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鹿爲阿瓜得 朝會初交鋒

爲了能夠在最短的時間造成最大的影響,莘邇挑選的獻鹿之日,是定西的常朝之時。

常朝,本依秦朝前中葉的舊制,是五天一次。成、唐以來,改用秦前期的制度,“公卿朝朔望”,即每月兩次,一次在初一,一次在十五。

定西,原先也是一月兩次常朝。令狐奉即位後,勵精圖治,幾乎天天聽政,雖未明作規章,但過去的近一年中,定西的常朝儼然變成了日朝。前些時,令狐奉下葬不久,陳蓀、氾寬等人以令狐樂年幼,需要充足的睡眠長身體,並且也需要有足夠的時間來學習文化知識、理政常識等爲由,聯名上書,又把定西的朝會制度重新確定爲了一月兩次。

莘邇隨時都可以見到左氏和令狐樂,因對陳蓀等人的這個提議,他沒有反對。

上朝的次數少點也好。

上朝一少,個人的空閒自也就隨之多了。

而空閒一多,便有兩個好處。

一者,莘邇就可與羊髦、羊馥、張龜等,包括唐艾在內,多會幾回面,多討論幾次時事,多想出來幾個充實自身實力、應對時局變化的舉措。

這些天,羊髦等人盡展己智,積極地出謀劃策,莘邇或從中擇優選取,或通過他們建議的啓發,聯繫後世的見聞,自己想出一個似乎可用的政措。

集思廣益之下,目前,針對當下的朝堂、政治形勢,莘邇已經有了幾項應對的腹案。

這幾項腹案,有的已可着手,莘邇準備今天就上奏朝中;有的還沒籌劃成熟,需要再斟酌考慮,然後再與孫衍等通個氣,得到他們的支持,便亦可上書左氏與令狐樂,請求實行了。

二者,羊髦此前獻給莘邇的數策中,其一是與孫衍等結盟,加深對鮮卑義從等部隊的掌控,這兩條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人與人間的情感乃是慢慢發酵,需要大量的接觸、結交,而下空閒既多,莘邇也就可以騰出手來,多與孫衍等士大夫、禿髮勃野等胡人軍官親近感情了。

卻說這日常朝。

莘邇獻上白鹿。

定西王都各府的要吏,皆在朝上。

時值冬季,朝會的地點在四時宮的“玄武黑殿”。整個宮殿的底色以黑爲主。文武羣臣的朝服也都是黑色。殿內色玄,雪雖已停,然殿外積雪未化,白黑分明,越襯出宮殿的莊嚴肅穆。

玄黑色大方磚鋪成的地面上,一隻瑩白的大鹿不安地站着,兩邊大臣們投向的目光各懷訝色。

莘邇從容立於鹿側,說道:“啓稟大王、王太后,臣前日巡視東苑城兵營,無意發現了此鹿。捕拿下後,詢問郎中令陳蓀,陳蓀言道:此鹿就是先王追獵的那頭。

“臣故此今日特攜之朝會,獻與大王、王太后!”

令狐樂瞪大眼睛,好奇地看着這頭白鹿,說道:“真漂亮!”

左氏從沒有騙過人,這次不僅是騙人,而且是在朝堂這麼莊嚴的場所,哄騙定西國所有的朝中要臣,袞袞諸公,她心情緊張,面頰微紅,輕咳了聲,照着與莘邇一起事先編好的劇本,問陳蓀:“陳公,此鹿可是先王逐射的那頭麼?”

白鹿雖然少見,也不是世間僅有一頭。陳蓀早前領命之後,之所以遍尋不到,無法向令狐奉交差,其緣故便是令狐奉記得那頭白鹿的大小、特徵,他沒辦法隨便找頭糊弄。亦因此理,不能莘邇說這頭鹿就是令狐奉沒能打到的那個,那此鹿就是彼鹿了,還得陳蓀出來作證。

莘邇已與陳蓀私下打過招呼。

麴爽有意借謠言生大獄的事情,陳蓀亦知,他也堅決反對,故是,對莘邇的這個主意他當然會給以配合。

陳蓀出班,裝模作樣地繞着鹿瞅了一圈,回答左氏,說道:“此鹿正是先王追射的那頭!”指着鹿耳,說道,“先王逐獵之時,臣從騎左近,記得很清楚,鹿渾身瑩白,只左耳略赤。諸公請看,此鹿的左耳顏色可不就是如此麼?”

