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7章 晉封漢王

德昭元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岳雲等人終於回到了臨安。從四月出兵進攻劉琦開始,到現在歷時整整七個月了。他終於削平了劉琦和吳璘這兩個割據政權。一統了南宋。現在全國已經平定了下來,應該是考慮休養生息和如何反攻金國了。

臨安皇宮大殿內,岳雲向趙琢和朝中羣臣述說了一下平定劉琦和吳璘的大致經過。

早在一個月前,臨安便得到了岳雲與遼國達成協議,遼軍北返關中的消息。雖然此役沒能收復大散關——陽平關一線的重要關隘,但能夠通過談判,兵不血刃地收回劍門關、漢中等地,已經算是相當不錯了。

畢竟岳雲的部隊從四月進入池州開始,到現在已經整整作戰了半年以上,雖然屢屢獲勝,但部卒卻也傷亡慘重,疲憊不堪。新收復的荊襄及四川之地還要駐紮大量人馬,以防金軍和遼軍南下。同時,許多地方的官員都已逃亡,也需要大力補充。這一系列問題都要慢慢來解決。

趙琢在聽完岳雲的講述後,也連忙誇獎了他一番,然後冊封岳雲爲漢王,加太尉銜,並賜尚方寶劍一柄。賞銀萬兩,綢緞一千匹。所有西征的立功將士,皆有封賞。

殿內官員們見趙琢如此厚賞,均紛紛向岳雲道賀,恭祝他成爲大宋難得的異姓王。岳雲不得不一一還禮。雖然他嘴角含笑,心中卻是肉痛,暗忖趙琢哪有錢封賞,國庫裡都能養老鼠了。封賞的錢還不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得自己掏腰包。

看着一衆官員向岳雲道賀,劉子羽、何鑄、王居正等卻在一旁冷眼旁觀,默不作聲。三人對視了片刻之後,神色皆十分陰沉,然後微微點了點頭。

劉子羽這時便出列向趙琢躬身說道:“陛下。眼下我大宋既已平定藩鎮之亂,全國一統,當以恢復民生,安定地方爲當前之要務。現各地官員多有逃亡,而安置流民,重建各地府衙,組織稅收。也需大批官員。微臣建議,重開科舉。以爲朝廷選拔人才,方能保我大宋百年安定!”

他此話一出,衆臣皆紛紛點頭稱是。現在荊襄、四川、江南等遭受了兵禍之地,官員不是被殺就是逃走了,地方政權陷於癱瘓。全賴駐紮當地的岳家軍維持秩序。但是由軍隊一直扮演治理地方的角色顯然不太適合,就算是岳雲本人,也不願意過多的讓自己屬下的將領去充當地方官的角色。他可不想建立一個軍政府。

只不過。對於劉子羽提出的,重開科舉之事。他並不太贊同。這些通過科舉考上來的學子,大多重視詩詞文采,讓他們吟詩作畫,出口成章,那是拿手好戲。但要他們治理地方,發展經濟、爲一方謀福,卻可以肯定,大多數皆不堪用。

這時,趙琢見劉子羽發問。心忖,你問朕有什麼用?朕還不是得聽岳雲的。

於是,他便將頭轉向岳雲,和顏悅色道:“不知漢王有何意見?”

岳雲見趙琢如此“上路”,倒也微微點頭,他亦行了一禮道:“啓稟陛下,臣以爲,眼下官員缺乏。舉行全國考試以選拔官員是一項必要措施。只若要按以往科舉考試那樣,以詩賦、經義定名次,本王卻是不敢苟同!如此選拔上來的官員。恐怕多數難堪大用!”

王居正一聽,當即便怒火萬丈。因爲他就是通過科舉考慮,成爲狀元,再得趙鼎賞識,才平步青雲的。聽岳雲這意思,莫非自己還成了不堪大用之人了?

他也顧不得是岳雲將他從瓊州那個偏僻地方救出來的。立刻便反脣相譏道:“漢王倒是別出心裁。這科舉制度乃是從前隋開始,沿用至今,已有五百多年了。我朝也從科舉之中,選拔出了不少人才,真宗朝時的寇準、神宗朝的王安石、哲宗朝時的司馬光等名相,誰不是科舉選拔而來的?怎麼會多數難堪大用呢?”

他這話一出口,衆臣皆是嚇了一大跳,心想當着岳雲的面這樣說,豈不把這位獨攬大權的漢王給得罪到底了?岳雲只需使個眼色,只怕趙琢就會將王居正拿下,革職查辦。

岳雲眼中閃過一絲不快,但卻依然微微一笑,毫不在意道:“王大人有此想法也屬正常。畢竟科舉制度推行了這麼久,已經深入人心。要突然否定它。王大人定會覺得難以忍受。但其實,它的弊端亦是明顯之極。岳雲請問王大人一句:在王大人當年參加科舉之時,考試的是什麼科目?”

