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6章 追查

咸寧一年夏,大將軍趙石遇刺,朝野震動。

不過此事卻一直拖到咸寧一年臘月纔有了結果,只因咸寧一年八月間,前同門下平章事,兼樞密使楊感楊老大人病故了。

楊感,出身楊氏一族,生於重華十年,當時宣武皇帝在位,自小聰明絕頂,少時便以文章而動長安,後中進士,入翰林,後因與逆賊任得敬交好得罪,被貶金州,一去十年,正德皇帝即位,始得重回中樞。

此後一路升遷,終至同門下平章事之位,輔佐正德皇帝攘外安內,居功至偉,向與鎮北大將軍折木清並列爲大秦柱石,直到景興三年致仕,歸養田園,歷經四朝,才幹卓絕,兢兢業業,無愧賢臣之名。

而這兩位文武重臣先後辭世,對於大秦朝堂來說,除了痛失賢良的悲涼之外,也意味着一個時代的結束,是的,經過近六年的時光,正德一朝的痕跡漸漸淡去,而隨着正德一朝最具代表性的兩個人物的故世,正德一朝的餘暉也徹底的失去了顏色。

接下來,追封諡號,官職,***的喪禮,皇帝親臨拜祭棺槨等等等等,極盡哀榮之能事,直到臘月間,縈繞在長安上空的哀傷氣氛才漸漸被新年的喜悅所沖淡。

與重臣辭世比較起來,大將軍趙石遇刺的事情還真就不算事兒了,所以事情也就拖了下來,直到臘月間,纔算勉強有了個結果。

不過事情也是峰迴路轉,讓人頗有匪夷所思之感的,先是刺客一一被找了出來,這個就不必說了,行刺之後,都沒出得了長安,接下來就是官府瘋了般的搜捕,別說這些刺客本就非是長安人士,即便是,那些好像獵犬般的捕快也不是吃素的,官府一旦較真起來,什麼事情又辦不下來?

所以,其實根本沒過幾天,這些刺客便已紛紛落網,有的拼力反抗,爲官兵斬殺,有的則力戰被擒,不一而足。

而在刑部嚴刑拷打之下,活下來的刺客骨頭再硬也是無用,三木之下,根本沒有逞英雄的餘地,結果很快就出來了

不過正碰上楊感身故,京中一片紛亂,這事雖然不小,但還是受了不小的波及,不過也是刑部的人感覺此事過於出乎意料,唯恐弄錯了,又拖延了些時日也是有的,於是臘月間,才奏了上去。

也不能怪刑部太過謹慎,其中關節也確是讓人難以判斷真假,只因先是刺客陸續招供出了自己的來歷,卻是聽得刑部一干人等目瞪口呆,這竟然都是些周人。

若說是哪家權貴的門下,或是蜀人,再不就是拜火神教餘孽,等等等等,這都不足以讓人震驚,因爲審訊之人早有這個心理準備,但。。。。。。。。周人?這個可真是做夢也沒想到過的。

聽這些人說的有鼻子有眼,怎麼藉着秦周兩國互市,買通了秦人商隊,如此混進了潼關,又如何捻轉來了長安,等等,各處細節也很是禁得住推敲的,真不像是在說假話。

不過刑部的人即便心存狐疑,卻哪裡肯信?秦周兩國交好才幾年?就算是兩國互不往來的時候,也沒聽說過周人來刺殺大秦官佐的事情發生過,如今兩國交好,就更不可能生出此等事端來了,不然的話,周人瘋了不成?

再有,說是其他人還則罷了,得勝伯和周人還能有什麼瓜葛?讓周人不遠萬里而來,處心積慮,只爲刺殺一個如今身居閒職的大將軍?

不論古今,審案的基礎都差不多,總要有個作案動機,沒有作案動機,說破大天來,旁人也是不信,何況審訊的又都是些刑部審案的老手?那就更不會相信這等無稽之談了。

於是,接着審,在刑部大牢裡,鐵嘴鋼牙也得給你撬開,何況是血肉之軀?

