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1章 武學(五)

八月間,承恩湖畔徹底的成爲了一處大工地,以工部匠作監爲首,數十民役,還有數百人的蜀人囚俘,幾百人在這裡揮汗如雨的勞作,將剛建成不足兩三年的武學拆的七零八落。

說起來,兩年的蜀中戰事雖讓巴山蜀水間腥風血雨,元氣大傷,但對於大秦來說,卻憑空多出了數十萬人的囚役,使民間百姓的勞役驟減,日子比往年可是輕鬆的多了。

這些囚役也很是好用,比之民役,省下不少錢糧不說,還可以隨意差遣,不用顧及其他,當然,怠工的,逃跑的,反抗的也弄出了不少麻煩,不過相比較而言,還是這些囚役用起來更加的順手,起碼,出現些許的傷亡,就根本不算什麼,不像民役那般麻煩。

尤其是隨着這些囚役越來越多,許多以前不曾料想到的事情也顯露了出來,比如說許多地方,出了私下買賣人口的齷齪事兒,當然,這樣的事以前也是有的,屬於屢禁不絕的痼疾,只不過現在隨着蜀中囚役的增多,一些人販子將目光轉到了囚役的身上罷了,而且這樣的事情越來越多,其中多數根本不是什麼官商勾結,而是囚役自己樂意,偷偷的與人私逃,畢竟,爲人僕役,總比這麼整日裡拼死拼活的 幹活強吧?

其他的麻煩還有許多,這裡便不一一列舉了,反正情形漸漸開始混亂,其實萬事皆是如此,有了個開頭,就總會發展出許多的枝節出來,並不稀奇。

不過這麼一來,卻是迫使大秦朝廷有了頗多關注,而朝廷之上,也從來不乏聰明絕頂之人,見此情形,有那戶部小官便對上官道了幾句,任由事生,終成亂局,不若編訂明律,儘自約束,以爲垂範,今觀其事,於國於民大善焉,可爲成例,再有犯律法者,刑罰可酌情略減,使之勞役,刺配之制,費時耗力,也可如此行之,云云。。。。。。。。。

儼然一篇以役代刑的大文章,那上官琢磨了一下,估計是覺着自己人微言輕,終是不了了之了,但一次酒醉之後,卻是說與友人,那友人頗爲開明,又多次說與旁人,接着,便漸漸傳揚了開來。

若是太平天下,便也罷了,畢竟大家夥兒無不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思,抱殘守缺,事事皆拿祖宗成法出來說事,事實上不過是不願失掉安然享樂的太平日子罷了,但如今卻是不同,大秦戰亂頻仍,律法時有變更,大家不怕做事,就怕巢覆舟傾之禍的時節,一些變革的阻力也就微乎其微了。

於是,一些御史臺的人在聽聞此議之後,便上了心,也沒多費事,有人上書,中書具本上奏,之後明詔下來,令翰林院協刑部一同編訂細則,一番程序走下來,波瀾不驚間,大秦律上就多了幾條,於是乎,自漢唐以來,最明確的“刑役法”誕生了,之後大秦治下各個府縣陸續便多出了許多役營,有整修河道的,有平整道路的,有開荒以資官倉的,也是開山挖礦的等等等等。

不數年間,就成了民役之外,最重要的徭役方式,隨着大秦征戰連連,這種囚役的隊伍也在慢慢擴大,到得頂峰之時,怕不有百萬衆的囚役在大秦各處勞作,而這個被後世稱之爲封建帝制之下,最殘酷的法律的律法條文,卻是在大秦之後的歷朝歷代都承襲了下來,其中屢有變更,但根本上卻還是一樣,那就是刑役與民役共存,尤其在戰時,刑役更是徹底的佔據了優勢。

這些都是後話,刑役的優劣先不去提,反正,此時大秦的官員們幾乎在無意識間,便立下了對後世戰爭影響巨大的律法,改變的是許許多多戰俘的命運,也改變了後世許多戰爭的結果,使失敗者再不是非死即降兩個選擇,當刑役發展到最極端的時候,一個活着的俘虜甚至要比十個敵人的首級還要來的值錢的多。

