氏在幕府中效力的人可不少。

但周馥也不願意再做官了。

心灰意冷之下,只想在家鄉安養,了此殘生。

不過,有些人的性格註定了他的命運。即便在家歸隱,周馥依然憂心國事,千方百計打聽洛陽的局勢。

在一一瞭解之後,他長嘆一聲,私下裡哀嘆大晉國祚將終。

這樣的認知讓他極爲憤懣,繼而產生一種無能爲力之感,身體愈發不好了。

樓下傳來一陣大笑聲。

周馥更加煩悶,離開窗前,來到了書架旁。

今日有許昌幕府長史裴康來訪,借走了一大堆書籍。

不,應該是安成周氏幾乎把所有藏書都獻出去了——當然是抄錄版本,但依然花費極大。

周馥信手拿起一卷竹簡:《尚書雜記》。

此爲後漢汝陽周氏之周防所撰,世代傳習《古文尚書》,研究極深。

《尚書雜記》共三十二篇,約四十萬字,安成周氏抄錄了一份,存在府中。

說實話,這種書出了汝南都不一定好找,潁川士族都不一定有。縱有,亦是殘缺的。

輕輕放下這卷簡後,他又拿起其他書——

汝陽袁京精研《孟氏易》,著有《難記》三十萬言。

汝陽袁湯所撰《陳留耆舊傳》。

召陵許慎所撰《五經異議》、《說文解字》十四篇。

召陵許峻精通《易經》,著有《易新林》等六本書。

南頓應奉著有《漢書後序》、《漢語》、《漢事》。

應劭所撰之《律本章句》、《漢官禮儀故事》、《狀人記》、《風俗通義》等。

……

一本本、一冊冊他都看過去了。

看完後,又輕輕撫摸,彷彿在看着自己的孩子一般。

將這些藏書交出去一份,可想而知有多麼不捨。

他更不清楚邵勳一個武夫派人來抄錄書籍是何意。

每個月都有數十名未及弱冠之齡的武學生過來,拿着寶貴的白紙、黃紙抄錄,還互相校驗,看起來非常認真。

周馥不喜歡自家視若珍寶的書籍傳播出去。

他年少成名之後,就輾轉諸王府,爲人爭搶,反覆出任文學一職。

此職主要爲宗王講授經史、典故,寫寫文章,而寫文章時又要用典,不然就寫得不夠出色,故非博覽羣書之人不能充任。

文學又是宗王近臣,可想而知能獲得多大的利益。

在王府文學這個職務上,能和他競爭的人着實不多,奧妙便在於他家藏書極其豐富。

這些東西,能輕易外傳?莫要玩笑!

但他好像也無力阻止。

周家不是他一個人說了算,很多人迫於壓力,默認了這件事,那就沒辦法了。

“哈哈,陳公這仗打得痛快,讓匈奴聞風喪膽,壯哉!當滿飲此杯。”樓下又傳來了聲音,伴隨着略顯討好的笑聲。

“今歲除兗州外,司、豫二州多有種冬小麥者。何也?匈奴喪膽,無力南侵,故有此幸事。”一個蒼老的聲音緊接着傳了出來。

很明顯,這是裴康了。他說完後,還有幾聲附和,那是裴康帶來的隨員,其中包括陽翟令周謨。

唉!周馥又嘆了口氣。

他知道,從侄的前程被他耽誤了,一直在陽翟令上兜兜轉轉,未能升遷,原因在於當初他揚言要派精兵三萬北上洛陽,迎天子遷都壽春。

“冬小麥實乃德政。”

“確實德政,惜乎農人愚昧,願意這麼做的人不多。”

“其實比以前多了。三年大旱、四年蝗災,若無冬小麥,河南不知道要多死多少人。”

“汝南二十餘萬百姓感謝陳公的大恩大德。”

“爲此德政,滿飲此杯。”

“滿飲此杯。”

