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票號之爭

“陛下,臣以爲,可使那些世家大族,本金雄厚之人開設票號、錢莊即可。”畢自嚴給出的答覆顯然出乎了崇禎皇帝的意料。

他的意思是把朝廷認爲不可靠的票號、錢莊給封了,用這種方式來防止再出現這種情況。

“陛下,臣以爲,還應包括那些常年開設而沒出過意外,信譽良好的票號、錢莊。”徐光啓聽到畢自嚴的話,就出列補充道。

崇禎皇帝沒聽到他想要的答案,眉頭就皺了起來,他不由地看向首輔溫體仁。

溫體仁看到崇禎皇帝的目光,心領神會,他轉身看向畢、徐兩人道:“世家大族或信譽良好的票號、錢莊就不出問題了麼?這晉商的票號在事發之前可有劣跡,本錢可謂不多麼?”

這話一問出去,畢自嚴和徐光啓有點不服氣,這其實屬於意外,誰會想到他們東家做那賣國勾當而被中興侯發覺後查抄了。

輔臣何如寵聽了也有點不以爲然,搶在畢、徐之前說道:“這是個案而已。”

溫體仁顯然事先有做過功課,他不等殿內其他人附和何如寵,就面向他質問道:“萬曆二十八年,浙江錢塘一錢莊因東主經營海貿虧本,其名下錢莊之銀錢被其挪用一空,引發局部騷亂;天啓二年,蘇州又一錢莊發生類似事件。光本官所知就有兩起,更何況本官未知的又有多少?難道這些都是個案不成?”

溫體仁說到這裡,緩了口氣,轉向畢、徐兩人接着說道:“百姓之所以會把自己的血汗錢存進票號、錢莊,就是相信他們的信譽。如果票號、錢莊有前科、劣跡,誰又會如此之笨存入自己的血汗錢呢!”

殿內衆人聽首輔如此一說,都不由得點點頭,一般都是外出經商用到大錢的人才會把銀兩存進票號、錢莊。這些人無一不是笨人,這點是可以肯定的。

至於類似文華殿內的這些官宦之家,除了手底下在全國不同地方有生意的之外,一般誰也不願花錢讓別人替自己保管銀子,都是自己藏在隱秘之處,用時再拿出來。

而且,在這個時代人的思想觀念中,田地纔是最保值的資產,一般人的第一選擇是把銀子換成田地。

這點其實也算是漢人的一項傳統了,可謂根深蒂固。就算到了幾百年之後,還是有很多人是這麼認爲的,一直到那啥公有爲止。

“請問首輔,依您之見該當如何處理?”徐光啓想不出辦法,就直接問溫體仁了。

溫體仁就等着這句話了,他馬上回答道:“票號、錢莊一旦出事,其金額不小,對百姓傷害尤其大,這些天的事情就足以證明了。因此…”

他說到這裡,轉身面對崇禎皇帝奏道:“陛下,臣建議民間不得私開票號、錢莊,但因其又不能缺,可由朝廷來開這票號、錢莊,可謂一舉兩得。”

崇禎皇帝見溫體仁把話題又帶了回來,掌控了局勢,心中滿意。他配合着說道:“首輔言之有理。”

輔臣錢象坤聽了皺了下眉頭,出列奏道:陛下,此事還需謹慎,朝廷開票號、錢莊可是恆古未有之事啊!”

溫體仁這個建議確實太駭人聽聞了,其他人也紛紛附和錢象坤的說法。

只有左都御史曹於汴的看法和他們不同,他早就憋着一股勁,此時大聲地說道:“鹽鐵不也朝廷專賣麼?多一個票號、錢莊又如何,此舉有利於保護百姓錢財,正是我輩爲民作主之舉。”

他說到這裡轉身面對崇禎皇帝,仍然大聲而又堅定地奏道:“臣贊同首輔之提議。”

曹於汴之所以如此表態,並不是說他拍首輔和崇禎皇帝的馬屁,而是有不得已的苦衷。

都察院在之前的京師反腐一案中,各級御史紛紛落馬,狠狠地打了以清廉自詡的都察院一記響亮的耳光,其名聲更是一落千丈。

雖然崇禎皇帝大赦天下,免了所有人的罪責,可都察院頭上這頂自私貪腐的帽子卻不是那麼容易摘掉的。他們見了同僚,都覺得矮人一頭,再沒有以前那監察別人時的底氣。

這種情況一直讓都察院的各級官員憂心,想着如何扭轉這局面。

現在京師鬧得沸沸揚揚的票號事件給了都察院一個機會,如果他們能強勢的站出來,給百姓一個交代,就能在百姓中逐步建立起以前爲民做主的形象,慢慢地找回以前的尊嚴。

因此,纔有左都御史曹於汴這高調的表現。

錢象坤並不認可他的說法,當場和他辯駁起來:“鹽鐵專賣自古有之,我朝沿用舊例,也無可厚非。但這票號之事,如若朝廷來經營,則有與民爭利之嫌,不可不慎啊!”

“錢閣老老成持重,說得在理,臣附議。”何如寵站在錢象坤一邊,向崇禎皇帝奏道。

殿內其他人中又有好幾個贊同錢象坤的看法,紛紛附議。

曹於汴一見,更來勁了,大有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氣概,他大聲爭辯道:“是得利之百姓多,還是損害之百姓多?有利於大部分百姓之事,朝廷就應該做起來!”