終於,又有人熬不住了,招供出點隱情來,說是他們也只得了上官差遣,真的不知其中到底有何緣故,當然,也沒忘了說自己的身份,後周行人司坐探。

不信,再審,行人司到是聽說過,但只這一句,顯然沒辦法向陛下交代,這一下,捉住的九名刺客中有三個人沒熬下這一輪,可見刑部的人也是急了,下手也顧不得輕重了。

不過又有東西出來了,有人招供,秦境之內有人接應,顯然不是行人司所屬碟探,而是土生土長的秦人,不過這些人身後是什麼人,他們真的不知道,不過曾隱約聽頭領說過,有了那位的接應,以後行人司在秦境之內要方便多了,而這次刺殺,也是應那人所請,所以纔派大夥走上這一遭的。

你問頭領是誰?就是那個長的什麼什麼樣的。。。。。。。刑部的人一聽,傻眼,那人屍體到還在,不過在行蹤暴露的時候,人家服毒了。。。。。。。。。。

得到的東西太過含糊,不行,再審,又有三人挺不住,丟了性命,這麼下來,還只剩下三個半死不活的,刑部的人不敢下手了,要是都死了,真的沒法交代不是?

報到上面,這回卻是尚書大人親自發了話,養幾天,慢慢審,如此含糊其詞,若奏上去,我刑部的臉還要不要了?

當然,這非是尚書大人的原話,但意思也就是這個了,臉也有些紅,也是,聽起來得到的東西不少,但細究下來,卻好像也真沒點確切的東西,但人卻已經被弄死了大半兒,這差事辦的確實差強人意,不怪尚書大人惱火兒

有的人甚至心裡有些慶幸,幸虧現如今大人們都在忙着楊相的喪事,不然追究下來,刑部上下非得弄個焦頭爛額。。。。。。

廢話少說,耐下性子的詢問纔是最可怕的,剩下的三個活口真真嚐到了生不如死的滋味兒,尤其是刑部的老吏直言相告,之前所說,是壓根不信,怎麼聽都好像是事先編好了的,爾等做下這等大事,是不用想活着出去了,但只要一天沒實話供出來,咱們就熬上一天,瞅見沒有,宮裡的御醫都請來了兩位,這口氣你咽不下去,一月不成,咱們就耗兩月,兩個月還不成,老子就跟你耗一年半載的,看你們這些王八蛋骨頭到底有多硬。

就這麼翻來覆去又是半月下來,到底有人崩潰了,竹筒倒豆子般將知道的全說了出來,只求。。。。。。。。速死。

如果趙石在這裡,一定對刑部的刑訊手段大爲不滿,用了這麼多的時日,才挖出了實話,真真無能,雖然也有藉助鍼灸這樣的新鮮手段,但還是太過原始了些,因爲只要是人,就會有個極限,不管之前受過怎樣嚴酷的訓練,也不管他心理防線到底有多堅固,總歸能有辦法讓他認識到,在毫無顧忌的刑罰面前,都脆弱的像一張紙般,最終都要被撕成粉碎,而刑訊最重要的一點其實不在於肉體的痛苦上,而在於如何突破對方的心理防線,當然,施加在肉體上的痛苦,是最直接也是最粗暴的一種方式罷了。

顯然,刑部的人不很明白這一點,所以空耗了許多日子,還弄死了大半珍貴的活口,無能兩個字到也不算太冤枉他們,不過最終的結果卻還差強人意,總歸沒有白忙一場。

與他們勾結之人確實沒問出來,顯是真不知曉的,但之前的那些卻也大部都是假話,這些人非是來自後周,卻是來自東邊的金國,而其中幾個,更是來自金國貴戚門下,據稱,其他人皆是金國埋在後周的暗子,不過確也是應人所請,來到長安行事。

問到這裡也就卡住了,不是因爲別的,而是被逼供的人身份太低,知道的有限,死士的悲哀就在這裡,身爲炮灰棋子的他們,只知聽命行事,更多的博弈,顯然跟他們無關。

不過讓這件事真正落下帷幕的卻非是刑部,而是有人上奏,獲罪被貶的前臨江伯李任權舉家不知所蹤,疑爲潛逃云云。。。。。。。

而刑部另一邊從戶部那裡調取文牘的也有了結果,追查到了金州商人李貴身上,經過幾月奔波,也弄清楚了這早已逃走無蹤的李貴的身份,卻是李任權的一個遠房侄兒,還曾做過李任權的管家。