宴間一片歡聲笑語,熱鬧非凡。

周馥懶得再聽了,坐回了案幾後,打算給伯仁寫封信。

荊州都督山簡已經病逝,刺史王澄因爲難以平定蔓延到荊州的杜弢之亂,驚慌失措之下,也不找王夷甫商量,竟然辭官不做了。

朝廷以前中護軍荀崧——對,就是那個在新安大敗的荀景猷——爲都督,周顗周伯仁爲刺史。

伯仁是琅琊王的人。

周馥與琅琊王仇怨不小,不欲助他,但他對伯仁再進一步頗爲期待。畢竟,如今的安成周氏,急需一個檯面上的頂樑柱來爲家族遮風擋雨,伯仁最適合不過了。

只是這信寫什麼呢?周馥思慮良久,方纔落筆。

他先寫了一下家中的情況,隨後聊了聊最近聽到的消息。

就在不久之前,發生了幾件大事。

其一是晉陽被拓跋猗盧奪回了。

這人確實可以,派兒子拓跋六修爲先鋒,衆至數萬。自領二十萬衆繼之,可謂傾巢而出。

這個數字有點誇張。拓跋鮮卑沒什麼步兵,幾乎全是騎兵,二十幾萬騎純唬人呢,但總數應不下五萬。

草原上的胡人是真的茫茫多。

劉琨帶着在常山招募的兵馬,外加收攏潰兵,共數千人爲嚮導,隨軍攻打晉陽。

匈奴人遇到了當初晉人同樣的困境:無糧,難以堅守。

於是野戰,大敗。

隨後驅晉陽百姓撤退,這無疑是個昏招,很快被拓跋猗盧追上,再敗。

幷州刺史劉豐就擒,河內王劉粲奔回,前後損失胡晉兵馬八千餘。

劉琨收復晉陽後,情況更加危急,因爲他入手的是一座空城,被迫徙屯晉陽北面的陽曲——拓跋鮮卑追上匈奴人後,救回了很多晉陽百姓,但顯然不可能還給劉琨,而是作爲酬勞帶走了。

拓跋猗盧還留了一點兵助劉琨守禦,又送牛馬羊各千餘頭、資糧百車,然後回返。

他沒有繼續進兵匈奴腹地,因爲糧草不濟,同時在與匈奴騎兵的拼殺中,自身也傷亡不小,無力再戰,於是撤回去了。

但不管怎樣,收復晉陽總是好事,就是不知道還能堅持多久。

第二件事是關中的。

高舉報父仇大旗的盧水胡繼任首領彭天護攻打長安,雙方陣列於野,賈疋大敗,被殺。

劉漢任彭天護爲梁州刺史,這也是他父親曾經的職位。

樑綜、樑肅、索綝等人見死不救,但攻打馮翊。

至於長安,沒人有興趣了。

和晉陽一樣,當初劉曜撤退時早就帶着八萬長安士女回了平陽,城內無人又無錢,彭天護大失所望,直接回家了。

第三件事與王浚有關。

去歲與拓跋鮮卑連戰兩場,不但自己大敗,還坑掉了兩個女婿不少兵馬。今歲再攻石勒,爲留守兵馬擊退。

這件事沒什麼好多說的。

寫到這裡時,周馥想起了邵勳。

段部鮮卑勢衰的禍根,就源自這個人。他們在草原上還要面臨拓跋鮮卑、慕容鮮卑的東西夾擊,估計撐不了多久了。

段部鮮卑一旦衰亡,王浚壓根沒有活下去的可能。

說起邵勳,周馥還想起一事,於是又寫了下去。

邵勳自襄城南下至西平,召汝南十餘大姓選送鐵匠百人,恢復一度被毀滅的冶鐵城……

******

“鐵器者,農夫之死士也,死士用則仇讎滅,仇讎滅則田野闢,田野闢則五穀熟……”西平縣郊野的冶鐵城外,邵勳手握剛制好的鐮刀,笑道:“農人有此物,則五穀辟易,粟麥滿倉。”

