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工匠的春天要到了

鍾進衛想了下,又對徐光啓說道:“徐大人,我給你一個建議,以後如果組織工匠們議事,討論技術問題,都可以用這種形式。另外,最好還有獎勵。比如每次開會,在會議紀要裡面記錄建議時,寫上提出建議人的名字,方便統計。誰提的多,提的好,就進行獎勵,形成一種明文制度,讓工匠們都知道,工匠們下次議事就會主動地進行討論。”

“下官明白了,下官會在工部範圍進行推廣。”徐光啓看着手中的這疊厚厚的記錄,回答鍾進衛道。

“徐大人,我們接下來該如何做?”鍾進衛看徐光啓接受了自己的建議,就問起他的下一步打算。

“中興伯,下官是這麼想的。根據這些建議以及下官的一些經驗,下官打算挑選一個有流水的地方,重新建造水泥廠,琉璃廠和鍊鋼廠。下官想着可以利用水力進行一些步驟的自動處理,嘗試着中興伯所說的流水線作業。”

“好,對了,我昨日在城外看到那些汰兵下來無處可去的難民,閒着無事,不如把他們都安排了進行一些純勞力的工作,比如,開採原料等的體力勞動,把水泥的產量儘量先提高起來。還可以修一條示範路給朝中大臣看看,讓他們認識到水泥的優勢。你看怎麼樣?”鍾進衛把自己的想法也提了出來。

徐光啓點點頭:“下官也有這個打算,水泥廠準備立刻擴建,琉璃廠和鍊鋼廠的新式窯先建個小的,實驗沒問題了,再開始提高產量。”

“好,那一切就拜託徐大人了。”鍾進衛又開始當甩手掌櫃。

這些原本就是工部尚書該管之事,徐光啓自然沒得推託,他點點頭道:“下官應該的,只是,事情太多,下官還得處理工部諸多雜事,怕是忙不過來啊。”

鍾進衛聽了,看看老邁的徐光啓,一拍自己的腦門,道:“我都忘記徐大人的年齡了,你可以提拔一些人來幫你,如果不方便的,你把名單給我,我去給皇上提。”

“這倒不必,只是下官知道的一些人,都只擅長一方面,並且是火器方面。沒有一個能在工部所屬方面博聞多才,各方面都有了解,都懂一些的人。”徐光啓說道。

鍾進衛眼珠一轉,腦海中一過濾,想到一個,就對徐光啓道:“我這裡倒有一個人選,可以供徐大人蔘考。”

“哦,是誰,中興伯推薦的人,肯定是極好的。”徐光啓對鍾進衛的見識是由衷地佩服,他推薦的人肯定不錯,就連忙問鍾進衛。

“他叫宋應星,江西人,好像是個舉人,多次考進士不中。其他的就不清楚了。”鍾進衛對《天工開物》的作者,瞭解的就這麼多了。

“不清楚?那中興伯如何得知其才?”徐光啓對舉人多次落第這種事並不怎麼上心,因爲他自己都有過這個經歷,只是對鍾進衛說不清楚其他細節感到不解。

鍾進衛老遇到這種問題,開始還想着怎麼解釋比較合理,後來就直接賴皮了,這次也不例外:“忘記了,不知道是和皇上聊天的時候,還是和王承恩王公公聊天的時候,知道的。徐大人,你可以面試啊,覺得可以就用,不可以就讓他回家好了。”

聽到鍾進衛這回答,一邊的安貴義心道:中興伯又在胡謅了,乾爹啥時候知道有宋應星這麼個人,從來沒聽乾爹說過。

徐光啓不是很滿意鍾進衛這個答覆,想再問清楚。

鍾進衛一見不妙,急中生智,連忙伸了個懶腰,打個哈欠,然後道:“時辰不早了,耽擱徐大人休息了,真是不應該。還望徐大人保重身體,大明的工匠們還在等你領導呢。”

鍾進衛說完後,轉身問安貴義道:“徐大人的住處,都安排妥當了麼?一定要保暖,徐大人年紀大了,受不得寒。”

安貴義連忙道:“早已安排好了,一切都有考慮,請中興伯放心。”

徐光啓的工部尚書身份,就能讓安貴義不敢怠慢。

“那就送徐大人去歇息吧。”鍾進衛吩咐完安貴義,然後又對徐光啓道:“徐大人,明天早上見。”