左氏暗鬆了口氣,悄悄地瞄莘邇了一眼,心中忽有說不出的滋味,好像是與莘邇共有了一個小秘密似的。殿上是頭大鹿,她胸口如有小鹿,噗通噗通亂跳,雙頰的紅暈更濃,如欲滴水。

羣臣的視線都在鹿和莘邇的身上,沒人注意到她的異樣。

莘邇站在鹿旁,迎受着羣臣的目光。

他心中一動,想道:“他孃的,我怎麼感覺自己像趙高?……呸!我獻此鹿,究之緣由,純是出於赤膽忠心!焉是趙高那奸佞一流!”深悔不該亂想,搞得自我抹黑,自降身價。

羣臣裡頭,宋方神情複雜,他亦十分懊惱。

他想道:“可惜啊,可惜啊!莘阿瓜早不得此鹿!他要能早日得到此鹿,趕在先王未薨以前,我只需一句‘大王失鹿,莘邇得之’,他必就死無葬身之地!只是可惜,而下幼主當朝,不懂得這些!王太后又信任阿瓜,我縱是進讒,……他孃的,哪裡來的進讒,明明是肺腑忠言!我就算進上忠言,只恐王太后也不會信之。且罷,先將此把柄抓住,留待後日,尋機再發!”

一場足以令莘邇人頭落地的大禍,在莘邇茫然不知的情況下,被他僥倖躲過。

宋方又心道:“四天前,莘阿瓜上書朝中,辭氾寬的建議封侯不受,這小東西確是謹慎,比麴爽強些,知點進退之道。我阿父遂嚴命我,不許急於行我的那內外兩策。阿父老矣,不復進取雄圖。他的話我不能聽。這兩策,我還是要做!

“唯是,莘阿瓜府中、帳下的那幫人,唐士裡頭,要麼寓士、要麼寒士,俱下品寒素,我家向來少與之有來往,一時倒是難選合適的下手對象。羊家與莘家世交,羊馥兄弟以清直立世,料是難以拉攏;張龜是張家的叛徒,爲保性命,對莘邇肯定死心塌地,也無法拉攏。

“我聽說唐艾近月與莘邇交往甚密。我昔在督府爲左長史時,是此人的上吏,略知此人脾性。這個人心高氣傲,渴盼功名。且他也算是我的曾經故吏。也許?我可先從他這裡試試?

“至若莘阿瓜帳下的胡騎,卻是易於着手。胡人貪利善變,我只要不吝財貨,如那禿髮勃野、蘭寶掌、支勿延、乞大力諸奴,還不是手到擒來?”

宋方正在盤算計較,耳中聽到莘邇的一番話,頓時大怒,立即出列反對。

那鹿已被牽下,由內宦送去靈鈞臺的林苑裡安置。

莘邇剛剛上了兩道奏議,便是他近日與羊髦等商議定下的數策中,可以施行的兩項。

一條是:建議朝廷大赦。

一條是:建議朝廷開山澤園囿之禁。

秦朝中葉以降,新帝登位,大赦天下,早是慣例。本朝至今,則時而大赦,時而不赦。

莘邇適才提出,令狐奉辭世,儘管舉國悲痛,但令狐樂即位,亦是國家的喜事,宜大赦境內,以彰令狐奉和令狐樂的愛民仁德之意,同時,也可以此爲令狐樂這位新主收攬一下民心。

“山澤園囿之禁”,山林、野澤,雖是自然環境,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山林中、野澤中的物產卻不是百姓們的,而是屬於王室的。當然,山澤之物,現下也不是全被王室佔據,閥族在其中也是佔了不少的。定西還好一點,不像江左,事實上大多都已被閥族佔爲私有。

這條法規禁令,明顯是收利於上,是對尋常百姓的剝削。

莘邇在建康任太守時,對此禁就非常反感,老百姓已經貧苦到一家只有一身衣服,日常野菜充飢亦難,衣不蔽寒、食不飽腹的境地了,山林、野澤的產出,王室與閥族還霸佔不放,要麼不許百姓捕撈,要麼課以重稅,真是豈有此理!