工匠們聽了,湊趣着笑了幾聲。

邵勳走進了已經傾頹了半邊的冶鐵城。

西平縣草草收拾了一番,將廢墟清理了下,如今稍稍有點模樣了。

邵勳一邊走一邊看。

廢墟之下,清理出來的東西列在一旁空地上。

矛、刀、削、鏃、斧、劍甚至是鐵爐、棺釘、燈具,什麼亂七八糟的都有。

他看了十分感慨。

治下至今只有兩個還算成規模的鐵器製造基地,一個是位於廣成澤南緣的汝陽聚,至今有數百鐵匠及學徒。

另外一個則是許昌,但說實話規模還不如邵勳一點一滴建立起來的汝陽聚集,因爲這裡的工匠曾被王彌一鍋端,後來稍稍恢復了一點,但時日尚短,不見起色。

另外,南陽那邊有個規模不小的冶鐵工坊,但在樑芬出鎮宛城後,已經很難搞到武器了。

這便是邵勳離不開朝廷的一個重要原因。

這次王衍送了不少工匠過來,其中就有鐵匠,全部安置在許昌。

這次視察西平,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將此地的冶鐵工坊重建。

西平有鐵山,這是其他地方難以比擬的優勢。

這個鐵山在戰國時期就存在了,後來歷經秦漢、兩晉南北朝、隋唐,一直到中唐時期才徹底消亡——一是因爲戰火,二是因爲鐵料也不太好採了。

不過到了21世紀,因爲開採技術的進步,舞陽鐵礦再度煥發生機,國家還成立了鋼鐵廠,可見此地的資源稟賦。

從今往後,他要把西平打造成治下規模最大的冶鐵基地,至少是基地之一。

而首要任務,其實就是薅世家和朝廷的羊毛,想辦法弄來更多的鐵匠,然後讓他們帶徒弟,擴大生產規模。

不光要冶煉製造兵器,農具亦不可或缺。

“房主簿爲公主所稱,精於庶務,尤擅冶煉,不知可能爲我將此地拾掇出來?”邵勳指着長滿荒草的冶鐵城,問道。

冶鐵城所在的地方名“酒店”。

原本是戰國時韓國的冶鐵城,因官員、工匠閒時喝酒取樂,故名酒店。

唐憲宗元和年間,淮西逆藩被平定,朝廷將冶鐵城毀掉,以絕後患。

“房主簿”名房陽,曾是河間王司馬顒的主簿。顒敗,房陽經人介紹,入襄城公主府爲吏,主要負責管理莊園內的鐵匠,水平頗高。

至於房氏家族,則有清河、濟南、河南三支,乃小姓低等士族。房陽是清河人,三支房氏家族大部分人都已經南渡江東,留下來的人不多,房陽算是一個。

邵勳不會完全信任他。

事實上冶鐵城將由參軍庾亮總管,另從汝陽聚抽調官吏,樑縣武學也會派一批學生過來充當基層管理人員,慢慢將這個大型冶鐵基地運轉起來。

“明公有命,自當從之。”房陽躬身一禮,應道。

“你就在許昌幕府掛個職吧。”邵勳說道:“開過年後,我會酌情發遣一批屯丁過來,於西平縣置屯田軍,種地放牧,全力供給糧肉。酒店冶鐵城事關大業,不得輕忽。但若干得好,異日飛黃騰達,不在話下。”