於是,真相大白。。。。。。。。。。。

接下來簡單了,追查到了潼關,終是又找到了些蛛絲馬跡,基本上確定李任權一家老小已經出了潼關他去,叛逃敵國了。

之後內衙也漸漸有了消息,金國漢軍中多了一個萬戶官兒,還娶了完顏氏宗女當兒媳,後履任南京副檢點,很是引人注目,而其名正是李任權,不過那已經是一年多之後的事情了

不過在咸寧一年底上,能查出來的卻都奏了上去,主犯有了,但沒人高興看到這個,勾連敵國,刺殺軍中重將,主犯還逃走無蹤,這等結果誰能滿意。

但人已經跑了,朝中的大人們面對皇帝陛下的怒火,卻也只能砌詞相勸,最終將李任權一族滅了九族,算算稍稍發泄了一下怒火,事後到是有些傳聞,陛下盛怒之餘,御口評斷,此等無君無父,狼子野心之輩,幸虧了得勝伯早早識破其人面目,不然大秦日後豈不又多了任得敬云云。

不知真假,但也算是誅心之言,有的人也難免在心裡嘀咕,這李任權本來好好的,若無得勝伯一力相逼,狗急跳牆,日後不定還是大秦棟樑呢,但這話也只敢在心裡嘀咕罷了,卻無一人那麼沒腦子說出來的。

一場風波,有些虎頭蛇尾的結束了,除了那許多人命之外,卻也只爲百姓多了些談資而已,其中還有多少隱情,別說百姓不知道,便是追查此案的刑部之人,也不願再深挖下去了。

爲什麼?只因明白人都清楚,以那李任權一個被貶成庶民之人,想要佈局刺殺大將軍趙石,到也勉強能說的過去,但要說勾連金國,他有沒有那個膽子到在其次,只是怎麼和金國勾連到一起的,就值得推敲了,中間什麼人穿針引線,又是什麼人出謀劃策,中間又有什麼人出了力,還真不好說,不過恐怕從與後周互市開始,那些往來於邊塞的商人就靠不住的很了。

如果萬一再追查到潼關守將的身上,那才真叫麻煩,歸根結底,這不是能明查的事情,一旦追究過了頭兒,潼關人人自危,軍心震動不說,得了便宜的可絕非是大秦自己,可能會讓金狗把大牙都笑掉了的。

所以,這事在咸寧一年底就乾乾脆脆的了結了,至於之後的追查,到底持續到了什麼時候,就很少有人能夠知曉此中細節了,和當年慶陽府兵變那樁公案差不多,也只有極少數人知道,裡面的厲害干係到底有多大,涉及的人又到底有多多。

翌年,潼關一個偏將回京述職,不知怎麼就進了大理寺,之後又牽連出了兩個參將出來,罪名不小,私下倒賣軍械,定罪之後,很快就被抄了家,人也掉了腦袋,其中還牽涉到了兩家商人,對於商人,那就更沒得說了,只能是一個結果,抄家滅族。

而之後,大秦河中的禁軍也換防了不少,有人猜測這是河中韓家失寵的徵兆,但只有少數人卻是明白,河中有很多從金國牽來的百姓,其中混有金國坐探,因爲這個,殿前司禁軍中有不少人吃了掛落的。。。。。。。

。。。。。。。。。。。。。。。。。。。。。。。。。。。。。。。。。。。

咸寧一年匆匆而過,這一年裡,皇帝陛下下詔改元,楊氏門閥的家主楊感過世了,總的說來,這纔是關乎社稷的大事,帶着些英傑故去的哀傷,以及皇帝改元帶來的新氣象,咸寧一年走到了盡頭。