於是,今天他同樣以“爲令狐樂收攬人心”爲由,揀取以往歷代明君開山澤禁令的故事,提出了“開山澤園囿之禁”的意見。

宋方手捧笏板,昂首直立,大聲說道:“《管子》雲‘赦出則民多不敬,惠行則過日益’!

“前代秦朝,大赦頻繁,多時,幾乎年年有赦,造成的惡劣後果極其嚴重!因爲常赦,民不再畏懼法律,往往‘旦脫重梏,夕還囹圄’,既不感赦免之恩,又不畏刑罰之罪。秦赦之弊,前賢敘評多矣!

“本朝建國,世祖皇帝吸取秦朝教訓,修正其弊,海內整肅,民乃知國法之重。

“莘邇身爲顧命重臣,出此大謬之言,如是他不知秦弊,可見其陋;如是他知其弊而仍進此言,可見他託以忠貞大王之貌,實懷奸邪亂國之心!臣敢請大王、王太后降罪收治!”

莘邇瞧了下宋方,心道:“果如士道所料,小宋反對我的此議。”

在朝會上當衆向令狐樂、左氏提政措方面的建議,不是一拍腦袋就可以提的。

必須先要分析好朝中重臣們可能會因此而出現的反應,判斷出他們可能存在的態度。

畢竟即使有宋氏的信賴,莘邇也不能一意孤行,非得有支持者不可。

宋方的反應,在莘邇的意料中。

莘邇沒把他的反對當回事兒,心中繼續想道:“士道久在王都,一直留心政局,對朝中諸公的性子、立場都較爲清楚。宋方的反對,他猜對了。他對我說,陳蓀必然會贊同我的此議,不知又可有料對?”

羊髦的才幹、眼光真是不錯,陳蓀也被他料對了。

趁着宋方激昂反對的空兒,陳蓀默默地恭謹躬立,腦筋轉動,思考莘邇此議的利弊。

他想道:“大赦與開山澤園囿之禁,都有利於提高大王在國中的德望。大王年幼當國,德望是他最爲急需的。開山澤園囿之禁,雖是虧了些王室的收入,但也打擊到了閥族,從這面講,亦是有利大王。且則,此議是莘邇提出的,閥族便是要惱,也只會惱他,不會怪罪大王。”

想定,陳蓀出列,不緊不慢地說道:“赦固不可常,然亦不可無。莘邇此議,臣以爲可行。”

莘邇一直都在殿中,沒有回班次,所以他站的位置最爲中間,陳蓀在他右側,宋方在他左側。三個人,兩種意見。莘邇微微顧視右邊班次中的孫衍,心道:“我與孫公已然通過聲氣,再有他的支持,我之此議,已有七成可以得行了。”

孫衍出班,也道:“臣以爲可行。”

三對一。

宋方轉看右邊文臣列中居前的宋閎、氾寬。

氾寬與宋方對視了一下,旋即轉開目光,看起來是一點沒有與他作個盟友的意思。

宋方怒不可遏,心道:“老匹夫!數日前,邀我、我阿父與張渾、張道將會面時,言之鑿鑿,說希望我們幾家能夠齊心協力,‘同佐大王’,到該說話時,他卻縮頭不語,要做烏龜!”

宋方誤會氾寬了。

氾寬也是不同意莘邇此兩議的。

他不同意的緣故,與宋方“因爲開始重視莘邇,所以只要是莘邇提的,他全都反對”之原因不同。

氾寬看出了莘邇提此兩議的本心,說的好聽,是爲了能夠使令狐樂收攬民心,令狐樂一個小孩童,百姓怎會感激他?事情傳出,一旦讓百姓知道了是莘邇提出的此兩議,還用說麼?最終收攬到一些民心的,必然只能是莘邇。