房陽聽了心中一熱。

清河房氏的地位並不高,若非司馬顒曾爲河間王,鎮鄴城,他也不可能有機會進入顒府,至鄴城爲官,進而再跟着河間王出鎮關中。

說起來,他們家與東海糜氏非常類似。

糜晃糜子恢若不是東海人,以他的家門,進入東海王府的機會並不大,更不可能像現在這般十年內接連晉兩品門第,儼然成爲東海第二豪門了。

糜氏能如此,房氏亦可,只要跟對了人。

“好好幹。”邵勳拍了拍房陽的肩膀,笑道。

如何擺脫對朝廷的依賴?種田、練兵缺一不可。

這些事總要去做的。

遮馬堤之戰後,他的威望到了新的高度,議價能力進一步增強。

與此同時,河南局勢也愈發安穩,可以適當減少一些用於戰爭的資源了。

酒店冶鐵城只是未來幾年的“大項目”之一。

第一百三十六章 封國第一百十八章 分工第九十三章 諂媚第二十五章 奉帝“出巡”第六十八章 風雪之中的追襲第三十四章 噩耗第七十六章 討價還價第一百二十三章 走基層第一百七十三章 不能走第一百二十九章 俊異(爲盟主wangzechao8加更)第一百零一章 兄妹第九十二章 司空最後的下落第九十八章 肅清第二十四章 許昌與洛陽第十七章 鬼話第一百三十八章 整合的意義第九十四章 和平?休戰罷了!第二十二章 重臣們第一十二章 爭第四十九章 檢驗第四十九章 涼州鴟苕第七十九章 白櫻桃下紫綸巾第八十八章 話療(加更求月票)第一百五十章 遣還第一百三十五章 招攬第一百二十三章 走基層第六十九章 王家第一百二十四章 人人有份第一百二十四章 核心區域第八十五章 說動第六十三章 三月三第五十章 看望第一百三十章 特權階級第四十八章 斬出個未來第二十七章 庶務第一章 縣令第一百二十六章 湯池第一百二十五章 酒家第一百十五章 目瞪口呆第十四章 統戰價值急劇提升第一百十九章 端門第六十六章 蹲坑第一百十六章 入城(爲盟主吾命維新加更)第六十六章 大風第八十三章 水與旱(下)第一百十九章 又菜又愛玩第三十章 塑造第五章 風暴之眼第一百二十二章 沒有回頭路第一百十三章 送糧第六十八章 風雪之中的追襲第一百三十五章 招攬第六十五章 吩咐第五十八章 收手吧!第一百二十三章 走基層第一百十三章 捉生第七十五章 渡河第一百八十章 不要讓我失望第一十九章 火中取栗第五十二章 敲定第二十章 撤離第六章 措手不及第四十六章 撤兵第一百十五章 禽獸第一百五十章 金谷園的海棠第一十七章 後路第一百三十七章 三人行第一百二十三章 走基層第一百二十三章 走基層第三十章 快控幾不住我寄幾了第五十三章 籠絡第二章 部曲第一百二十二章 沒有回頭路第五十二章 南陽與秦州第九十九章 把他留下!第五十八章 收手吧!第一百六十六章 落幕第六十四章 獵物第三十六章 莫敢敵者第一百四十一章 能打就打第二十七章 拉攏第八十九章 開誠佈公(上)第七十八章 體系上第一百二十六章 新張方第六十三章 最實在的東西第一百三十章 出鎮第六十一章 蠶桑與河陽第一百三十六章 山中猛虎第一百零六章 洛陽保衛戰第二十七章 拉攏第七十章 應用題第一百四十三章 入潼關第一百零九章 前出第一百五十四章 第一屆全體大會第一百十二章 農事第四十三章 來了,都來了第七十章 韓陵山第七十四章 突然襲擊第一百零一章 平靜(爲盟主浙東觀察使加更)第八十五章 分兵
第一百三十六章 封國第一百十八章 分工第九十三章 諂媚第二十五章 奉帝“出巡”第六十八章 風雪之中的追襲第三十四章 噩耗第七十六章 討價還價第一百二十三章 走基層第一百七十三章 不能走第一百二十九章 俊異(爲盟主wangzechao8加更)第一百零一章 兄妹第九十二章 司空最後的下落第九十八章 肅清第二十四章 許昌與洛陽第十七章 鬼話第一百三十八章 整合的意義第九十四章 和平?休戰罷了!第二十二章 重臣們第一十二章 爭第四十九章 檢驗第四十九章 涼州鴟苕第七十九章 白櫻桃下紫綸巾第八十八章 話療(加更求月票)第一百五十章 遣還第一百三十五章 招攬第一百二十三章 走基層第六十九章 王家第一百二十四章 人人有份第一百二十四章 核心區域第八十五章 說動第六十三章 三月三第五十章 看望第一百三十章 特權階級第四十八章 斬出個未來第二十七章 庶務第一章 縣令第一百二十六章 湯池第一百二十五章 酒家第一百十五章 目瞪口呆第十四章 統戰價值急劇提升第一百十九章 端門第六十六章 蹲坑第一百十六章 入城(爲盟主吾命維新加更)第六十六章 大風第八十三章 水與旱(下)第一百十九章 又菜又愛玩第三十章 塑造第五章 風暴之眼第一百二十二章 沒有回頭路第一百十三章 送糧第六十八章 風雪之中的追襲第一百三十五章 招攬第六十五章 吩咐第五十八章 收手吧!第一百二十三章 走基層第一百十三章 捉生第七十五章 渡河第一百八十章 不要讓我失望第一十九章 火中取栗第五十二章 敲定第二十章 撤離第六章 措手不及第四十六章 撤兵第一百十五章 禽獸第一百五十章 金谷園的海棠第一十七章 後路第一百三十七章 三人行第一百二十三章 走基層第一百二十三章 走基層第三十章 快控幾不住我寄幾了第五十三章 籠絡第二章 部曲第一百二十二章 沒有回頭路第五十二章 南陽與秦州第九十九章 把他留下!第五十八章 收手吧!第一百六十六章 落幕第六十四章 獵物第三十六章 莫敢敵者第一百四十一章 能打就打第二十七章 拉攏第八十九章 開誠佈公(上)第七十八章 體系上第一百二十六章 新張方第六十三章 最實在的東西第一百三十章 出鎮第六十一章 蠶桑與河陽第一百三十六章 山中猛虎第一百零六章 洛陽保衛戰第二十七章 拉攏第七十章 應用題第一百四十三章 入潼關第一百零九章 前出第一百五十四章 第一屆全體大會第一百十二章 農事第四十三章 來了,都來了第七十章 韓陵山第七十四章 突然襲擊第一百零一章 平靜(爲盟主浙東觀察使加更)第八十五章 分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