當然,在這個時候,大秦的官員們還只是就事論事,爲了解決問題而解決問題,稍稍有些別的延伸,即便是看到了戰俘的好處,卻也斷沒有想的那般長遠,而那提出此議的戶部張姓小官兒卻是得了上官的賞識,很快晉升爲七品承文郎,終於正正式式的一步踏入了官場。

從大秦景興四年開始,許多東西都在變,甚至景帝陛下有了改元的意思,不過卻爲同門下平章事李圃所阻,而李圃擔心的只有一個,朝廷上下如今已有些不堪重負了,從中書到六部,皆是一片忙亂的景象,若再行改元之事,只能是亂上加亂。

當然,話不會說的如此直白,引經據典的勸諫的結果就是,景帝陛下明智的打消了現在改元年號的念頭。

不過,欲行之事爲人所阻,再英明的皇帝的也會有些鬱悶,就在心緒不佳之時,卻是想起了許多時候未曾出現在朝會上面的心腹之人來了,那人說話有些時候雖並不好聽,但在景帝心裡,其人忠心卻是朝中獨一無二的,當然,之所以有這種感覺,其中緣故卻有許多,最重要的就是那人說一是一,說二是二,從來不會如旁人般,將真正的用意掩飾在一大套的虛詞當中,讓你分不清吧辨不明的。

說要領兵入蜀,便上了平蜀七策,說要接掌武學,之後樁樁件件,就都衝着武學去了,據說只在中郎將衙門見了幾個指揮使之後,就再沒到中郎將衙門視事過,之後派人各部的跑,要人要錢從不手軟,值此時節,很是讓人頭疼了一番。

而對於朝廷發生的一件件大事,也好似充耳不聞,朝會上見不到其人的影子,也不回府,據說就泡在了武學那裡,一副要大興土木的樣子,讓人有些哭笑不得,試想一下,一個朝廷三品羽林中郎將,卻一門心思的想要辦學,即便是之前有了足夠的鋪墊,也讓景帝心裡覺着其人太過不務正業了,相比,若是。。。。。。。。。若是朝着京軍兵權使勁兒,卻還讓人覺着有那麼幾分合情合理。。。。。。。。。。。。。。

於是,當李圃帶着幾個中書重臣躬身退去,景帝卻未再叫人進來議事,而是命人去召了個內衙的主事過來,劈頭就問,“你可知羽林中郎將趙柱國現在何處,在幹些什麼?”

“回稟陛下,大將軍如今常駐於國武監,等閒不會迴轉京師,之前派人去瞧過,武學原有屋宅,已拆的差不多了,大將軍正督促人重新搭建,奴婢派去的人也問過,恐怕還需明春,才能瞧出個模樣來的。”

“朕。。。。。。。。。。朕聽說,再過幾日,趙柱國不是要成親的嗎?上次成親鬧的沸沸揚揚,這次怎麼。。。。。。。就一副不聞不問的樣子?太過厚此薄彼了吧?”

那主事低垂着頭,心裡砰砰直跳,臉上肌肉也抽動了幾下,這個。。。。。。。這個好像得去問趙大將軍本人吧?咱們內衙只管刺探消息,哪裡還能管得到大將軍的家事?同一個婆娘生的兒子還得分個長幼輕重出來,何況是娶到家中的女人了?

不過心裡是怎麼想的,嘴上可是半點不敢露出來,只是垂首跪在那裡,這話頭他可不敢接,趙大將軍哪裡是他這個身份能輕易置喙的?