王居正愣了一下,隨即便脫口而出道:“當然考貼經、詩賦、墨義這些內容了。下官出身貧寒,也是熟讀《易官義》、《詩經》、《書經》、《周禮》、《禮記》等五部大經,以及《論語》和《孟子》兩部兼經,並經州試、省試和殿試之後,才入朝爲官的!如果不是參加科舉,王某現在只怕還在家務農呢!”

岳雲搖了搖頭道:“王大人誤解我的意思了。我並不是將科舉制度全盤否決。象科舉規定,任何人皆可參加科舉考試,這就是相當好的制度。讓王大人這樣爲代表的貧苦書生也有機會爲官。可是嶽某卻以爲,這科舉中考試的內容,卻未免太不合適宜了一些。其他暫且不說,就以王大人當年所考的內容來說。您在實際爲官過程中,有多少時間,多少事務會用到考試中的那些內容?”

王居正頓時一下子被問住了。他是從一個九品的萊陽縣主薄一步步升上來的,當過縣令、知府、主事等職,最後才成爲了兵部侍郎,而現在更是成爲六部之首的吏部尚書。自然對官場中的大小官職,平時所從事的工作十分清楚。

可要說這當中有幾次能用到詩賦、經義的,那還真沒幾次。要展現他吟詩作畫,舞風弄月的才華時,多半都是在青樓勾欄等場所,與一干妓女打情罵俏。用這些詩詞來打動那些賣藝不賣身的清倌人。

而官場中的事務,大多都是統計、報告、計算、審判,以及處理一些突發的如救災、搶險、濟民、收稅、安置等工作。《詩經》、《周禮》、《論語》之中雖然也有一些處事原則的內容,但都是大而空的理論知識,想要用這些經書來治理地方,所謂的什麼“半部論語治天下”,那完全是無稽之談。

王居正一張老臉頓時漲得通紅,思索了半天才強辯道:“詩賦考驗的是文采,經義考驗的是爲人的道德準則,有了這些,才談得上治國安邦,人若連這些基本禮義廉恥都不知道,一篇文章和詩詞都寫不出來,又如何爲官呢?”

他雖然仍在據理禮爭,但衆臣都聽得出來他的已經理屈詞窮。

岳雲這時也驀然醒覺,知道要完全推行改革,阻力甚大,這王居正算是自己從海南請回來的被貶官員,對自己應該算是比較感激涕零的了。連他都反對廢除科舉,可想而知其他官員會如何對待改革了。

想了一會後,岳雲方說道:“既是如此,那便可將科舉考試多設一些科目。不光是考詩詞經義,同時也要考算術、外語、武功、工藝製造等內容。以爲朝廷選拔出不同的人才……”

“比如兵部,就要懂戰爭策劃、排兵佈陣的人員,否則如何制定對敵作戰計劃?而軍部,則需要武功高強、善於臨場指揮作戰的勇士;禮部,時常要接待外國使節,選拔懂外語的人才便是重點。而工部,多從事武器製造,以及建橋造房,自然就得選拔在建築、製作有傑出天賦的人員。這些考試完全可以列入科舉之中,成爲其中一科目,讓考生自己選擇報名!”

岳雲這一番話,猶如石破天驚一般。武將倒還好說,在武唐時期,武則天也搞過武舉,有人還爲此中過武狀元。但在以往,工匠都是被劃爲“匠戶”一類,是上不得大雅之堂的。可聽岳雲的意思,這些工匠、通譯竟然也可以堂堂正正地參加科舉,並擔任正式官職。實在是有些匪夷所思了。

劉子羽和王居正對視了一眼,也不禁大爲驚奇,感覺這樣一來,科舉就搞成了一鍋大雜燴了,什麼人都能來考。懂算術的,以那些商人掌櫃爲最多,武功嘛,不用說了,那些小兵、江湖好漢都是武功高強之人……然後匠戶、通譯都來參加了……堂堂文人竟然和這些斗升小民,粗魯武夫一起參加考試?

可兩人卻又提不出反對意見,因爲這些人才的確是朝廷急需的,特別是火器研發上,一名熟練的火器工匠,工部開出的俸祿都堪比一個五品知府了。還專門派人對其家人進行保護。難道自古以來的“士、農、工、商”排名,竟然要就此顛覆了嗎?