說完,向徐光啓拱拱手,從大堂敗退走人。

徐光啓從頭到尾沒有來及說一句話,看着鍾進衛匆匆而去的背影,微笑着搖搖頭,這中興伯,還真有個性。

再說陶瓷工匠們從大堂退下來,回到住處,紛紛給自家婆娘孩子吹噓,剛纔怎麼在大堂上舌戰羣匠,贏得中興伯和工部尚書的讚譽。然後從懷裡掏出被壓扁的糕點,說是中興伯賞的,很美味,特意給你們拿回來吃的。

婆娘和孩子們一邊吃着糕點,一邊崇拜自己的丈夫。年前還衣不遮體,有一頓沒一頓的日子。這過了年,馬上就變了。眼看這日子越來越好過了,真心希望能長久下去。

工匠們從中興伯和工部尚書的話語裡,能聽出來,這種日子不會曇花一現。現在大官都看重有本事的工匠,能動腦筋,積極發言的人,一定會被他們賞識。自己要努力表現,給自己,給孩子都爭取一個好的環境。

陶瓷工匠們一邊暗下決心,一邊摟着老婆孩子入睡的時候,崇禎皇帝還沒有睡覺,正在批閱奏章。

御案上的奏章是按重要程度堆放的,現在已經所剩無幾,說明重要的事情已經處理的差不多了。崇禎皇帝鬆了口氣,伸了個懶腰,拿起一本,準備一口氣全部批完剩餘的奏章。

但崇禎皇帝並沒有如願,第一本奏章就出了問題。他看着面前的奏章,眉頭皺了起來,過了一會,吩咐道:“去把溫閣老叫來。”

今日的隨堂太監正是安貴義所說的那位鄭之惠,他猶豫了下,躬身對崇禎皇帝道:“陛下,這夜色已深,溫閣老早已回家歇息了,您看是否要連夜開宮門去請溫閣老?”

崇禎皇帝一聽,才醒悟過來時辰已是不早。這事還沒必要急到這份上,於是,他搖了下頭,道:“算了,你看看這奏章。”

說完,把面前的奏章拿起來,遞給聞言來到身邊的鄭之惠。

崇禎皇帝看鄭之惠在認真地看,就身子略微後仰,靠在御椅後背,換了個姿勢,比較舒服,享受了會,然後問道:“你來說說看,溫閣老這奏章上說的是什麼意思。朕讓他去看看,遞上辭呈的兩人,到底有沒有病到不能再做事。這麼簡單的一個事情,這奏章怎麼說不清楚呢,到底是能還是不能?”

鄭之惠很快就看完了,想了下,回答崇禎皇帝道:“陛下,奴婢看溫閣老的意思,像是也沒把握這兩人的身體到底有沒有病,病到什麼程度。”

“什麼,你說這兩人是裝病?”崇禎皇帝一聽,“呼”地一下坐直了身體,看着鄭之惠的眼睛問道。

“奴婢不敢,只是根據溫閣老的奏章猜測。”鄭之惠連忙解釋道。

崇禎皇帝知道鄭之惠的本事,對各類奏章的把握很有一手。這從當初自己出“事君能致其身”這樣一道八股文題目,他能絲毫不猶豫,正確破題,一揮而就的事中就可以看出來。

崇禎皇帝想着,按照鄭之惠這麼說,是這兩人有其他原因才上的辭呈。他想了下,吩咐道:“傳王承恩過來見朕。”

“是,陛下。”鄭之惠這下沒有多話,退了下去,吩咐外面的內侍去傳王承恩。

王承恩雖然在宮外也有自己的住宅,但並不經常去,基本都在宮裡住。聽聞陛下深夜傳見,連忙趕過來。

“陛下,需要奴婢去做什麼事,奴婢馬上就去辦。”王承恩匆匆趕來,向崇禎皇帝請示。

崇禎皇帝把奏章又丟給王承恩看了看,然後道:“大伴,你派番役去查查,看這兩人到底在玩什麼把戲,有什麼緣由。”

“是,陛下,奴婢明日就讓他們去查個清楚。”王承恩說完,看看崇禎皇帝,又說道:“陛下,時辰不早,該歇息了。”