景帝李玄謹也覺出了這話頗爲有失威嚴,皇帝關注臣子的婚姻大事,一次那叫恩寵,再多便有不妥了,即便是皇子選妃,皇帝老子也斷不會一個個看過去,事事親問,何況是臣子了,所謂過猶不及,便是這個道理了。

一覺不妥,隨即揮手屏退此人,不過想到皇子,他的心思卻是轉了開來,蹙起眉頭,所謂國不可一日無君,自己雖正值壯年,春秋鼎盛,但遲遲不曾立下太子,已招致許多傳言,更在前些時候,險些釀成大禍,而今蜀中平定,再有個三兩年,地方上也就能徹底的平靜下來了,也是到立下太子的時候了。

一如所有君王,對於自己的兒子,也就將來許會繼承帝位的太子,那種複雜難言的感情實在非是外人能夠理解的了的,想到這個,不由有些心煩意亂,加之本來就有些煩躁,一股莫名的火氣在這位大秦帝王的心中越燒越旺。。。。。。。。。。。

當然,能夠享受到皇帝陛下雷霆之怒的人不少,但卻也絕不會多了,所以,這一天皇帝陛下龍體欠安,將陛見的大臣們都打發了回去,而景帝本人卻是施施然的移駕凝翠園,散心去了。

。。。。。。。。。。。。。。

“大人,已經拆的差不多了,再過三兩天,卑職等就可以着手打下石基,按照節氣,霜降之前,應該可以完工,待到來年初春,開始正式動工,卑職等估算了一下,來年夏末時候,這個。。。。。。第一期便可完工,到時正好開始。。。。。。。這個第二期。”

工部員外郎韓春江陪在羽林中郎將趙石身旁,仔細稟報着工期,比預期的要快一些,不是因爲別的,只是人手充足,不管他這裡提到什麼,那邊中郎將大人幾乎只需交代下去,自然有人去辦,不論工匠,還是各種器械材料,調撥起來都是順風順水,沒有一點的耽擱,和以往修建河堤,道路時遇到形形色色的麻煩,只要一個關節料想不到,就得耽誤工期的情形截然不同。

在羽林中郎將大人的權勢之下,許多難處都是迎刃而解,敢於刁難的硬是沒有一個,人手幾乎是想要多少給多少,若非匠人太少,大秦各處,還有蜀中那邊今歲又調了許多過去,照這個情形看,這五年之期卻能縮短一半兒的。

當然,這裡面他們兩個領頭的員外郎也沒少出了力氣,算起來,工部不算是冷清衙門,每年都忙碌的很,不說皇宮每年都要修整,就說大秦各處的城防,堤壩,道路,溝渠等等等等,全都在工部職責之內,如此這般,想要閒下來,哪裡能夠?

但朝野上下卻沒多少人願意來工部,只因工部太累,髒活累活一年年的幹下來,升遷卻是極難,尤其是一些城防修建,更是干係重大,一個不慎,主事官員就得丟官罷職,甚至有的性命都是不保。

而其中還有匠作監如此重地。。。。。。。。。再說,所謂士農工商,工匠也只比商人略高一籌,幾於賤役無異。。。。。。。。出了事是自己的,有了功勞卻是別人的,往死了用人,卻看不到多少指望,又有誰腦袋發了昏,願意到工部任職?

所以,如果誰從其他各部調任工部,不管給了你什麼樣的差事,其實與貶斥無異,所以,工部上下,出了尚書大人和侍郎大人外,其他人等,眼前都是灰濛濛的。

所以工部有那麼一句話,辦外差,不如在京閒呆,去府縣,不如從軍看庫,去河堤,不如修橋補路,去城防,不如皇城建屋,聊聊數語,道盡了工部上下的辛酸無奈,而常年和民役,匠人打交道的工部官吏,這身段哪裡又高的起來?