趙琢見衆大臣皆不再反對,於是便連忙說道:“既然衆卿皆不反對,那便按漢王的意思辦吧!禮部先草擬出一個計劃來,然後交由漢王過目,過年後,再予以施行!現在退朝!”RQ

第438章 南宋劇變(下)第397章 王雯辭行第443章 臺海大戰(上)第793章 銀鈴出戰第342章 四處挖人才第593章 曾暢的落網第677章 金國的反應第241章 葫蘆谷之戰(十)第245章 千鈞一髮第700章 穎昌淪陷第160章 決戰小商河(一)第697章 穎昌光復第370章 呂宋的消息第609章 辛政的故事第677章 金國的反應第657章 監獄裡的談判第350章 臺灣軍節度使第254章 生死狀第128章 攻入汴京第736章 大宋的最後一次朝會第88章 中原民衆請願團第329章 請君入甕第725章 救治岳雲的方法第122章 百姓衝營第645章 賢內助第762章 三路北伐第541章 巴東之戰(下)第416章 風雨欲來第3章 巡視軍營第四三十二章 掌控衛戍軍第648章 佈置救災第265章 金人的逆襲第56章 楊幺之妹第689章 艱難的決擇第427章 漢城危機第480章 張澤端訪紅河州第376章 合作協議第162章 決戰小商河(三)第603章 万俟卨惹的禍第584章 趙構的陰謀第600章 乾坤初定第449章 臨安朝貢第347章 大央嶼海戰(上)第90章 三個政敵的密議(上)第541章 巴東之戰(下)第196章 李雨柔來了第352章 再起波瀾第128章 攻入汴京第66章 計劃沒有變化快第694章 秦熺見駕第124章 新的決擇第758章 大理降伏第380章 千鈞一髮第6章 拜會曹公公第687章 宋金大海戰(五)第691章 徐州難攻第713章 岳雲遇刺第132章 熱血已冷第23章 定計(上)第786章 岳飛得救第804章 日本大亂第521章 吳璘的決斷第700章 穎昌淪陷第723章 臨安的動盪第574章 燧發槍的研製第313章 僞造國書第563章 宋遼談判第823章 洞房花燭夜第591章 火槍賣還是不賣?第807章 高麗滅亡第143章 緊追不捨第324章 大賽結束第693章 金軍的謀略第292章 平清盛的請求第452章 糾結的李家第242章 葫蘆谷之戰(十一)第737章 國號大漢第658章 新科舉考試第492章 誓師北伐第238章 葫蘆谷之戰(七)第807章 高麗滅亡第130章 讓人頭疼的公主第646章 辛棄疾出現了第517章 襲營之戰(上)第253章 又見雨柔第664章 法院斷案第479章 紅河州的局勢第733章 李師師的勸告第60章 反擊第166章 決戰小商河(七)第58章 狹窄的空間第365章 劍指安南第178章 快刀斬亂麻第600章 乾坤初定第164章 決戰小商河(五)第581章 少年朱熹第672章 英雄難過美人關第68章 真假金使第482章 完顏亮南侵第815章 大決戰(中)
第438章 南宋劇變(下)第397章 王雯辭行第443章 臺海大戰(上)第793章 銀鈴出戰第342章 四處挖人才第593章 曾暢的落網第677章 金國的反應第241章 葫蘆谷之戰(十)第245章 千鈞一髮第700章 穎昌淪陷第160章 決戰小商河(一)第697章 穎昌光復第370章 呂宋的消息第609章 辛政的故事第677章 金國的反應第657章 監獄裡的談判第350章 臺灣軍節度使第254章 生死狀第128章 攻入汴京第736章 大宋的最後一次朝會第88章 中原民衆請願團第329章 請君入甕第725章 救治岳雲的方法第122章 百姓衝營第645章 賢內助第762章 三路北伐第541章 巴東之戰(下)第416章 風雨欲來第3章 巡視軍營第四三十二章 掌控衛戍軍第648章 佈置救災第265章 金人的逆襲第56章 楊幺之妹第689章 艱難的決擇第427章 漢城危機第480章 張澤端訪紅河州第376章 合作協議第162章 決戰小商河(三)第603章 万俟卨惹的禍第584章 趙構的陰謀第600章 乾坤初定第449章 臨安朝貢第347章 大央嶼海戰(上)第90章 三個政敵的密議(上)第541章 巴東之戰(下)第196章 李雨柔來了第352章 再起波瀾第128章 攻入汴京第66章 計劃沒有變化快第694章 秦熺見駕第124章 新的決擇第758章 大理降伏第380章 千鈞一髮第6章 拜會曹公公第687章 宋金大海戰(五)第691章 徐州難攻第713章 岳雲遇刺第132章 熱血已冷第23章 定計(上)第786章 岳飛得救第804章 日本大亂第521章 吳璘的決斷第700章 穎昌淪陷第723章 臨安的動盪第574章 燧發槍的研製第313章 僞造國書第563章 宋遼談判第823章 洞房花燭夜第591章 火槍賣還是不賣?第807章 高麗滅亡第143章 緊追不捨第324章 大賽結束第693章 金軍的謀略第292章 平清盛的請求第452章 糾結的李家第242章 葫蘆谷之戰(十一)第737章 國號大漢第658章 新科舉考試第492章 誓師北伐第238章 葫蘆谷之戰(七)第807章 高麗滅亡第130章 讓人頭疼的公主第646章 辛棄疾出現了第517章 襲營之戰(上)第253章 又見雨柔第664章 法院斷案第479章 紅河州的局勢第733章 李師師的勸告第60章 反擊第166章 決戰小商河(七)第58章 狹窄的空間第365章 劍指安南第178章 快刀斬亂麻第600章 乾坤初定第164章 決戰小商河(五)第581章 少年朱熹第672章 英雄難過美人關第68章 真假金使第482章 完顏亮南侵第815章 大決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