這下徐光啓都出來反對了:“票號、錢莊雖有出事,但畢竟是少數,封了所有票號、錢莊之舉,到底是受益之百姓多還是損害之百姓多,還真不好說。”

曹於汴不服,拿着現在京師之事不放,和這些不同意見的人打起嘴仗來。

溫體仁自從提出了建議後就一直沒再說話,看着左都御史口若懸河地舌戰羣儒,尤立於不敗之地,好像都跟他沒關係似的。

崇禎皇帝在上面看到這個情況,心中也不急,還暗贊御史的嘴果然是張鐵嘴。

文華殿內彷彿變成了一個菜市場,爭吵聲不絕於耳。

崇禎皇帝睜着眼睛,神遊了一會,看看天色好像差不多了。他知道任由他們這麼吵下去,啥時候有結果都不知道。

於是,他坐直了身體,正準備說話時,徐光啓忽然先擺手阻止了衆人的議論,然後轉向崇禎皇帝道:“陛下,臣以爲這麼辯下去也不是個辦法,不如傳中興侯過來,看他有什麼建議。”

他說到這裡,又補充了一句,更多得是給同僚解釋:“臣以爲,中興侯見識廣博,點子很多,或許他有兩全齊美的方法。”

第645章 這一年第850章 琉球求援第174章 影響第759章 急轉直下第3章 相信(1)第81章 廢墟新棚第507章 閻應元的請求第811章 繁體和拼音第424章 祖宗基業爲重第858章 唐王就藩第561章 找到了第404章 大明工業化第842章 徐霞客的詫異第283章 建虜並不笨第364章 龍子龍孫第867章 悲催的印第安人第497章 藩王會議(7)第156章 劉興祚第476章 論證新軍第320章 進士之禍第178章 官官相護第42章 交易第263章 悔不當初第380章 張縛第810章 吃西瓜第103章 開中法第101章 論鹽政第681章 肥肉就在眼前第14章 趁機撈錢第366章 流放東江鎮第432章 魚鬆計劃第111章 水泥第363章 四小入虎穴第850章 琉球求援第388章 明朝宗室的悲哀第164章 定期體檢第401章 說起來容易第560章 計劃搶糧第492章 藩王會議(2)第240章 獻女邀寵第334章 不擺譜第198章 對虜策略的轉變第430章 死營得安第49章 扁人第29章 餉銀(1)第495章 藩王會議(5)第347章 戰場逃生第705章 張獻忠的生活第858章 唐王就藩第140章 死不瞑目第54章 紅會雛形第524章 全力以赴第381章 八百里秦川第769章 關注第61章 佈告第149章 惶恐不安第777章 追擊多爾袞第111章 水泥第540章 大明萬勝第48章 結賬第343章 衆星雲集第171章 鹽政會議(1)第742章 萬事俱備第125章 發現刺客第3章 相信(1)第273章 清水明月關口第575章 作繭自縛第407章 肉鬆第493章 藩王會議(3)第834章 緝私成果第277章 求援灤州第544章 威脅信第683章 沒船真不方便第306章 晉商的作用第732章 那中興侯本王認識第866章 看稀奇第78章 思念第627章 剃髮易服第847章 再會唐王第696章 終於盼到了第200章 昌黎隱憂第781章 京師沸騰第140章 死不瞑目第386章 開封戲曲第630章 當場石化第541章 烏超哈真第86章 理想第602章 否極泰來第360章 災情第225章 再訪教坊司第156章 劉興祚第40章 軍需官第708章 自然災害第345章 背水一戰第474章 建虜細作第703章 水泥路成第417章 推行大明央行的手段第276章 戰前準備第822章 南洋華夏人的心聲第506章 大明憤青討伐的對象
第645章 這一年第850章 琉球求援第174章 影響第759章 急轉直下第3章 相信(1)第81章 廢墟新棚第507章 閻應元的請求第811章 繁體和拼音第424章 祖宗基業爲重第858章 唐王就藩第561章 找到了第404章 大明工業化第842章 徐霞客的詫異第283章 建虜並不笨第364章 龍子龍孫第867章 悲催的印第安人第497章 藩王會議(7)第156章 劉興祚第476章 論證新軍第320章 進士之禍第178章 官官相護第42章 交易第263章 悔不當初第380章 張縛第810章 吃西瓜第103章 開中法第101章 論鹽政第681章 肥肉就在眼前第14章 趁機撈錢第366章 流放東江鎮第432章 魚鬆計劃第111章 水泥第363章 四小入虎穴第850章 琉球求援第388章 明朝宗室的悲哀第164章 定期體檢第401章 說起來容易第560章 計劃搶糧第492章 藩王會議(2)第240章 獻女邀寵第334章 不擺譜第198章 對虜策略的轉變第430章 死營得安第49章 扁人第29章 餉銀(1)第495章 藩王會議(5)第347章 戰場逃生第705章 張獻忠的生活第858章 唐王就藩第140章 死不瞑目第54章 紅會雛形第524章 全力以赴第381章 八百里秦川第769章 關注第61章 佈告第149章 惶恐不安第777章 追擊多爾袞第111章 水泥第540章 大明萬勝第48章 結賬第343章 衆星雲集第171章 鹽政會議(1)第742章 萬事俱備第125章 發現刺客第3章 相信(1)第273章 清水明月關口第575章 作繭自縛第407章 肉鬆第493章 藩王會議(3)第834章 緝私成果第277章 求援灤州第544章 威脅信第683章 沒船真不方便第306章 晉商的作用第732章 那中興侯本王認識第866章 看稀奇第78章 思念第627章 剃髮易服第847章 再會唐王第696章 終於盼到了第200章 昌黎隱憂第781章 京師沸騰第140章 死不瞑目第386章 開封戲曲第630章 當場石化第541章 烏超哈真第86章 理想第602章 否極泰來第360章 災情第225章 再訪教坊司第156章 劉興祚第40章 軍需官第708章 自然災害第345章 背水一戰第474章 建虜細作第703章 水泥路成第417章 推行大明央行的手段第276章 戰前準備第822章 南洋華夏人的心聲第506章 大明憤青討伐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