唯一還好的是,工部官吏的俸祿在六部是數得着的,不然的話,多數都是寒門出身的工部官吏就只得冒着砍頭的危險,去拼命貪賄了。

而從那一段民謠般的警句中看以瞧的出來,工部的差事是有差別的,而且差距還不小,也不用想的過分黑暗和複雜,只是因爲有的累的要人命,有的卻很清閒,有的干係重大,有的則干係輕微罷了。

而像如今韓春江身上擔的這個差事,卻要算得上是工部中少有的美差了,一個是不用離得京師太遠,第二,既非河堤,又非城防,不用累死累活卻還提心吊膽。

第三,雖說眼前這位炙手可熱的大將軍的許多要求很是怪異,既非園林之類的格局,又非書院常有的模樣,與工匠們談論許久,頗覺有些亂七八糟,不知建成之後,是個什麼鬼樣子,但總歸多數不過是建些宅子,池塘之類的輕省活計,不用太過勞累。

起初還擔心這位兇名在外的大將軍不好伺候,將工期什麼的定的太緊,又不願多費人力物力,那可就麻煩了,但現在卻也放下了心來,大將軍好說話的緊,也講道理,與外間傳聞很是不符,當然,出了大將軍這身好比五丁力士般的皮囊除外。

沒有限死工期,雖說什麼第一期第二期的弄的很是新鮮咬口,但畢竟這法子也不算稀罕,就算大將軍自己不說,他們也能想的出來,權宜之計嘛,工部老吏,誰要沒這點變通的本事,哪裡還乾的下去。。。。。。而人力物力都跟得上,自然也就是工部中少有的美差了,不過也不是沒有頭疼之事,那就是這國武監最重要的幾處建築卻要費好大功夫了,需要至少十位精通樓宇格局,技藝精湛的老匠人才成。

而其中還得有幾位擅長土木的,若想活計做得漂亮,還少不了數位雕工彩繪的高手,選材上也要費上一番心神,土石到是好說,但木料上卻不能有半點的馬虎。

不過這些都不算什麼,照大將軍這個勁頭兒,還不要什麼有什麼?而讓人尤爲心動是大將軍的承諾,只要活計乾的好,大將軍另有賞賜不說,還要上奏朝廷加賞,銀錢之類的阿堵物就算了,若能趁機調離工部。。。。。。。嘖嘖,可就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了不是?

有了這等好處,以及意外之喜,不光是兩個充作監工的員外郎喜出望外,就是輪番調來幫工的幾個也都有了幾許盼頭,乾的分外起勁兒認真。

略過這些不提,趙石和身旁的這位工部員外郎的形象也差不多,精神頭分外的好,只是滿面塵灰,一身粗布衣服多少已經看不出顏色來了,手上緊緊抓着工部繪圖匠人繪製的羊皮圖紙,一副工頭的樣子,哪裡還能瞧得出,就在半年多以前,還是統領千軍萬馬,征戰殺伐的大將軍?

聽了韓春江說話,他乾脆的道了一聲好,接着又道:“那就定在明年夏末,到時這裡就要進駐生員,都記緊了,千萬不能誤了,不然我唯你是問。”

韓春江黑瘦的臉上滿是恭謹之色,躬身道:“請大人放心,卑職斷不敢信口開河。”

“那就好。。。。。。。”滿意的點了點頭,又續道:“需要什麼,儘管開口,只要別耽擱了工期。。。。。。孰輕孰重,你們要弄明白。”

“這個自然,若非您在,換個旁人,卑職哪裡敢說一個期限?”

不輕不重的拍了一記。。。。。。。嗯,效果看不出來。。。。。。

不過就在兩人說話的時候,遠處一個親衛領着一人急匆匆的跑了過來,到了近前,還沒等親衛開口,被帶來那人已經噗通一聲跪倒在地,帶着些哭音道:“家祖。。。。。。。。。家祖快不成了。。。。。。。。還請得勝伯速隨末將回城,家祖想見得勝伯一面。。。。。。。。”