但氾寬認爲,現下還沒到與莘邇正面交鋒的時刻,是以,他決定按兵不動。

氾寬心道:“較以朝權,我家不及宋家。宋家現雖稍微失勢,根基猶厚。上次我出面邀宋、張相會,宋方意甚不快,宋閎雖沒什麼,料亦不甘居我之下。

“昨日,我與張渾說好了,把我弟之女,嫁給張道將。

“等婚姻定下,我與張家聯手,且先把我們幾家的局面穩住,然後,再與莘邇論個短長不遲。莘邇寓士,不過賴倖進而新貴,如何能與我等高門相比?容他幾時,也無大礙。”

宋方知道宋閎在這種情勢下,鐵定是不會出頭的,也不指望他幫腔,乾脆連看都沒看他。

宋閎也確實沒打算出來。

他耷拉着眼睛,默不作聲地立於羣臣中,泯然如衆。

大赦之策,由是得到了左氏、令狐樂的同意。

“開山澤園囿之禁”這一條,宋方得到了一個重磅的支持者,便是麴爽。

這條有損閥族利益,麴爽激烈反對。

孫衍見他態度堅決,不欲與麴家結怨,打了退堂鼓。

陳蓀無可無不可,也不是極力支持莘邇。

莘邇深知妥協是門藝術,就不再堅持。

這一條進言,沒能得到通過。

說來是莘邇主動撤下了此條建議,左氏卻愧疚地望他再三,如是她做錯了什麼一般。

莘邇不動聲色地回她以微微一笑,表示自己並不介意。

今日是莘邇頭次在朝會上,正式提出自己的政治意見,一得行,一不得行,說不上大獲成功,但也絕沒有失敗。

下朝回家的路上,他心道:“觀今天朝會,將來我那數策的施政,估計還會遇到大的阻撓。這種情況下,最好不要事事都由我來提出。可換別人來提,我先觀望風聲,瞧瞧宋方、麴爽等人的立場,隨後再作決定,這樣,最終不管能否得行,我都可從容自如了。”

想到這裡,莘邇想到了傅喬、黃榮。

他現下於朝中可用的人手基本沒有,“可換別人來提”,想的不錯,奈何這個“別人”太難找。

好在傅喬應該已經快到王都了。不久前,他又舉薦了黃榮入朝爲官。

等這兩人到都進朝,眼下於朝堂上無人手可驅使的窘迫應就可以得到改觀。

……

感謝大家的月票、推薦和打賞!