“朕知道,你下去吧,朕批完剩下這幾份奏章。”崇禎皇帝還是堅持着習慣,要把今日的奏章都批完才休息。

第427章 大明皇家研究院第50章 死人第746章 天津衛第651章 海州遼陽第816章 爲人母親的不易第337章 老驥伏櫪第428章 關寧現狀第48章 結賬第320章 進士之禍第208章 全軍覆沒第628章 比恰母得海日泰第542章 冷熱寒症第248章 鳥銃第422章 屁股決定腦袋第861章 壞事變好事第255章 大奸似忠麼第294章 捷報反應第350章 難言之隱第121章 徐光啓第724章 四小請戰第45章 銀子第573章 出發第17章 漢奸第459章 錦衣衛政委第463章 孝之大小第113章 道路衙門第174章 影響第762章 兵變第36章 監軍制度第461章 剃髮易服第117章 工匠的處境第230章 分道揚鑣第80章 通州路上第809章 幼學的衝突第50章 死人第716章 釜山是大明的了第421章 文臣的態度第417章 推行大明央行的手段第120章 老人和狼及無賴第76章 個人所得稅第488章 朝鮮局勢第599章 漢民怎麼辦第230章 朝局大變動第668章 明軍等死吧第456章 張獻忠的觀察第409章 微服私訪第443章 中興侯的鬼點子多第182章 虜逼昌黎第81章 廢墟新棚第691章 雖遠必誅不是口號第696章 終於盼到了第859章 蒙古生變第62章 義捐第609章 殺手鐗第229章 下有對策第694章 有心無力第427章 大明皇家研究院第48章 結賬第604章 六王議政第562章 新來的吧第868章 漢語好難學啊第841章 暴乳第647章 空城計第671章 大人小孩一起打第512章 鐵範鑄炮第460章 冰棍第233章 韃子想撤了第117章 工匠的處境第517章 宋氏鏡片第736章 大明的優勢第867章 悲催的印第安人第228章 建虜細作第598章 爺沒興趣第59章 廠衛第534章 哪來的火炮第582章 男兒本色第787章 新的三軍第430章 死營得安第158章 彷徨和驕蠻第223章 贖罪銀第171章 鹽政會議(1)第271章 爲什麼而戰第739章 建虜的現狀第311章 負隅頑抗第53章 集中供應第575章 作繭自縛第773章 皇太極的遺願第670章 戰事間隙第834章 緝私成果第656章 第一次第515章 持久戰第16章 面聖第42章 交易第146章 農業研究院第5章 相信(3)第760章 老驥伏櫪第209章 看不到的威力第167章 紙幣定樣第684章 凱旋迴京第498章 藩王會議(8)
第427章 大明皇家研究院第50章 死人第746章 天津衛第651章 海州遼陽第816章 爲人母親的不易第337章 老驥伏櫪第428章 關寧現狀第48章 結賬第320章 進士之禍第208章 全軍覆沒第628章 比恰母得海日泰第542章 冷熱寒症第248章 鳥銃第422章 屁股決定腦袋第861章 壞事變好事第255章 大奸似忠麼第294章 捷報反應第350章 難言之隱第121章 徐光啓第724章 四小請戰第45章 銀子第573章 出發第17章 漢奸第459章 錦衣衛政委第463章 孝之大小第113章 道路衙門第174章 影響第762章 兵變第36章 監軍制度第461章 剃髮易服第117章 工匠的處境第230章 分道揚鑣第80章 通州路上第809章 幼學的衝突第50章 死人第716章 釜山是大明的了第421章 文臣的態度第417章 推行大明央行的手段第120章 老人和狼及無賴第76章 個人所得稅第488章 朝鮮局勢第599章 漢民怎麼辦第230章 朝局大變動第668章 明軍等死吧第456章 張獻忠的觀察第409章 微服私訪第443章 中興侯的鬼點子多第182章 虜逼昌黎第81章 廢墟新棚第691章 雖遠必誅不是口號第696章 終於盼到了第859章 蒙古生變第62章 義捐第609章 殺手鐗第229章 下有對策第694章 有心無力第427章 大明皇家研究院第48章 結賬第604章 六王議政第562章 新來的吧第868章 漢語好難學啊第841章 暴乳第647章 空城計第671章 大人小孩一起打第512章 鐵範鑄炮第460章 冰棍第233章 韃子想撤了第117章 工匠的處境第517章 宋氏鏡片第736章 大明的優勢第867章 悲催的印第安人第228章 建虜細作第598章 爺沒興趣第59章 廠衛第534章 哪來的火炮第582章 男兒本色第787章 新的三軍第430章 死營得安第158章 彷徨和驕蠻第223章 贖罪銀第171章 鹽政會議(1)第271章 爲什麼而戰第739章 建虜的現狀第311章 負隅頑抗第53章 集中供應第575章 作繭自縛第773章 皇太極的遺願第670章 戰事間隙第834章 緝私成果第656章 第一次第515章 持久戰第16章 面聖第42章 交易第146章 農業研究院第5章 相信(3)第760章 老驥伏櫪第209章 看不到的威力第167章 紙幣定樣第684章 凱旋迴京第498章 藩王會議(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