而這一年中,國武監第二批生員在六月間,也陸續來到了長安,於此同時,被定號爲猛虎武勝軍的一支新軍番號也定了下來。。。。。。。。。。

第290章 弒君第795章 見駕第1555章 覆滅第1422章 太子第887章 靖佳(二)第197章 孤僻第1359章 結親第380章 豪傑(四)第1043章 決戰第1270章 元康第263章 拜會(一)第960章 李刑第1212章 富貴第1368章 聚飲(三)第1331章 諫言第469章 貴客(二)第781章 議和(三)第148章 計議第860章 爲誓第463章 洞房第164章 前夜第1214章 財富第22章 說服第22章 說服第201章 嚴苛(三)第1558章 攻防第1295章 求懇第254章 夫婦第905章 獻計第1287章 繳獲第1426章 震懾第609章 書課第403章 獎懲(八)第719章 開端(八)第1161章 李府第1526章 遷陵第1505章 進攻第1569章 悚然第1380章 邀請第685章 歸人第1373章 局面第1535章 議戰第1138章 入城第564章 謠言第1268章 使者第419章 拜訪第343章 突圍(二)第174章 壽筵(一)第259章 女真第331章 山匪第25章 黑夜第593章 自污(三)第534章 詭異第518章 雲涌(十八)第820章 天妖第398章 獎懲(三)第1220章 詐城第644章 瑰寶(二)第1539章 豪傑第1376章 行軍第1013章 女眷第1459章 夠嗎第1356章 消息第九十一章第447章 大勝第160章 襲寨第784章 議和(六)第964章 降順第55章 奴才第1362章 開監第473章 打聽第1212章 富貴第1488章 雄豪第947章 借力第1019章 猶豫第1348章 彩頭第1423章 校場第953章 狎妓第19章 血戰(六)第1384章 教誨第908章 兵亂第166章 賭局第1345章 肺腑第1359章 結親第182章 爲官第1403章 商隊(四)第789章 家書第1255章 韋州第1376章 行軍第99章 捉賊(三)第725章 過河第335章 消息第376章 遇匪(二)今天只能一更了第834章 信箋第485章 種氏第723章 偏師第1182章 權爭第913章 屠殺第339章 遇敵(四)
第290章 弒君第795章 見駕第1555章 覆滅第1422章 太子第887章 靖佳(二)第197章 孤僻第1359章 結親第380章 豪傑(四)第1043章 決戰第1270章 元康第263章 拜會(一)第960章 李刑第1212章 富貴第1368章 聚飲(三)第1331章 諫言第469章 貴客(二)第781章 議和(三)第148章 計議第860章 爲誓第463章 洞房第164章 前夜第1214章 財富第22章 說服第22章 說服第201章 嚴苛(三)第1558章 攻防第1295章 求懇第254章 夫婦第905章 獻計第1287章 繳獲第1426章 震懾第609章 書課第403章 獎懲(八)第719章 開端(八)第1161章 李府第1526章 遷陵第1505章 進攻第1569章 悚然第1380章 邀請第685章 歸人第1373章 局面第1535章 議戰第1138章 入城第564章 謠言第1268章 使者第419章 拜訪第343章 突圍(二)第174章 壽筵(一)第259章 女真第331章 山匪第25章 黑夜第593章 自污(三)第534章 詭異第518章 雲涌(十八)第820章 天妖第398章 獎懲(三)第1220章 詐城第644章 瑰寶(二)第1539章 豪傑第1376章 行軍第1013章 女眷第1459章 夠嗎第1356章 消息第九十一章第447章 大勝第160章 襲寨第784章 議和(六)第964章 降順第55章 奴才第1362章 開監第473章 打聽第1212章 富貴第1488章 雄豪第947章 借力第1019章 猶豫第1348章 彩頭第1423章 校場第953章 狎妓第19章 血戰(六)第1384章 教誨第908章 兵亂第166章 賭局第1345章 肺腑第1359章 結親第182章 爲官第1403章 商隊(四)第789章 家書第1255章 韋州第1376章 行軍第99章 捉賊(三)第725章 過河第335章 消息第376章 遇匪(二)今天只能一更了第834章 信箋第485章 種氏第723章 偏師第1182章 權爭第913章 屠殺第339章 遇敵(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