第五十七章 八斗傅夫子 小狡莘阿瓜第十六章 富貴不相忘 球營嚴且整第四章 勃勃志向遠 鐵騎漠中來(上)第十六章 連環虛聲勢 蒲茂意決矣第五章 逐客顯督威 收胡系霸業第十章 氾公真大謀 沉渣俱泛起第二十四章 張金老謀算 元光不怕虎第十八章 冉興國亂頻 令狐稱尊號第一章 侃侃析時局 竊竊覬神器第三十六章 張曇上劾書 宋閎辭內史第五十三章 請做獅子王 羅什願從行第四章 魏鹹萬里侯 可呼你字乎第三十八章 乞活投蒲茂 計破鐵浮屠(中)第六章 麴球贈胡將 遣人請道智第六章 仁心得好報 虎狼互相謀第十八章 道智夢授戒 張龜謀盡職第六十三章 萬里月色同 羣雄各異謀(下)第十三章 功名急切立 把酒問青天第二十四章 張金老謀算 元光不怕虎第四十六章 一戰克鄯善 以直報其怨第十三章 牡丹額前綻 志氣胸中展第三章 令狐圖遠謀 虎賁苦不足第二十四章 張金老謀算 元光不怕虎第一章 僧誠止募兵 建武督秦州第十九章 黃榮駁氾議 拓跋見莘使(上)第三十一章 有錢始做人 好大的猴膽第八章 託請謁將軍 孟苟生矛盾第四十五章 姚謹辭動心 呂明平叛亂(上)第十二章 翁主挽弓射 太后一怒威(上)第十八章 草繪說兵法 丈夫五鼎烹第五十一章 笮橋鼓聲動 捷報兩路傳(下)第五章 逐客顯督威 收胡系霸業第十七章 阿蜍倉皇跳 田舍奴驕狂第三十七章 阿瓜國事重 大王已少年第四十九章 唐艾識孟計 苟雄斬姚國(上)第四十一章 王成策取冀 唐艾議攻冉(上)第十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四)第三十四章 氾寬權傾朝 宋方入獄中第六十三章 麴侯飲符水 阿恭誠可愛第二十二章 圖圖劫二路 風度有一吏第三章 大王生日宴 太后玉臂滑第二十二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四)第一章 元光塊壘積 麴爽奏設州第十六章 豪牧羊馬萬 應徙多貧困第二十一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三)第五十三章 麴球拒秦衆 季和挫爽軍(上)第八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中)第二十章 宴荔聰明誤 孟朗破朔方(中)第二章 香火亦沒用 子明辛苦了第二十一章 河北看三人 寢宮問二女第六十三章 麴侯飲符水 阿恭誠可愛第三十三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一)第二十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中)第四十二章 唐艾述西域 莘邇箭雙鵰第十章 天命豈在暴 唬人好神術第五十七章 盡收西域寶 顯美面子貴第十八章 唐艾出奇謀 李亮三斫營(下)第三十二章 成都道人唱 宮中天子怒第三十九章 乞活投蒲茂 計破鐵浮屠(下)第二十一章 傅喬典書令 雲光如妝容第四十三章 王成策取冀 唐艾議攻冉(下)第二十四章 患難苦雙鴛 勒胡迎都督第七章 秦營見呂季 安崇獻虛實第三十八章 乞活投蒲茂 計破鐵浮屠(中)第一章 禦敵策已備 張韶領兵至(上)第二十八章 黃榮膽大策 王城起風雲(二)第四十二章 王成策取冀 唐艾議攻冉(中)第八章 羣寓謀前程 錄事揣上意第二十二章 機敏促約成 魏主囑諸子(上)第三章 大王生日宴 太后玉臂滑第二十章 宋方無法殺 王令不可說第二十二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四)第三十五章 勃野感君恩 元光生畏懼第六十章 入宮稟五事 朝會上諸策第二十一章 俠風非我願 人言不爲下第十八章 唐艾出奇謀 李亮三斫營(下)第四十二章 父子謀仇報 驚聞塢堡破第四十七章 子喬獻遺策 魏主東北遁(中)第四十四章 西出玉門關 龜茲有寶貝第五十七章 盡收西域寶 顯美面子貴第三十六章 未午城已克 武都傳捷報(下)第三十六章 未午城已克 武都傳捷報(下)第八章 託請謁將軍 孟苟生矛盾第三十一章 基業苦不易 逢疑召唐艾第三十七章 阿瓜國事重 大王已少年第三十三章 飛黃騰踏去 美人嫁醜夫第十四章 沙海等閒度 鮮卑直真郎第三十七章 有球心亦安 左氏送臥具第三十五章 指點天下勢 歸入治郡策第二十七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三)第五十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上)第三十二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八)第二十二章 圖圖劫二路 風度有一吏第三十三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一)第五十九章 驅荔兩相耗 覓策殺姚桃第四十八章 子喬獻遺策 魏主東北遁(三)第二十八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四)第二章 七項考武生 廣武王舒望第三十五章 指點天下勢 歸入治郡策