第149章 心意第1409章 情仇第256章 變起(二)第512章 雲涌(十二)第1359章 結親第1202章 祭祖(三)第1474章 大案(二)第1507章 展示第1347章 緣由第1386章 興革第936章 權勢第32章 紛亂第311章 邸報第45章 說笑第1231章 鎮軍第782章 議和(四)第155章 祝壽(五)第567章 混亂第912章 行程第1129章 喜事第827章 王氏第1235章 破關第1095章 商人(一)第711章 妹夫第1353章 失誤第1165章 遠見第445章 棧道第549章 軍法第388章 回京(三)第1317章 孩子第1538章 交易第160章 襲寨第964章 降順第941章 刺殺第1421章 建軍第932章 震懾第515章 雲涌(十五)第1361章 紛擾第1431章 冷漠第617章 家族第405章 獎懲(十)第541章 奏表第188章 開始第1249章 西涼(十四)第379章 風雪(二)第339章 遇敵(四)第1474章 大案(二)第284章 罕王第858章 金殿第952章 辛苦第408章 親族(三)第615章 勾畫第567章 混亂第1032章 交戰(五)第939章 道士第1199章 指點第959章 狂熱第101章 捉賊(五)第899章 圍城第1353章 捉拿第1252章 峽口第409章 獎懲(一)第1383章 談商第1204章 李氏第347章 許諾(二)第150章 陌刀第789章 家書第887章 靖佳(二)第477章 大戰(三)第350章 山寨第1043章 決戰第1431章 整編第1115章 盟約(十)第38章 解圍第1523章 太子第1189章 廷議第402章 獎懲(七)第1431章 整編第1429章 提議第720章 開端(九)第513章 雲涌(十三)第1529章 相議第1378章 政治第1085章 迴轉第1115章 盟約(十)第785章 議和(七)第615章 勾畫第174章 壽筵(一)第474章 飛燕第3章 鹽監第734章 臨汾第961章 卡勒第1379章 伏戰第1487章 商量第1508章 將來第421章 明尊(二)第1175章 麻煩第567章 混亂第1410章 樞密第1406章 目的
第149章 心意第1409章 情仇第256章 變起(二)第512章 雲涌(十二)第1359章 結親第1202章 祭祖(三)第1474章 大案(二)第1507章 展示第1347章 緣由第1386章 興革第936章 權勢第32章 紛亂第311章 邸報第45章 說笑第1231章 鎮軍第782章 議和(四)第155章 祝壽(五)第567章 混亂第912章 行程第1129章 喜事第827章 王氏第1235章 破關第1095章 商人(一)第711章 妹夫第1353章 失誤第1165章 遠見第445章 棧道第549章 軍法第388章 回京(三)第1317章 孩子第1538章 交易第160章 襲寨第964章 降順第941章 刺殺第1421章 建軍第932章 震懾第515章 雲涌(十五)第1361章 紛擾第1431章 冷漠第617章 家族第405章 獎懲(十)第541章 奏表第188章 開始第1249章 西涼(十四)第379章 風雪(二)第339章 遇敵(四)第1474章 大案(二)第284章 罕王第858章 金殿第952章 辛苦第408章 親族(三)第615章 勾畫第567章 混亂第1032章 交戰(五)第939章 道士第1199章 指點第959章 狂熱第101章 捉賊(五)第899章 圍城第1353章 捉拿第1252章 峽口第409章 獎懲(一)第1383章 談商第1204章 李氏第347章 許諾(二)第150章 陌刀第789章 家書第887章 靖佳(二)第477章 大戰(三)第350章 山寨第1043章 決戰第1431章 整編第1115章 盟約(十)第38章 解圍第1523章 太子第1189章 廷議第402章 獎懲(七)第1431章 整編第1429章 提議第720章 開端(九)第513章 雲涌(十三)第1529章 相議第1378章 政治第1085章 迴轉第1115章 盟約(十)第785章 議和(七)第615章 勾畫第174章 壽筵(一)第474章 飛燕第3章 鹽監第734章 臨汾第961章 卡勒第1379章 伏戰第1487章 商量第1508章 將來第421章 明尊(二)第1175章 麻煩第567章 混亂第1410章 樞密第1406章 目的