第五十七章 八斗傅夫子 小狡莘阿瓜第十六章 富貴不相忘 球營嚴且整第四章 勃勃志向遠 鐵騎漠中來(上)第十六章 連環虛聲勢 蒲茂意決矣第五章 逐客顯督威 收胡系霸業第十章 氾公真大謀 沉渣俱泛起第二十四章 張金老謀算 元光不怕虎第十八章 冉興國亂頻 令狐稱尊號第一章 侃侃析時局 竊竊覬神器第三十六章 張曇上劾書 宋閎辭內史第五十三章 請做獅子王 羅什願從行第四章 魏鹹萬里侯 可呼你字乎第三十八章 乞活投蒲茂 計破鐵浮屠(中)第六章 麴球贈胡將 遣人請道智第六章 仁心得好報 虎狼互相謀第十八章 道智夢授戒 張龜謀盡職第六十三章 萬里月色同 羣雄各異謀(下)第十三章 功名急切立 把酒問青天第二十四章 張金老謀算 元光不怕虎第四十六章 一戰克鄯善 以直報其怨第十三章 牡丹額前綻 志氣胸中展第三章 令狐圖遠謀 虎賁苦不足第二十四章 張金老謀算 元光不怕虎第一章 僧誠止募兵 建武督秦州第十九章 黃榮駁氾議 拓跋見莘使(上)第三十一章 有錢始做人 好大的猴膽第八章 託請謁將軍 孟苟生矛盾第四十五章 姚謹辭動心 呂明平叛亂(上)第十二章 翁主挽弓射 太后一怒威(上)第十八章 草繪說兵法 丈夫五鼎烹第五十一章 笮橋鼓聲動 捷報兩路傳(下)第五章 逐客顯督威 收胡系霸業第十七章 阿蜍倉皇跳 田舍奴驕狂第三十七章 阿瓜國事重 大王已少年第四十九章 唐艾識孟計 苟雄斬姚國(上)第四十一章 王成策取冀 唐艾議攻冉(上)第十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四)第三十四章 氾寬權傾朝 宋方入獄中第六十三章 麴侯飲符水 阿恭誠可愛第二十二章 圖圖劫二路 風度有一吏第三章 大王生日宴 太后玉臂滑第二十二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四)第一章 元光塊壘積 麴爽奏設州第十六章 豪牧羊馬萬 應徙多貧困第二十一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三)第五十三章 麴球拒秦衆 季和挫爽軍(上)第八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中)第二十章 宴荔聰明誤 孟朗破朔方(中)第二章 香火亦沒用 子明辛苦了第二十一章 河北看三人 寢宮問二女第六十三章 麴侯飲符水 阿恭誠可愛第三十三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一)第二十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中)第四十二章 唐艾述西域 莘邇箭雙鵰第十章 天命豈在暴 唬人好神術第五十七章 盡收西域寶 顯美面子貴第十八章 唐艾出奇謀 李亮三斫營(下)第三十二章 成都道人唱 宮中天子怒第三十九章 乞活投蒲茂 計破鐵浮屠(下)第二十一章 傅喬典書令 雲光如妝容第四十三章 王成策取冀 唐艾議攻冉(下)第二十四章 患難苦雙鴛 勒胡迎都督第七章 秦營見呂季 安崇獻虛實第三十八章 乞活投蒲茂 計破鐵浮屠(中)第一章 禦敵策已備 張韶領兵至(上)第二十八章 黃榮膽大策 王城起風雲(二)第四十二章 王成策取冀 唐艾議攻冉(中)第八章 羣寓謀前程 錄事揣上意第二十二章 機敏促約成 魏主囑諸子(上)第三章 大王生日宴 太后玉臂滑第二十章 宋方無法殺 王令不可說第二十二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四)第三十五章 勃野感君恩 元光生畏懼第六十章 入宮稟五事 朝會上諸策第二十一章 俠風非我願 人言不爲下第十八章 唐艾出奇謀 李亮三斫營(下)第四十二章 父子謀仇報 驚聞塢堡破第四十七章 子喬獻遺策 魏主東北遁(中)第四十四章 西出玉門關 龜茲有寶貝第五十七章 盡收西域寶 顯美面子貴第三十六章 未午城已克 武都傳捷報(下)第三十六章 未午城已克 武都傳捷報(下)第八章 託請謁將軍 孟苟生矛盾第三十一章 基業苦不易 逢疑召唐艾第三十七章 阿瓜國事重 大王已少年第三十三章 飛黃騰踏去 美人嫁醜夫第十四章 沙海等閒度 鮮卑直真郎第三十七章 有球心亦安 左氏送臥具第三十五章 指點天下勢 歸入治郡策第二十七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三)第五十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上)第三十二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八)第二十二章 圖圖劫二路 風度有一吏第三十三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一)第五十九章 驅荔兩相耗 覓策殺姚桃第四十八章 子喬獻遺策 魏主東北遁(三)第二十八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四)第二章 七項考武生 廣武王舒望第三十五章 指點天下勢 歸入治郡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